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渊泉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1379
颗粒名称: 大事记
分类号: K106
页数: 18
页码: 29-46
摘要: 汉武元鼎六年今安西区域属敦煌郡管辖。安西境内设有冥安、渊泉、广至三县,渊泉之名始于此。隋改凉兴为常乐郡,后改为常乐县。12月6日中共安西县委书记贾悦喜、县长付红查亲自带领工作组到渊泉区宣传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性质政策,工作作风和当前的中心工作。8月9日根据中央内务部和省民政厅关于县以下区设名一律用数字排列的精神,县政府决定,渊泉区改名为第一区。1968年3月25日在渊泉小学校园内召开镇区群众大会,庆祝安西县革命委员会成立。1971年8月1日安墩路5.82公里处,一辆西藏载重汽车失火,104部队解放军及机关职工居民群众赶赴现场救火,因油桶爆炸,当场烧伤97人,经抢救治疗有10人牺牲。
关键词: 档案资料 大事记

内容

汉武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今安西区域属敦煌郡管辖。安西境内设有冥安、渊泉、广至三县,渊泉之名始于此。
  东汉(公元25-220年)渊泉改为拼泉。
  东晋改渊泉县为凉兴郡。
  隋改凉兴为常乐郡,后改为常乐县。
  唐武德二年(公元622年)设凉、甘、肃、瓜沙、河西五州,安西境内为瓜州,此后至明代无渊泉建置。
  清雍正(公元1728年)建老城于大湾,亦称杜尔柏津地。
  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裁柳沟卫、安西卫、设渊泉县。
  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1年)裁安西府和渊泉县, 改设安西直隶州。
  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8年)于老城南1.2公里处筑新城,无住人,废弃。
  民国18年(公元1929年)曹馥任县长,全县设立4个区,第一区(渊泉区)辖县城4隅。
  民国24年(1935年)实行保甲制,10户为1甲,10甲为1保,县长谢壁文将全县设1镇4乡,渊泉镇、瓜州2乡、桥踏乡、双隆乡、柳沟乡,后又改乡镇为区公署。
  民国26年(1937年)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李先念、程世才等1000多人于4月25日夜攻打县城,居民听到枪声密集,当时因国民党军队当日从酒泉增兵,由原来驻守的两个排,增加了两个骑兵营,红军进攻失利,从王家屯庄撤退,国民党军队追到白墩子遭到阻击,又追杀到红柳园, 战斗激烈,红军伤亡多人,国民党一营长被打死,马家军死伤残重,时因中共中央与国民党新疆军方和谈成功,红军400多人从猩猩峡用汽车被接送到乌鲁木齐。
  民国30年(1941年)撤消联保实行乡镇保甲制,渊泉镇辖城内4闾,五营,小宛3个村。
  1949 年10月28日安西和平解放,渊泉区居民群众前往北大桥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三军九师接管安西。
  是月安西县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废除国民党政府设在县以下的乡镇保甲制度,成立渊泉区,辖4乡(环城、西南、四工、小宛)二街(泉南街、泉北街)。
  12月6日中共安西县委书记贾悦喜、县长付红查亲自带领工作组到渊泉区宣传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性质政策,工作作风和当前的中心工作。
  是月渊泉区小宛乡发生一起推翻乡政权的反革命事件。地主赵存元、张根户因对当时征粮不满,纠集原任保长,国民党员、“一贯道”首,煸动不明政策的少数农民群众抗粮,于当日切断电话,在小宛庙内召开群众大会,由卫3联生主持,赵存元发表讲话,并高呼口号,当会宣布王元青,“一贯道”首,为农会主任,刘安太为乡长(原任保长), 并将时任乡长赵存义,农会主席刘福有轰出会场,夺权者进入乡政府就职办公,后经县、区派人调查后又夺回权力。
  1950年1月中共安西县委派工作组在渊泉区试点,开展反恶霸斗争,然后在全县展开。
  8月9日根据中央内务部和省民政厅关于县以下区设名一律用数字排列的精神,县政府决定,渊泉区改名为第一区。
  1951年10月12日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全县分二期进行,第一区在五区(瓜州)的五个乡进行试点,一区(渊泉区)安排在第二期,每期三个月。
  1952年1月根据县委召开的三干会精神,镇区开展三反 (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料、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运动。
  10月渊泉区开展土地复查工作。在四工、西南、环城、小宛四个乡分别进行。
  1953年3月开展宣传贯彻新婚姻法运动月工作。
  6月开展第一期普选工作于8月结束。
  1954年7月开展宣传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1955年9月撤区并乡。县上决定撤销原有五个区公署,将原来29个乡和两个街政府合并为14个乡,一个镇,成立渊泉镇人民政府。
  1956年9月开展基层选举工作。
  1957年2月开放自由市场,允许小摊点上街。
  1958年2月开展基层选举工作。
  9月实行人民公社。撤销乡政府建置,全县建立五爱、祁连、桥湾三个人民公社,渊泉镇人民政府被撤销,并入五爱人民公社。51962年实行体制调整,将人民公社划小,将原来的5个公社划为14个公社,成立渊泉人民公社。
  9月动员城镇干部家属居民下乡615人。
  1964年小公社并大公社,裁渊泉公社,将原辖的三个生产队划归环城公社,成立渊泉镇人民政府。
  1966年1月开展四清运动(清政治、清思想、清组织、清经济)四清工作组进镇。
  7月9日县四清工作团下达批复,同意渊泉镇成立两个居民委员会,贫协组织在镇属生产大队成立,由县上直接领导,日常工作由镇党委领导。
  8月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中学学生组织红卫兵,佩戴红袖章,全社会开展“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证),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立“四新”(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
  10月11日渊泉镇易名永红镇。
  是年镇干部马成科(曾任党支部书记)在“四清”运动中,跳井自杀,后于1982年落实政策时予以平反。61967 年1月居民张德秀在老城镇政府办公室上吊自杀,造反派以她是所谓国民党、官太大、特务被错误揪斗,后平反昭雪。
  是月城区学生干部镇区职工纷纷组织战斗队称为 “造反派”,尔后分为两大派,一派名为“安西县无产阶级革命造反派司令部”简称(革司),一派名为“安西县红色革命造反派司令部”简称(红司),造反派成员分别佩戴红布黄字袖章,到处张贴大字报,中学学生外岀、串连、外地学生来城区串连。
  6月13日县人委下文通知县城内市政建设由永红镇安排管理。城市规划建设,街道修建绿化、企事业单位、居民区的规划摆布等有永红镇统一管理。
  10月28日两派群众组织发生武斗,起先在老城面粉厂院内,互扔砖头石块,后部分人手持铁棍、梭标,高呼口号,中午听到有枪声,文化馆职工于积成被人用小口径步枪打死。
  1968 年3月25日在渊泉小学校园内召开镇区群众大会,庆祝安西县革命委员会成立。
  4月23日县革命委员会下文批复,成立永红镇革命委员会。
  8月29日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县中、渊泉小 7学。
  12月24日原属镇辖的永红生产大队,东方红中学划归东方红(环城)公社管理。
  12月大搞“忠字化”活动,开展“三忠于”(忠于毛主席、忠于共产党、忠于毛主席革命路线)、“四无限”(无限热爱毛主席,无限忠诚毛主席,无限崇拜毛主席,无限信仰毛主席)。居民佩戴毛主席像章,手拿毛主席语录本。
  1969 年5月27日省上批准同意安西县城从老城搬迁到新城。
  6月新城搬迁工程动工,当年搬迁修建县革委会、县武装部、招待所、商业门市部(均为砖土木结构)。
  12月12日永红镇革命委员会改名为渊泉镇革命委员会。
  1970年2月开展一打三反运动(打击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首先在镇机关干部中宣传贯彻执行。
  1971 年8月1日安墩路5.82公里处,一辆西藏载重汽车失火,104部队解放军及机关职工居民群众赶赴现场救火,因油桶爆炸,当场烧伤97人,经抢救治疗有10人牺牲。85月镇政府办公室从老城搬迁至渊泉街,修建土木结构平房10间,建筑面积200平方米。
  1972 年1月县府街、西大街、南北大街铺设焦油路面完工。
  1973 年11月城区第一座水塔建成,容水量55吨,投资59000元,位于今市政公司地址处,城区居民开始饮用自来水。
  1976年2月26日镇党委决定成立29个社会主义大院管理委员会,并任命管委会组成人员。
  5月12日县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渊泉镇打饼组,拨发商品粮指标1500斤。
  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噩耗传来,镇区人民群众无不悲痛,人人自带白花黑色臂带,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纷纷设灵堂,举行“吊唁、悼念”仪式。
  1978年2月开展落实政策工作。开始五类分子摘帽子“平反”冤假错案。91980年成立镇劳动服务公司,安排就业人员67人。
  1982年3月由县政府批准城区街巷,正式挂牌命名,并张钉居民住宅门牌。
  12月修建城区第二座水塔,容水80吨,投资70418元,基本上解决了居民生活用水。
  1983 年2月22日取消人民公社建制,改设乡镇人民政府。
  1984年4月19日县城在影剧院门前广场召开公判大会,县法院依法叛处李江平、程俊周,强奸、抢劫、流氓罪,死刑,绑赴城东南刑场执行枪决。
  是月中共渊泉镇党委开展整党工作,经过学习教育,对照检查,整改三个阶段,历时六个月,重新登记党员46名。
  12月21日国家主席李先念为红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塔题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事业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题词被制作在“西路红军最后一战纪念塔”。101985 年5月9日县政府将渊泉镇设在西大街的镇办企业, 食堂,修理铺等十间房屋(建筑面积282平方米),全部划给饮食服务公司拆除修了丝路饭店。将原饮食服务公司大门以东6间房屋,145平方米,划给镇办企业,并补贴资金10000元。
  1986年5月18日出现罕见沙尘暴天气,19日3时风力猛增至10级以上,风速35米/秒,天昏地暗,能见度低,持续时间长,是自1938年有气象资料记载以来第一次,连续几天商店无人开门,学校停课。
  6月办渊泉针织厂,招工22人。
  1988 年7月1日居民身份证开始使用,要求年满16周岁的居民都办理居民身份证,使用年限为20年。
  1989 年1月7日城区治安联防队成立,有队员21名。
  2月23日经县劳动局批准,渊泉镇招收集体合同制工人23名。
  3月渊泉社会福利地毯厂建成,开始生产。111990年2月7日国家级文物“象牙佛”、“人皮鼓”(复制品)被盗,县公安局悬赏破案,动员城区居民提供线索。经警方侦察破案。案犯将文物从房顶挖窗盗走,藏在邮电局44号一家属住宅院内的菜窖里,被找回。本月27日破案, 罪犯分别从甘肃临泽、山西荣城逮捕,案破后,有人自己买炮在公安局门前鸣放庆贺。
  4月11日经县政府批准增设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居委会有原来的5个,增加成8个。
  6月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工作开始,规定正式计算时间为7月1日。
  是月棉花公司失火,当时正刮大风,周围有居民住户,经紧急抢救,火被扑灭,未造成重大损失。
  12月7日总装容量1000门程控电话开通,鼓励居民家庭安装按键电话。
  1992 年1月3日实行中小学生在寒假期间有社区居委会组织集体活动,对学生在假期进行管理教育。
  1月10日渊泉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成立,有委员19人。
  1月13日县上召开县城交通巷、新城巷、福利巷三个居民区居民生活用电会议,会议决定对交通巷、福利巷、新城巷三个居民区生活用电输电变压线路进行升压改造,12投资11万元,当年4月初动工,年内完工。
  5月8日县委转发了中央综治委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行“属地管理”和“ 一票否决”两个规定的通知,从此城区各单位社会治安工作有渊泉镇统一负责管理。
  1993 年3月成立镇矿业公司,开发狼娃山铁矿。
  6月随着国家粮食价格放开,城市居民供应粮价格实行市场价格,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离退休人员每人每月享受粮食补助3元,城市居民供应粮本继续存在, 沿用多年的供应粮政策自行终止。
  12月城区上水工程完工,投入运行,投资240万元。
  1994 年8月10日镇政府办公楼开工,次年10月竣工,建筑面积800平方米。
  1995 年2月经省级检查验收,渊泉镇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 “无计划外生育乡镇”,颁发奖牌。
  3月23日县委、县政府向全县转发了《渊泉镇争翻番奔小康加快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施方案》,要求县直部门及镇区各企事业单位要与渊泉镇党委、政府密切配合,理顺关系,明确职责,通力协作,为早日实现城市小康做出积极的努力。135月16日经县政府批准,城区环境卫生管理站成立,编制4人。
  1996年2月镇政府在交通巷购买居民房一院,建筑面积255平方米,划给交通巷、瓜州巷两个社区居委会办公。
  2月中共酒泉地委、酒泉行政公署授予渊泉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乡镇”称号,颁发匾牌一块。
  4月29日出现大风沙尘天气,中午时分,天际出现一道黑色幕墙,快速移动扩散,数分钟后,铺天盖地掠过老城,刹时飞沙走石,伸手不见五指,室外无法行走,户内浮尘弥漫,许多人家大白天点起蜡烛。
  5月21日晩镇政府福利巷12号公厕内发生一起凶杀案,女中学生陈婷婷(15岁)被歹徒掐死,此案至今未破。
  10月3日镇办企业开发金沟井36号金矿,有兰州市开发商刘超承包。
  10月将镇办企业两间食堂房屋划给邮电巷居委会做办公室。
  12月31日县政府批准成立渊泉镇财税所,编制4人。划分了税区、税种,并明确了管理运行办法。
  1997年移动电话网络开通,城区开始用移动电话,时称“大哥大”。146月经镇上申请,县上将两院公产房建筑面积375平方米,无偿划拨给卫生巷、福利巷居委会做办公室。
  1998 年3月中共酒泉地委、酒泉地区行署授予渊泉镇“地级文明单位”称号,颁发匾牌一块。
  5月镇家属住宅楼开工,次年10月竣工,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三个单元30户,镇上工作人员13户搬进新居。
  5月20日县政府批准成立北大桥街道办事处。
  1999 年1月开始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年初有19户42人,享受了低保金,总金额为59990元。
  7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禁止共产党员参加修炼法轮功的通知》,经清查全镇有221名居民(其中有党员3名)修炼法轮功,学习传达中央文件后,修炼者大多数立即与法轮功决裂被解脱,但仍有少数几个人坚持, 镇上成立了帮教小组,做帮助教育转化工作。
  是月酒泉人刘小平私人投资建立了城区公交公司、购置公交车4辆,镇区首次有了公交车。
  是月县长马树林、县人大主任马福俊、县委副书记王勇智和城建局、环保局等部门领导来镇上,经野外实地考察后,决定在城郊林场西12公里处低洼地点,建设城市垃圾堆放场。当时预计可堆放10年。159月8日镇党委召开城区精神文明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城区副科以上单位领导110多人参加,与会人员参观了西校等11个单位,有电力局等8个单位作了经验介绍。
  11月29日县政府批准成立渊泉镇城南农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定编4人,设主任一名(副科级)。
  2000年6月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工作开展,镇上组织普查人员68名,起止时间为7月31日零时。
  7月中共酒泉地委、酒泉行政公署、酒泉军分区,授予渊泉镇“双拥模范镇”称号,颁发匾牌一块。
  10月24日酒泉地区政法委、酒泉地区禁毒委员会在安西县渊泉镇召开全区禁毒工作现场会,地委常委张克勤、公安处副处长何全义及全区各县市政法委书记、县市公安局禁毒委等领导40多人出席会议。镇党委书记赵生金做了经验介绍。
  是月发生一次地震,居民住宅楼电灯晃动,听到有轻微响声。
  2001年1月31日在修造厂家属住宅区街面门点内发生一起凶杀案,二名青年女子(何顺莲、朱静静)和一名儿童(4岁)被杀,犯罪嫌疑人系本镇青年张权,被公安机关逮捕立案,此案转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判处张权“死缓”0163月渊泉镇被中共酒泉地委、酒泉地区行署命名为 “无毒乡镇”,颁发匾牌一块。
  4月镇党委书记赵生金参加省上在兰州召开的全省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经验交流会议。
  12月城区住宅房产权全部成为私人所有,职工福利房政策终止,开始执行商品房政策。
  2002 年1月北大桥以北地区墓葬进行搬迁,新墓葬区规划在312国道3281公里西北500米处,陆续迁坟3360座,次年基本搬迁结束。
  5月21日中共酒泉地委、酒泉地区行署发出《关于大力推进社区建设的意见》,全镇社区建设全面开展,各社区召开社区居民代表大会,民主选举社区议事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进行面向社会、公开民主竟聘社区居委会主任,有121名居民参加应聘,有5名年龄在45岁以上的居委会主任光荣退职。
  6月购买新城巷居民平房一院,划给新城巷做为居委会办公室和居民活动室。
  是月购买瓜州巷居民平房一院,划给瓜州巷做居委会办公室和居民活动室。
  是年城区对社区居委会办公室进行维修改建,居委会办公室设施和条件得以较大改善。
  是年县城动员城区各单位给社区建设捐资18.3万17
  2003年4月国家发布防止非典型肺炎的通告,城区开展了防非典工作,镇上组织人力在313国道北大桥和十工山口处设卡检疫过往车辆人员并进行消毒。
  8月城区新架设路灯459杆,738盏,主要街道通明。
  9月28日全城区实行垃圾袋装化。
  11月瓜州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竣工,建成瓜州大道3.8公里,宽24米,与312国道接通,水、电、有线电视线路及路灯架通,新植风景树4行。
  是月城区第三次供水工程竣工,工程投资额863.49万元。
  12月24日社区居委会有原来的8个合并为4个, 设邮电巷、福利巷、瓜州巷、县府街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2004 年8月渊泉广场建设竣工,广场面积为4万平方米,设有彩灯、喷泉、大屏幕电视等设施景观。
  11月城区“三横一纵”(县府街、东西大街、渊泉街、南北大街),“三化”(地面硬化、立面亮化、门前美化)工程完成,街道重新铺设沥青路面,用彩色水泥砖铺设人行道, 用水泥砖修筑街道树沟沿,架设各具特色的人行过路桥。
  11月镇政府办公楼扩建工程竣工,增续建筑面积18840平方米,共有建筑面积1640平方米,用彩色水泥砖铺设门前广场1700平方米,栽种绿化草坪350平方米。
  是月北大桥西侧新建垃圾场一处。

知识出处

渊泉镇志

《渊泉镇志》

《渊泉镇志》一书对渊泉镇史志的详细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