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年鉴 2006-2013卷》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0452
颗粒名称: 科学技术
分类号: G322.7;G527
页数: 4
页码: 345-348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6-2013年永昌县科学技术工作的情况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工作、科技示范服务、培训及科普工作、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管理、防震减灾、信息服务等。
关键词: 永昌县 教育 科学技术

内容

【项目工作】2006年以来,永昌县牢固树立抓项目促发展的意识,开展项目调研,组织项目申报。至2013年,共争取国家、省、市科技项目243项,落实科技资金2495.4万元,其中国家项目33项,落实资金1590万元;省级项目32项,落实资金405万元;市级项目178项,落实资金500.4万元。共选派科技特派员145人(次)(含农民科技特派员)。
  【科技示范服务】2006至2013年,全县累计建立市级科技示范乡(镇)3个,科技示范村13个,科技示范户达1800户,建立农、林、牧等科技示范点126个。围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引进新品种72个,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试验示范83项(次)。优质小麦、啤酒大麦、蔬菜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0%、95%、100%以上。建成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永昌示范区、河西堡工业区、朱王堡工业区等三大星火科技密集示范区。
  【培训及科普工作】2006年以来,通过开展“科技活动周”、“世界知识产权日”、“全国科普日”、“科技之冬春”等活动,对大田作物种植、大棚蔬菜栽培、规模养殖、林果新技术引进等实用技术进行科技培训,共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416场(次),参训人员达4.8万人(次),编写印发科技资料9.3万份,赠送科技书籍8.6万多册。围绕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和区域支柱产业发展,支持发展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合作社等社会化科普、经济合作组织,至2013年基本形成覆盖全县农村、城镇、机关、企业、学校的科普网络和科普示范体系。永昌县城关镇金川东胡萝卜协会、永昌县肉用种羊场、永昌县“食用菌”科普示范基地、永昌县养羊协会、永昌县鲑鳟鱼养殖协会和永昌县无公害蔬菜科普示范基地先后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评为“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2012年,永昌县争取承办了“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活动和2012“全国科普日”甘肃科普大篷车巡展活动,为公众提供了参与科学实践的活动场所,受众4.5万人(次)。
  【科技成果】2006至2013年,永昌县积极做好科学技术奖申报工作,共取得科技成果市级奖46项,其中一等奖项3项,二等奖项17项,三等奖项26项。
  【知识产权管理】2006至2013年,永昌县专利申请量达129件,授权专利89件,其中中国外观设计2件,中国发明专利33件,中国实用新型54件。
  【防震减灾】2009年颁布实施了《永昌县地震灾害应急预案》,完善了地震震害防御体系。2010年10月在永昌烈士陵园内建立电磁波和地电场两个微观监测台站,在10个乡镇及皇城水库、西大河水库、金川峡水库重新建立13个地震宏观观测点,并在全县建立地震应急速报网,宏观监测网、宣传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三网一点”制度。2011年县地震办公室更名为县防震减灾办公室,为正科级参公事业单位,挂靠县科技局。至2013年,先后完成昌宁苑工程、金泽庭院住宅小区、县电力公司电力调度楼等214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及抗震设防管理;结合“防、抗、救”的工作方针制定宣传方案,举办防震减灾“三网一员”暨地震科普知识培训班8场(次),发放防震减灾常识、宣传单5.3万余份、《中小学防震减灾知识读本》、《防震减灾彩页》等2.6万多份;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每年与各学校积极联系,举办地震知识专题讲座5场(次)以上,并向各学校提供了讲座课件,指导学校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各学校在临震时的应急反应能力。
  【信息服务】2009年建成永昌县科学技术局网站,日常工作主要是管理和维护网站的正常运行,采集和发布科技信息,充实完善网站栏目和数据库,增加农村实用技术、农村致富信息等农民急需的信息。至2013年,为全县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提供科技信息2481条。

知识出处

永昌年鉴 2006-2013卷

《永昌年鉴 2006-2013卷》

本年鉴记述了永昌县2006-2013年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自然等建设方面的情况。全书共设24个类目,依次为特载、大事记、县情概况、中共永昌县委员会、永昌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永昌县人民政府、政协永昌县委员会、群众团体、政法、军事、经济管理、财税、农林水电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刘磊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