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疾病和传染病控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年鉴 2006-2013卷》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0497
颗粒名称: 重大疾病和传染病控制
分类号: R183
页数: 2
页码: 361-362
摘要: 2006年10月1日,东寨镇双桥村三社李志鹏等3名患儿发生食物中毒,其中1人死亡,现场采样送省疾控中心检测,依据检验结果确定3人为误食鼠药。10月23日,全县首次发现第1例艾滋病病人。8月5日凌晨,城关镇大坝村七社村民张坤家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其中2人死亡,2人送县医院抢救,采样送至省疾控中心检测,检测结果4人为氰化物中毒。县疾控中心调查到全县参与三鹿牌等受三聚氰胺污染婴幼儿奶粉所致泌尿系统疾病筛查医院共6家,累计上报病例612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例623例。2013年完成90名当年新入所、入监羁押人员的免费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完成术前人员检测3734份,受血前人员检测466例,其他就诊检测400例。
关键词: 永昌县 医疗卫生 传染病

内容

2006年10月1日,东寨镇双桥村三社李志鹏等3名患儿发生食物中毒,其中1人死亡,现场采样送省疾控中心检测,依据检验结果确定3人为误食鼠药。10月23日,全县首次发现第1例艾滋病病人。2007年2月5日,发现第3例艾滋病病人。2008年6月25日,河西堡镇卫生院网络报告13例风疹病例(确诊),累计有16名学生发病,罹患率1.24%。8月5日凌晨,城关镇大坝村七社村民张坤家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其中2人死亡,2人送县医院抢救,采样送至省疾控中心检测,检测结果4人为氰化物中毒。县疾控中心调查到全县参与三鹿牌等受三聚氰胺污染婴幼儿奶粉所致泌尿系统疾病筛查医院共6家,累计上报病例612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例623例。2009年,全球新型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疫情形势严峻,全县手足口病发病432例,无重症病例,发病率为167.7/十万。2010年,全县分配四批甲型H1N1流感疫苗共计15370(人)份,县疾控中心按照《永昌县甲型H1N1流感疫苗预防接种实施方案》对特殊人群进行接种,没有发生副反应报告;5月,永昌县被列为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点,在水源镇方沟村(9个社)、永宁村(1、2社)开展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抽样人口为2585人,经省结防所影像诊断专家组复审,确诊活动性肺结核6例,患病率406.23/十万。2011年,县上成立消除麻疹工作领导小组,分别于6月15至30日、9月24至30日开展两轮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全县共接种麻疹疫苗3246人(次)。2012年全县发现并管理HIV/AIDS病例5例(3例通过性接触传播、2例通过血液传播)。疾控中心初筛实验室完成438名当年新入所、入监羁押人员的免费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未监测出阳性病例。为1000名结防门诊就诊患者拍摄X线片481张,初诊查痰941人,符合项目治疗的患者265名,对发现的病人严格实施DOTS管理。检测碘盐销售点样品99份。对87597例报告病例开展疾病谱排序和分析工作;全县网络直报单位统计上报死亡人数947例。2012年启动永昌县中央补助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发放犬粪采集管1500多只,犬驱虫药300多瓶,完成包虫病B超筛查6816人(次),B超检出包虫病病例12例,采集儿童血清血样717人份,包虫病患者血样4人份,建立了长效运行机制。2012年,对河西堡镇、水源镇、朱王堡镇进行布病监测,对新发布病人及其家人和密切接触者等人群,共开展布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1366人,血清学检测245人份,共确诊布病病例12例,为他们进行治疗。2013年完成90名当年新入所、入监羁押人员的免费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完成术前人员检测3734份,受血前人员检测466例,其他就诊检测400例。

知识出处

永昌年鉴 2006-2013卷

《永昌年鉴 2006-2013卷》

本年鉴记述了永昌县2006-2013年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自然等建设方面的情况。全书共设24个类目,依次为特载、大事记、县情概况、中共永昌县委员会、永昌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永昌县人民政府、政协永昌县委员会、群众团体、政法、军事、经济管理、财税、农林水电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