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年鉴 2006-2013卷》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0080
颗粒名称: 政法工作
分类号: D926.11
页数: 5
页码: 184-18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昌县政法工作的具体情况,内容主要包括国家安全、矛盾纠纷化解、排查整治、治安防控、维稳机制建设、平安永昌建设、队伍建设等。
关键词: 永昌县 政法 审判

内容

【国家安全】1997年8月成立永昌县国家安全领导小组并在永昌县公安局设立了办公室开展日常工作,2004年5月根据工作需要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委政法委。2008年,在各乡镇和有涉外接待业务的部门、单位组建国家安全领导小组16个,设立信息联络员16名,负责本乡镇、本单位各项涉外活动情况和国家安全小组的工作情况。2013年,组织开展了《国家安全法》及实施细则的宣传教育活动。设置永久性标语牌、张贴标语、悬挂横幅以及板报、墙报、专栏等形式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设立咨询点,向人民群众解答涉及国家安全知识方面的相关问题。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永昌长期居留国(境)外人员调查登记工作。通过调查,摸清全县公民在国(境)外居留对象的基本状况,建立健全长期居留国(境)外人员的信息库。针对新疆接连发生几起暴力恐怖事件,组织公安机关先后4次开展新疆籍维吾尔族人的管控和信息比对工作,确保全县社会治安大局的持续稳定。
  【矛盾纠纷化解】全县矛盾纠纷坚持“五排查”制度,即每月一次的定期排查,重大节日及活动的重点排查,敏感时期及有关政策出台前的超前排查,共性问题的联合排查,突出问题的专项排查。制定了《永昌县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暂行办法》,建立健全领导包案、信访接待、督办督查、责任倒查四项制度,分级负责、归口办理。2007年,推行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的“三调联动”机制,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集中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活动。从县直各部门、各乡镇抽调242名干部组成驻村(社区)工作组,深入各村(社区)开展集中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活动。对10个乡镇、111个村、10个社区和30个单位的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整充实,新补人民调解员313名,并对所有调解人员进行了专题培训,统一印发人民调解文书。2008年,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建立了法院联系人民调解和人民调解员旁听案件审理、参与诉讼调解等工作制度,加强人民调解员的业务指导。规范了民调档案。根据司法部和财政部的要求,按照简易纠纷每件10—20元,复杂纠纷每件30—50元,群体性事件和特别疑难纠纷每件60—100元的标准,对村、社区和社调处的矛盾纠纷实行个案补贴。2009年,重点协调化解六坝乡南庄村群众同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工作人员之间的群体性打架纠纷、县城50余名出租车司机聚众上访县政府、八一农场小井子分场农工集体上访市县政府、河西堡镇部分回民要求修建清真寺准备上访以及河西堡中学部分教师因对学校绩效工资改革不满而发手机短信煽动全县教师罢课上访等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长山子煤矿“6·03”群体事件发生后,县上领导第一时间深入现场了解情况,稳定局势,疏导、劝返群众,防止事态扩大。县综治办组织工作组开展群众思想疏导工作的同时,数次向省市党委、政府和政法委、维稳办以及省上有关部门专题汇报长山子区域存在的问题和开展维护稳定工作的情况,多次深入新城子镇、红山窑乡召开干部群众会议传达省市文件和领导批示精神,维护社会稳定。2010年,开展重大社会矛盾积案化解年活动。建立台帐,实行领导包案调处,案件全部化解。构建乡镇综治、司法、民调、信访“四位一体”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体系和县、乡、村(社区)、社四级联动的调解工作格局。处理了金昌至永登高压输电线路建设项目部与施工队270多名四川籍民工因劳资问题引发的群体打砸事件,中铁十九局金阿铁路青海籍70多名回族民工因劳资问题群体强占工程项目部事件,六坝乡团庄村30多名农民因凉州区丰乐镇民生村农民迁坟安葬地界问题引发的群体阻止安葬事件,县看守所羁押武威籍罪犯沈鑫在武威治疗期间因病死亡后引发的30多名家属围攻、缠闹县公安局、检察院办案人员的群体事件,河西堡镇永电·河西嘉苑住宅工程建设66名四川民工讨要工资事件,县汽运公司20多名职工开一辆客车阻挠县城昌宁苑小区开发施工的群体事件,城关镇川东、川西两村部分群众因金川峡水库水位上涨导致耕地被淹、房屋浸透引发的群体上访事件,城关镇沙沟岔村100多名群众因交通事故赔偿问题围堵汽车站的群体事件等多起重大矛盾纠纷和群体事件。2011年,对排查出的重大社会矛盾纠纷和积案全部化解;开展“集中化解赴省进京重复访、深入推进清积评查工作”专项活动,清理进京重复信访积案5件,按照法律程序全部得到化解。2012年,结合全县“双联行动”,开展“矛盾化解、制度建设年”活动,化解了重大社会矛盾积案。2013年,开展“重大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攻坚”活动。先后妥善处置了永昌电厂遗留粉尘对河西堡镇下洼子村的污染问题,甘肃祁连山矿业公司皇城萤石选矿厂乱倒矿渣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焦家庄乡辉宝砖厂拖欠民工工资的问题,城关镇小坝村村委会与该村三社群众的土地纠纷问题,湖北省居民肖龙珠交通事故善后处理的问题等重大矛盾纠纷12件。至2013年,全县共排查出各种矛盾纠纷5038件,化解调处4939件,化解率98.03%;共排查出群体性事件78件,化解73件,化解率93.59%;排查出的115起涉法涉诉信访和积案案件,办结103起,办结率89.57%。
  【排查整治】全县按照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哪里治安混乱就集中整治哪里的原则。2006年,开展严厉打击破坏农电设施专项治理、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的整治、对犯罪嫌疑人在城乡居民住宅小区入室盗窃的重点打击整治、对金昌火车站附近当地农民群众乱抢乱卸企业铁路专线煤炭等货运物资的整治及对涉爆物品和鼠药的专项整治活动。2007年,组织公安、工商、宣传、文化等部门对县域内旅店、酒吧、网吧、歌厅、洗头房等暂住人口聚集区及校园周边环境、城乡结合部、公路干线和铁路沿线等区域进行集中清理整顿。2009年,确定河西堡镇电厂铁路专线沿线、金昌农垦公司“百号”基地周边环境、校园及周边、婚姻诈骗、青少年违法犯罪、易燃易爆物品管控、交通安全及盗窃侵财犯罪等8个方面作为全县社会治安突出问题予以整治,查改治安隐患8处、火灾隐患124处,查处治安案件57起。特别对河西堡镇电厂铁路专线沿线的治安秩序进行了专项整治。2010年,确定永昌四中周边地区治安状况差、河西堡镇河西村流动人口及出租房屋管理、六坝乡六坝村集镇改造中个别群众滋事、永昌三小附近交通秩序混乱、城关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混乱、县汽车站周边环境差等问题作为重点集中整治。2013年,对省级挂牌督办的全县废旧收购行业、市级挂牌督办的永昌职中校园周边治安环境问题、县级挂牌督办的全县网吧管理不规范问题进行限期集中整治,依法取缔非法电玩城5家。开展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整治行动,对查出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治安防控】按照“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全面落实人防、物防、技防各项防范措施,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可防性案件发案得到有效遏制。2006年,建立居委会、警务室、调委会、外来人口管理服务站“四合一”的社区治安防控网络,设立警务室10个,配备民警10名,综治员114名,实现“一区一警”的目标。建立“三台合一”警务指挥中心,在城关、河西堡镇组建以城镇复退军人为主保安巡逻队,实行全天候治安巡逻。在重点路段、要害部位安装电子监控设施并与警务指挥中心联网,形成以“110”报警服务系统为纽带、多警种联动快速反应的工作运行机制。对重点要害部位采取人防、物防、技防和制度防等措施,通过加固、架设防盗门窗、增加照明、安装闭路监控设施和红外线电子报警装置等措施,建立健全保卫机构139个、经济民警队3个,充实保卫人员399名、经济民警71人,65处要害部位安装了闭路监控设施,146处重点部位安装了红外线电子报警装置。10个乡镇组建治安联防队,111个村成立综治小组,913个社建立联户联防巡逻小组12116个,实行由中心户长、联户长带班的三五人为一组、三五天为一班的群防群治巡逻制度。设中心村警务室32个。在人员流动集中的车站、集贸市场、商场超市、宾馆酒店等场所设立治安岗亭、报警电话,统一规划了机动车、自行车停放处,规范了车辆管理。2008年,在水源镇杜家寨村和东寨镇上四坝村推广“气死贼”等简易电子报警装置。2009年,采取电信运营商投资承建,县上租赁使用的办法,完成县城(城关镇)37个及河西堡镇19个视频监控点的建设,重要单位、重点路段、城镇中小学、幼儿园全部纳入公安指挥系统平台进行监控。2012年,由县电信局投资208万元,完成8个乡镇35个视频监控点的建设。推进停车场、锁车地桩等物防设施建设,建成停车场10个,锁车地桩71组。2013年,将18名待分配复退军人安置到综治员岗位从事治安巡逻工作,将138名综治员和20名流动人口协管员工资从940元提高到人均1500元。对抓获违法犯罪成绩突出的36名综治员进行表彰奖励。建成停车场5个,锁车地桩38组。至年底,全县共安装视频监控探头4039个。以县城和河西堡镇区为重点,整合综治、保安、刑警、巡警、交警等工作力量,以治安复杂、案件多发、群众急需的部位、区域和时段为重点,实行全方位、全天候、动态化防控。加强街面防控、社区防控、单位内部防控、视频监控、社区警务协作、虚拟社会防控“六张网”建设,建成集打防管控一体化运作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网络体系。
  【维稳机制建设】2006年以来,全县政法工作以建设“平安永昌”为主线,始终坚持稳定与发展并重,以创新机制为着力点,强化各项工作措施,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法综合协调,部门整体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维稳工作格局。县综治工作实行“五同”、“五纳入”,即综治工作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将综治工作纳入年初工作计划、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议事日程、纳入日常工作、纳入年终考评。每年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研究政法综治及维稳工作,与各乡镇及有关部门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严格考核。同时,坚持乡镇每月总结上报一次工作进展,每季度进行一次治安形势分析,县上每季度召开一次综治委例会,总结通报一次工作情况,半年组织一次检查。县财政在及时足额保障政法机关正常办案经费的同时,每年为保安巡逻员、综治员、社区禁毒专干和社区流动人口协管员划拨人头经费,并安排人民调解个案补贴和补助经费,保证基层队伍稳定和工作正常开展。2007,各级各部门对综合治理的年度目标任务进行了细化量化。2008,围绕奥运安保目标,同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签订《维护稳定保奥运平安责任书》,对具体工作进行安排部署。209,制定《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制度》。2012年,专题召开政法各部门案件协调会议及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化解协调会15场(次),对有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预警信息和政法部门执法办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沟通协调,切实解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2013年,印发《永昌县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意见》和《永昌县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考评办法(试行)》。全县完成重大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事项54项,其中县级20项,乡级34项。制定《永昌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35个专项应急预案,涉及自然灾害类专项应急预案12个,事故灾害类专项应急预案13个,公共卫生事件类专项应急预案3个,社会安全事件类专项应急预案7个。
  【综治政法宣传】县综治委充分动员广大群众参与政法综治宣传工作,推动社会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和政法宣传工作深入开展。2006年,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政法宣传工作会议,表彰奖励先进集体6个、先进个人17名。并对首次命名的20个平安单位和6个平安建设先进单位的平安建设经验在县电视台《平安永昌》栏目展播。倡导见义勇为行为,印发《永昌县奖励见义勇为公民试行办法》。2007年,在县城和河西堡组织600多名国家公职人员召开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大会。在各乡镇、村社广泛开展了农村平安建设宣传活动。2008年,开展《禁毒法》集中宣传教育活动,出动宣传车辆36辆,解答群众咨询300余次,张贴标语860份,悬挂横幅51条,宣传挂图50份,散发宣传资料3万多份。2009年,组织500多名领导干部观看了反邪教警示教育片,举办《依法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10年斗争形势报告会》26场次。县委610办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观看《揭穿(再揭)“门徒会”的骗局》专题教育片,学习《揭穿“门徒会”骗局知识问答》。2011年,在甘肃省纪念中央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两个《决定》颁布20周年之际,举行纪念活动,设立宣传咨询点2个,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万多份,张贴各类宣传标语200余条,制作悬挂宣传横条幅50余幅。2013年,开展“平安建设”宣传标语征集活动,印发《平安建设你我共建—致全县中小学生和家长的一封信》的彩页5万多张。手机短信宣传平安建设2万多条,信息受益20万余人。
  【平安永昌建设】永昌县平安建设工作以正面宣传为原则,坚持科学规划、多单位参与、多形式开展。2005年4月,县委、县政府做出开展“平安永昌”创建活动的决定,制定《创建“平安永昌”实施方案》,分年度细化创建任务,从健全长效机制人手,建立完善了绩效考核的奖励机制,确保平安建设阶段性目标的逐步实现。2006年,坚持人防上抓落实,技防上抓提高,物防上抓巩固,以点带面、典型引路,按照不同行业确定30个平安创建试点单位,全力推进平安永昌建设。2007年,制定《关于深入推进农村平安建设的实施意见》,召开农村平安建设推进会议,推进农村平安建设工作,确立21个示范村首批开展试点创建活动。开展整顿农村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制贩假冒伪劣农资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全力排查化解涉及土地矛盾纠纷专项行动;加强农村留守老人、儿童服务与管理,确保其人身和财产安全专项行动;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严厉打击破坏林业资源专项行动。举行全县平安建设电影展播周,开辟“平安永昌”专栏,宣传报道平安建设工作动态。2008年,推进“平安铁路示范路段”创建活动,开展“抓作风、强基础、保安全、迎奥运”等铁路治安整治专项活动。2013年,制定《关于进一步深化平安永昌建设的工作意见》和《永昌县平安建设工作考评办法》,组织召开全县深化平安永昌建设工作会议。在县文化健身广场举行“共创平安、共享和谐”深化平安建设宣传活动启动仪式,设置宣传咨询台35个,悬挂宣传横幅80余副,制作展板500余块,制作门旗120余面,发放宣传资料64种5万余份,制作平安建设宣传专题片1部。在各乡镇组织开展“家庭拒绝邪教”专项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5.4万份。开展平安乡镇、平安村(社区)、平安单位、平安学校、平安医院、平安家庭等多形式、多层面的基层平安创建活动。至2013年,全县共命名平安乡镇、平安村(社区)、平安单位、平安学校共60个,表彰平安建设先进集体53个、先进个人128人。
  【队伍建设】2006年以来,县政法部门相继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大学习、大讨论”、业务培训、技能训练和岗位练兵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做公平正义模范践行者”等主题实践活动。2010年,落实《甘肃省政法系统案件评查检查制度》,组织开展案件集中评查工作2次,评查检查案件104件,查出涉及法律文书制作不规范、案卷记录不整洁等方面的瑕疵案32件,全部整改落实到位。2011年,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座谈会、研讨会和文娱活动,干警重读红色经典、重温入党誓词、参加先进事迹报告会,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瞻仰延安、高台等革命旧址。2012年,举办政法干警核心价值主题演讲比赛,展示了政法干警的精神风采,增强了活动的教育效果。2013年,在政法综治队伍中开展群众观点教育、廉洁从政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纪律作风教育,组织干部培训2场次,参加培训人员240人(次)。

知识出处

永昌年鉴 2006-2013卷

《永昌年鉴 2006-2013卷》

本年鉴记述了永昌县2006-2013年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自然等建设方面的情况。全书共设24个类目,依次为特载、大事记、县情概况、中共永昌县委员会、永昌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永昌县人民政府、政协永昌县委员会、群众团体、政法、军事、经济管理、财税、农林水电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景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