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徽县图书馆
陇南徽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陇南徽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赵抃与青泥岭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金徽酒文史资料》
唯一号:
291834020220000090
专题名称:
赵抃与青泥岭
文件路径:
2918/01/object/PDF/291810020220000017/001
起始页:
0379.pdf
专题类型:
传说、奇闻
专题描述
在国家4A级旅游景区金徽酒文化生态园之金徽酒文化展览馆的一楼古代馆碑廊中,有一方木刻:“老杜休夸蜀道难,我闻天险不同山。青泥岭上青云路,二十年来七往还。”这是宋代人称“铁面御史”的赵抃路过青泥岭的一首诗。 青泥岭,是古代关中通往川蜀的重要通道,也是唯一可通航运的故道中最为险峻的地方。横亘于陕西略阳和甘肃徽县之间的青泥岭不仅是名酒之源,也是名酒之镇和文化长廊。唐宋时期,故道就被辟为大官驿道,往来的士子官吏、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的诗作,描述沿途的风光和艰险的行程。青泥岭因岭高雨频、道路泥泞而得名,也因为客邸酒垆而出名,更因为士子官吏、文人墨客的诗作问世而扬名。《续汉书郡国志》载:“青泥岭,在兴州长举县西北接溪山东,即今通路,悬崖万仞,上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名青泥。”蜿蜒其上的青泥道,“乃入蜀之路”,该道路绝壁千仞,栈道危立,羊肠鸟道,十里百折,路仅容足,步步险绝,让人胆寒。唐代诗人李太白对此发出感叹曰:“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十月,诗人杜甫离开秦州,前往栗亭。同年十二月初一,杜甫一家从栗亭出发远赴成都,中途翻越青泥岭到达兴州(今陕西略阳)境内,再过飞仙岭走陈仓道,经金牛道入川。在流离困顿的旅途中,杜甫写了二十多首纪行诗,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描述了蜀道的艰险。其在翻越青泥岭时所作的《泥功山》一诗是描写这一险途的代表作,其诗曰:“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泥泞非一时,版筑劳人功。不畏道途永,乃将汩没同。白马为铁骊,小儿成老翁。哀猿透却坠,死鹿力所穷。寄语北来人,后来莫匆匆。” 北宋仁宗时期,又一位文人赵抃沿着杜甫的足迹,踏上了故道,他面对杜甫所谓的漫漫蜀道不以为然。他以近似调侃的口吻,豪情万丈地写下了《过青泥岭》一诗。诗曰:“老杜休夸蜀道难,我闻天险不同山。青泥岭上青云路,二十年来七往还。”这首诗在众多描写青泥岭的诗篇中别具一格,表现了作者面对险途如同闲庭信步般的潇洒与豪迈之气概。 除了《过青泥岭》外,赵抃还有几首诗作。《熙宁壬子至节夕宿两当驿》:“里数二千七百余,两当冬夜宿中途。举朝五往东西蜀,还有区区似我无?”《乙巳岁渡关》:“谁云蜀道上天难,险栈排云彻万山。我愧于时无所补,十年三出剑门关。”《过铁山铺寄交代吴龙图》:“暂留山驿又晨兴,西望旌麾想旧朋。三院华簪曾对直,两川兵印复交承。年光头鬓华如雪,世态心情冷似冰。境上凭诗驰远意,青泥寒晓入云登。”诗作中表现出的大无畏的精神同样蕴含着不惧困难的自负与得意。那么,为什么别人眼中的险道危途,在赵抃眼中却迥然不同呢?这恐怕与赵抃的性格和人生经历有关。 赵抃为景祐年间进士,仕州县,以治绩召为殿中侍御史,他正直无私,人称“铁面御史”。这么一个心底无私,不畏权贵,甚至天不怕、地不怕的人,自然会把一切看得很轻,更何况脚下的道路。赵抃直言善谏,弹劾权贵,打击奸小,得罪人自然不少。因此,他经常遭人诽谤,贬官夺爵也就在所难免。他曾被召为右司谏,以言事罢知虔州,历度支副使、河北都转运使。宋英宗治平初改知成都府。他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神宗即位,除参知政事。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熙宁三年(1070年)罢知杭州,徙青州。熙宁五年(1072年),再知成都府。复徙越州、杭州,致仕。对于仕途上的坎坷、官场上的沉浮,赵抃习以为常,他心胸豁达,不会把任何挫折和困难放在心上。另外,赵抃笃信佛教,经常听法修禅,其在青州政事之余多晏坐,一日忽闻雷震,大悟,乃作偈云:“默坐公堂虚隐几,心源不动湛如水。一声霹雳顶门开,唤起从前自家底。”一位心静如水的信佛之人,深谙《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所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道理,其心中本就无所谓“难”,无所谓“易”,所以,历史坐标青泥岭在他眼里也就“黯然失色”了。
知识出处
《金徽酒文史资料》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金徽酒文史资料第四集的情况。其中包括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管理、科技、上市与法务工作、基本建设、企业文化、酒乡名胜古迹名人名篇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