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和城乡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年鉴 2006-2013卷》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0304
颗粒名称: 住房和城乡建设
分类号: F293.3;F299.21
页数: 10
页码: 291-30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昌县2006年至2013年积极进行城区内道路改造建设,不断改善县城道路交通环境,提高服务功能,提升县城整体形象。
关键词: 住房 城乡建设 永昌县

内容

县城文化广场2009年7月批准立项,占地面积约4.15万平方米,工程概算投资2873.29万元。2010年6月,经公开招标,由常州市绿美艺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甘肃工程建设监理公司监理,西安市三秦园林绿化有限公司负责雕塑制作和安装。2011年5月开建,2012年8月正式落成使用,为县城居民提供了一个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场所。县文化中心建设项目2012年4月完成立项、规划、设计、招投标,8月开建。规划用地面积2.15万平方米(包括非建设用地64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2万平方米。其中文化馆4079平方米,图书馆5117平方米,地下车库及设备用房3191平方米,专题展览厅2345平方米。项目概算投资6286万元。至2013年底,实际到位资金1300万元,全部由政府出资垫付。
  【城市道路建设】 县政府积极进行城区内道路改造建设,不断改善县城道路交通环境,提高服务功能,提升县城整体形象。2006年,完成县城东关路改造建设,道路总长1830米,道路红线宽42米,配套敷设供热管道2556米,供排水管道8000米,架设路灯97盏,配套绿化6800平方米。完成县城解放路改造工程,道路总长1280米,概算总投资380万元,道路红线宽24米,其中主车道宽9米,人行道(含绿化带)各7.5米,敷设给水管道885米,排水管道710米。完成武当路建设,道路全长1790米。河西堡小城镇建设完成河西堡镇金河路建设,道路总长2460米,河西堡镇北京路改建工程,道路总长1800米,总投资560万元。完成河西堡河雅路(3500米)、永河路(460米)改建工程。2007年,完成解放路人行道工程,道路总长1280米,人行道铺砌总面积1.31万平方米。完成东关路续建工程1882米,武当路续建工程车行道2420米,文昌路改造工程主车道1276米,相府路改造工程主车道1276米。2009年,完成县城西岚路主车道,新建解放路东延伸段,东大街、环城东路改造工程,新改建道路总长4公里,概算总投资3500万元。2010年至2013年总投资4254.2万元,完成县城云川路向西延伸段300米建设工程,县城武当路向南延伸段600米建设工程、县城环城北路1325米拓建工程、县城西湖路980米建设工程、县城文景路330米建设工程、县城金昌路终端296米建设工程和县城环城西路道路改造1425.5米的任务。
  【建筑设计】 2006年以来,永昌县城市建设工程专业队伍从单一专业设计队伍,逐步发展成为一支拥有给排水、道路桥梁、煤气热力和城市防洪等多专业综合性城市建设工程设计队伍。永昌县建筑设计院不断调整单位技术人员结构,通过各专业学会、情报网等学术交流活度,保证设计质量。制定有关设计质量管理的动,不断交流设计方法,添置新的制图、文印、图规章制度,开展各项质量检查活动。至2013档设备和办公设施,提高设计水平,加快设计进年,累计设计工程项目40项。
  【供暖】 2006年,县供热公司有供热站七座,供热锅炉20台,供热能力86.8兆瓦,其中南关供热站及八号小区供热站为集中供热站,各安装有1台7兆瓦和1台14兆瓦热水锅炉,其它各供热站共有小型热水锅炉16台,敷设并管理供热管道近2×20公里,承担供热面积50万平方米。2007年,对县城八号小区供热站进行扩建,扩建锅炉厂房650平方米,安装14兆瓦热水锅炉1台,10月底竣工并投入使用;实施四号、七号供热站并网工程,9月底竣工。2008年4月,进行县城东关集中供热站一期改建工程,修建锅炉厂房2000多平方米,安装14兆瓦热水锅炉2台(套),10月竣工并投入使用。进行东关集中供热站配套工程施工,工程总长度6369米,基本实现三个集中供热站集中联片供热,县供热公司供热能力达到84兆瓦,供热面积60万平方米,敷设并管理供热管道近29公里。2009年,实施县城东关集中供热站的扩建及县城八号小区供热站增容扩建工程。县城东关集中供热站扩建工程扩建锅炉房650平方米,安装29兆瓦热水锅炉1台,9月底全部完工。完成东大街供热管网的改造及解放路部分供热管网的敷设。公司供热能力达到120兆瓦,供热面积66万平方米,敷设并管理供热管道近33公里。供热面积73万平方米,敷设并管理供热管道近35公里。拥有7兆瓦以上热水锅炉8台,总供热能力120兆瓦,其中南关供热站安装7兆瓦热水锅炉1台、14兆瓦热水锅炉1台;东关供热站安装14兆瓦热水锅炉2台、29兆瓦热水锅炉1台;西关供热站安装14兆瓦热水锅炉3台。2011年,西关供热站新增14兆瓦锅炉1台,公司共拥有7兆瓦以上热水锅炉9台,总供热能力达134兆瓦,其中南关供热站安装7兆瓦热水锅炉1台、14兆瓦热水锅炉2台;东关供热站安装14兆瓦热水锅炉2台、29兆瓦热水锅炉1台;西关供热站安装14兆瓦热水锅炉3台。2012年,始建永昌县城区集中供热一期工程,建设锅炉厂房及附属建筑4900平方米,安装2台58兆瓦高温热水锅炉及配套辅机,80米钢筋砼烟囱一座,敷设一级供热管网2×4.2千米,新改建换热站9座,工程概算投资7000万元。至2013年,公司城区集中供热一期工程(西南供热站)投入正式运营,由以前的底温热水锅炉直供转变为高温热水经二次换热后供入用户,供热能力达到208兆瓦,供热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供排水】 全县供排水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在经营性收费中,坚持抄表到户,读数准确,文明服务。按期完成供排水工程建设任务,完成供水管网敷设。2007年,完成东关路供排水管网续建工程、相府路、文昌路供排水管网改扩建工程。完成7个单位、住宅小区和61户居民的供水管网敷设任务。完成县城污水处理厂项目设计招标,并制定上报《供排水价格调整方案》和《供排水价格调整申请报告》,完成水价调整。2008年8月,开工建设高家山给水工程,10月竣工。解放路延伸段供水管网工程开建,管网总长1802米,概算投资150万元。完成地税局办公楼、县法院办公楼、民政局老年福利服务中心综合楼、汽贸中心、永昌一中体育场、安置小区一期化粪池改造、阳光佳园排水管网及化粪池改造、二坝水管所办公楼、永通麦芽厂等9个单位的室外给排水新建、改建工程和83户居民的给水管网建设任务,完成投资90万元。2009年,完成县城东大街、解放路延伸段、西津家园、东部工业区高家山给水等工程。完成和顺佳园、东关市场、城投公司住宅楼、西津家园等9个单位和83户居民的室外给排水管网建设改造任务,完成安装工程量268万元。2012年4月,永昌县城污水处理厂中水利用工程获得通过。6月,批复新建中水调蓄水池一座,总库容148.6万立方米,敷设DN100-700中水输水管17.62公里,在调蓄水池东侧新建2.6万立方米/日加压泵房1座,项目概算总投资9150万元。新建净水厂一座,主要布置格栅机及配水井、清水池、加氯间和综合办公楼等建筑物,敷设原输水管道9.36公里,净水输水管道5.8公里,配水管线27.53公里,项目总投资7480万元。2013年6月,开工建设永昌县城供水工种,完成清水池、反应沉淀池、均质滤料池、反冲洗间、锅炉房、投药加氯间、机修车间、车床及仓库、传达室及大门综合楼、食堂及取水头部管理用房主体工程累计完成总投资为2600万元。2013年,完成西南锅炉房、骊靬国际茗都住宅小区、团结街南侧、西二环路等排水主管网工程建设。完成县七中、体育馆、清潭花园、御山庭院、福地苑、圣雅苑、黄家学二社农民住宅小区、骊靬村农民住宅小区、西津西苑廉租房、万祥城等供排水管网的建设任务。至2013年,共向县城用户优质供水1321.8万立方米,安全排水945.4万立方米。敷设供排水管网49.5公里,完成总投资2968万元。新建阀门井、消防井、泻水井、水表井、污水井、化粪池、检查井、隔油池等759座。
  【住房保障】 2007年,对城市低收入家庭中人均住房面积在6平方米以下的60户120人发放租赁补贴,累计发放租赁补贴4.36万元。2008年,对城市低收入家庭中人均住房面积在10平方米以下的436户964人发放租赁补贴,累计发放租赁补贴32.54万元。2009年至2013年,对城市低收入家庭中人均住房面积在13平方米以下的2807户5663人发放租赁补贴,累计发放租赁补贴565万元。2010年4月,制定《永昌县廉租住房产权出售及共有产权管理实施细则》。2011年,在西泽清潭家园新建经济适用房2栋102套,总建筑面积7800平方米。在和顺家园新建限价房112套。对符合廉租住房实物配售条件的719户家庭进行实物配售,其中城关镇625户,河西堡镇94户。2012年8月,对第三批符合条件的105户低保户、178户低收入家庭和108户特殊家庭进行实物配售。2013年,对符合条件的206户进行廉租住房分配。对西泽圣雅苑棚户区、骊靬国际茗都棚户区、西湖水岸棚户区进行改造,新建住房800套,概算总投资1.87亿元,其中西泽圣雅苑新建住房204套,骊靬国际茗都新建住房212套,西湖水岸新建住房384套。2007年至2013年,全县共争取资金9995.2万元,其中中央资金8249.2万元,省级资金1252万元,市级资金494万元;投入棚户区建设资金共2632万元,租赁补贴累计到位资金931万元。全县共建设廉租住房2094套。
  【建筑市场监管】 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站主要负责对县域内有形建筑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根据国家、省、市有关工程质量、建筑节能、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工程技术标准监督建筑主体行为;依法查处和规范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违法违章行为并实施行政处罚,强化行政执法工作。2006年以来,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站对全县建工程进行一月一次检查,一季度一次大检查,一年开展一次质量安全的执法综合检查。2006年至2007年,监督完成县城东关路、北海花园、阳光佳园、永昌宾馆、永昌县法院办公楼、县地税局办公楼、相府路道路、县城东关路、县地税局办公楼、永昌县商业步行街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2008年,重点实施外墙保温等建筑节能措施,监督完成昌宁苑、和顺佳苑、西津家园、永昌县拘留所、廉租房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2009年至2010年,监督完成县城东大街、西岚路、解放路、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城关第三小学、河西堡中学、河西堡第二小学教学楼工程、县城污水处理厂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2011年,重点推进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和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制度,监督完成西津西苑、金泽庭院、河西堡兴盛家园一期、朱王堡昌河苑、骊靬古城万神庙、县城环城北路、甘肃省春天化工电石炉等工程项目建设。2012年至2013年,以严厉打击建筑施工领域非法违法建设行为和遏制安全生产事故为重点,组织开展建筑工程领域“打非治违”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活动,监督完成骊靬国际茗都、西湖水岸、县城投公司写字楼、永昌县净水厂、同人商厦、永昌县第三中学综合实验楼、万祥城、西泽家园圣雅苑、河西堡金铁大道、骊靬古城(大雄宝殿、将军府、莲花禅院、天王殿、城门楼、城墙)等工程项目建设。至2013年,全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站共收监工程建设项目557项,总建筑面积473.42万平方米,总投资56.96亿元。
  【房地产市场管理】 2006年以来,全县商品房销售均实行成本核定和明码标价制度,所有新建商品房上缴住宅专项维修基金,缴纳标准为房屋售价的2%。执行《关于规范商品住房销售价格有关问题的通知》,加强商品房销售管理。2008年,实施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建成首批廉租住房1栋60套,套型面积均在50平方米以内;按建筑面积收缴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标准为30元/平方米。2010年,查处房地产开发企业蓄意囤地行为,要求新设立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2011年,全县商品房销售实行最高限价制度,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确定新建商品住宅最高售价为3000元/平方米。2012年,确定2011年度新建商品住宅最高售价为3210元/平方米。2013年,坚持执行商品房销售最高限价制度,确定新建商品住宅最高售价为3400元/平方米。并推进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和房屋产权产籍登记管理系统建设,各类房屋权属登记、档案查询、商品房预售备案登记均通过计算机网络操作管理。
  【村镇建设】 2006年,全县共确定农宅建设示范点10个,竣工验收高标准农宅2501套,其中示范点竣工305套,完成朱王堡镇梅南村五社村民住宅楼主体工程。2007年,全县规划编制村庄50个,确定新农村建设示范点10个(每个乡镇1个),建成以砖混、砖木结构为主,注重卫生、节能、抗震、经济、适用的新型农宅2685套。建成水源镇杜家寨村、红山窑乡永胜村、六坝乡七坝村、城关镇黄家学村六社等高水平示范点。2009年,全县共确定20个集中建设点,占总任务量的16.5%以上,其余任务通过分散改造完成;项目概算投资1.4亿万元,其中省建设厅安排1600万元,其余资金由市、县、乡财政配套和农民自筹解决。全县开工新建、改造农宅4006套,竣工3945套。2010年至2013年,重叠实施2125户中央危房改造和60户节能示范户改造。2012年,全县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主要以贫困残疾人家庭为主,补助资金1765万元。2013年,重点对“三线”(主要公路、铁路、风景旅游区)沿线农村危房进行改造。至2013年,全县累计改造农村危旧房1.96万套。
  【北海子湿地景区建设】 2010年9月,成立由县委副书记、县长马国兴同志任组长的北海子景区建设领导小组。12月,在北海子公园管理所的基础上成立北海子景区建设办公室。2013年6月,将永昌县北海子景区建设办公室更名为永昌县景区建设管理办公室,将北海子公园管理所更名为永昌县北海子景区管理所。
  规划与设计:2009年5月,县委批转县政府落实《政协永昌县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北海子武当山景区绿化和建设的建议案》,县林业局委托甘肃省理工大编制了水云山“二龙戏水”总体绿化规划,启动武当山和水云山绿化二期工程。2011年12月,召开《永昌县北海子湿地生态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征求意见会,会议同意将《永昌县北海子湿地生态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修改完善后,连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呈报金昌市规委会审核。2012年3月,金昌市环境保护局印发《关于甘肃省永昌县北海子湿地生态公园总体规划环境测评报告书的重要意见》,金昌市城市规划委员会评审通过由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永昌县北海子湿地风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8月,永昌县城乡规划委员会召开会议讨论并原则同意武当山四星级大酒店项目的规划选址意见。2013年11月,召开政府常委会,研究批准《永昌县北海子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古建筑恢复改造:2011年,启动实施武当山古建筑恢复工程。5月20日,县委、县政府召开武当山古建筑恢复工程募捐大会,现场募捐资金1269.82万元。6月28日,武当山古建筑恢复工程由湖北中柱古建园林有限公司承建。一是恢复已毁的14处古建筑(玉皇殿、南天门、三宝塔、王灵宫等)和新建2处单体建筑(武当路牌楼和栖霞门);二是完成配套的18项景观设施和基建工程(包括硬化砚洼沟车行道2.6公里、旅游公厕、停车场等)。2012年10月,武当山古建筑恢复工程一期工程竣工,工程总投资2800万元。共恢复玉皇殿、三宝塔等14处古建筑,新建武当路牌楼1个、单檐小亭子3个;配套建设了栖霞门及停车场,旅游公厕,观景台,武当山天园停车场,人行步道及景观桥,各单体建筑台明、台阶、阅台及草白玉栏杆等,配套建设了道路、亮化等基础设施工程。11月13日,武当山宗教文化旅游区一期工程竣工开放。2013年,实施武当山宗教文化旅游区二期工程。一是大觉寺改造工程,主要是新建大雄宝殿主殿,配套建设相关配殿及其附属设施。工程占地面积为4.0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万平方米。5月19日开工建设,2013年底,完成大雄宝殿主体工程,大觉寺外围围墙建设;二是供奉塑像工程,主要是在武当山恢复并重新命名的14座殿宇内供奉塑像99尊,彩绘壁画500平方米;三是旧建筑改造工程,主要是彩绘和加固处理孔庙、长廊、八仙阁等8座旧建筑;四是完成以三宝塔内“九观永昌”壁画制作为主的文化包装工作,主要是完成三宝塔内“九观永昌”壁画制作及武当山宗教文化旅游区功能定位,部分殿宇的牌匾、楹联、碑记等的设计制作和刻写等工作。10月,武当山三宝塔“观音佛像”安放、“九观永昌”壁画制作,栖霞门“鹿鸣武当”雕刻安装工程竣工。11月,完成殿宇的牌匾、楹联、碑记等设计制作和刻制等工作;五是音响监控的续建工程,主要是在景区内安装、架设音响、监控等设施设备,共架设音响112个,监控24个;六是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工程,主要是在武当山新建一座贮水量80立方米的水塔,星级旅游公厕3座,解决武当山宗教文化旅游区森林防火和生活用水,重点景点和路段设计安装风格独特的标识牌。7月10日,武当山消防水塔、三个星级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工程开工建设。11月,完成旅游公厕、水塔建设标识牌的安装。10月,武当大酒店建设工程破土动工。道路建设:2012年6月,硬化武当山砚洼沟2.6公里车行道。7月22日,县上决定投资90万元,修建水云山道路2.5公里,武当山看河楼前道路0.5公里。2013年9月,北海子湿地风景区西湖路建成投入运行。
  景区绿化:2011年至2013年,分别在公园内种植乔木和各类花灌木及草坪,新增绿化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共完成武当山绿化面积1809多亩。2012年,将武当山原来的三级提灌改变为二级提灌方式,先后在武当山改造25处,架设主管道108米,分支管道1100米,公园改造5处,架设主管道174米。2011年至2012年,完成狮伏山主管道3.85公里,分支管道32公里的架设,封护围栏4公里,景区苗木成活率达98%以上。环境卫生:2011年5月,县政府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北海子景区保护的公告》。2013年1月,县政府印发《永昌县北海子湿地风景区管理暂行办法》,对景区游客游览行为进行了规范。至2013年,共处理违章案件80余件。
  【骊靬文化产业园景区建设】 骊靬文化产业园景区位于焦家庄乡骊靬村,21.6平方公里,总投资约20亿元,主要由骊靬城、骊靬公园和华夏骊靬影视城、骊靬文化陈列馆和骊靬大道罗马柱景观带、家道文化园(愫园)及甘肃通用航空产业基地、骊靬古城遗址保护等建设项目,是全县重点开发的旅游文化产业项目。
  骊靬古城景区:2010年8月,实施骊靬城开发项目,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至2013年,完成城墙、4座城门及4座角楼工程;2座二层仿古游客接待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完成骊靬文化展示中心主体工程;2座贵宾楼建成并投入使用,院内安放27颗均高17米的木化石;为游客提供住宿、餐饮、休憩等服务的13栋休憩园及城内老人院1号、2号建成投入使用;建成位于城内东门南、北两侧的钟楼、鼓楼,骊靬文化展示中心,南天王殿、北观音殿及西地藏殿等建筑;实施骊靬城内外绿化、硬化等工程。骊靬公园:2011年,位于骊靬城东北面,总占地面积10万余平方米,其中骊靬公园重点建设项目金莲湖占地面积150亩,建筑面积135亩,湖深3米,由A、B两湖组成,设计容量30万立方米,蓄水试运行容量为19万立方米。至2013年,公园主体工程金莲湖基本完工并蓄水。规划的两个游廊、凉亭、道路、路灯、绿化等工程正在建设之中。骊靬文化陈列馆、游客接待副中心、骊靬城接待中心:靠近骊靬大道的骊靬文化陈列馆及对等的游客接待副中心分别由直径为130米的两个半圆组成,陈列馆、游客接待副中心建筑面积均为2000平方米左右。在陈列馆与游客接待副中心之间摆放罗马三王子雕像,周围十大将军雕像环绕。骊靬城接待中心为三层建筑(局部四层),建筑面积约为4000多平方米。2010年9月,开工建设陈列馆与两个接待中心,至2013年,主体工程封顶。
  华夏骊靬影视城:位于县城南6公里的骊靬大道东南区域,占地面积1000余亩,总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整体建筑分为城内、城外两部分。影视城一期工程占地面积约500亩,主要包括仿古一条街一期工程(城外)、城墙、城门楼、四个角楼及影视城内建设梵宫、唐宫等工程。2013年11月,开工建设影视城二期工程(城外),主要包括仿古一条街二期工程(地宫)、影视城内宋宫、明宫、清宫等建筑。
  骊靬大道和平柱景观带项目:2013年8月开工建设,长7公里,概算投资2.3亿元。主要是沿骊靬大道两侧竖立“999+1”根和平柱,柱上雕刻由中国楹联学会编审,中书协知名书法家题写的1000副楹联,并布局修建“入口序曲”、“骊靬传奇”、“祁连重生”、“和谐永昌”四个景观节点和罗马广场,通过景观设计展现消失的古罗马军团几经转折归宿永昌的历程和骊靬人融入中华民族的情景,是一条中西合璧的文化带。愫园项目:位于罗马大道8.1至8.7公里处、向西1200米区域,总占地面积1079亩。园内计划建设传统文化体验村、生态旅游酒店、日光温室等,总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发展蔬菜、葡萄等设施农作物,同时完成地块范围内的绿化及河道治理工程。工期2013年至2018年,2013年7月开工。“新丝绸之路”自驾车营地:占地面积800多亩,主要建设汽车露营地、青少年露营生存体验营、汽车租赁运营中心、小型休闲会议中心等。
  甘肃通用航空产业基地建设项目:规划面积约3000余亩。主要建设有场道工程、飞行区的供电和灯光工程、助航灯光计算机控制与监视系统、航管工程、通讯工程以及供电、供暖、供排水、停车场、紧急医疗救助中心等。2013年,完成项目可研报告编写等前期工作。罗马演艺场、骊靬民俗博物馆、古罗马营盘、罗马式吊桥项目:计划依托骊靬城,在骊靬城周边规划建设罗马演艺场、骊靬民俗博物馆、罗马古营盘、罗马式吊桥,总占地面积约6.5万平方米。2013年,项目已委托湖北殷祖古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进行规划设计。骊靬古城遗址保护项目:位于现骊靬村,占地面积500亩,外围城墙设计长度2300米,平均厚度6米,设计有登高望远平台、门洞等,整个城墙以汉风和罗马风格融合为造型要素;内部保留原有房屋和格局布置,对骊靬古城遗址进行加固保护措施,建设遗址博物馆,县衙、磨坊、油坊、毡房、钱庄、茶馆、酒肆、客栈等设施。
  【城乡建设执法】 2012年7月,设立永昌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永昌县城市管理办公室),为正科级建制事业机构,属县政府派出机构。核定事业编制15名(参照国家公务员法管理),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2名,工作人员12名。设立永昌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河西堡分局,实行河西堡镇政府和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县城市管理办公室)的双重管理体制,以河西堡镇政府管理为主,业务上受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县城市管理办公室)指导。设立永昌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清河分局,设立永昌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东西河分局,均属永昌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永昌县城市管理办公室)管理。2006年以来,城建执法先后对县城二号小区锦绣花园严某等12户违章修建房屋、北海子村赵某在公园湿地上违章修建二层砖混楼房等进行违章处理,对未办理相关审批手续进行开工建设的和顺佳苑住宅楼,不按批准方案或规划许可证规定建设的阳光佳园住宅小区4#住宅楼等案件进行处理。依法强制拆除王某等违章建房15户,查处苏某等占用人行道乱建围墙行为、南大街农行家属楼居民王某扩建阳台、东关路南侧五中旁张某搭建彩钢房等。立案查处小坝二、三社及北海子一社村民等违法建筑21起。至2013年,全县共查处各类违法建设981起,收缴罚款30.91万元。联合城关镇、土地、房管、公安、工商等部门,累计组织执法人员150多名,执法车辆23辆,铲车3辆;下发整改通知书168份,停工通知书23份,限期拆除通知书13份。
  【住宅小区建设】 2006年以来,全县先后开发建设住宅小区23个,参与住宅小区建设的房地产企业19家。至2013年,建成住宅192栋7345套,总建筑面积81.77万平方米,其中竣工住宅小区7个。
  【小区物业管理】 永昌县根据所在住宅小区建设实际,分别开展简单保洁、基本服务和全面服务,满足不同层次业主的居住生活需求。2007年6月,县政府印发《永昌县物业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全县物业管理。2008年7月,物业管理由城关镇社区负责,仅开展环境卫生的清洁,每户每月缴纳卫生费10元。2009年,县金水物业管理公司接管5个建成住宅小区,开展规范化物业管理试点。全县首次审批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用于维修房屋公用设施期满后的保修。2010年,选择配套设施完善、各方面条件较好的住宅小区,开展规范化物业管理试点,房地产管理部门不断加强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建设和指导工作。2011年,县住建局制定《县城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试点实施方案》,选择泰昌花园等5个住宅小区作为试点,探索物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2012年,积极培育和引进有实力的物业服务企业进驻永昌实施物业服务,全县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72.8%。2013年,由于县城居民物业消费意识淡漠,物业企业服务能力较弱,《县城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试点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较大阻力,物业费收取困难,小区物业管理没有明显改观。
  【人民防空】 县人防办,每年四月对人防专业队伍进行整组,2006年设7个队,共计490人。2007年增加为500人。至2013年,队伍减少为5个,人员未发生变化。春秋两季对县城及河西堡地区的社会和事业单位工事进行全面普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早期工事和地上安全;加强对早期人防工事的平时维护管理,定期检查通风。结合城市建设,县人防办工作人员积极主动与建设单位联系,深入建设现场,为建设单位提供可靠的早期人防工事坐标1到2处。县人防办先后在永昌五中、永昌六中、永昌七中开展了防空知识教育。采取发放宣传册、宣传单、电视广播、发送短信等多种方式在全县开展人防知识宣传活动。结合防空警报试鸣日,逐步建立较完整的通讯警报系统,警报覆盖率95%以上。至2013年,累计增加、更换各类警报器14台,并于每年警报试鸣日前对所有警报设施进行检修、维护、保养,对警报管理员进行相关培训,确保警报设施的通畅。人防办坚持“以建为主、以收促建、应收尽收”原则,逐步加大易地建设费收缴力度,易地建设费收缴情况良好,整体呈上升趋势。2013年,完成人防应急指挥中心主体工程建设项目,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至2013年底,累计完成人防一期、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建筑面积1720平方米,累计为学校发放防空教材7771册,发放防空教学器材7套,发放宣传册1110册,宣传单1.1万份。

知识出处

永昌年鉴 2006-2013卷

《永昌年鉴 2006-2013卷》

本年鉴记述了永昌县2006-2013年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自然等建设方面的情况。全书共设24个类目,依次为特载、大事记、县情概况、中共永昌县委员会、永昌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永昌县人民政府、政协永昌县委员会、群众团体、政法、军事、经济管理、财税、农林水电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立平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