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年鉴 2006-2013卷》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0150
颗粒名称: 财政
分类号: F812.7
页数: 4
页码: 225-228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6-2013年永昌县财政局财政收入、财政管理、财源建设、财政监督具体内容介绍。
关键词: 永昌县 财政 财政管理

内容

【概况】县财政局是永昌县人民政府的组成部门。2007年5月,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成立,与基建股合署办公。2008年6月,成立县非税收入管理局,同时撤销县预算外资金管理局。2010年12月,撤销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将固定资产项目投资评审的职能划入县审计局。至2013年,财政局下设县政府采购中心、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核算中心。内设县非税收入管理局、办公室、预算股、国库股、文行股、基建股、企业股、农业股、社保股、财政监督检查股、国有资产管理局。2010年,省财政厅确定永昌县为全省第二批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县。制定《永昌县调整和完善财政体制实施意见》,县财政对乡镇实行“收入统收,支出统核定,工资统税发,收支考核”的财政管理办法。2011年1月,永昌县成为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县。2012年3月,财政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上线运行。6月,下发《永昌县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永昌县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支付管理暂行办法》、《永昌县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会计核算暂行办法》、《永昌县财政局关于实施县级预算单位公务卡强制结束目录的通知》等,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进展。2012年7月,国库管理先行选择县计生局、县供销社、县地震办、县委老干部局、南坝乡政府5个试点单位进行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公务卡管理试点。2013年,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公务卡管理、部门预算管理、动态监控管理在全县各预算单位全面开展。至2013年底,全县持有会计证人员达580人,组织和培训单位会计人员300多人(次),培训农村财会人员400多人(次)。
  【财政收入】县委县政府坚持开源节流并举,着力加强财源建设,积极培植骨干财源。大口径财政收入:2006年收入为23050万元,2013年收入为55750万元,较2006年增长142%;一般预算收入:2006年收入8201万元,2013年收入26721万元。
  【财政支出】2006年,永昌县财政支出39689万元,2013年,财政支出137022万元。2013年,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4187万元,比2006年增加9817万元。
  【财政管理】预算管理:预算编制中坚持结合各单位财政决算数据,在“保工资、保重点支出、保收支平衡”的前提下,采取从单位到部门逐级编制、汇总、审核的部门预算方式。把编制的预算草案提交县政府常务会、县委常委会讨论研究,再将修订后的草案提请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审议通过后实施。预算管理上,县财政按收入进度严格控制支出,合理调配资金,适当安排其他支出,使县级财政预算达到收支平衡。预算执行上,按县人大批准的方案拨付资金,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建设性资金。2007年,制定《永昌县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实施方案》,对公务员津贴补贴进行规范。209年,省上将增值税省级分享的7.5%下划市县级,市级分享2.5个百分点,县级分享5个百分点。2012年,各预算单位通过财政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部门预算进行“两下一上”的方式进行上报。2012年,对县属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标准进行调整。2013年,严格控制和压缩人员经费、会议费、接待费、车辆运行和购置费的预算支出。通过应用平台部门预算的运行,提高部门预算编制效率和透明度,预算支出更加公平、公正、合理。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2006年,县财政全面规范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各环节的管理,推广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立行政事业资产统计报告制度,颁布实施新修订的固定资产分类与编码,构建从资产配置、使用到处置全过程的有效监管体系。至2012年12月31日,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5.86亿元,其中流动资产1.95亿元,固定资产3.85亿元,其他资产581万元。
  政府采购管理:2006年以来,政府采购中心不断拓宽采购渠道,规范采购行为,采购的项目由通用办公设备扩大到关系民生的救护、医疗、抗旱、监控、教学、视频采集、农村改厕、电梯及农村环境治理设备;营养早餐、燃煤锅炉、土地测量、项目规划、电子图书等项目的采购。206年,政府采购规模为190万元,至2013年,政府采购规模达到1.92亿元。至2013年,政府采购中心共发生采购业务397次,累计节约财政资金3891万元。
  【财源建设】2006年以来,县财政工作以开源节流为目标,推进招商引资,狠抓项目建设,推动经济建设较快发展,财政收入规模不断壮大。坚持把发展工业项目作为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的主要目标,扶持项目建设,共争取上级财政项目资金5857万元,扶持建设麦芽加工、食用油加工、有机化工、小型水电站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和食用菌保鲜加工、特色养殖、蔬菜保鲜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累计投入资金8173万元,支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新农村建设、农业科技推广等农业产业化财源项目,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45亿元,改造建设县城及河西堡镇道路和基础设施,有效改善城镇道路状况,提升城市品位;投入资金5825万元,建设县城集中供热站、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加强农村道路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实施通乡公路建设和“通达工程”。加大教育资源整合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资金1.02亿元,先后建设永昌五中、永昌六中、城关三小、河西堡二小等一批新建学校。财源建设取得一定成绩。
  【财政监督】按照管理与监督并重的思路,加大监督力度,转变监督方式,从过去主要依靠行政手段,逐步向以法律和经济手段为主来管理政府收支和单位财务,确立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的财政监督体系。充分利用计算机软件等先进管理手段,推进“金财工程”建设,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一定进展。2006年,对全县党员干部拖欠公款的情况进行清理和追回,通过清理收回党员干部拖欠公款9.75万元,督促制订还款计划归还拖欠公款14.27万元。2009年,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社团组织开展治理“小金库”专项监督检查,共清理和收缴资金2万多元,依法调整会计账务10多笔,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单位进行整改和回头看工作。配合县政府采购中心,对全县的公务用车进行规范化管理,公开招标,确定公务用车的定点保险、定点维修和定点加油。每年抽调相关业务科室人员组成专项检查小组,对各单位的专项资金和财务规范化进行监督检查,重点开展社保资金、廉租房资金以及财政支农资金的相关检查,纠正专项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挤占,挪用行为,确保专项资金的安全有效运行。

知识出处

永昌年鉴 2006-2013卷

《永昌年鉴 2006-2013卷》

本年鉴记述了永昌县2006-2013年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自然等建设方面的情况。全书共设24个类目,依次为特载、大事记、县情概况、中共永昌县委员会、永昌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永昌县人民政府、政协永昌县委员会、群众团体、政法、军事、经济管理、财税、农林水电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郭永翡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