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0702
颗粒名称: 第七章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分类号: D616
页数: 2
页码: 234-235
摘要: 本章记述永昌县城关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发展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关键词: 永昌县 城关镇 社会主义

内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发展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指出,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制,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体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按照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有关批示精神,城关镇党委和政府,已经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全面工作的重要位置。在城关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把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十一五”期间的总体工作思路和预期目标。明确提出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单位;加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倡导人与人和睦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增强社会和谐基础。重点抓好八项工作:(1)加快支柱产业发展,推进小康建设进程;(2)创新投资环境,提高城市管理水平;(3)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努力实现经济跨跃式发展;(4)加强财源建设,努力搞好增收节支;(5)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6)贯彻“三为主”方针,切实抓好计划生育;(7)加大综合治理力度,营造稳定、良好的社会环境;(8)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同时,制定的预期目标是:“十一五”期间,农业增加值达到3780万元,年均递增5%;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98259万元,年均递增15%,其中:工业总产值达到24930万元,年均递增15%;财政收入达到608万元,年均递增5%,其中:增值税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20元,年均递增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以内。

知识出处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本书的时限起于辛亥革命(1912年),止于1985年,记述了甘肃省永昌县城关镇的地理、民族、人口、建置沿革、政治、军事、农牧业、工业、财贸金融、城市建设、文化艺术、教育、体育、卫生、社会习俗、宗教等方面的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城关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