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图书馆
永昌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昌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淘金挖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079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淘金挖银
分类号:
K892.28
页数:
2
页码:
187-188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昌县淘金挖银矿业的情况介绍。
关键词:
永昌县
工业民俗
淘金挖银
内容
永昌历来不乏淘金挖银之人。据资料记载,永昌地区以淘金挖银命名的地名就有10多处,如红山窑青龙山的淘金沟,大黄山以南的银洞沟以北的金沟、金湾、龙首山以北的金沟子;双井子以东的上金场、下金场、祁连山皇城的金洞沟;北麓靠通信堡的银洞沟,宁远堡龙首山下的矿子沟等,均有采挖金银的痕迹。
民国时期,境内淘金挖银者绝迹。但红山窑、新城子一带的居民由于生活所迫,去祁连山大梁(青海省辖区)淘金的人颇多。大梁金场先由青海省地方绅士开办,后归大军阀马步芳经营。我县去的淘金人,只充背砂的任务,俗称砂娃。砂娃薪金菲薄,每月只给以糊口米面,不发工资。金场看管严密,工作艰苦,工人稍一歇息便遭毒打。上班不让穿衣服,下班要严格搜查,生怕工人偷走金子,许多人受不了艰苦的劳动和严酷的拷打,经常逃跑。如逃不脱,被捉住后,定被打得死去活来,因而不少人死于金场。据调查,红山窑、新城子等地去大梁当砂娃的前后约100多人,死亡者20多人。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本节记述了永昌的农业生产习俗、传统婚嫁礼俗、丧葬传统礼俗、商业习俗、交通习俗、生活习俗、生辰民俗、家族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