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行政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年鉴 2006-2013卷》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0102
颗粒名称: 工商行政管理
分类号: F203.9
页数: 3
页码: 208-21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昌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发展历史和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 永昌县 经济管理 工商行政管理

内容

【登记注册】2006年以来,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根据新修订的《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加强和改进登记监管工作,支持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改组改造。2007年,贯彻落实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的若干意见》,严把市场准入关,加强和改进登记监管工作,积极为市场主体服务。2009年,落实省工商局《关于服务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实施意见》和服务“三农”助推工程、建好三个“绿色通道”等要求,制定《关于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服务市场主体和重大项目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简化程序,放宽准入,减少环节,提高效率,支持全民创业,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13年,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和规范登记程序,创新服务方式,坚持“不设路障、多设路标”,采取简化手续、缩短时限,推行公开服务承诺,提高服务质量等措施,不断促进市场主体发展。至2013年底,全县累计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9007户,注册资金69.73亿元。其中:内资企业396户,注册资金26.45亿元;私营企业730户,注册资金33.56亿元;个体工商户7573户,注册资金3.88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308户,出资总额5.84亿元。
  【规范市场管理】2006年以来,坚持标本兼治、打防结合、综合治理,不断改革创新监管服务模式,完善监管服务制度,确保生产经营和消费安全,切实保护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2009年,认真落实《市场主体分类管理办法》,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格市场主体准入,规范市场交易行为。2010年,以创建省级文明县为契机,以集中整治集贸市场为重点,坚持全员参与、各负其责,先后开展了扫黄打非、虚假广告整治、取缔无照经营、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不合格食品等市场专项整治。2013年,按照“属地监管、各司其职、责任到人”和“网定格、格定责、责定人”的原则,建立完善网格化市场监管模式,明确痕迹化监管制度。突出重点领域、重要商品,提高市场监管的实效性。至2013年,累计组织开展市场专项整治行动273次,巡查、检查经营户7.18万户。
  【经济合同管理】2006年,开展《合同法》及订单农业知识培训,以胡萝卜、西芹、陇椒、金鳟鱼等特色产品为主,加强农产品商标注册宣传,增强农民、涉农企业品牌意识,逐步运用品牌战略开拓市场,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增产增收。2008年,指导企业完善合同管理制度,修订推广《农副产品定购合同》等涉农合同示范文本,深入涉农企业指导企业完善合同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企业合同管理。2010年,推行《农作物买卖合同》、《饲料订购合同》、《种养产品收购合同》等合同示范文本,加强格式合同监管。2012年,加大合同监管,以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为重点,积极推行和使用合同示范文本,加大对涉农企业帮扶力度。2013年,加强合同帮农、订单帮农工作的开展,确定5户帮扶对象,评选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15户(其中:市级7户,县级8户)。至2013年,累计为各企业办理动产抵押登记193份,抵押物价值55.75亿元,主债权22.89亿元,办理动产抵押变更登记7起,注销登记41起,办理拍卖登记备案5起。
  【消费者权益保护】2006年以来,永昌县消费者协会在每年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期间,紧紧围绕每年主题,依靠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宣传媒介,采取宣传报道、印发宣传材料,开展咨询服务、假冒伪劣商品爆光、公开销毁假冒伪劣商品等各种形式进行集中宣传。同时,接受受理投诉,对商品和服务进行市场监督。2009年,消费者协会积极推进“12315”行政执法体系“四个平台”建设和“12315”消费者维权服务站点建设,及时处理消费者申诉举报案件,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至2013年,累计受理消费者投诉案件1260多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81.93万元,罚款2.14万元,对不合格商品进行集中销毁,价值达11.87万元,同时向消费者发放宣传册(书)4300多册(书),宣传材料7.5万多份。
  【经济监督检查】全县工商系统拓宽监管领域,惩防并举,建立健全打击商业贿赂、传销长效监管机制,积极运用行政建议或行政告诫等方式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2009年,组织查处5家房地产企业不正当竞争行为,罚款10万元。2010年,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在全县开展打击传销集中行动的实施方案》,在公安部门的配合下,查处非法组织传销案1起,参加传销案2起,遣散传销人员18人,没收传销工具、设备等,没收违法所得2000元。2011年,联合公安局、文化局执法人员,对全县13家无证无照电子游戏场所进行查处,共查处各类游戏机591台,没收游戏机主板297块,游戏币7778枚。2013年,集中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联合五粮液、茅台、剑南春、滨河集团等知名白酒生产企业联手打假,没收假冒“五粮液”、“茅台”、“剑南春”、“九粮液”白酒205瓶,价值7.47万元,罚款4万元。至2013年,全县工商系统共查处各类违法违章案件1227件,案值801.59万元,罚款154.97万元。
  【私营个体经济协会】2006年以来,永昌县私营个体劳动者协会每年组织会员在“元旦”、“三八”妇女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节日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累计参加会员达到3800多人(次),丰富了会员的文化生活,促进了会员之间的交流。2008年,私营个体协会组织会员参加“解放思想艰苦创业服务发展”主体报告会、“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礼仪知识竞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宣传和集中答题活动等,开展抗震救灾捐款等社会捐助活动,向社会捐款捐物10万多元。2009年,开展“光彩之星”个体工商户、优秀私营企业推荐评选活动,树立典型,带动广大会员勤劳致富。召开县个协第五次代表大会及个协分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县个协新一届理事会和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修订个协《章程》,完善协会工作制度。2010年,个协组织召开理事会,在玉树地震和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向全体会员发出倡议,捐款20万元。2011年,个协组织会员开展创先争优、诚信经营、争当“光彩之星”和“先进个体工商户”等活动。2013年,个协组织召开理事会,开展会员学习十八大精神、《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的培训。在四川雅安芦山、甘肃岷县发生地震灾害后,为灾区捐款共计8.98万元。
  【商标注册】2010年,县工商局通过举办商标培训班、召开座谈会、上门服务指导等形式,指导和帮扶企业走品牌经营之路。指导5户企业申报商标注册申请(即绿燃燃气炉、高相小农机、儒牛饲料、裕兴火柴、雄鹿火柴)。2012年,全面落实县政府《关于实施商标兴县战略促进永昌经济发展的意见》,继续实行“一所一标”或“一所多标”的目标考核机制,引导和指导企业树立商标意识,走品牌经营的路子,邀请甘肃省商标事务所专家对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和系统内干部职工60人进行商标培训,并宣传动员6户企业申报争创2012年甘肃省著名商标。2013年,紧紧围绕“商标提速”工程,对获省著名商标的企业分别奖励10万元,并优先列入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计划,享受政策优惠。至2013年,全县共有注册商标163件,拥有甘肃省著名商标20件。
  【非公党建工作】2009年11月,中共永昌县非公有制企业工作委员会成立。2010年,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非公党建工作思路,工商局“两副担子一肩挑、两项工作一起抓”,在全系统党员干部中实行“一岗双责”制度。结合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制度建设的实际需要,制定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制度》。2012年,以基层组织建设年和非公党建“创新发展年”活动为载体,对全县非公企业党组织进行评星定级工作,在非公党组织自查自评、党员群众测评的基础上,确定先进党组织42个。2013年,采取领导干部“包建”、党建指导员“帮建”的办法和“引、帮、推、带”的方式狠抓组建工作。至2013年,全县716户非公企业中建立党组织196个,覆盖企业199户,共有党员709名,组建率达27.4%。

知识出处

永昌年鉴 2006-2013卷

《永昌年鉴 2006-2013卷》

本年鉴记述了永昌县2006-2013年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自然等建设方面的情况。全书共设24个类目,依次为特载、大事记、县情概况、中共永昌县委员会、永昌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永昌县人民政府、政协永昌县委员会、群众团体、政法、军事、经济管理、财税、农林水电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许泽山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