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乡镇企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0631
颗粒名称: 第二章 乡镇企业
分类号: F279.274.2
页数: 3
页码: 101-103
摘要: 本章记述永昌县城关镇乡镇企业的管理机构与职能、发展概况、企业管理与改革。
关键词: 永昌县 乡镇企业 城关镇

内容

第一节 管理机构与职能
  镇政府管理乡镇企业的机构是经济联合委员会,有事业编制4人,主任1人,财统1人,干事2人,其职能是负责乡镇企业的发展,在政策、信息、科学技术、协调指导和监督等方面提供服务,促进乡镇企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节 发展概况
  城关镇是一个城乡合一的镇。全镇人口中农业人口占37.3%,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2.1亩,剩余劳动力多,有着发展乡镇企业的优越条件。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已有了发展,1985年,有镇办企业6家,村办企业6家,私营企业2家,个体工商户158家。全镇从业人员1050人,实现产值228.19万元,实现收入227.29万元,上缴税金14.5万元,实现利润40.5万元。为了进一步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在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方面有新的突破。1985年后,镇党委和镇政府本着“积极扶持、合理规划、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对镇、村两级企业全面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1990年,镇办企业增加了金川西花岗石矿,村办企业增加了金川东造纸厂、大坝畜禽养殖场,私营企业发展到4家,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23户。全镇从业人员2331人,实现产值785万元,比1985年增加556.8万元,平均年增长29.16%;实现收入750.5万元,比1985年增加523.2万元,平均年增长31.66%;上缴税金27.4万元,比1985年增加12.9万元,平均年增长13.74%;实现利润68.5万元,比1985年增加60.3万元,平均年增长11%。1992年,从兰州引进碳化硅厂、特油经营部、汽车配件部等生产经营企业,其中碳化硅厂已成为全镇骨干企业,年纳税80万元以上。1995年至2006年,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发展,通过招商引资,一批投资大、效益好的企业相继建成。如2003年引进的德赛羊业项目投资1380万元,建成集工厂化养殖、羔羊半工厂化育肥、羊肉深加工于一体的集约化龙头企业;2004年引进总投资7390万元的年产啤酒麦芽5万吨的金穗麦芽厂,该厂在建成当年,就通过了国家产品质量资格和商品注册,年内加工啤酒麦芽9000吨,实现收入5497万元,创利税617万元,按市场价收购大麦2万吨。引进了投资214万元,年产600吨脱水蔬菜加工项目,实现了农产品产销联接。鼓励扶持本地农民投资280万元,建成年产1000吨的洋芋淀粉加工厂。投资20万元,引进设备、技术,建成了年销售肉用鹌鹑8万只的中庄子村鹌鹑养殖场等。2006年,全镇新创办企业10家,总投资3889万元,这些企业是:瑞兴编织袋厂、富元农具加工有限责任公司、武德金属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恒通门窗有限责任公司、金菇菌业有限责任公司、金川西砂石厂、永昌聚元砖厂、金昌灵星印务有限责任公司、永昌酒厂、永通麦芽有限责任公司,其中通过招商引资兴办的企业有瑞兴编织袋厂、永昌酒厂和永通麦芽有限责任公司3个,引进资金1725万元。
  乡镇企业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本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乡镇企业的收入占82.6%,乡镇企业已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城关镇充分利用312国道横贯县城东西的优势,建立了三产密集区。全镇非公有制经济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在遵守国家法律、法令的前提下,自办自管、自主经营、照章纳税,规模持续扩大,经营领域不断拓宽。企业门类丰富,有钢门窗、红砖、预制构件、涂料等建材业;有建筑业、运输业、金属加工业;有小化肥生产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有煤炭、莹石矿开采和加工业;还有农机具加工修理、木材加工、食品加工、皮革加工、火柴制造、饮食服务、特种养殖等。
  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涌现出了一批善经营、会管理的企业管理人才和纳税大户,先后受到省、市、县的表彰奖励。城关镇也多次受到市、县表彰,1997年,获全县 “个体私营经济工作先进集体”称号,1998年、2000年、2004年三次获得全市发展乡镇企业“明星乡镇”称号,1999年获市 “发展乡镇企业先进镇”称号。
  第三节 企业管理与改革
  1984年,根据农牧渔业部《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社队企业由原来的公社、大队两级办改变为乡办、村办、社办、联户办、个人办(即“五个轮子”一齐转)的发展模式,同时将社队企业改称为乡镇企业。1985年以后,镇村两级企业本着“积极扶持、合理规划、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全面实行了经营承包责任制。将企业和产值、产量、收入、利润、税金和安全质量实行全面承包,签订1—3年的承包合同,并按企业规模实行风险抵押,对超额完成任务者进行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进行处罚,每年由经联委审查,当年兑现。承包形式有厂长管理负责制和全员劳动责任制等。厂长经理也由原来的任命制改为企业职工选举,经联委任命。技术人员采用了聘任制。同时,加大了对镇、村两级企业改制、改组、改造的力度,对集体企业的资产进行评估,作为股份入股,改集体企业为股份制企业,防止了集体资金、财产的流失。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竞争力,镇政府组织部分厂长、经理赴外省学习参观,凭借本镇资源优势,引技术、引人才、引资金。为了提高企业员工素质,镇上组织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多次培训,现已有中级技术职称的6人,初级技术职称的18人,持证上岗的26人。完善和制定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产品生产全部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实行标准化管理,使企业的竞争能力进一步加强。
  1995年,根据国家规定,对镇、村两级企业中影响环境保护而又无力进行改造的亚麻厂、造纸厂实行依法破产和关闭,并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对原有个别企业的产品进行适当调整。对新建企业加强规范化管理,不断增强企业活力,推动企业生产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

知识出处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本书的时限起于辛亥革命(1912年),止于1985年,记述了甘肃省永昌县城关镇的地理、民族、人口、建置沿革、政治、军事、农牧业、工业、财贸金融、城市建设、文化艺术、教育、体育、卫生、社会习俗、宗教等方面的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城关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