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年鉴 2006-2013卷》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0054
颗粒名称: 精神文明建设
分类号: D64
页数: 5
页码: 129-13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昌县委员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情况,内容主要介绍了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志愿服务活动等。
关键词: 永昌县 委员会 精神文明建设

内容

【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全县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宣传、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2007年,在机关、企业、学校、农村、社区组织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知识讲座、图片展览、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800多场,参加人数8万多人。2008年,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等道德实践活动500场。发挥文明市(村)民学校的阵地作用,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文明市民守则、公约及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培训。组织开展全县道德模范评选和“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全县受到命名表彰的道德模范23人,其中国家级提名奖2人,省级2人,市级5人,县级14人。制定《永昌县诚信经营单位建设管理办法》,开展“诚信经营单位”创建评选活动和“百城万店无假货”、“消费者信得过”单位、“守合同、重信用”单位和文明信用户创建评比竞赛活动。加强政务诚信、商业诚信、企业诚信和个人诚信教育,引导各行各业和全体公民牢固树立诚信意识,做到以诚待人、以信立身、以诚立业、以信兴业。全县共命名表彰诚信经营单位三批31家。加强文明礼仪教育。2009年编印5000余册文明礼仪知识手册赠送全县各行各业,并组织单位领导干部深入社区、乡镇和窗口单位进行宣讲,在全社会普及工作礼仪、服务礼仪、人际交往礼仪,促使公务礼仪、社会礼仪、校园礼仪、生活礼仪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组织开展“公民文明素质养成教育月”活动和“文明礼仪知识竞赛”等主题活动。在农村宣传普及科学卫生知识,开展治“五乱”、清“三堆”和刹“三风”(聚众赌博风、婚丧事大操大办风、封建迷信风)活动,打击非法宗教活动,维护社会稳定。实施“十万农民提升计划”,加大对农民实用技术、科技知识和务工技能的培训力度。2011年在县电视台开设“文明一镜”栏目,宣传报道全县争创工作的动态和进展情况,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新点、亮点、闪光点以及全县创建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曝光在市场秩序、违章建筑、道路交通、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文明行为,以及在工作中推诿扯皮、不负责任、行动迟缓、敷衍搪塞的单位和个人,引导市民在实践中提升自我、奉献社会、创造文明、促进和谐。2012年制定《永昌县“道德讲堂”建设实施意见》,下发了“道德讲堂”建设的“四个一”标准和“八个有”要求,至2013年,全县共开设各类道德讲堂42个。各单位充分利用开设的“道德讲堂”阵地,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对市民进行文明礼仪知识宣传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引导群众“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落实金昌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每年配合金昌市做好涉及我县的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工作,及时制定印发待审材料要点、实地考察操作卡片,细化分解任务,明确职责分工和时限。组织各相关部门单位,对环境卫生、市容市貌、交通秩序进行集中整治,完成了全县的测评工作任务。2008年,积极开展省级文明县创建工作,通过督查测评、规范档案资料、优化区域环境、申报迎检等程序,接受了省文明委的考核验收,共完成1800余项、2万余份材料审核和100余处实地察看工作;组织开展“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礼仪知识竞赛、“争创省级文明县千人签名活动”、“讲卫生、促文明、迎世博”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文明交通行动”等主题实践活动20场,参与群众5万人(次)。2011年2月,永昌县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县。及时启动争创省级文明县标兵工作,召开“全县争创省级文明县标兵工作”动员大会,印发《永昌县争创省级文明县标兵2012—2014年工作方案》。依据《甘肃省文明县测评细则》及其操作手册,分解细化各项工作任务,组织开展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工作材料审核、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网络调查等相关工作。强化文明单位(村镇、社区)创建工作。制定了《永昌县精神文明建设“十二五”规划》,修订完善了《永昌县精神文明建设考评办法》和《永昌县文明单位(村镇、社区)建设管理实施细则》。按照文明单位动态管理要求,对全县文明单位实行届期制和通报制,每两年申报新一届文明单位,每届文明单位三年复查考核一次,并不断在文明单位的上档升格上下功夫。全县有254家单位被评为“文明单位(村镇、社区)”,其中国家级6个、省级18个、市级63个、县级167个。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以“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为抓手,广泛组织开展政策、科技、法律、道德、文化、卫生“六进家”活动和以家庭行为美、环境美、文化美、生活美为主要内容的“美在农家”争创活动。开展改水、改圈、改厕、改灶、改路,绿化、净化、硬化、美化工作,组织和动员群众清理“治五乱”和“清三堆”(粪堆、土堆、草堆)活动。在全县确定41家有帮扶能力的文明单位对新农村示范点进行帮扶,帮助制定村规民约、捐献图书、添置文体娱乐器材等。在全县连霍高速公路、312国道、金永高速公路两侧的3400户村民居住点和朱王堡镇、水源镇、城关镇等7个乡镇的32个村,开展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集中整治宣传10余场(次),制作专题片14期,编发简报4期,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5000余份。开展文明景区创建活动。制定了《永昌县北海子文明景区2011—2013年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组织相关单位召开北海子文明景区联席会议,研究解决景区创建相关问题。制作北海子文明景区大型宣传牌6块。以北海子风景旅游区为中心,加强对北海子湿地的管理,清除乱建乱堆乱放现象。开发、挖掘和修复县域内名胜古迹、革命烈士遗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彰显全县历史文化底蕴,逐步构建“南有骊靬、北有圣容、中有北海子景区”的永昌名胜旅游和红色旅游体系。实施精神文明建设惠民工程。争取“电视进万家工程”彩色电视机300台,赠送红军遗属、军烈属等困难家庭。争取130台“绿色电脑”,支持全县农村学校、社区和乡镇文化站建设。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2013年底,全县共有未成年人8.7万余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4%。全县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以德治校”、“依法治教”方略,精心组织开展了各类主题实践活动。主要体现:组织领导全面加强,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教育体系基本形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乡村少年宫、心理健康辅导站等文化服务扎实推进;网络环境、文化市场环境和校园周边环境得到有效治理;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孤残儿童、流浪儿童、边缘儿童等特殊群体教育管理得到加强。
  创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县文明委不断加强对全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协调指导,定期不定期地对各乡(镇)、各部门贯彻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进行督查。县文明办积极组织开展“三讲一树”和文明学校、诚信学校、诚信家庭创建活动,全县教育系统完善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教育网络,即由教育行政部门一把手任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到分管副职领导、教育股、学校政教处、班主任的行政体系,县职能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加大对社会不良因素的治理与监管,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娱乐氛围。
  开展未成年人扶贫助学活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自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联合组织实施“西部开发助学工程”以来,通过社区、学校、乡镇推荐,文明委审核,市级以上媒体公示等程序,至2013年,共推荐16名品学兼优的特困生圆了大学梦,8名品学兼优的特困生升入“宏志班”,享受“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受助金。
  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实践活动:依托少先队、团组织,广泛开展“党在我心中”、“永远跟党走”、“中华经典诵读”、“寻访先烈足迹,继承先烈遗志”等主题活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近、现代史和基本国情教育。组织12名中小学生参加甘肃省文明办组织的“心向党、跟党走、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暑期红色夏令营活动。在青少年中开展“了解家乡建设,我为家乡出力”、“绿化家乡、美化永昌”、“英雄的故事我颂扬”故事比赛。开展少先队“手拉手”、“雏鹰行动”、“少年军校”、“中学生入校军训”、“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等实践活动。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开展“青少年维权岗”活动、服刑人员“现身说教”等活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优化成长环境,开展扫黄打非、网吧整治工作。实施“希望工程”、“助学工程”、“献爱心活动”,开展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开展未成年人家庭和社会教育: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设立家长接待日、组织教师家访和建立村(社区)活动联系卡等方式,加强学校与家庭、村(社区)的联系。选派教师进村(社区)、组织学校、村(社区)互动活动和落实“学校放假、村(社区)报到”等制度,把德育工作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对学校放学后,家长下班前,以及节假日未成年人的失管失教问题得到解决。组织实施家庭教育“个十百千万”工程,即成立1个家教宣讲团,建立10所家长学校,每年进行100场家教讲座,评选1000名优秀家长,对1万名家长进行家教知识培训,宣传家庭教育的先进理念,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通过成立家庭教育宣讲团、建立家长学校、举办家教讲座、开展家教知识培训等手段,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至2013年,全县100%的中小学、幼儿园已成立了家长学校。
  开展未成年人普法教育:结合“五五”、“六五”普法教育,把《宪法》、《国旗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教育法》和《禁止使用童工规定》、《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与未成年人权益密切相关的政策法规作为法制宣传重点,开展未成年人普法教育。组织服刑人员在县直中学开展“现身说法”活动,使未成年人受到良好的警示教育。通过举办各种法律知识讲座、图片展览、摸拟法庭、观看法制教育音像资料、失足青少年现身说法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法制教育活动,青少年法律知晓率明显提高。至2013年,开展教育活动365余场(次),受教育未成年人达15万多人(次)。
  整治和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根据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若干意见》和中央、省、市关于开展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专项整治工作要求,制定《关于开展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意见》。成立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文化出版局、工商局、公安局、教育局、电信局、财政局、法制办、文明办、团县委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对辖区内所有“网吧”的计算机安装“净网先锋”管理软件,配置微机,和各网吧联网建起了监控平台,对全县的各网吧实施远程监控。组织开展“严格执行文化市场法规,大力规范市场秩序”为主题的活动,并联合工商、公安部门集中焚烧、销毁、收缴非法出版物和封建迷信的出版物及盗版VCD光盘、电子游
  戏机电脑板等,查禁针对青少年学生为读者对象的有害卡通画册及淫秽“口袋本”图书,查封电玩城累计13家。落实教育部等八部委印发的《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及少年儿童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的精神,对全县学校及周边的经营户进行了全面清查,取缔了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身心健康的商店、游商摊贩及无照经营店面。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阵地建设: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着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阵地建设。至2013年,建成青少年活动中心、县图书馆、县宣传文化中心和革命烈士陵园等4处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成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站2处;依托农村中小学现有场地、设施和师资力量,改扩建4个乡村学校少年宫和1个城市学校少年宫;建成农民健身广场10个、乡镇文化站10个、农家书屋111个,为中小学生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期间开展普及型科普、娱乐、文体、教育活动提供了公益性活动场所。
  【志愿服务活动】2009年,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为会长的“永昌县志愿者协会”下设24个志愿者工作站,成立“骊爱心公益服,务QQ群”1个,并依托社区、各级党组织和各级各类文明单位成立了党员学雷锋志愿服务队170余支,至2013年,全县共招募注册各类志愿者5000多人。有7名优秀志愿者受到市级以上表彰奖励,其中全国五星优秀志愿者1名、省级优秀志愿者3名、市级优秀组织6名。开展关爱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开展文明理念传播、社会新风解读、礼仪知识巡讲、礼仪形象展示、不文明行为纠察等志愿服务活动7场(次)。开展扶老助残志愿服务。建设空巢老人爱心服务站2个,组织有关部门在双节期间慰问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共慰问贫特困户800多人,孤寡老人450多人,残疾人75人。组织社区义务志愿者参加社区治安巡查、禁赌毒和防范违法犯罪等活动。发放健康常识资料4000册,提供法律援助36次,印发安全燃放烟花爆竹宣传单2.3万份。组织有文艺专长的离退休人员和放假返乡的大学生,指导城乡人民群众开展节日文化活动。共组织各类文化活动60场(次),参与群众达8万人(次)。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培训、劳动权益保护、文化权益维护、健康关爱、子女关爱、文明素质提升等志愿服务42场(次)。开展“关爱生命,文明出行”为主题的文明交通宣传、文明交通图片展、交通法规集中宣传及志愿者劝导活动60余场(次),向市民宣传文明交通常识,对闯红灯、逆向行驶、乱停乱放及行人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开展“我们的节日”及重大节会志愿服务活动。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国庆节期间组织志愿者开展节庆文化志愿服务活动。2013年1月组织志愿者为困难群众书写春联2000多副。3月学雷锋活动月、12.5国际志愿者日,组织开展义务献血、法律宣传、义诊、空巢老人关爱、残疾人救助等大型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关爱活动120场(次),散发宣传资料3万余份,为200多名弱势群体提供了关爱服务。2013年8月达瓦孜丝绸之路永昌行、青少年生存训练营、户外自驾游、汽车拉力赛等活动中组织130名志愿者提供了交通秩序维护,游客引导等志愿者服务。2012年、2013年组织400多名志愿者为骊靬文化旅游节提供秩序维护、礼仪引导、赛事组织等志愿服务工作,为广场文化月活动提供志愿服务500多人(次)。集中整治环境卫生实践活动20场(次),参与群众5万人(次)。结合北海子景区狮伏山绿化工程、骊靬古城、县污水厂义务植树等活动,组织广大志愿者,在城区、近郊和农村植树造林,累计种植各类苗木177.3万株。共招募注册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670余人撰写博文40余篇,讨论、留言发帖和转载优秀文章300多篇。

知识出处

永昌年鉴 2006-2013卷

《永昌年鉴 2006-2013卷》

本年鉴记述了永昌县2006-2013年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自然等建设方面的情况。全书共设24个类目,依次为特载、大事记、县情概况、中共永昌县委员会、永昌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永昌县人民政府、政协永昌县委员会、群众团体、政法、军事、经济管理、财税、农林水电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徐芳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