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年鉴 2006-2013卷》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0243
颗粒名称: 工业发展
分类号: F427.42
页数: 5
页码: 269-27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昌县2006年至2013年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实施各类工业项目,工业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的情况。
关键词: 工业 发展 永昌县

内容

【工业运行质量】 永昌县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实施各类工业项目,工业运行质量不断提高。2006年实施各类工业项目68项,完成投资2.27亿元。县属工业增加值达到3.64亿元,增长8.1%。全县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10.77亿元,同比增长18.4%,完成营业收入48.33亿元,同比增长16.9%,实现利润2.88亿元,同比增长15.9%,上缴税金5774万元,同比增长13.2%。至2013年,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3.3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1.12亿元,增长17.7%。规模以上工业中地方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7.71亿元,增长42.7%。全年3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5.12亿元,比上年增长11.5%;产销率93.53%,比上年下降0.13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3.67亿元,增长
  15.68%;利润总额2.07亿元,增长54.1%。全县16户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5亿元,同比下降29.3%。
  【中小企业发展】 2006年以后,全县规模企业加快发展,支撑作用突出,个体私营企业成为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增长的主要拉动因素,工业园区的发展推动了中小企业、乡镇企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2009年,乡镇企业、中业小企业、非公经济发展势头良好。2011年,编制完成“十二五”时期全县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帮助25家中小企业在市县金融机构和工信委担保中心贷款6.8亿元,培训员工1200多人(次),100多位企业管理人员参加了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2012年,引导企业积极参加金融机构开展的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定级工作,先后组织50户企业参加全市银企项目对接会,向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推介企业和项目66个,实现甘肃三洋、永昌培霖化工、永昌泰琦化工公司等49家企业与9家商业银行的成功签约,融资11.30亿元。指导50多家中小企业与贷款担保公司开展业务。协调兴办阳光小额贷款公司等民间融资性担保公司2家。中小企业完成培训任务240人,其中循环经济管理人员培训120人,中小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40人,中小企业技能培训80人。2013年,推进技术改造进程,做到以技改保转型,以技改促升级。编印了《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融资需求项目推介册》,先后在市政府举办的银政企座谈会、2013年金融支持经济社会发展银企对接会上进行推介,推介固定资产贷款项目57项,流动资金贷款项目113项,与9家银行对接签约固定资产贷款意向协议23.4亿元,对接签约流动资金贷款意向协议18.9亿元。阳光、隆裕、合信等3家民营融资机构共为各类中小企业提供200多笔信用担保业务,提供担保额度5.23亿元。依托永昌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积极开展订单式培训,加强校企合作和技术人才引进工作,组织500多名企业负责人、财务管理人员、业务骨干参加了金融知识、股权交易、中小企业上市、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等培训会。
  【企业改制盘活】 2006年,振昌饲科公司以81万元实施产权转让,成立元生饲料公司,3月开始生产。新城子镇焦化厂租赁给温州客商后,兴办磁选精铁粉的“永昌荣达选矿厂”,4月生产。东区液化汽站以40万元实施产权转让,兴办农机具加工厂投入生产。金化镁业公司设备由金化集团公司整体予以购买。工艺石材公司和供销社达成整体开发协议。2007年,对改制方案已批复的隆昌鞋业公司近两年的经营状况进行审计,重新评估资产、核定职工置换身份的各项费用。亚美地毯公司利用闲置厂地,投资2660万元开发建设万安花园住宅小区。县城关百货商店房地产产权以248万元转让,兴办华东超市西街分店投入经营。对县小水电开发公司、县食品公司的资产进行了审核确认。协调将金化镁业公司厂房、厂地出售给永昌恒源农机公司。宏伟果蔬公司整体转让给宝源啤酒原料公司新建2万吨麦芽生产线。东寨地税局大院整体转让给永昌新地菜业公司。东区预制构件厂整体出售。金昌农垦农机公司整体出售,新建交易市场。2008年,做好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后的收尾工作,逐步解决马营沟煤矿、木器厂等企业的遗留问题,按时足额申请发放改制企业“四费”。发放退休职工医药费对象456人,内退职工生活费对象46人,遗嘱抚恤对象76人,年发放资金47.7万元。对未足额提留改制资金的企业,与劳动、就业、医保等部门协调解决。对县电力公司、县种子公司、县食品公司和粮食局下属的4家公司的资产核销、出售进行监管。先后盘活永东磷肥厂等7家停产半停产企业,河西堡面粉厂面向社会公开出售转让。2009年,完成河西堡面粉厂破产重组,由金禾粮油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以450万元整体收购。盘活隆昌鞋业公司部分闲置资产,招商引资62万元,改建装修成一家餐饮服务业。重点解决了局系统18户企业所属527名退休职工的医疗保险问题。对全县18家国有企业进行专题调研,进行信息登记备案。2010年,县隆昌鞋业有限责任公司资产以890万元整体竞价出售。对全县国有企业资产进行执法检查,国有企业资产总额5.9亿元,所有者权益1.53亿元,同比增长13%。2011年,为已改制企业的300多名“五七工、家属工”办理了养老保险。2012年,解决原金昌陶瓷厂180人的养老金问题和原金昌电器厂28人无档案纳入养老保险金问题,加大改制企业遗留问题解决力度。
  【招商引资及项目建设】 2006年,全县工业及中小企业确定实施建设的新、续,改、扩建项目共48项,设计总投资5.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1亿元)。向省市主管部门推荐上报28个,向上争取项目资金135万元。2007年,完成招商引资1510万元。县恒源农机制造有限公司农机具金属制品加工扩能改造项目新建年产10万台烤箱炉、5000台播种机及5000台其它农具生产线,新上两条半自动控制生产线,项目计划投资2100万元。金昌同威铁合金公司扩能改造项目计划总投资530万元。全县乡镇企业确定实施建设的新、续、改、扩建设项目共有48项。向省市主管部门推荐上报30个。落实项目10项,到位资金133万元。2008年,乡企贸洽谈会上共签约项目54个。实际完成招商引资1950万元。向上争取资金680万元,其中争取国家节能减排项目资金500万元,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50万元,省级中小企业、乡镇企业专项资金20万元,省级工业园区建设资金18万元,市级新农村建设配套资金60万元,市级节能减排资金30万元,市级培训费2万元。2009年,完成招商引资4862万元。争取项目15项,落实资金1115万元,其中落实2008年淘汰落后产能项目资金6项740万元;落实技术创新项目资金5项140万元,中小企业孵化基地项目资金1项200万元,中小企业贴息资金项目3项35万元。投资200万元自行研发的日光温室自动卷帘机项目建成投产,研发生产的双垄沟播种机由省农机局专家审核通过,面向全省推广。总投资4000万元的2×25000KVA工业硅项目完成投资400多万元。县保源麦芽有限公司整体出售给永昌永顺泰啤酒原料有限公司,投资3750万元进行原料收购和技术改造,正常生产。2010年,完成招商引资2490万元。向上争取项目21项,落实资金1523万元,其中落实淘汰落后产能项目资金389万元;落实技术创新和装备制造项目4项,落实项目资金467万元;六大产业发展专项2项,落实项目资金260万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3项,落实项目资金380万元;落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奖励资金27万元。2011年,完成招商引资5582万元。争取项目27项,落实资金1596万元,其中国家工信部落实项目1项,到位资金600万元,省工信委落实项目9项,到位资金600万元。落实传统产业提升项目4项,落实资金180万元;新材料项目1项,落实资金120万元;装备制造业项目2项,落实资金80万元;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项目4项,落实资金230万元;中小企业改造项目1项,落实资金90万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项目2项,落实资金90万元;省级第三批技术改造项目3项,落实资金120万元;氟材料园区环评项目1项,落实资金36万元。2012年,列入计划的工业建设项目34项,开工建设23项,完成投资约15.6亿元。其中三峡新能源水泉子49.5兆瓦风电项目、浙江正泰清河滩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和三峡新能源大寨子滩5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开工建设。太西煤集团鑫华150万吨捣固焦及重介洗煤生产线洗煤工程7月初单机试车;1#焦炉具备试车条件,2#焦炉斜道砌筑完工,完成投资1.6亿元。丰盛科技20万吨合成氨生产线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完成投资2.2亿元。金泥40万吨电石生产线1-3#炉炉气净化主体完工,闭式循环水、供电站、换热站土建完成70%。甘肃农垦八一磷肥厂15万吨尿基复合肥生产线土建完工,进行设备安装调试等等。全县各类专项项目共组织申报34项,落实项目10项,到位资金1182万元,其中六大行动等项目7项,到位资金661万元。关闭小企业3项,到位资金331万元。全县5家高载能企业3家恢复正常生产,2家通过租赁或合作方式。全年落实供电企业及政府供电补贴资金190万元左右。2013年,全县开工建设的工业项目33项,其中新建工业项目25项,续建项目8项。全县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7.3亿元,同比增长29.83%。三峡新能源公司水泉子49.5兆瓦风力发电项目设备全部安装调试完毕。三峡新能源公司河清滩50兆瓦光伏发电一期和正泰新能源公司河清滩100兆瓦光伏发电一期工程建成并网发电。鑫华焦化150万吨捣固焦、金泥40万吨电石、金化5万吨烧碱、嘉丰矿业20万吨硫基复合肥、熙金建材20万吨超细矿粉、农丰种业3万吨玉米制种加工、培霖化工15万吨硫酸转换、丰硕矿业花岗岩板材、裕隆达二氧化碳生产线等项目建成试产等。2013年共申报项目90项,有40个项目被列入扶持重点,下达各类专项资金4158.8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工业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3项440万元;国家、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8项590万元;中央预算内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第二批投资项目2项998万元;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项目6项480万元;临时性电费补贴3项61.2万元;市级工业强市及中小企业技改专项9项1264.6万元。
  【技术创新】 2006年,先后实施完成宇华纸业有限责任公司中段水治理、陇浙炉料有限责任公司废气达标治理等项目。实施和完成永昌昌兴碳化硅“硅钙合金真流新法冶炼”、永昌启明光电有限公司“太阳能光优发电技术”、金昌长庆金属粉末有限公司“超细金属钴粉的研发及产业化”等重点产业关键技术、产品开发和重点新技术应用工作。2007年,申报技术创新扶持资金9项,申报国家重大产业申请扶持项目2个,综合利用项目2项,振兴装备制造业项目3项,到位资金40万元。2008年,全县中小企业实施建设的新、续、改、扩建设项目共48项,申报国家、省上的乡镇企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8项;申报争取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项目13项、市级乡镇企业新农村建设入股资金项目12项;报批甘肃省乡镇企业、中小企业科技进步示范企业2家,报批甘肃省中小企业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2家。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清河麦芽厂、三洋啤酒原料面业公司、金穗麦芽有限公司3家企业和永昌工业园区分别被命名为全省第一批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和示范基地(园区)。全县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2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10家。2009年,组织实施重点节能与循环经济项目18项,组织申报甘肃春天化工有限公司20万吨电石生产线等5项节能环保项目,组织申报国家、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20项,申报技术改造和技术装备项目
  9项,完成2家麦芽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2010年,组织申报重点节能与循环经济项目13项,通过市级审定12项,国家评审1项;国家、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2项;技术改造和技术装备项目3项。落实资金856万元。2011年,全县中小企业创建省级名牌产品2个,6个商标被省政府认定为“甘肃省著名商标”,市政府对每个获得“甘肃省著名商标”的企业法人一次性奖励10万元;8户企业通过IS0900—2000质量体系认证。永昌培霖化工、金穗麦芽及甘肃三洋啤酒原料股份有限公司跻身2010年度“甘肃省私营企业100强”之列。
  【节能工作】 县政府把节能减排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上下量化指标,层层签订责任书,制定《永昌县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2007年,关停康辉发电公司机组和7家小型造纸厂,对11户重点能耗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全年万元GDP能耗约为5.37吨标准煤,较上年下降4.6%。全县11户年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企业能源消耗总量约7.6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同期平均下降4.4%。2008年,国家淘汰落后产能项目7项,落实淘汰落后产能项目奖励资金500万元,上报国家节能减排项目1项。全县万元GDP能耗5.17吨标准煤/万元。10户监控的重点耗能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上年同期下降6.2%。2009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0.51亿元,能源消耗总量49.5万吨标准煤,万元GDP能耗为4.71吨标准煤。重点实施甘肃瓮福公司年产12万吨粉状磷酸一铵技改项目、金泥集团日产2500吨电石渣水泥燃料、低温余热发电生产项目、县城东关集中供热站收尾及配套等循环经济发展和节能降耗项目。2010年,淘汰落后产能项目8项。全年万元GDP能耗完成4.47吨标准煤/万元。2011年,关闭小企业项目3项,完成15户工业企业全国水利普查任务。2012年,关闭和淘汰落后产能企业4家,全县7户重点用能企业完成年度节能目标,部分高载能企业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开工不足。2013年,全县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66%,完成目标任务的102.42%。其中县供热公司、春天化工、同翔炉料、培霖化工、三洋农牧、陇浙炉料6家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分别下降19.65%、0.54%、1.65%、1.05%、3.5%、2.6%,均完成目标任务;全县万元工业增加值水耗为78立方米,同比下降4.5%,完成目标任务的128.6%。其中县供热公司、三洋农牧、清河麦芽、永顺泰啤酒原料、永通麦芽、金穗麦芽6家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水耗分别下降4.1%、12.8%、11%、10%、15%、7.3%,均完成目标任务。
  【园区建设】 按照“产业聚集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成建设”的原则,2010年,对河西堡化工循环园建设进行协调,对焦家庄氟化工园进行调研,完成焦家庄氟化工园环境预评价工作。2011年,河西堡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完成园区主干道、防洪、供水等基础工程。永昌工业区道路改造工程竣工,规划环评和土地利用现状评价通过省级评审。清河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编制进展顺利。焦家庄氟材料工业园配套完成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园区总体规划通过省级评审。2012年,永昌县氟材料循环经济园被省工信委确定为省级氟材料循环经济试点园区。清河现代农业循环园农畜产品加工园入驻德农种业公司5万吨玉米良种加工项目和甘肃聪慧早升牛业公司60万头肉牛屠宰分割包装生产线一期工程。2013年,“两区两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9项,完成投资
  3.24亿元。其中河西堡循环经济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项,投资2.5亿元,完成了硫磷化工区征地、拆迁及金福大道建设工程。永昌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项,投资1200万元,完成工业区主干道绿化、上下水及人行道铺设等改造升级工程。焦家庄氟材料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项,投资2700万元,完成园区主干道4.27公里、厂区1公里道路路基铺垫工程和35KV变电站及电网建设项目。清河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项,投资3500万元,完成产业园创新实验中心培训大楼、9公里供电线路架设、
  2.59公里入园道路及4公里主干道路基建设等工程。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认真贯彻《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意见》,开展千家“数字企业”建设工程。2012年,实现电子政务网互联互通,入互联网电脑872台左右。开展千家“数字企业”建设工程,落实18家工业企业作为“数字企业”示范企业。2013年,选择具备信息化基础条件和应用水平的园区和企业为试点,指导试点对象编制“两化”建设方案。编制信息领域应急响应方案,保证网络安全,预防重大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推进社会信息化,争取10个社区的“数字社区”建设,争取资金160万元。促进各类涉及民生领域的信息系统建设和资源共享,重点提高劳动就业、社会保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治安、公用事业等领域信息化程度,为社会公众提供广泛、便利的服务。
  【安全生产】 2011年,成立了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制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实施方案,开展工业企业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对“两区两园”内分布的各企业进行安全检查,查出各类安全生产隐患36处,现场督促整改16起。会同县安监局责令整改20起,整改率100%。解决处理了永昌压气站、六坝阀室进出道路被堵、金昌支线管道上方违章占压、金永输电线路下违章建筑及洋葱等大宗鲜活农产品火车运力不足等问题,确保煤电油运气等生产要素的平衡运行。2012年,协调西油东输、西气东输与市县召开管道保护会议两次,处理六坝乡水淹管道、骊靬道路穿越一二线油气管道事宜及水泉子风电厂备用线电杆违章占压等8起影响管道安全运行的事件。深入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查出安全生产隐患165起,督导企业整改160起。2013年,配合县安监局、县公安局及乡镇查出安全生产隐患165处,督导企业认真整改,整改率达100%。配合市工信委和甘肃油气管道管理处检查管道安全4次,处理影响管道安全隐患23处。按县政法委的要求,与公安局等部门配合,对全县民爆器材生产安全进行现场监督检查,达到规范管理,消除隐患。

知识出处

永昌年鉴 2006-2013卷

《永昌年鉴 2006-2013卷》

本年鉴记述了永昌县2006-2013年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自然等建设方面的情况。全书共设24个类目,依次为特载、大事记、县情概况、中共永昌县委员会、永昌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永昌县人民政府、政协永昌县委员会、群众团体、政法、军事、经济管理、财税、农林水电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赵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