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行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年鉴 2006-2013卷》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0085
颗粒名称: 司法行政
分类号: D926.12
页数: 3
页码: 198-200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6-2013年永昌县司法局担负着法制宣传教育、法律援助、法律保障、依法治理、人民调解、安置帮教、公证、社区矫正等多项司法行政任务。2013年,县司法局内设办公室、法宣股(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法律援助中心(“148”法律服务中心)、基层工作股 (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领导小组办公室)、公证处、社区矫正工作办公室,核定政法编制11名。
关键词: 永昌县 政法 司法行政

内容

【机构】县司法局担负着法制宣传教育、法律援助、法律保障、依法治理、人民调解、安置帮教、公证、社区矫正等多项司法行政任务。2013年,县司法局内设办公室、法宣股(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法律援助中心(“148”法律服务中心)、基层工作股 (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领导小组办公室)、公证处、社区矫正工作办公室,核定政法编制11名。
  【法制宣传】县司法局抓重点、求实效,扎实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2006年,永昌县“五五普法”启动,召开全县第五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县依法治县办分年度下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 》,征订发放《“五五”普法干部读本》、《“五五”普法农民读本》。干部带头学法,乡镇、部门、单位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 、网络等传媒开展法制宣传,利用各类会议进行普法学习,并采取法制讲座、法制培训、集中宣传等形式重点对以宪法为核心、与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产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了学习宣传。印发《关于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通知》,广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开展“法律伴你行,服务为三农”专项法律服务活动。结合“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开展,引导农民实行自我管理,提高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和积极参与村务管理的自觉性。“五五”普法期间,全县21万多普法对象中,有19.5万人参加了普法学习,普及率95%,合格率94%,全县涌现出一批普法先进典型。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8万份 。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5个。2011年,“六五”普法工作展开,召开“全县第六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制定《“六五 ”普法五年规划》。征订发放《六五普法干部读本》、《六五普法农(居)民读本》。在县委党校举办了120人参加的全县“六五” 普法骨干培训班。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6.26”禁毒日 、“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纪念日、有关法律颁布日,采取开展法律咨询、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举办法律知识竟赛等形式,开展专业法和部门法的宣传普及工作。制定下发《永昌县开展“法治城市”建设活动工作方案》,“法治创建”工作取得成效。至2013年,举办各类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班16期,参加培训人员1000余人。组织科级以上干部法制培训2场(次),举办公务员培训班4期,参加培训人员达800余人(次)。统一印制“六五”普法学习笔记9000册,印发普法宣传材料6万多份。累计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9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1个。2013年,永昌县获得了全国法治县区创建先进单位。
  【法律援助】全县根据地域特点建立了7个法律服务所,配备了工作人员。2006年以来,基层法律服务所围绕新农村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制定《开展“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重点把服务“三农”放在突出的位置,开展法律服务进村入户,为农村社会稳定提供法律帮助。在团县委、县妇联建立了“永昌县法律援助中心青少年法律援助工作站”和“永昌县法律援助中心妇女儿童法律援助工作站”,畅通法律援助信息,使全县弱势群体能够及时得到法律援助。2013年,县法律援助中心争取到“中央彩票公益金法律援助项目”,开展了“法律援助质量年”活动。
  【基层工作】县司法系统积极争取国债资金,至2007年底,建成10个乡镇司法所办公用房。同时,为10个基层司法所配备了摩托车 ,更新了办公桌椅,配备了计算机、打印机、照相机等办公设备,司法所全部达到规范化标准。全县共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163个,有专兼职调解人员1859名。调解范围涉及征地拆迁、项目建设、企业改革、矿产资源、环境污染、社会保障、涉法涉诉、安全事故、医患纠纷和失地农民保障、军队退役人员安置、企业务工人员待遇等民生类问题,以及其他容易引发个人极端事件和群体性事件、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2008年9月,组织开展人民调解百日会战,推动乡镇、村及企事业单位调解组织的建设。至2013年,全县各级调解组织累计调解民间纠纷15010起,防止民间纠纷激化451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
  加强安置帮教工作,县司法局每年与各乡镇签订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贯彻落实《甘肃省出狱所人员接送及补助经费管理办法》和《甘肃省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帮教补助经费管理办法(试行)》,制定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要点。建立由司法所、派出所工作人员、村(社区)干部、刑释解教人员亲属参与的“四位一体”帮教小组。加强衔接管理,积极协调民政、劳动、工商、税务等部门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就业提供政策扶持。2012年9月,为全县现实表现较好、符合条件的45名刑释解教人员发放种羊160只。至2013年,创办过渡性安置基地3个,安置刑释解教人员118名。
  【公证工作】2006年以来,县公证处认真贯彻执行《公证法》,以年度目标责任制管理为抓手,加强对公证员日常监管,促进全县公证事业的稳步发展。2011年,开展“公证业务拓展年”活动,公证业务涉及现场监督、证据保全、提存、证明法律行为、法律咨询、招投标公证等十四项业务范围。围绕政府中心工作,为政府的相关重点工程提供全程的公证法律服务,公证业务在政府领域得到认可和有效拓展。至2013年共受理公证案件2752件,办证合格率达100%。
  【社区矫正工作】2010年,永昌县社区矫正工作办公室成立,主要负责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的五类罪犯置于社区内,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11月,召开全县社区矫正工作动员大会,成立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永昌县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意见》。2011年,社区矫正工作相关制度和运行机制逐步建立,进行资料移交,形成拥有社会工作者35人、社会志愿者261人的社会帮矫力量。2013年3月,城关镇司法所在全县开展社区服刑人员集中教育学习和心理辅导会,8月,河西堡镇司法所对全镇社区矫正对象开展了集中教育培训活动。12月,县社区矫正工作办公室组织各基层司法所对全县社区矫正档案进行全面整理和装订。每年制定下发全县社区矫正工作要点,并督促各乡镇建立社区矫正对象接收、管理、考核、变更、解除矫正等工作制度,统一制作社区矫正工作台账和文书格式,使矫正工作有章可循 。至2013年,累计接受社区矫正对象213名,解除103名,在矫人员110名。其中对3名暂予监外执行人员因执行情形消失提请永昌县人民法院收监执行。
  【律师工作】2006年以来,律师事务所在服务地方经济,维护社会稳定,推进普法等方面,促进法律服务事业发展。2009年,开展“ 律师走访企业”、“律师事务所服务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专项活动 。2010年,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结合“法律七进”活动,送法进村入户,在朱王堡镇下汤村开展法律咨询、举办法制讲座。2013年,开展“律师行业诚信教育活动”,组织了“律师办案流程专项检查活动”,严肃律师执业纪律 ,规范律师办案程序,提高律师办案质量。至2013年,律师事务所共担任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8家,办理各类案件1131件,办案数量年增长10%以上。

知识出处

永昌年鉴 2006-2013卷

《永昌年鉴 2006-2013卷》

本年鉴记述了永昌县2006-2013年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自然等建设方面的情况。全书共设24个类目,依次为特载、大事记、县情概况、中共永昌县委员会、永昌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永昌县人民政府、政协永昌县委员会、群众团体、政法、军事、经济管理、财税、农林水电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穆玉明
责任者
安瑞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