永昌县图书馆
永昌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昌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采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0794
颗粒名称:
第四节 采煤
分类号:
K892.28
页数:
2
页码:
188-189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昌县煤炭生产行业的情况介绍。
关键词:
永昌县
工业民俗
采煤
内容
永昌煤炭生产始于何年,尚无考证。据红山窑群众说,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9),红山上就有平掌窑和高家新巷两个窑口。九墩湾、曹达坂等小煤窑据考亦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据《永昌县志》乾隆本记载:“金山,城北二十里..产煤炭”。“红山在城西七十里,其幻煤炭窑,较东山产尤佳。”这说明明清时期,煤炭生产已有相当规模。民众采煤是单巷掘进,自然通风,油灯照明,镢头挖,小筐背,产量极低。过去采煤因井内没有必有的安全设施,煤窑匠没有安全保障,常因煤窑塌顶,瓦斯中毒而丧生,因而民众中有“吃的阳间饭,干的阴间活”、“背煤的埋了没有死”等说法。
据民国十六年《工业调查表》记载:“永昌煤窑共八处,即五沟、寺儿沟、红山、风门山、曹达坂等,年产煤约六百至八百吨”。
《河西志》记载:民国三十三年,永昌风门山、红山窑、曹达坂,年产煤400吨左右。
1949年,永昌有马营沟、五沟、红山窑、曹达坂、九墩湾等地产煤,窑口共19个,均系私人经营,从业者91人。仍沿用土法开采,年产煤9443吨。部分产品作本县民用烧煤,部分为炉院锻工生产用煤。五沟煤、红山炭则销往武威等地。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本节记述了永昌的农业生产习俗、传统婚嫁礼俗、丧葬传统礼俗、商业习俗、交通习俗、生活习俗、生辰民俗、家族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