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唐代青泥岭,中国的名酒之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徽酒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123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唐代青泥岭,中国的名酒之源
分类号: TS971.22
页数: 5
页码: 149-153
摘要: 本节记述唐代青泥岭,中国的名酒之源介绍了武则天经青泥岭返利州省亲、李白醉卧青泥岭,吟《蜀道难》、唐玄宗驻跸青泥岭,视察徽酒坊、唐僖宗与徽酒、青泥岭独特的地理优势,也成了徽酒的独特优势。
关键词: 徽县 金徽酒 酿酒业

内容

唐宋时期,豪饮成为时尚,酿酒成为高利行业,徽酒出现了空前繁荣的盛况。徽酒和武则天、唐玄宗、唐僖宗、李白、杜甫、吴玠这些历史名人紧密相连,加之青泥岭交通枢纽地位的凸现,徽酒更是名扬天下。
  一、武则天经青泥岭返利州省亲
  相传武则天回利州省亲,湿热引起皮肤病,在青泥岭拓氏客栈一泉水中药浴痊愈。武则天在去利州时,带去了拓氏酒坊存放的百年陈酿。在距青泥岭不远的地方,有一药水洞,供奉武则天为药水娘娘。武则天还在拓氏客栈一似案奇石上抄写佛经。后来人们把武则天药浴的清泉奉为贵妃池,武则天抄写经书的奇石奉为天书石。
  二、李白醉卧青泥岭,吟《蜀道难》
  大约在公元746年,李白离开长安,一路西行,为雄奇险竣的青泥岭南部风光和徽酒坊美酒所迷。在徽酒坊,李白与庞道、徽酒坊酒监拓昌智畅饮。醉意朦胧时,李白在拓家客栈案石上一挥而就写出了闻名天下、震撼人心的名篇《蜀道难》。
  三、唐玄宗驻跸青泥岭,视察徽酒坊
  《徽县志》记载:“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安禄山叛军攻长安,玄宗起驾避战乱,在陈仓改行蜀道避难,途径河池(徽县)入川。”唐玄宗过陈仓、翻大散关到达河池,因雨受阻,唐玄宗驻跸青泥岭。历经突变的唐玄宗在青泥岭看到了百姓安居乐业,并没有战争惊扰的迹象,同时,他也看到了当地官员和民众对他的拥戴,精神为之一振。在剑南节度副使崔圆的陪同下,唐玄宗察看了萧瑀和拓氏家族创办的百年酒坊及拓氏整理的《酿酒札记》,对拓氏家族乐善好施、扶弱济困、行医办学的善举大为赞赏。他畅饮封存百余年的老酒,龙颜大悦,称赞其为天下酒中极品,当即赐拓氏家族为李姓,封“徽酒坊”为“御酒坊”,并在武则天当年抄写佛经的石案上题写了“御酒坊”三个字。他行到武则天药浴的贵妃池,触景生情,题写了“贵妃池”。唐玄宗在嘉陵江乘船去四川时,有龙环绕其船,久久不愿离去。唐玄宗亲自打开陈封百余年的老酒,倒入江中,龙才离去。相传这是当地黑龙潭、白龙潭的龙,护佑唐玄宗入蜀。唐玄宗大悦,为御酒坊所产之酒钦题“黄龙”。在龙显身之处,一凹形岩壁上,官府和乡绅雕刻了两条龙,此地亦名双龙崖。
  四、唐僖宗与徽酒
  在古河池县城之西,有凤山。《徽郡志》记载:“凤凰山,城西二里,《图经》云,昔日凤凰见于山阿,又云,其山如凤。上建宣灵王庙,副使马纪有诗。”明代副使马纪《宣灵王庙》诗云:“庙貌崇王祀,忠义历代存。春风父子谷,夕日凤凰原。茂树巢鸢语,新晴陌柳蕃。明神知节义,天使吊英魂。”黄巢造反,唐僖宗入川,到南凤州地界,风雨大作,饥寒交迫,肚中饥饿的唐僖宗悔恨交加,正在纠结之时,突然见一老人率子献上一坛徽酒和热腾腾的饭食。唐僖宗封老人为忠护侯,儿子为忠嗣候。明代副使马纪在《宣灵王庙》诗中写的“献醴不忘君”,说明徽酒当时享有很高的盛誉。
  五、青泥岭独特的地理优势,也成了徽酒的独特优势
  唐贞元时期,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在东汉水道基础上,从兴州、长举经徽县仙人关越青泥岭、过栗亭至同谷,开凿河道300里。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写《江运记》,详细描写了徽县历史上最大的漕运工程。柳宗元在《兴州江运记》中写道:“自长举北至于青泥山,..过栗亭川,逾宝井堡,崖谷峻隘,十里百折,负重而上,若蹈利刃。”描写了道路的艰难。柳宗元又写道:“於是决去壅土,疏导江涛,万夫呼抃,莫不如志。雷腾云奔,百里一瞬,既会既远,淡为安流,蒸待讴歌,枕卧而至。戍人无虞,专力待寇。”反映青泥岭到宝井堡水路的畅通与便捷。古道青泥岭在唐朝设立了驿站,成为连接南北、陇上至巴蜀、吴楚的官道。连接嘉陵江的河运与陆路古道相得益彰,更加凸现了青泥岭处于南北交通大动脉上的枢纽作用,也使当地的酿酒业形成了几个独特的优势:及时掌握和吸纳全国各地的酿酒信息及技术;招揽优秀的酿酒人才;南北贸易交流拉动了徽酒的销售;过往官旅甚多,更便于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支持。还有三个重要的因素,使徽酒处于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一是萧瑀在将拓氏徽酒垆改为官办徽酒坊时,就奏请朝廷将徽酒定为宫廷御酒,造就了徽酒的独特地位。二是唐玄宗题“御酒坊”和“黄龙”酒名之后,更使徽酒成为尊贵的象征。唐玄宗离开青泥岭时,将跟随南下的宫廷酿酒师留在青泥岭“御酒坊”,事实上已将“御酒坊”真正变成了宫廷酿酒坊。三是“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代的这两个鼎盛时期,国家外交活动空前活跃,徽酒又成为接待外国使臣的宴席用酒。这些都加快了徽酒的发展,青泥岭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兴盛的酿酒业成为唐宋时期重要的军事重镇、商贸重镇,也成为中国名酒之源,成为中国酿酒史上的一座丰碑。
  六、青泥岭为唐朝的文化名镇,文人雅士留下了许多诗篇,加速了徽酒的传播
  许多文人雅士由关中、陇上到巴蜀,青泥岭是必经之地,故而青泥岭在诗篇中屡屡出现,青泥岭造就了徽酒,徽酒彰显了青泥岭以及古河池。骆宾王《从军中行路难》云:“阁道苕峣上戍楼,剑门遥裔俯灵丘。邛关九折无平路,江水双源有急流。征役无期返,他乡岁华晚。杳杳丘陵出,苍苍林薄远。途危紫盖峰,路涩青泥坂。”李白的《蜀道难》云“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杜甫在《泥功山》诗中描述了翻越青泥岭的艰辛,“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泥泞非一时,版筑劳人功。不畏道途永,乃将汩没同。白马为铁骊,小儿成老翁。哀猿透却坠,死鹿力所穷。寄语北来人,后来莫匆匆”。与青泥岭有关的诗篇一直延续,也成为徽酒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七、李氏传人从青泥岭迁徙
  唐玄宗题“徽酒坊”,赐拓氏李姓,命“黄龙”酒名,使青泥岭的美酒名声大振。唐后期,李氏传人辞御酒坊酒监之职,另开作坊探求酒的酿造和储存之方。李氏在河池有众多作坊,但挂李氏招牌的遍布关中、巴蜀、陇上。河池在五代十国成为饱经战乱之地。李家酒坊屡遭侵扰,半部《酿酒札记》手稿也落入略阳驻军之手。李氏虽富甲天下,但一直坚持宁静淡泊的生活,面对战乱时局,虽苦心经营,但也难以为继,李氏传人悄然从青泥岭迁徙,在栗亭海眼神泉附近的村庄,试验老窖酿酒,试制酒海储酒,续写《酿酒札记》,其族亲有的返回原籍,有的仍在青泥岭开酒坊。

知识出处

金徽酒文史资料

《金徽酒文史资料》

本书以大量的出土文物和史料记载详细考证了金徽酒作为名酒之源的由来,同时广泛搜集并整理了与金徽酒有关的掌故、故事传说和艺文等资料,勾勒了金徽酒的历史沿革,再现了金徽酒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以及其作为名酒之源的特殊历史地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