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鞋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074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鞋袜
分类号: K892.23
页数: 2
页码: 122-123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昌县不同时期男女衣着鞋袜的习俗介绍。
关键词: 永昌县 民俗服饰 鞋袜

内容

民国时期,永昌人普遍穿自制的布单鞋和棉鞋。男鞋有“双链四平鞋”,单链“鸡窝窝”。还有用毛制的长筒、短筒毡鞋叫“毡靴”;也有鞋底约半寸多厚,鞋帮上绣有精致图案的棉鞋,称“大加工”,为富有人家御寒的暖鞋。农民把旧布鞋锥上皮掌,再用皮子包住鞋帮,叫“锥弯子鞋”,经久耐穿。还有用两块长方形生牛皮制成的连帮带底的鞋,叫“牛皮窝子”,适用于农民犁地、浇水、割田时穿。女性多穿“绣花鞋”、“压眉儿鞋”。缠足妇女有的穿木底高跟鞋。无论男女,旧时多穿白布袜和毛袜。自制的布袜有单、棉、夹3种。布袜、毛袜为求耐穿,要加袜底,并做袜后跟。袜底针角密细,多有绣花图案,讲究花色。1949年以后,自制布袜基本被淘汰,普遍穿上厂制袜,后很快发展到尼纶袜、氰纶袜等。农民穿布鞋者较多,职工、干部穿胶鞋、雨鞋、少数人穿皮鞋。上世纪60年代以后,鞋的种类渐多,八眼鞋、方口鞋、松紧鞋、绑带鞋曾流行一时。70年代全胶鞋、胶底鞋、塑料底布鞋和塑料凉鞋一度畅销。80年代后,皮鞋普及,各种男女式样的、适合四季的便鞋、高跟鞋、旅游鞋、防滑鞋、凉鞋、拖鞋等应有尽有,人们穿鞋已赶上了全国流行趋势;乡村个别农民仍保留穿自制布鞋的习惯。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本节记述了永昌的农业生产习俗、传统婚嫁礼俗、丧葬传统礼俗、商业习俗、交通习俗、生活习俗、生辰民俗、家族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