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拥优抚安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年鉴 2006-2013卷》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0533
颗粒名称: 双拥优抚安置
分类号: D632.3
页数: 2
页码: 374-375
摘要: 县民政部门全面落实优待抚恤政策,按标准及时兑现各类优抚对象定期抚恤补助资金,开展军地共建。开展送文化进军营活动,安置城镇退役士兵14名。到乡镇、社区开展优抚政策落实及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兑现情况专项检查。开展部分农村籍退役士兵的前期摸底、审核工作,核查符合补助政策的农村籍老兵340人。解决重点优抚对象医疗困难问题,1至6级残疾军人门诊补助按每人每年2400元发放,其他优抚对象县级门诊补助标准按每年600元补助。对退役士兵,兵役优待补助金均按上年度金昌市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一次性给予补助。义务兵补助标准达到35358元,转业士官补助标准17.8万元。向37名农村户籍的退役士兵发放兵役优待补助金189.39万元。
关键词: 永昌县 民政 优抚工作

内容

县民政部门全面落实优待抚恤政策,按标准及时兑现各类优抚对象定期抚恤补助资金,开展军地共建。2006年,优待金由2001年的2000元提高到3470元;在乡老复员民政军人定补金由每月100元提高到185元。2007年,建成少年军校、军民共建示范社区、军民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单位32个;成立拥军优属服务队10个、老妈妈服务队10个、拥军优属青年志愿者服务队10个。2008年,审核并发放全县134名参战参试人员的生活补助17.29万元。安置城镇退役士兵15名。2009年,安置城镇退役士兵6名。2010年,在全县交通要道树起大型双拥宣传牌75块,更换双拥宣传为主的灯箱广告208块,窗口单位在醒目位置设立“军人优先”、“军车免费”“军属优惠”等标志牌35块,县电视台报道双拥工作新闻20多篇、播放滚动警语宣传200多次,编发双拥简报10多期,向优抚对象印发慰问信4000多份。开展送文化进军营活动,安置城镇退役士兵14名。争取资金200多万元,实施永昌消防办公楼工程、人武部民兵训练基地设施建设、县中队房屋维修、官兵医疗和生活补助等拥军项目。2011年,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创建工作通过国家、省、市的验收,永昌县被省上评为双拥模范县。到乡镇、社区开展优抚政策落实及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兑现情况专项检查。开展部分农村籍退役士兵的前期摸底、审核工作,核查符合补助政策的农村籍老兵340人。将7名对越参战人员安排到公益性岗位。解决重点优抚对象医疗困难问题,1至6级残疾军人门诊补助按每人每年2400元发放,其他优抚对象县级门诊补助标准按每年600元补助。接受符合安置条件的退伍军人28人,培训退役士兵50多人。2012年,核查符合补助政策的农村藉老兵323人,发放优抚金12.66万元。走访慰问军烈属、残疾军人、在乡老复员军人和带病回乡退伍军人80余人,赠送慰问金2.8万元。对退役士兵,兵役优待补助金均按上年度金昌市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一次性给予补助。义务兵补助标准达到35358元,转业士官补助标准17.8万元。二期转业士官补助标准88395元,一期转业士官补助标准51270元。向47名农村户籍的退役士兵发放兵役优待补助金207余万元。2013年,开展60周岁部分农村籍退役士兵的审核建档工作,向428人农村籍老兵发放优抚金14.47万元。走访慰问驻永、驻河部队、单位7个,军烈属、残疾军人、在乡老复员军人和带病回乡退伍军人80余人,发放慰问金2.8万元。向37名农村户籍的退役士兵发放兵役优待补助金189.39万元。24名退役士兵分别被安置到交通局、公安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民政局、安监局和北海子景区办等单位。至2013年底,累计享受优待抚恤金的各类重点优抚对象1079人。

知识出处

永昌年鉴 2006-2013卷

《永昌年鉴 2006-2013卷》

本年鉴记述了永昌县2006-2013年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自然等建设方面的情况。全书共设24个类目,依次为特载、大事记、县情概况、中共永昌县委员会、永昌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永昌县人民政府、政协永昌县委员会、群众团体、政法、军事、经济管理、财税、农林水电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