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农机推广与农业机械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0629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农机推广与农业机械化
分类号: F327.42
页数: 1
页码: 96
摘要: 本节记述永昌县城关镇农村的改革农机推广与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增长,配套机具的不断完善,农业的收入大大提高。
关键词: 永昌县 农业 农业机械化

内容

1985年,农村改革已取得成功,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日趋高涨,购置农机具已形成热潮。到1988年,全镇有大、中、小型拖拉机573台。由于土地承包分散经营,手扶拖拉机最受青睐。在购置拖拉机的同时,有的也购置配套农机具如播种机、收割机等。机耕、机播、机收的比率越来越高,促进了机械化的发展。1993年,拖拉机增加到872台,农机总动力达7682千瓦,农田作业量达到16.5万标亩。1995年,各型拖拉机增加到1025台,农机总动力达9513千瓦;1996年,大、中、小型拖拉机增加到1088台,农机总动力达到10153千瓦。
  到1999年,全镇农机总动力达到15300千瓦,且手扶拖拉机逐步减少,小四轮拖拉机又成了农户的抢手货,各型农用车也成了农户购买的热门货。到2006年,各类拖拉机和农用车辆发展到1225台(辆),农机总动力2.6万千瓦,农机总作业量320万标亩。城关镇已有农机销售市场(门点)9处,年销售额达49.3万元。农机培训力度也相应加大,每年参培人员300多人(次)。并于2003、2004两年分别创建黄家学、赵家庄、小坝村3个“农机安全村”。2004年开始,对农民购置大型农机具如联合收割机等进行资金补贴,每购置大型农机具一台,享受补贴资金0.5万元。
  农机具购买力的持续增长,配套机具的不断完善,加上联合收割机全国跨区域作业,农业从种到收,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畜力耕作和人工收割的方式在城关镇已很罕见。但是,由于以户为主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格局,农机具的年使用率很低,因盲目购买,长期闲置,造成了资金浪费。

知识出处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本书的时限起于辛亥革命(1912年),止于1985年,记述了甘肃省永昌县城关镇的地理、民族、人口、建置沿革、政治、军事、农牧业、工业、财贸金融、城市建设、文化艺术、教育、体育、卫生、社会习俗、宗教等方面的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城关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