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旅游资源与开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0592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旅游资源与开发
分类号: F592.1
页数: 3
页码: 48-50
摘要: 本节记述永昌县城关镇历史悠久,地理环境独特,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且开发潜能很大。城关镇境内的古代建筑主要分布在县城、北海子公园及武当山上。
关键词: 旅游资源 永昌县 城关镇

内容

城关镇历史悠久,地理环境独特,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且开发潜能很大。
  县城南面是属于祁连山脉的天然屏障照面山,即使在炎炎盛夏,也能看到皑皑雪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照面山往东有头坝口,为东大河的出口,沿河而上,可直通皇城水库和皇城滩。夏秋季节,在那里可领略到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的草原风情。照面山往西有闻名中外的骊靳城遗址,中外历史学家常慕名而来,进行考察。通过骊靳村从河沟进入三岔林区,可饱览祁连山浑厚、凝重的自然风光。
  县城北面是属于龙首山脉的武当山,永昌古称金山。金山之阳,有金川河如玉带缓缓东流,河畔是天然湖滩湿地鱼池湖和北磨湖,现经退耕还湖,围栏保护,已重显出往日百泉涌流,绿草如茵,云雀啭鸣,白鹭低翔的自然魅力。金川河流经风光旖旎的北海子,转折向北流入绿树成荫、阡陌纵横的金川峡,与东大河流水相汇,然后进入碧波荡漾的金川峡水库。古人有诗《金水潺声》云: “双流合抱下金川,烟树朦胧欲暮天;石山忽闻声沥沥,半疑萧管半琴弦。”这不正是这里自然景色的写真吗?金川峡水库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曾设置过“水上飞人”、“牦牛渡海 ”、“快艇飞渡 ”等水上游乐项目,大有潜力可挖。
  金川峡水库往西,金山之阴有峡谷俗称萧湾,有汉、明长城遗址蜿蜒贯穿于峡谷,依赖谷中一湾流水世代生活的金川西村村民散居其间。到金川西村一社,象山之上矗立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唐塔(圣容寺塔),大象驮塔的奇观就在这里。象山之下就是闻名遐迩的圣容寺遗址,雄伟壮观的圣容寺已即将全部修复。经历了人间1500多年历史苍桑,其形象为敦煌莫高窟诸多窟中壁画原形的石佛瑞像旧貌新颜,岸然挺立在石佛殿中。与圣容寺历史相关的花大门石刻、六字箴言四体石刻等为研究圣容寺文化提供了实物佐证。
  城关镇境内的古代建筑主要分布在县城、北海子公园及武当山上。明代建筑有位于县城中心的巍峨壮观的钟鼓楼(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东大街的东会馆(现称阁老府,为博物馆所在地)。建于明代的北海子塔及北海子建筑群,与武当山建筑群遥相呼应,错落有致。这里气候凉爽,景色宜人,林间清泉自涌,山下溪水长流,楼阁参差,庙塔相映,亭台水榭,曲径长廊,湖水清澈,碧波荡漾,传奇神话,引人人胜。自然美与人文美构成和谐统一的整体。清朝邑人南济汉在《北郊山河记》中这样写道: “天下巨观,山水为最,其在我永北郊者,特昆仑片石,黄河一滴……,然善绘者缩九洲于尺幅,则大可小,今自雷坛演迤至真武巅作一宇观,则小亦大。其间峰峦向背,溪流断绪,与楼阁林麓之高下参差,他若凫渚铠轮、豆畦麦陇,殊不至一览尽,游于此者,自适其适”。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旅游事业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城关镇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了县上发展旅游业的重要部分。
  红色旅游是近几年在全国兴起的热潮。县城内有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指挥部旧址,里面有徐向前、陈昌浩等西路军将领的起居办公处。1985年出土的红西路军撤退时掩埋的大批枪械武器是珍贵的革命文物。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座落在北海子风景区,内有徐向前元帅亲笔题写的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纪念碑”,有反映西路军鏖战永昌建立苏维埃政权的纪念堂和陈列室。
  始建于元朝初年的永昌县城已发展为一个现代化的小城市,环境淡雅恬静,无污染、无噪音,旅游服务设施齐全,民风淳厚朴实。312国道高速公路从南关穿过,县城去皇城、去骊靳村、去金川峡水库到圣容寺、去武当山的旅游道路都已硬化,交通十分便捷。

知识出处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本书的时限起于辛亥革命(1912年),止于1985年,记述了甘肃省永昌县城关镇的地理、民族、人口、建置沿革、政治、军事、农牧业、工业、财贸金融、城市建设、文化艺术、教育、体育、卫生、社会习俗、宗教等方面的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城关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