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年鉴 2006-2013卷》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0173
颗粒名称: 农村工作
分类号: F327.42
页数: 3
页码: 234-23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昌县农村工作办公室的成立和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三农”调研督查、双联工作的具体内容介绍。
关键词: 永昌县 农村建设 农村工作

内容

【机构设置】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县政府农业办公室)设立于2010年3月,是县委、县政府综合协调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职能机构。内设综合股、新农村建设股(对外称永昌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挂城乡一体化建设办公室和永昌县小康工作办公室牌子)、“两西”帮扶股(挂永昌县“两西”农业建设办公室、农村帮扶工作办公室牌子)、产业信息股(挂永昌县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牌子)。编制7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2名,工作人员4名。
  【新农村建设】全县开展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自身素质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永昌县启动新农村建设工作。确定朱王堡镇梅南村、六坝乡七坝村为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朱王堡镇梅南村、六坝乡七坝村、水源镇杜家寨村、河西堡镇沙窝村、东寨镇新二坝村、城关镇黄家学村、焦家庄乡红庙墩村、红山窑乡永胜村、南坝乡何家湾村和新城子镇新城子村为市级新农村试点示范村。2007年,金昌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批复《永昌县朱王堡镇梅南村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永昌县六坝乡七坝村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和《金昌市新农村建设规划(2007—2010)》实施。2008年,金昌市制订《金昌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各级财政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6000多万元,其中省上扶持940万元,市县投入5120万元,发放各类惠农资金8216万元。累计完成农村道路硬化160公里,渠道建设400多公里,解决了37个村252个社5万多人的饮水安全,完成村庄规划80个,建成高标准农宅6429套。2009年,新一轮新农村建设开始,要求把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作为工作着力点。试点布局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一线三点”经济带布局,重点抓好一区、三镇、七村。至2012年,累计投入资金6.2亿元,其中省市先后扶持资金6625万元。先后建成农民住宅小区5个、商住楼150万平方米,吸纳东西河和城郊地区近1.8万户农户进入县城置产兴业。建成农民住宅小区6个、住宅楼21万平方米。建成中心村集中居住点7个、高标准农宅410套。有3500多户农民向小城镇和中心村聚集。10个乡镇建成文化体育广场,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9.4%,100%的村、48%的社通上了油(水泥)路。新改建塑料大拱棚5432座、日光温室2654座、食用菌棚2536座,新建万只羊场19个、千头牛场4个。累计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39个、养殖暖棚3151座,规模化养殖户2.3万户,羊饲养量达到145万只,牛饲养量达到7万头,啤酒原料、优质肉羊、高原无公害蔬菜、食用菌、制种、油料等“六大特色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永昌成为全国啤酒大麦种植和国产麦芽生产加工第一县、全省高原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和肉羊产业大县。2013年,续建河西堡镇泽西家园、兴盛家园,朱王堡镇永和苑、昌河苑,水源镇胜利新村、永宁村示范点。新续建高标准农宅1494套。积极争取企业扶持新农村建设物资,金化集团帮扶化肥1200吨,甘肃瓮福公司帮扶化肥20吨,金泥集团帮扶水泥2600吨,金铁集团帮扶免烧砖160万块、石灰1000吨。
  【“两西”扶贫】2006年以来,全县以整村推进、产业开发、社会帮扶、小额信贷等扶贫项目为重点,深入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重点加大祁连山沿线浅山区32个深度贫困村的扶贫开发力度,致力于全县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脱贫致富。先后实施机井维修,铺设自来水管道,修建乡村公路、渠道、桥涵,发展特色种植业和暖棚养殖业、修建食用菌基地、农宅建设、乡村级道路硬化、实用新技能培训等项目。2013年3月,永昌县被列入国家片区外“插花型”贫困片带扶贫开发扶持范围。印发《永昌县扶贫开发三年计划(2013—2015)年》和《关于深入推进“1236”扶贫开发行动的实施意见》。至2013年底,累计投入扶贫资金859.3万元,实施各类项目74项。
  【农业循环园区发展】紧紧围绕全县“133”发展战略,坚持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载体,发展现代农业,突出高效节水农业和草食畜牧业两个重点。2011年,县委、县政府委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规划设计金昌市清河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并通过市级评审。2012年2月,永昌县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被甘肃省认定为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同时,成立清河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创新试验中心建设、核心示范区建设、加工物流园建设4个办公室。委托甘肃省农科院规划设计永昌东河节水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园、永昌县城郊高科技现代农业示范园并通过评审。2013年,县上提出“一区五园、一带多点”思路(“一区”指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五园”指清河现代循环农业产业园、东河节水高效循环农业示范园、城郊标准化绿色蔬菜生产示范园、西河草食畜牧业和食用菌产业示范园、河西堡“三化”同步发展示范园;“一带”指在连霍高速公路过永段两侧统筹规划布局的现代农业产业带;“多点”指每个乡镇至少建立一个高标准的现代化农牧业示范点。),发展农业循环园区。建成现代农业培训中心大楼及餐厅,建筑面积3346平方米;完成创新试验中心2.59公里道路硬化工程;启动运行温控联体温室,林业育苗区完成林木种苗的扦插繁育工作,农业展示区完成南瓜北种、基质栽培和无土栽培工作,中心大厅引进南方花卉30余种;建成中心广场形象雕塑一座,栽植云杉、龙爪槐、紫叶矮樱等林木种苗2.41万株,牡丹、芍药、福禄考、胭脂红景天、地被菊等宿根花卉22.26万株,绿化面积8397.6平方米;引进4家企业入驻。农畜产品加工园基础设施稳步推进,吸引多家企业入园发展。高效生态养殖园初见成效,引进3家企业入驻。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效显著。
  【规划编制】至2013年底,编制完成《永昌县扶贫开发总体实施方案(2014—2015年)》、《永昌县2014年村容村貌整治及农村危旧房改造方案》、《永昌县南坝乡整乡推进实施方案》、《永昌县新城子镇西湾村整村推进实施方案》、《永昌县焦家庄乡骊靬村整村推进实施方案》、《永昌县东寨镇头坝村整村推进实施方案》,汇总编制《永昌县7乡镇扶贫开发实施方案》、《永昌县32个村扶贫开发实施方案》及7乡镇、32个重度贫困村重点建设项目。
  【“三农”调研督查】2013年,围绕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从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开展强农惠农政策、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培训和生活改善、深化农村改革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形成“133”发展战略农业农村工作专题简报6期,综合性专题调研材料23篇,采写各类涉农信息60多条,为县委、县政府及时掌握情况、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会同农、林、水等相关部门就农业和农村重点项目进行多次督促检查,并将工作进展、存在问题及相关建议向县委、县政府领导汇报,确保县委、县政府“三农”工作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双联工作】2012年3月,县委印发《关于深入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实施方案》,全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启动。全县各乡镇、县直各部门、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省市驻永单位等128个部门(单位)联系全县111个村,3139名机关干部职工结对帮扶4142户农户。主要任务是宣传政策、反映民意、促进发展、疏导情绪、强基固本、推广典型。6月,市财政局、市委双联办下达永昌县“双联”行动专项补助项目资金620万元。11月,县委“双联”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成立3个考核小组,对2012年度全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工作进行考核。12月,全县召开深化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推进大会,县委副书记、县长马国兴作了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全县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对双联工作做了安排部署。县委、县政府印发《关于深化“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意见》。2013年8月,设立中共永昌县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9月,县财政局、县委双联办下达2013年“双联”帮扶基金710万元、救助基金143万元,用于建立乡镇帮扶基金、村级救助基金及提供贷款贴息、优势特色农业保险、支持设施种养等特色产业、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10月,全县推进扶贫开发暨深化双联行动工作会议召开,县委书记马国兴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在深化双联行动中健全机制,创新方式,不断把双联行动引向深入。11月,县委印发《关于加强和深化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实施意见》。

知识出处

永昌年鉴 2006-2013卷

《永昌年鉴 2006-2013卷》

本年鉴记述了永昌县2006-2013年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自然等建设方面的情况。全书共设24个类目,依次为特载、大事记、县情概况、中共永昌县委员会、永昌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永昌县人民政府、政协永昌县委员会、群众团体、政法、军事、经济管理、财税、农林水电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赵寿鹏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