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图书馆
永昌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昌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七节 木偶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0766
颗粒名称:
第七节 木偶戏
分类号:
J827
页数:
3
页码:
153-155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昌木偶戏的出现年代、流传地域、传承人、剧目内容、演唱曲调和皮影戏基本一样。但木偶戏配合皮影戏出演日场,据考,永昌无木偶戏专班。
关键词:
永昌县
民间艺术
木偶戏
内容
木偶戏的出现年代、流传地域、传承人、剧目内容、演唱曲调和皮影戏基本一样。但木偶戏配合皮影戏出演日场,据考,永昌无木偶戏专班。
木偶戏的人物是“木偶人”,头如拳大,身高约二尺,是纸桨做好的头面壳和衣冠,穿戴在一个“十字”形木制支架上而成,支架很简单,只用一长一短小木杆,短木杆横着交叉钉于长木杆的上端,短横木杆长约六寸,与木偶人两肩相等,长木杆长约二尺许,交钉处至上端长约二寸,即为木偶的脖颈,木偶的头面壳则安装其上,先用纸浆做成的生、净、丑、旦各种脸谱的头面壳,镶上眼珠,下颔,结上细线绳。盔甲、衣袍、巾帽以及手脚等,都是按照生、净、丑、旦的装饰制作,其式样悉如大戏,只是尺码短小而已。木偶的手是用木刻的空心握拳状,大如鸡蛋,安装在一细木杆上,木杆通入袍袖中,用细绳捆扎在手腕处,手露袖外,刀枪或马鞭等物,装入拳空心洞处。靴鞋袜裤,安装于短小木杆上,暂放置一旁。演出前按照所演剧目中的人物,先把头面壳、衣冠、手腿安装穿戴于十字形支架,悬挂在幕后墙壁上,以备演出。
木偶戏一般在白天演出,表演的场所和皮影戏相同,只是把房棚门口下部分遮起六尺左右高,以不露出演员为宜,上部分空开约三尺为前场台口,台两侧各置如大拇指粗细的铁管筒,以备木偶人物播放作伺候状。房棚中间,挂一帐幕,左右有门,悬以门帘,可以“出将入相”。两门之间的内场靠幕处,置一桌,桌上放凳,凳上置斗,斗内盛满粮食,斗口面距地约六尺许,略高于台口遮蔽部分,作为“帅桌”和“官桌”,以供木偶主角耸立,作发号施令状,演出时,演员一手执木偶支杆的下端,另一手执通入袍底的木偶胳臂,木偶人即揭帘而出,上场作整冠、甩袖、捋胡须、挤眼、裂嘴、跪拜、舞剑、弃枪、挥鞭跃马等多种动作。同时,演员们根据剧情或唱或白,或叱咤,或叙话,出出进进,如同“大戏”,所以有“肘猴子照着大戏唱”的说法。
2010年,木偶戏被金昌市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本节记述了永昌的农业生产习俗、传统婚嫁礼俗、丧葬传统礼俗、商业习俗、交通习俗、生活习俗、生辰民俗、家族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