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构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074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构成
分类号: K892.27
页数: 2
页码: 101-102
摘要: 本节讲述了永昌的家族,在从前是典型的“九族”制。“九族”制的重要标记是丧服制的“五服”,按“五服”制,丧服分“斩”、“齐”、“大功”、“小功”、“缌麻”,以此确定由本人高祖玄孙之间九代血亲系统,以出不出“五服”来论亲族远近,“五服”之内,称为“本家”,又称之为“本家本当”,然后才推而及之于同宗同姓。
关键词: 永昌县 民俗 家族构成

内容

永昌的家族,在从前是典型的“九族”制。“九族”制的重要标记是丧服制的“五服”,按“五服”制,丧服分“斩”、“齐”、“大功”、“小功”、“缌麻”,以此确定由本人高祖玄孙之间九代血亲系统,以出不出“五服”来论亲族远近,“五服”之内,称为“本家”,又称之为“本家本当”,然后才推而及之于同宗同姓。
  一姓或一族,往往在家谱中事先标定字号,名为“排辈”。男子起“大名”时,必须取预定的某字为名字的一部分,此字放全名三字的中间或最末,各辈并不尽同,也有俗传定规。某辈人该用某字,称为“犯”某字,问人辈份说“你犯什么的”。同辈人称为“×”字辈。
  各别大户人家还有起“堂号”的习俗,此风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仍很流行。“堂号”的命名多取吉语与雅语,如:“福德堂”、“庆余堂”之类。富家或镌匾额悬“客屋”内,一般人家将“堂号”写在口袋上、板凳上、帐本上、褡裢上。唯有过年过元宵节时,富家与一般人家都用朱笔书“堂号”于灯笼之上,擎以上街,以为体面。“堂号”之外,在乡间家族外号也很盛行。有以其先人事迹为外号的,如张秀才家,李举人家、乡钓家、马先生家等;有以其家族中某一代家长相貌为外号的,如刘大个子家,王二麻子家,赵三瘸子家等;有以其某一代人职业为外号的,如宋铁家,王木匠家,顾屠家家等;也有以某一代家长性格为外号的,如猴子家,黄牛家,少爷家等;对于此种外号,家族内的人常常讳莫如深,但在村中往往传布很广。
  永昌的家族有夫妇一代家庭,双亲子女两代家庭、祖孙三代家庭、四世同堂家庭、五世同堂家庭等类型。传统观念崇尚“五世其昌”、“五代同堂”、“家大业大、文多财多”所以旧时数世同堂的复合式家族较多。1949年后,特别是近,年随着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适应男女平等,家族成员平等以及其它方面的各种因素,数世同堂的复合型大家族越来越少,家族逐渐向小型化发展。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本节记述了永昌的农业生产习俗、传统婚嫁礼俗、丧葬传统礼俗、商业习俗、交通习俗、生活习俗、生辰民俗、家族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