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图书馆
永昌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昌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交通运输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072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交通运输习俗
分类号:
K892.25
页数:
1
页码:
62
摘要:
本节记述永昌县的交通运输习俗的介绍。
关键词:
永昌县
民俗
交通运输
内容
永昌境内交通运输向西到西亚乃至欧洲各国,向东到达上海,向北到达蒙古,向南到达青海、西藏。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仍有小规模驼队进行长途和短途运输。
上世纪70年代,农户广泛使用畜力和人力架子车运载,皮车完全代替了铁车。在平田整地,兴修水利的同时,在渠、路、林、田配套工程中,笔直平坦的大道逐渐形成。上世纪80年代,城乡之间、乡镇之间的柏油马路(沥青路)四通八达,纵横连接。大多数人外出很少步行,自行车也已成为普通的交通工具。卡车、轿车、75型拖拉机、小四轮拖拉机、手扶拖拉机、机动三轮车、摩托车等已在农村普及。改革开畜力车放以来,经营运输的个体户购买卡车、“三迪”车、“面包”车、高级小轿车等,跑运输,拉旅客,极为盛行。大大方便了城乡群众。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本节记述了永昌的农业生产习俗、传统婚嫁礼俗、丧葬传统礼俗、商业习俗、交通习俗、生活习俗、生辰民俗、家族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