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酒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徽酒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147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酒俗
分类号: TS971.22
页数: 3
页码: 507-50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徽县酒文化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酒文化是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很特殊的一个部分,因此,生活离不开美酒。酒,已成为各种礼仪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特殊的饮料。
关键词: 徽县 酒俗

内容

在徽县,酒文化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们酒的国度里,酒文化是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很特殊的一个部分,因此,生活离不开美酒。酒,已成为各种礼仪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特殊的饮料。
  金徽酒原产地一直流传着“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的规矩。人们饮酒既不是为了充饥,也不是为了解渴,而是把饮酒视为容得天下喜怒哀乐的一大趣事,其作用刺激思维,提神助兴,治病强身,交流感情,浇愁壮志,和睦相处等等。无论高山地区,还是平川水乡,人们把千百年来的饮酒遗风还是沿袭至今,用以间接地刺激人们的感情,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譬如:姑娘婚配时,在姑娘家里要喝提亲酒、定亲酒、离娘酒;姑娘到了男方家里要喝迎亲酒,娘家人要喝认亲酒,回门时还要喝挡门酒(挽留的意思);婚后喜得贵子要喝满月酒、百日酒、生日酒,喜上加喜,乐中添乐。
  丧礼办流水席,也少不了用酒。除奠祭亡灵之外,对唱夜曲和坐棺守夜的亲朋好友都要以酒款待。这种酒给悲伤的气氛增添了几分喜庆的色彩,因而人们称老人丧事为“白喜事”。酒,在这里起了一定的协调作用。
  群众盖房上梁,要请工匠师傅和前来帮忙的人喝上梁酒,相交甚好的亲朋在这一天也要提两瓶酒以表心意。搬迁新居时,还要喝乔迁喜酒。
  师傅招收徒弟也要喝酒,徒弟先请师傅喝敬师酒,后喝出师酒;师傅还要请好友为徒弟办交手艺酒席,当地人称“交手酒”。
  农民春播时喝下种酒,割麦开始喝丰收酒。下井的矿工、林区工人等许多劳动者仍习惯用酒驱寒提神。
  节日饮酒习俗也不少:大年三十,家家拿出陈年好酒辞旧迎新;正月十五日共饮新年酒;五月端阳节喝雄黄酒;八月十五中秋节,一家人围在一起把酒赏月。
  在日常生活中,陇南酒乡的人们依然是“食必饮酒,礼不离酒”,无论是走亲访友,还是请客送礼,一般都少不了以酒相馈赠。
  饮酒行令,在徽县也很盛行。有“划拳”“打棒”饮酒的;也有咏诗、唱曲饮酒的。每逢喜事临门,亲朋相聚,夫妻闲乐,人们总是以各种酒令、酒曲助兴,给生活增添乐趣。但是,他们不管在什么场合,或是以什么方式饮酒,都提倡“文明饮酒”。他们对父母和长辈敬酒不劝;对朋友劝酒不逼,根据各人酒量适可而止;对自己则饮而又节,以不醉为度。徽县虽是陇上有名的酒乡,可是酗酒从未成为主流,未对社会生活造成损失,应该说谨记酒德、提倡文明饮酒是其最主要的原因。
  讲究酒德,反对酗酒,这是我国饮酒的主要特点,是我国酒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我们追溯和研究酒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已发现饮酒不能过量的道理,春秋时的大教育家孔子对酒有明确的要求,在《论语·乡党》中说:“唯酒无量,不及乱耳。”意思就是说,酒是饮料,每个人都可能喝得不少,所以必须以不醉为度。南朝嗜酒之士陈暄,也说过两句有哲理的饮酒之道:“吾常譬酒之犹水,亦可以济舟,亦可以覆舟。”(选自《南史陈庆之传》)所以,饮酒之利弊,全在饮酒者自己节制掌握。
  大医药学家李时珍分析得更为具体,他在《本草纲目》卷二十五《酒》中写道:“酒,天之美禄也。……少饮则活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遣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诗人邵雍诗云:‘美酒饮教微醉后’。此得饮酒之妙,所谓醉中趋、壶中天者也。若夫沉湎无度,醉以为常者,轻则致疾败行,甚者丧邦之家,而陨躯命。其害可胜言哉。”李时珍所提倡的“微醉”,今日多称为“微醺”,是饮酒的最佳境界,饮酒过度就会伤身丧命。他告诫人们坚决地对饮酒加以节制,不能沉湎于酒,不能荒腆于酒,不能无故群饮。这才是“酒中自有真情在,饮而不贪最为高”。
  酒乡的人们饮酒,还要唱酒曲、酒歌来大助酒兴,亲朋好友围坐在一起,边饮边唱:他们有赞徽酒、陇酒的,有歌颂历史人物的,也有抒情的……

知识出处

金徽酒文史资料

《金徽酒文史资料》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金徽酒文史资料第四集的情况。其中包括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管理、科技、上市与法务工作、基本建设、企业文化、酒乡名胜古迹名人名篇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