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广播电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065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广播电视
分类号: G127.42
页数: 2
页码: 136-137
摘要: 本节记述永昌县城关镇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有线广播信号传输网的覆盖率等。
关键词: 永昌县 地方文化 广播电视

内容

20世纪80年代,全县有线广播信号传输网络已经形成,县广播站每天早、中、晚3次播音,共7小时25分钟,主要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省电台节目。同时编排播出自办节目和永昌新闻。城关镇在钟鼓楼架设高音喇叭,播出县广播站广播节目,农村用小喇叭入户的方式,听广播节目。由于收录音机的增多和电视机的出现并快速进入家庭,有线广播逐步衰落。1992年,县广播电视局建成100W调频广播发射台1座,覆盖县城及临近7个乡镇,县城和城郊都能收到县广播电台转播的节目,城内在四街路灯杆上设调频广播,镇上已不再设广播站。
  20世纪80年代初期,永昌县城开始有了电视机,有些机关单位购进彩色电视机在本单位收视,吸引县城及城郊群众围观,因信号太弱,收视效果往往很差。1985年12月,县上在北门外校场山建成电视差转台1座,发射信号覆盖半径20公里,城关镇(含北海子乡)境内电视机可收看到图象清晰的电视节目,人们开始购买电视机(大多为12—18时黑白机),一时间电视机成了抢手货,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尤其是彩电更不容易买到,政府把彩电作为奖品,奖给每年种粮大户和售粮模范。随着农村经济的大发展,电视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自县电视台开通有线电视之后,电视机尤其是彩电入户率迅速提高,到2000年,全镇城乡电视入户率已达到95%以上,机型的更新换代,使黑白电视机以及小英时的老式机大量淘汰,25时以上的超平、纯平数码彩电已经占据了市场,大屏幕液晶电视机等高科技新产品倍受青睐。至2005年,城关镇居民户均有电视机已不只一台,很多的家庭有两台以上。有线电视传播率也在不断提高,居民可收到30套有线电视节目。

知识出处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本书的时限起于辛亥革命(1912年),止于1985年,记述了甘肃省永昌县城关镇的地理、民族、人口、建置沿革、政治、军事、农牧业、工业、财贸金融、城市建设、文化艺术、教育、体育、卫生、社会习俗、宗教等方面的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城关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