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粮油购销与体制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063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粮油购销与体制改革
分类号: F727.42
页数: 2
页码: 104-105
摘要: 本节记述永昌县城关镇粮油购销、体制改革、粮食运输等。
关键词: 永昌县 商贸流通 粮油购销

内容

城关镇粮油购销由城关粮管所负责。1985年以前,粮食一直沿用统购统销政策,粮油购销完全由国有粮食部门包揽。1986年国家取消粮食统购之后至2005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一直在不断深入进行。从1985年1月1日起,粮食企业财务实行两条线管理,即盈利企业上交利税,平价粮油企业实行亏损总额包干,减亏五五分成,超亏不补。
  1993年1月1日起,取消国家油品定购任务,油品、油料收购放开,价格随行就市。
  1993年4月1日起,全省城乡粮食销售全部放开,价格随行就市。同时取消城镇居民和农村返销粮平价供应,各种粮票、居民粮证结存的粮食指标不再流通。从20世纪50年代实行的粮食定量供应和粮票从此废止。
  1998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当前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粮食企业实行了 “三项政策、一项改革”,即坚决贯彻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实行顺价销售、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三项政策,加快粮食自身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实现了政企分开。从1998年起,全县粮食企业独立核算单位全部成为企业法人,开始自主经营。同时国家允许国有农业企业、国有农垦企业可以收购本企业直属单位生产的粮食。粮食加工企业和饲料、饲养、医药用粮单位可以委托当地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收购原料用粮,但只限自用,不得倒卖。
  从2001年5月1日起,“市镇居民粮食供应转移证明 ”停止办理、使用,“市镇居民粮油供应证”同时废止。
  2003年,全县粮油工业和附营企业开始了以 “变体制、活机制、动产权”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对企业富余人员实行下岗、内部退养和买断工龄等人事制度改革。从2003年6月开始,粮食局所属在城关镇辖区内的天寿面粉厂、油脂化工厂和振昌饲料公司相继实行股份制改造。
  从2004年起,国家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取消粮食运输凭证制度和粮食准运制度,严禁各种形式的区域性封锁,以形成公平竞争、规范有序、全国统一的粮食市场。全省粮食收购不再实行按保护价敞开收购政策,国有粮油购销企业一律按照 “购得进、销得出、有效益 ”的原则,随行就市,自主定价,自主收购。2005年6月,按照《甘肃省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粮食部门对申请办理收购资格的单位和个人先进行严格的审核后,对符合资格条件的,发给 “行政许可决定书 ”和“粮食收购许可证”;不符合收购资格的,发给 “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 ”,不予颁发 “粮食收购许可证”。
  2006年6月,城关粮管所撤销,成立了城关粮油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下设购销站,进行粮油贸易。

知识出处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本书的时限起于辛亥革命(1912年),止于1985年,记述了甘肃省永昌县城关镇的地理、民族、人口、建置沿革、政治、军事、农牧业、工业、财贸金融、城市建设、文化艺术、教育、体育、卫生、社会习俗、宗教等方面的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城关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