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自然资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0588
颗粒名称: 第四章 自然资源
分类号: P96
页数: 9
页码: 44-52
摘要: 本章记述永昌县城关镇自然资源详细介绍了土地资源与管理、水利资源与利用、矿产资源与管理、旅游资源与开发、 奇观异闻。
关键词: 永昌县 城关镇 自然资源

内容

第一节 土地资源与管理
  土地总面积19591公顷(293866亩),其中可耕地2935.3公顷(4.4万亩),园地21.47公顷(322亩),林地188公顷(2820亩),牧草地126.7公顷(1900亩),水域和湖滩面积565.1公顷(8477亩),城市及乡村居民住宅和公用设施用地710.53公顷(10658亩),国道和乡村公路用地138.87公顷(2080亩),未利用土地14648.87公顷(21.97万亩)。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14.99%、0.11%、0.96%、0.65%、4.19%、3.63%、0.71%、74.77%。其中可耕地面积中,播种面积3.73万亩,占85%;未利用土地中,裸岩石砾地12200.53公顷(18.3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62.27%。土地利用率仅为25.23%。土地垦殖率1.6%,大量土地在长时期内难以利用。
  土壤分类:城关镇辖区内土壤类型有:属于自然土壤的灰褐土、栗钙土、草甸土;属于灌漠土壤薄层灌漠土属的黄立土、黄平土、浅位漏沙土、中位漏沙土、青胶泥土,厚层灌漠土属的灰黄立土、灰黄平土、深位漏沙土、沙壤土,薄层潮灌漠土属的潮黄平土和硫酸盐灌漠土。
  灰褐土 分布在镇辖区祁连山火烧沟东南侧一带的山地阴坡。成土母质为残积、坡积物,全剖面有6—15厘米残枝落叶层。土体40—70厘米厚,有20—40厘米的腐殖质层,呈粒状结构,暗灰色,质地中壤,碱性反应,0—6厘米土层有机质含量11%。全氮0.57%,全磷0.11%,全钾2.4%;碱解氮百万分之二百四十七,速效磷百万分之十二,速效钾百万分之四百八十八,碳酸钙1.96%,酸碱度值7.79。
  栗钙土 分布在赵家庄、沙沟岔村南侧祁连山北坡山前冲积扇面上。成土母质为残积、坡积物及黄土状母质。土体厚0.6-2米,土壤结构块状,由灰棕色向黄棕色过度,质地多为中壤。0—30厘米土层有机质含量3.18%,全氮0.212%,全磷0.094%,全钾2.2%;碱解氮百万分之八十四,速效磷百万分之三,速效钾百万分之三百零三,碳酸钙9.37%;酸碱度值8.2。
  草甸土 分布在北海子、金川东村一带,为河谷或山间盆地的水流溢出部位。成土母质为冲积、淤积和黄土母质。土体40—140厘米,表层多为轻壤和中壤,植物根系密集,腐殖质20厘米厚,灰棕色,上层为青灰色的草甸潜育层,全剖面潮湿,底层为兰灰色古潜育层。土表干旱时出现灰白色盐结皮的为盐化草甸土(含盐0.4%)。0—20厘米土层有机质2.3%,全氮0.096%,全磷0.073%,全钾2.25%;碱解氮百万分之四十九,速效磷百万分之四,速效钾百万分之三百一十五;含盐1.117%,酸碱度值8.1。
  黄立土 薄层灌漠土属,分布在北海子、金川西、金川东等村。熟化层30-50厘米,棕黄,50厘米以下颜色变淡,质地轻壤至中壤,一般耕作层20—30厘米,有机质1.53%,全氮0.0902%,全钾0.0687%;碱解氮百万分之三十一,速效磷百万分之六,速效钾百万分之一百九十;酸碱度值0.46。土壤容重1.44克/立方厘米,地表绵软,通气透水性能好。
  黄平土 薄层灌漠土属,分布全镇各村。一般耕作层15-30厘米。灰黄和黄棕色,质地中壤至重壤,有机质含量1.45%,全氮0.0815%,全磷0.0742%;碱解氮百万分之四十,速效磷百万分之四,速效钾百万分之一百六十九;酸碱度值8.33。土壤容重1.54克/立方厘米,片状、板状或鳞片状结构,渗水透气性较差,湿时泥泞,干时坚硬呈龟裂状。
  浅位漏沙土薄层灌漠土属,分布在北海子、赵家庄、沙沟岔、大坝、金川东、金川西等村,灰黄到浅黄色,块状、片状结构,质地沙壤。一般耕作层28—30厘米,有机质1.71%,全氮0.0916%,全磷0.0713%;碱解氮百万分之四十一,速效磷百万分之三,速效钾百万分之一百二十二;酸碱度值8.32。
  中位漏沙土 薄层灌漠土属,分布在黄家学、沙沟岔、小坝、大坝、北海子、金川东、金川西等村,土体厚50-80厘米,灰棕至灰黄色,块状和片状结构,土壤容重1.24克/立方厘米,质地多为中壤。耕作层有机质1.77%,全氮0.1%,全磷0.0741%;碱解氮百万分之五十五,速效磷百万分之四,速效钾百万分之一百五十九;酸碱度值8.44。通气透水性较好,蓄水保肥力较差。
  青胶泥土 薄层灌漠土属,分布在北海子、金川东村,灰棕色、块状、片状结构,质地粘重多重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2.05%,全氮0.117%,全磷0.113%;碱解氮百万分之四十二,速效磷百万分之十六,速效钾百万分之一百六十六;酸碱度值8.38。
  灰黄立土 厚层灌漠土属,分布在大坝、金川东、北海子等村,多棕灰和灰棕色,柱状或块状结构,土壤厚度大于100厘米,熟化层大于60厘米,土壤容重1.49克/立方厘米,质地轻壤或中壤。耕作层多在30厘米左右,有机质含量为1.63%,全氮0.0863%,全磷0.0721%;碱解氮百万分之三十九,速效磷百万分之五,速效钾百万分之一百五十一;酸碱度值8.29。
  灰黄平土 厚层灌漠土属,分布于各村,灰棕色,片状、板状或鳞状结构,土体厚度大于100厘米,熟化层大于60厘米,土壤容重1.37克/立方厘米,质地轻壤至重壤。耕作层20—30厘米,有机质含量1.65%,全氮0.0946%,全磷0.074%;碱解氮百万分之四十四,速效磷百万分之五,速效钾百万分之一百六十四;酸碱度值8.25。
  深位漏沙土 厚层灌漠土属,分布在沙沟岔、小坝、大坝、北海子、金川东、金川西等村,灰棕或棕黄色,块状结构,漏沙层在80—100厘米之间,土壤容重1.24克/立方厘米,质地沙壤至中壤。耕作层在30厘米左右,有机层含量1.57%,全氮0.101%,全磷0.0709%;碱解氮百万分之四十,速效磷百万分之三,速效钾百万分之二百零三;酸碱度值8.45。
  沙壤土 厚层灌漠土壤,分布在北海子、金川东村,土壤容量1.29克/立方厘米,质地多为轻壤或沙壤。一般耕作层28厘米左右,有机质含量0.839%,全氮0.0471%,全磷0.0583%;碱解氮百万分之三十,速效磷百万分之三,速效钾百万分之一百一十六;酸碱度值8.34。
  潮黄平土 薄层潮灌漠土属,分布在北海子、小坝、大坝等村的靠湖滩一带,黄棕和灰色,片状、鳞状结构,质地中壤至重壤。耕作层20-30厘米,有机质含量2.16%,全氮0.131%,全磷0.0668%;碱解氮百万分之四十二,速效磷百万分之六,速效钾百万分之一百四十七;酸碱度值8.52。
  硫酸盐灌漠土 分布在北海子村二、五、六社,地下水位较高,一般在1.2-2米之间,潮化时间较短,土体干湿交替作用时间不长,在100厘米间有氧化还原反应形成的锈纹、锈斑和盐粒。盐分组成以硫酸盐和重碳酸盐为主,土壤容重表层为1.4克/立方厘米。耕作层有机质含量1%左右,全氮0.05%;碱解氮百万分之三十五,速效磷百万分之五,速效钾百万分之二百。盐化灌漠土受盐分和返潮作用,对农作物苗期造成危害,一般灌头水后死苗10—15%。土壤瘠薄,僵硬板结,通气性能差。
  土地资源的利用与管理,贯彻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 “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环境”的用地原则。做到优先保证农业用地,保护耕地总量稳中有增;严格控制、统筹安排各类非农建设用地;合理开发未利用土地,复垦废弃地,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加强土地整治和环境保护,努力改善土地生态环境。
  管理规则:(1)已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耕地,除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国防等重点项目确需占用外,严禁其它建设占用,严禁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建窑、建坟、挖沙、取土。(2)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零星分散居民地,应当搬迁,不得再建、扩建。(3)国家建设确需占用基本农田及其它农用地的,必须按《土地管理法》规定程序履行报批手续。(4)村委会应鼓励和支持承包经营者培肥地力,增加投入,改良土壤,科学种田,禁止掠夺式经营,对利用不当造成耕地肥力下降或荒芜的单位或个人,依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节 水利资源与利用
  一、地表水:地表水资源全县总量年均5亿立方米,主要来源于石羊河流域的东、西大河水系。镇区农业灌溉由四坝水管处统一管理,西大河水可输入老人头水库,以补四坝灌区之不足;东大河水由东河水管处统一管理,主要灌溉东寨镇和六坝乡,镇属直峡山村灌溉东大河水。可重复利用出露泉水全县每年总量为1.46亿立方米,镇辖区内可利用南、北泉和鱼池湖、北磨湖潜出的泉水,灌溉小坝、大坝、北海子、金川东等村的部分农田。
  二、地下水:地下水全县总量为1.25亿立方米,年开采量为9825万立方米,为了弥补河灌之不足,镇辖区内从1970年开始采用地下水,到1985年,全镇共打机井15眼,到2005年,灌溉和人畜饮水机井已有42眼。
  三、水能理论蕴藏量:全县为11.6万千瓦,可开发量为3.38万千瓦,已开发7870千瓦,占可开发量的25.5%。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由县上统一筹划,水利电力部门负责实施,其中镇辖区内金川河开发量为1606千瓦,金川峡水库开发量1600千瓦。
  第三节 矿产资源与管理
  全镇矿产资源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矿产主要有煤、莹石、石灰石、磷矿石、花岗石、膨润土、陶土等。其中煤主要在金川东的马家山湾和金川西的干渣子。干渣子煤矿储量大、煤层深,曾于1974年在金川公司龙首矿的支持下,原北海子乡组织开采,历经5年时间,已经打通了井巷,但因地下水丰富,无法抽水作业,只好于1979年停采。待条件具备,科技开采水平提高,仍有开采前景。莹石主要分布在祁连山系的照面山和火烧沟。1974年由原北海子乡正式开采,年均产量2200吨,年均产值15万元。1983年,开采方式由集体转为私营。1985年,年产量增加到6350吨,产值44.45万元,纯收入42.5万元。
  花岗岩主要分布在金川西后大寺一带的山中,储量很大。1992年,县上和原北海子乡及县人民武装部均筹办花岗岩板材厂,组织开采加工。本镇的花岗岩品种多,色彩鲜艳丰富、质地坚硬,属花岗岩建材的上品,但因板材企业经营亏损而停业。
  另外,有武当山的石英石,还有用于加工首饰工艺品的水晶、玛瑙和加工砚台的石料,未经系统的勘探,储量不明,有待开发利用。用于建筑的砂石料,本镇辖区内储量很大,青沙沟、金川河坝、金川西以及城郊部分村民的漏沙地下均为洪积砂砾石,是优良的建筑材料,随着县城的大规模修建,砂石料开采利用给农民增加了收入。
  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均由县矿产资源管理局统一管理。
  第四节 旅游资源与开发
  城关镇历史悠久,地理环境独特,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且开发潜能很大。
  县城南面是属于祁连山脉的天然屏障照面山,即使在炎炎盛夏,也能看到皑皑雪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照面山往东有头坝口,为东大河的出口,沿河而上,可直通皇城水库和皇城滩。夏秋季节,在那里可领略到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的草原风情。照面山往西有闻名中外的骊靳城遗址,中外历史学家常慕名而来,进行考察。通过骊靳村从河沟进入三岔林区,可饱览祁连山浑厚、凝重的自然风光。
  县城北面是属于龙首山脉的武当山,永昌古称金山。金山之阳,有金川河如玉带缓缓东流,河畔是天然湖滩湿地鱼池湖和北磨湖,现经退耕还湖,围栏保护,已重显出往日百泉涌流,绿草如茵,云雀啭鸣,白鹭低翔的自然魅力。金川河流经风光旖旎的北海子,转折向北流入绿树成荫、阡陌纵横的金川峡,与东大河流水相汇,然后进入碧波荡漾的金川峡水库。古人有诗《金水潺声》云: “双流合抱下金川,烟树朦胧欲暮天;石山忽闻声沥沥,半疑萧管半琴弦。”这不正是这里自然景色的写真吗?金川峡水库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曾设置过“水上飞人”、“牦牛渡海 ”、“快艇飞渡 ”等水上游乐项目,大有潜力可挖。
  金川峡水库往西,金山之阴有峡谷俗称萧湾,有汉、明长城遗址蜿蜒贯穿于峡谷,依赖谷中一湾流水世代生活的金川西村村民散居其间。到金川西村一社,象山之上矗立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唐塔(圣容寺塔),大象驮塔的奇观就在这里。象山之下就是闻名遐迩的圣容寺遗址,雄伟壮观的圣容寺已即将全部修复。经历了人间1500多年历史苍桑,其形象为敦煌莫高窟诸多窟中壁画原形的石佛瑞像旧貌新颜,岸然挺立在石佛殿中。与圣容寺历史相关的花大门石刻、六字箴言四体石刻等为研究圣容寺文化提供了实物佐证。
  城关镇境内的古代建筑主要分布在县城、北海子公园及武当山上。明代建筑有位于县城中心的巍峨壮观的钟鼓楼(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东大街的东会馆(现称阁老府,为博物馆所在地)。建于明代的北海子塔及北海子建筑群,与武当山建筑群遥相呼应,错落有致。这里气候凉爽,景色宜人,林间清泉自涌,山下溪水长流,楼阁参差,庙塔相映,亭台水榭,曲径长廊,湖水清澈,碧波荡漾,传奇神话,引人人胜。自然美与人文美构成和谐统一的整体。清朝邑人南济汉在《北郊山河记》中这样写道: “天下巨观,山水为最,其在我永北郊者,特昆仑片石,黄河一滴……,然善绘者缩九洲于尺幅,则大可小,今自雷坛演迤至真武巅作一宇观,则小亦大。其间峰峦向背,溪流断绪,与楼阁林麓之高下参差,他若凫渚铠轮、豆畦麦陇,殊不至一览尽,游于此者,自适其适”。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旅游事业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城关镇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了县上发展旅游业的重要部分。
  红色旅游是近几年在全国兴起的热潮。县城内有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指挥部旧址,里面有徐向前、陈昌浩等西路军将领的起居办公处。1985年出土的红西路军撤退时掩埋的大批枪械武器是珍贵的革命文物。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座落在北海子风景区,内有徐向前元帅亲笔题写的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纪念碑”,有反映西路军鏖战永昌建立苏维埃政权的纪念堂和陈列室。
  始建于元朝初年的永昌县城已发展为一个现代化的小城市,环境淡雅恬静,无污染、无噪音,旅游服务设施齐全,民风淳厚朴实。312国道高速公路从南关穿过,县城去皇城、去骊靳村、去金川峡水库到圣容寺、去武当山的旅游道路都已硬化,交通十分便捷。
  第五节 奇观异闻
  一、象山与佛陀 “象山 ”即圣容寺石佛瑞像背靠之山,其名见于《凉州番禾御山石佛瑞像因缘碑》,碑文中有“贞观十年,有凤□五色,双鹤导前,百鸟蔽日,栖于像山 ”之说。一千多年来,人们已不知“象山 ”究竟指圣容寺所在地的哪座山。想不到,一个偶然的发现,揭开了这个谜。2004年农历四月十一日下午6时许,雨过天晴,有人在寺院遗址西南观看正在修建的石佛殿及背面山色,忽然发现嶙峋的山体与沟沟壑壑构成一头活灵活现的大象,山顶的圣容寺塔,正处在大象的背上,形成大象驮塔的奇观。以后不几日,又发现大象以东有一头小象,顽皮活泼,颇具动感。人们不禁感叹,古人雕像建寺、造塔,其艺术构思是多么的精巧,他们巧妙地将自然界神工鬼斧般的杰作与人类的雕塑、建筑艺术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
  佛陀 佛陀卧象也是在圣容寺以东,南面山体发现的。当夕阳西下时,山体边缘受阳光照射,显出一大一小两个卧佛的轮廓,两佛反向而卧,其形象惟妙惟肖。
  二、北山狮伏 在武当山寺庙以东,有山形酷似一头蹲伏着的雄狮,古人将此作为永昌八景之一,在乾隆本《永昌县志》里面有描述这一奇观的诗作:
  北山狮伏
  黄时
  崭然何日孕灵胎,恍是文殊座下来。
  崖侧怒蹲惊象兔,柱头冥契吼风雷。
  睇烽北峙长为镇,嗤雪冬妆暂以颓。
  射石将军曾说虎,操弧过此莫轻猜。
  北山狮伏
  李登瀛
  小山结构另方园,铁额铜头致宛然。
  父老不需忧虎豹,神峰千载镇金川。
  三、马流泛醇 北海子公园中的马踏泉,不仅有杨满堂战马踏开涌泉的美丽传说,而且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古人将此载入《永昌县志》:“便汲取也,水初泛,圆若大小珠浮,则散而为花,前珠甫花,后珠继升,闪烁翻沸,不可名状,故俗又呼为银花泉,其名马家(踏)泉..味极甘冽,嗜茶者咸于是取饮焉”。此泉上述景象至今依然如故,泉上建一亭蔽护之。《县志》里将此泉作为北海子十景之一,叫“马流泛醇 ”。
  马流泛醇
  李登瀛
  爱看烹茶鹤避烟,汲泉须汲马家泉。
  马家泉水水甘冽,不是雨前未许煎。
  马流泛醇
  南齐汉
  惠山佳趣未曾探,郭外泉清一鉴涵。
  携得月圆烹玉液,笑将乡味比江南。
  泉上原有六角亭,柱上有对联一幅:静看水中珠,玉润珠圆真活泼;闲邀廊外月,湖光月色共清凉。
  相传此泉之水,比县城内井水要重,取之烹茶煎药能治时疫杂症。经科学鉴定,此泉所冒气泡,是一种放射性气体元素,叫氡气,是由镭衰变而成,也叫镭射气,医药上用来治疗癌症。泉水中还含有微量元素锶,所以马踏泉中水又是天然的高锶矿泉水。
  四、鹿苑雀鸣 北海子公园马踏泉东侧,立一石碑,名“鹿苑雀鸣 ”,如站在此处用力击掌或用石子敲打路面,随着击掌或敲打声,就会听到吱吱的燕鸣声或是啾啾的鸟叫声。游客至此,欣然试之,以为乐趣。
  五、古杨情缘 北海子公园大门口(原金川寺大门口)有两棵形态独特的钻天杨,学名 P.nigra.Lvar.italica.Koenne,树龄300余年,树高25.6米,胸径1.3米,枝繁叶茂,蔚为壮观。树旁立一石碑,正面 “千古情缘”四个大字,背面镌刻着一个与古树相关的动人的美丽传说:
  这两株朝天杨,为明代嘉靖年间金川寺尼姑植。清朝同治年间,浙江巡抚杨昌竣因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被革职闲居,陕西总督左宗棠爱其才干,招到麾下以将功折罪。某夏,杨为公务行差永昌,得暇出北门游到此两株杨树下,刹时间,绿叶变黄,杨惊愕不己,内疚万分,便择日祭树,对树责己悔罪,以示反省。不意两株朝天杨勃然复苏,枝叶重新变绿,一派生机。从此,永昌百姓将这两株杨树称左为杨乃武,右为小白菜。
  公元一九九四年七月立
  北海子公园内海子四周有古杨树数十株,亦300多年树龄,部分已中空,但仍枝叶繁茂。

知识出处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本书的时限起于辛亥革命(1912年),止于1985年,记述了甘肃省永昌县城关镇的地理、民族、人口、建置沿革、政治、军事、农牧业、工业、财贸金融、城市建设、文化艺术、教育、体育、卫生、社会习俗、宗教等方面的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城关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