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防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年鉴 2006-2013卷》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0228
颗粒名称: 抗旱防汛
分类号: P426.616
页数: 1
页码: 261
摘要: 永昌县降雨稀少且时空分布不均。资源型缺水严重,夏末秋初极易引发山洪:洪涝灾害,永昌县突降暴雨,永昌县出现自1958年有气象记录以来7月最强的一次降水过程,洪水波及全县9个乡镇24个村,其中受灾严重的有南坝乡、新城子镇、城关镇、红山窑乡、焦家庄乡等5个乡镇,为缓解干旱缺水的现状,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人工增雨雪作业,累计发射增雨火箭弹581枚,完成寺儿沟、尖山沟防洪工程,实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尖山沟防洪工程新建防洪护堤87米,永昌县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涉及7个乡镇38个村(社区)。
关键词: 永昌县 水利 抗旱

内容

永昌县降雨稀少且时空分布不均,资源型缺水严重。极端恶劣天气频繁,夏末秋初极易引发山洪。洪涝灾害:2006年7月14日17时30分,永昌县突降暴雨,18时30分左右引发洪水,波及南坝乡5个村、焦家庄乡4个村、城关镇2个村。全县受灾户达1480余户,7200余人受灾,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714.1万元。2007年7月19日18时30分至20日凌晨2时30分,永昌县出现自1958年有气象记录以来7月最强的一次降水过程,持续时间长达8小时,县城降雨量达40.5毫米。洪水波及全县9个乡镇24个村,其中受灾严重的有南坝乡、新城子镇、城关镇、红山窑乡、焦家庄乡等5个乡镇,受灾群众达3954户1.38万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046.43万元。人工影响天气:为缓解干旱缺水的现状,县人影办抢抓有力时机,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人工增雨雪作业,至2013年,累计发射增雨火箭弹581枚,防雹人雨弹3005发,有效增加了降水,缓解了旱情。防洪工程建设:2007年,完成寺儿沟、尖山沟防洪工程。2012年,实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尖山沟防洪工程新建防洪护堤87米,过洪渡槽2座(南干渠过洪渡槽1座,祁庄支渠过洪渡槽1座)。永昌县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涉及7个乡镇38个村(社区),新建自动雨量站22个、简易雨量站38个,建成县级监测预警平台1个,乡级预警平台7个,村级无线预警广播站38个,配置手摇报警器76台、铜锣76面,初步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山洪灾害预警体系。

知识出处

永昌年鉴 2006-2013卷

《永昌年鉴 2006-2013卷》

本年鉴记述了永昌县2006-2013年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自然等建设方面的情况。全书共设24个类目,依次为特载、大事记、县情概况、中共永昌县委员会、永昌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永昌县人民政府、政协永昌县委员会、群众团体、政法、军事、经济管理、财税、农林水电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