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阳故城(解说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瓜州文史第三辑》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0664
颗粒名称: 锁阳故城(解说词)
分类号: K928.7
页数: 5
页码: 111-115
摘要: 锁阳城是一座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故城,在我国西部边陲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一页。据有关史料记载以及专家考证,锁阳城原名苦峪城,最初为汉代冥安县治所,晋改属晋昌郡,隋代则改为常乐县,并在城东20步设立玉门关,至唐代锁阳城是瓜州郡治所,达到鼎盛时期。这里同中国历史许多地方的兴衰一样,随着中原五朝的兴盛而繁荣,随着历史的暗淡而荒凉。自从养育了这里数千年之久的冥水改道,东流之后,这里数百年间人迹罕至,成为河西走廊的荒原。这座故城,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汉唐故城。
关键词: 名胜古迹 锁阳故城

内容

锁阳城,对于许多中外考古学家和史地学家来说,早已成为一个非常迷人的地方。
  这座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故城,在我国西部边陲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一页。据有关史料记载以及专家考证,锁阳城原名苦峪城,最初为汉代冥安县治所,晋改属晋昌郡,隋代则改为常乐县,并在城东20步设立玉门关,至唐代锁阳城是瓜州郡治所,达到鼎盛时期。今安西、玉门、哈密等地均在其治辖内,总人口1200户。西夏时为瓜州西平监军司,元代仍为瓜州,明代称为苦峪城,设立罕东卫、元末明初汉人内迁,这里成为游牧民族的活动区,明代初年逐渐废弃。
  这里同中国历史许多地方的兴衰一样,随着中原五朝的兴盛而繁荣,随着历史的暗淡而荒凉。自从养育了这里数千年之久的冥水改道,东流之后,这里数百年间人迹罕至,成为河西走廊的荒原。这座故城,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汉唐故城,周围的军事防御系统和烽燧报警系统也成为我国独一无二的典型范本,锁阳城及其周围的农业灌溉系统及古垦区,也成为我国古丝绸之路最为完备的标本之ー。
  锁阳城的东西两翼,西至踏实乡农丰村,东至长沙岭以东近几十公里的狭长地带,分布着近五十万亩的古垦区,由于疏勒河的改道,这里变成了风蚀地带和沙漠化地带。古代的守城将士,当时站在城头可以听到城外农田水沟旁儿童们嬉水的欢笑声。汉唐时期的田园风光,在千年之后,变得如此冷漠和荒凉。正如那位在安西生活过的著名诗人林染所深深感叹的那样:“大地因开垦而充满了辛酸”!这片土地最直观的反映了历史苍桑的巨大变化,这里的地形、地貌,是中国西部苍海桑田沙漠化演进过程中最典型的活标本,也是中国西部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
  历史上,许多伟大人物的足迹都曾经抚摩过这片土地。唐贞观元年,高僧玄奘去西印度取经曾路过这里,停留一月有余,在这讲经说法,收徒买马,打探西行路程。是瓜州州吏李昌撕毁朝廷捉拿玄奘的牒文,在深秋的一一个寒夜里,送玄奘上路,玄奘由此西去,完成了他的不朽业绩。
  唐开元年间,吐蕃以数万之众攻陷瓜州,节度使王君奂被吐蕃伏兵所杀,城毁民逃,满目疮痍。新任瓜州刺史张守珪,在如血的残阳中率领将士和残留的民众重整旗鼓,重新修筑被吐蕃毁坏的城墙。不料,吐蕃大军再度汹涌而至,张守珪沉着冷静,在城头大摆酒筵与部下开怀畅饮,吐蕃将帅看到如此情形,怀疑城中早有准备,不敢攻城,传令急速撤军以免误中埋伏,张守珪即刻纵兵追击,吐蕃大败而远逃。
  今天,我们在这座故城的残破城墙的断面上,还可以看到历代修补夯筑的痕迹。余秋雨先生曾说过:“我留居的大城市里有很多贮存古籍的图书馆、讲授古文化的大学,而中国文化的真实步履却落在这山重水复、莽莽苍苍的大地上”。
  锁阳城,就是一个封存着中国西部千年之迷的丰厚之地。这里的每一块砖石下面,每一瓣陶片的颗粒中,都隐藏着一段动人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只属于每一位感悟者的心灵和记忆。锁阳城作为城市而得名,同样与一则神奇的传说有关。民间相传,唐初,唐王李世民和名将薛仁贵进征西域,被哈密国元帅苏宝童大军围困此城,在外无援兵、内无粮草的情况下,薛仁贵以城区内外的锁阳充饥,一直坚持到程咬金搬来救兵解围之时,为子纪念锁阳解救三军将士一事,遂将该城改名为锁阳城。直到今天,当地还有“三九三、挖锁阳”的习俗。在冰天雪地的三九寒冬,人们挖寻的不仅仅是锁阳本身。
  据有关医学典籍记载:锁阳作为中药材具有补肾、壮阳益精、润燥的功效。其生长条件极为特殊,为当年生寄生植物。如今,安西县旅游部门已开发推出“锁阳酒”、“锁阳茶”、“锁阳精”、“锁阳干”等多种系列产品,进入市场后,得到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目前,安西县的锁阳系列产品已成为安西人馈赠亲友的最佳礼品。
  许多来锁阳城观光旅游的客人,也以能喝到锁阳酒、品尝锁阳茶而倍感不枉此行。
  历史的积淀物如沙石般的冷漠,也如风沙切割过的城墙般严峻。我们很难想象它曾经拥有过的辉煌。
  距锁阳城东一公里许的塔尔寺,有人推测,唐代为开元寺。
  这里作为历史上官吏和百姓的朝拜敬畏之地,据说是“虔诚许愿,莫不灵验”。如今,遭到毁坏的寺院大塔仍然留守在这里,我们从这座高达15米的土塔,可以想象这处寺院曾经有过的兴盛和光彩。
  在锁阳城到处都可以看到小山一样的灰炭堆积物,小山一样的沙丘是在怎样的历史火光中熄灭了最后一缕热情?是在怎样的历史风雨中飘落在大地的怀抱中?这茂密的色彩斑澜的一处处红柳,向人们展示着生命的昂扬和洒脱,但在这些红柳的根部,紧紧缠绕着的不知是多少古代将士的白骨。这些白骨,曾经是春闺梦里人,是白发慈母的命根,在猎猎朔风中,在飘散的烟尘里,他们的热血渗入大地母亲的怀抱。
  如今化作一簇簇沙丘上含笑的红柳,在这海涛般起伏的红柳丛中,到处都弥漫着古代将士的忠魂,他们曾经长久担负着保卫华夏疆域的使命。故城长在,他们的英魂长在。这里不仅是一处独立的历史名胜区,更是一处综合的自然风景区,这里汇集了古城址、古寺院、古墓葬、古河道、古垦区等多种文化内涵,相沿历史潮流近两千年,是我国西部古代政治、军事、农业等社会活动遗留下来的最为完好的典型标本,具有重要的史地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开发前景。在这里,可以找到最典型的中国西部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祁连雪峰险峻,大漠落日的壮美,雅丹地貌的奇绝,沙丘红柳的风韵,那隐藏在这里的锁阳,更加神奇不凡。许多游览过锁阳城的中外游客无不赞叹。
  纵观西部胜景,像这样把古文化遗存和自然景观结合得如此完美的旅游胜地,在河西,在甘肃也实为罕见。
  历代各族人民的力量垒建了它,风沙的刀斧把古城的墙体雕刻成了形态各异的巨形动物。任何一个文化人,甚至一个史地学家、考古学家、建筑学家到了这里,无不发现和感悟到:自己以往认识领域里的某种不足和局限。到目前为止,有关该城的真正的历史文化面貌,将随着锁阳城厚重的历史书页翻动逐渐昭示天下。
  历史是浩瀚的长河,历史是恢弘的大海,历史是静穆的高山。
  您想感悟这种历史的氛围吗?请到锁阳城来吧!
  1997年1月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三辑

《瓜州文史第三辑》

瓜州文史第三辑收藏于瓜州县图书馆,由政协甘肃省瓜州县委员会出版,孟世勇为主编。从历史、人物、经济、文教等对瓜州进行简述。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宏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