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家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074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家务
其他题名: 又称:家事;家政
分类号: K892.27
页数: 2
页码: 104-105
摘要: 本节讲述了永昌县家族家务日常生活事务的习俗的情况介绍。
关键词: 永昌县 民俗 家族家务

内容

家务,又称家事,家政,是指一个家族日常生活事务的习俗,永昌人通常称为“过日子”,内容非常繁复,俗语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极言其复杂异常。
  家务的主要决策者是家长。家长又名家主、户主、当家人、当家的、掌柜的。在旧时一般是男性壮年。在大家族中,一般是长房长支的壮年男子。在旧时代的家长制家族中,家长具有绝对权威,对内维持家族秩序,对外代表家族全权处理事务,是旧制度下家族的支柱。正是在这意义上,才有“家有千口,主事一人”的俗语,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才将家长以外的家族成员统称为“家属”。
  家务琐事的具体管理者、家务习俗和主要传播者是家族主妇。主妇又称内当家、内掌柜的、当家婆,一般是家长的妻子,是由“多年的媳妇”熬成的“婆婆”。这个角色对于一个家族起很大的作用,这些人世代理家积有许多经验,传为谚语,很有可咀嚼的地方。比如,她们着重于“过日子”的统盘筹算,有语曰:“吃不穷、穿不穷、打算不到一世穷”。她们注意节约用粮,从粮食尚充足的时候开始,叫做“省仓子尖,不省仓子底”。她们总结处理儿媳之间矛盾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结论为“会当婆婆两头瞒,不会当婆两头传”。
  旧时的家务劳动,主要由妇女承担。从前本地方概括家族妇女的生活,常常说“整年围着锅头转”,或者说“磨台(推磨)—锅台(洗锅做饭)—炕台(缝缝补补,抚养孩子)”。因为对妇女的家务劳动格外看重,各地都有考验新媳妇的习俗。新媳妇进门,婆母先看其试刀面和送给自己的针线活礼物,此两般精,则媳妇可称“不拙”,第一印象不坏。
  在当代生活中,随着妇女参加社会活动,妇女主要承担家务劳动的旧俗在逐步改变,专制的家长制也渐被民主家政所代替。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本节记述了永昌的农业生产习俗、传统婚嫁礼俗、丧葬传统礼俗、商业习俗、交通习俗、生活习俗、生辰民俗、家族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