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清代名酒之乡闻名遐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徽酒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1240
颗粒名称: 第五章 清代名酒之乡闻名遐迩
分类号: TS971.22
页数: 2
页码: 162-163
摘要: 本章记述徽县清代名酒之乡闻名遐迩概括了金徽酒再次成为宫廷贡酒、酒乡酒俗。
关键词: 清代 金徽酒 酿酒业

内容

第一节 金徽酒再次成为宫廷贡酒
  一、清顺治七年(1650年),官府整修漕运,将徽州贮存的军粮运往陕西略阳。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九月,知县龚炳奎主持对白水路进行全面整修,拓宽路面,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十月告竣。陕西总督杨昌濬《重修大石碑路记》记其事。徽县与丝绸之路相连的茶马古道也日渐繁荣,为金徽酒运向陕、川、云、贵、青和新疆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二、清政府采取奖励垦荒的措施,废除匠籍,结束了工匠的服役制度,从康熙中期起,农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徽县农民大面积垦荒屯田,发展粮食生产,从而使酿酒用粮得到满足。据说康熙到徽州微服私访,他看到途中有众多酒坊,在饮了李氏酒坊生产的金徽酒后,盛赞“名酒之乡,天下佳酿”,钦点为宫廷贡酒,李家酒坊被称为“康庆坊”,成为陇酒第一坊,为伏家镇赢得了“酒乡”盛誉,从此有了流传很广的“康熙赞徽酒”的故事。康熙年间,徽县已有专管榷酤定税的机构和官员,酒税收入占全县税收的三分之一。李氏酒坊在获得宫廷贡酒盛名之后,却悄然退出酒界,返回原籍。清乾隆和嘉庆年间,徽县籍翰林张绶多次带金徽酒进贡,金徽酒深得皇帝赞赏。道光元年(1821年),徽县的酿酒业非常发达,酿酒作坊达数十家。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徽县酿酒老作坊达二十八家之多,遍及全县九个乡镇。清朝末年,徽县酿酒业极盛,全县已有大小作坊137家,年产白酒100多吨,产值为五十多万元(银圆)。
  第二节 酒乡酒俗
  一、酒与婚嫁
  由于徽县酿酒业的兴盛,许多习俗也与酒联系在一起,如男女在结婚前有一个程序叫送酒,即男方给女方送酒。送酒一般三次:第一次叫“稳壶”,第二次叫“开壶”,也叫定婚,第三次叫“插戴”,也叫“会亲”,男方按女方要求,备酒席招待女方宾客。
  二、酒曲、酒谣
  在徽县形成了许多酒曲、酒谣。如《十二杯酒》《十杯酒》《大十杯酒》《小十杯酒》等。流传最广的有《十二酒歌》《青泥驿站酒旗飘》《想喝美酒到伏镇川》。这些酒曲、酒谣唱出了金徽酒的地理、金徽酒的历史。

知识出处

金徽酒文史资料

《金徽酒文史资料》

本书以大量的出土文物和史料记载详细考证了金徽酒作为名酒之源的由来,同时广泛搜集并整理了与金徽酒有关的掌故、故事传说和艺文等资料,勾勒了金徽酒的历史沿革,再现了金徽酒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以及其作为名酒之源的特殊历史地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