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太平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0768
颗粒名称: 第九节 太平鼓
分类号: J722.3
页数: 2
页码: 158-159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昌太平鼓是流传于我县清河地区农村的传统民间艺术,其风格独特,气势磅礴,具有西北地区粗犷雄浑的特色。
关键词: 永昌县 民间艺术 太平鼓

内容

太平鼓是流传于我县清河地区农村的传统民间艺术,其风格独特,气势磅礴,具有西北地区粗犷雄浑的特色。
  太平鼓历史悠久,流传到我县的具体时间不详。相传,最早是满族猎民的围猎用具,后逐渐发展演变成一种独具西北风情的民间艺术。
  我县流传的太平鼓,鼓面呈圆形,直径约20厘米,鼓身高约60厘米,双面蒙以马皮、驴皮或羊皮。鼓槌称鼓鞭,用麻绳制成,长约44厘米,下端均系以红缨穗或红绸巾。
  太平鼓队由大旗作指挥,后随几十面锣钹,再后是几十至上百个太平鼓手列队,表演时锣钹击节,鼓身飞舞,起落有序,配合默契,整齐划一。击鼓动作幅度大,力度强,讲究跳、跃、翻、闪、展、腾、挪,“忽而地,骑鼓两头,前打后击”,有跳打、骑打、翻身打、举打等基本动作。打法有“单条”(即用麻绳或藤条制成的“鞭”)、“双条”(双鞭)、“一槌鼓”、“高旗鼓”等。鼓手以左手扣鼓环驾驭鼓身,使其随节奏翻身中受击,右手持鞭前后左右打击鼓面,身法分“白马分鬃”、“鹞子翻身”、“弯弓射雁”、“策马扬鞭”、“刀劈华山”等。按照“二龙戏珠、破四门、七扭九舞,三阳开泰、迎五福、六合八卦”的口诀,摆出“一字长蛇”、“四门兜底”、“八卦”等传统阵法进行表演,场面壮观,气势磅礴。
  太平鼓舞姿雄健,鼓声雄厚壮阔,如春雷滚滚,为祖祖辈辈的农民留下了美好的憧憬。世世代代连续不断的表演,不仅为节日增添了喜庆气氛,而且激荡起人们对传统文化以及美好生活的向往。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本节记述了永昌的农业生产习俗、传统婚嫁礼俗、丧葬传统礼俗、商业习俗、交通习俗、生活习俗、生辰民俗、家族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