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唐宋时期酿酒业的繁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徽酒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1234
颗粒名称: 第三章 唐宋时期酿酒业的繁荣
分类号: TS971.22
页数: 11
页码: 149-159
摘要: 本文记述唐宋时期酿酒业的繁荣
关键词: 徽县 金徽酒 酿酒业

内容

第一节 唐代青泥岭,中国的名酒之源
  唐宋时期,豪饮成为时尚,酿酒成为高利行业,徽酒出现了空前繁荣的盛况。徽酒和武则天、唐玄宗、唐僖宗、李白、杜甫、吴玠这些历史名人紧密相连,加之青泥岭交通枢纽地位的凸现,徽酒更是名扬天下。
  一、武则天经青泥岭返利州省亲
  相传武则天回利州省亲,湿热引起皮肤病,在青泥岭拓氏客栈一泉水中药浴痊愈。武则天在去利州时,带去了拓氏酒坊存放的百年陈酿。在距青泥岭不远的地方,有一药水洞,供奉武则天为药水娘娘。武则天还在拓氏客栈一似案奇石上抄写佛经。后来人们把武则天药浴的清泉奉为贵妃池,武则天抄写经书的奇石奉为天书石。
  二、李白醉卧青泥岭,吟《蜀道难》
  大约在公元746年,李白离开长安,一路西行,为雄奇险竣的青泥岭南部风光和徽酒坊美酒所迷。在徽酒坊,李白与庞道、徽酒坊酒监拓昌智畅饮。醉意朦胧时,李白在拓家客栈案石上一挥而就写出了闻名天下、震撼人心的名篇《蜀道难》。
  三、唐玄宗驻跸青泥岭,视察徽酒坊
  《徽县志》记载:“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安禄山叛军攻长安,玄宗起驾避战乱,在陈仓改行蜀道避难,途径河池(徽县)入川。”唐玄宗过陈仓、翻大散关到达河池,因雨受阻,唐玄宗驻跸青泥岭。历经突变的唐玄宗在青泥岭看到了百姓安居乐业,并没有战争惊扰的迹象,同时,他也看到了当地官员和民众对他的拥戴,精神为之一振。在剑南节度副使崔圆的陪同下,唐玄宗察看了萧瑀和拓氏家族创办的百年酒坊及拓氏整理的《酿酒札记》,对拓氏家族乐善好施、扶弱济困、行医办学的善举大为赞赏。他畅饮封存百余年的老酒,龙颜大悦,称赞其为天下酒中极品,当即赐拓氏家族为李姓,封“徽酒坊”为“御酒坊”,并在武则天当年抄写佛经的石案上题写了“御酒坊”三个字。他行到武则天药浴的贵妃池,触景生情,题写了“贵妃池”。唐玄宗在嘉陵江乘船去四川时,有龙环绕其船,久久不愿离去。唐玄宗亲自打开陈封百余年的老酒,倒入江中,龙才离去。相传这是当地黑龙潭、白龙潭的龙,护佑唐玄宗入蜀。唐玄宗大悦,为御酒坊所产之酒钦题“黄龙”。在龙显身之处,一凹形岩壁上,官府和乡绅雕刻了两条龙,此地亦名双龙崖。
  四、唐僖宗与徽酒
  在古河池县城之西,有凤山。《徽郡志》记载:“凤凰山,城西二里,《图经》云,昔日凤凰见于山阿,又云,其山如凤。上建宣灵王庙,副使马纪有诗。”明代副使马纪《宣灵王庙》诗云:“庙貌崇王祀,忠义历代存。春风父子谷,夕日凤凰原。茂树巢鸢语,新晴陌柳蕃。明神知节义,天使吊英魂。”黄巢造反,唐僖宗入川,到南凤州地界,风雨大作,饥寒交迫,肚中饥饿的唐僖宗悔恨交加,正在纠结之时,突然见一老人率子献上一坛徽酒和热腾腾的饭食。唐僖宗封老人为忠护侯,儿子为忠嗣候。明代副使马纪在《宣灵王庙》诗中写的“献醴不忘君”,说明徽酒当时享有很高的盛誉。
  五、青泥岭独特的地理优势,也成了徽酒的独特优势
  唐贞元时期,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在东汉水道基础上,从兴州、长举经徽县仙人关越青泥岭、过栗亭至同谷,开凿河道300里。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写《江运记》,详细描写了徽县历史上最大的漕运工程。柳宗元在《兴州江运记》中写道:“自长举北至于青泥山,..过栗亭川,逾宝井堡,崖谷峻隘,十里百折,负重而上,若蹈利刃。”描写了道路的艰难。柳宗元又写道:“於是决去壅土,疏导江涛,万夫呼抃,莫不如志。雷腾云奔,百里一瞬,既会既远,淡为安流,蒸待讴歌,枕卧而至。戍人无虞,专力待寇。”反映青泥岭到宝井堡水路的畅通与便捷。古道青泥岭在唐朝设立了驿站,成为连接南北、陇上至巴蜀、吴楚的官道。连接嘉陵江的河运与陆路古道相得益彰,更加凸现了青泥岭处于南北交通大动脉上的枢纽作用,也使当地的酿酒业形成了几个独特的优势:及时掌握和吸纳全国各地的酿酒信息及技术;招揽优秀的酿酒人才;南北贸易交流拉动了徽酒的销售;过往官旅甚多,更便于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支持。还有三个重要的因素,使徽酒处于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一是萧瑀在将拓氏徽酒垆改为官办徽酒坊时,就奏请朝廷将徽酒定为宫廷御酒,造就了徽酒的独特地位。二是唐玄宗题“御酒坊”和“黄龙”酒名之后,更使徽酒成为尊贵的象征。唐玄宗离开青泥岭时,将跟随南下的宫廷酿酒师留在青泥岭“御酒坊”,事实上已将“御酒坊”真正变成了宫廷酿酒坊。三是“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代的这两个鼎盛时期,国家外交活动空前活跃,徽酒又成为接待外国使臣的宴席用酒。这些都加快了徽酒的发展,青泥岭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兴盛的酿酒业成为唐宋时期重要的军事重镇、商贸重镇,也成为中国名酒之源,成为中国酿酒史上的一座丰碑。
  六、青泥岭为唐朝的文化名镇,文人雅士留下了许多诗篇,加速了徽酒的传播
  许多文人雅士由关中、陇上到巴蜀,青泥岭是必经之地,故而青泥岭在诗篇中屡屡出现,青泥岭造就了徽酒,徽酒彰显了青泥岭以及古河池。骆宾王《从军中行路难》云:“阁道苕峣上戍楼,剑门遥裔俯灵丘。邛关九折无平路,江水双源有急流。征役无期返,他乡岁华晚。杳杳丘陵出,苍苍林薄远。途危紫盖峰,路涩青泥坂。”李白的《蜀道难》云“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杜甫在《泥功山》诗中描述了翻越青泥岭的艰辛,“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泥泞非一时,版筑劳人功。不畏道途永,乃将汩没同。白马为铁骊,小儿成老翁。哀猿透却坠,死鹿力所穷。寄语北来人,后来莫匆匆”。与青泥岭有关的诗篇一直延续,也成为徽酒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七、李氏传人从青泥岭迁徙
  唐玄宗题“徽酒坊”,赐拓氏李姓,命“黄龙”酒名,使青泥岭的美酒名声大振。唐后期,李氏传人辞御酒坊酒监之职,另开作坊探求酒的酿造和储存之方。李氏在河池有众多作坊,但挂李氏招牌的遍布关中、巴蜀、陇上。河池在五代十国成为饱经战乱之地。李家酒坊屡遭侵扰,半部《酿酒札记》手稿也落入略阳驻军之手。李氏虽富甲天下,但一直坚持宁静淡泊的生活,面对战乱时局,虽苦心经营,但也难以为继,李氏传人悄然从青泥岭迁徙,在栗亭海眼神泉附近的村庄,试验老窖酿酒,试制酒海储酒,续写《酿酒札记》,其族亲有的返回原籍,有的仍在青泥岭开酒坊。
  第二节 宋朝徽酒历史上关键的发展时期
  一、徽酒向县境内中部地区转移
  一是战乱和青泥岭改道促成了这次产业大转移。南宋以后,金兵入侵,作为蜀门的青泥岭开始处于战乱之中,拒敌于蜀门之外的好多战争在这里展开。战乱使青泥岭的酿酒业受到影响,特别是新开白水路,青泥岭改道,使青泥岭的酿酒业遭受重创。因为青泥岭的官坊、驿站等遭裁撤,交通枢纽的地位丧失,贸易交流的功能丧失,迫使青泥岭酿酒业向外迁移,大部分迁到了栗川宝井堡一带,也有一部分入川兴办酒坊。虽然老酒坊也为保存数百年老店几经努力,但仍无法改变朝廷决策以及历史大势,人去垆空。曾任秦州监察判官的著名书法家雷简夫在撰写《新修白水路记》时,也发出了“且驿废则客邸酒垆为弃物矣”的感叹,但它却为金徽酒唐宋时期的繁荣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撑,因为这是在全国碑刻中首次出现“酒垆”二字,也是唯一的,由此也可以推断当时青泥岭的酿酒业是一个支柱产业,关乎青泥岭的兴衰。
  二是宝井堡优越的自然条件。宝井堡在栗亭。栗亭沃野百里,稻香谷壮,境内有名山兑山,名刹北禅寺。天河流淌而过,海眼神泉旱不枯、涝不溢,常年恒温,从栗亭宝井堡乘船可直抵嘉陵江而入川,上天造就了这块酿酒福地,代代巨匠的耕耘,使这块福地生辉出名,自然造化成福地,巨匠神工酿美酒。自然之造化,巨匠之神工,天人合一,气聚天成。海眼神泉北倚紫金山,南屏兑山,四面群山逶迤莽莽,如苍龙环卧,聚天地之灵气。先民在这里酿酒是智慧的选择,这里具备了地理、土壤、水质、气候、物产这些酿酒要素。这里是农耕文化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和伏羲人文始祖相连,和三皇相连,是萧瑀最早祭河神、种植水稻的地方。
  二、南宋名将吴玠与金徽酒
  南宋抗金名将吴玠的大本营和随军家眷三千多人就住在栗亭。吴玠在宝井堡建官坊,聘李氏传人为师,并尊李氏先祖李旺酉为名酒之祖。在海眼神泉之北、天河之畔,修建了酒神庙,塑李旺酉像,面朝北禅寺,背靠万盛魁酒坊。酒神左手持《酿酒札记》,右手扶一坛酒,酒坛上雕两条龙。
  公元1134年,金朝名将金兀术率十多万金兵侵宋,吴玠在仙人关据险而守。史书记载,吴玠曾以酒坛退敌,终以三万之众,大败十多万金兵,大获全胜。仙人关大捷后,民众挑着酒笼,抬着酒坛,犒劳王师。饮酒器皿不够,众将士以头盔为盏,痛饮徽酒。有军士呐喊“金盔酒”,吴玠曰:“名虽响,却欠雅,何不称之‘金徽酒’,徽者,美也……”自此徽酒以“金徽酒”冠名,与仙人关大捷一起青史留名。
  南宋时,栗亭设酒税官。这一官职的设置说明宋代栗亭酿酒业的繁荣。
  三、李氏传人与万盛魁、酒海、酒窖
  南北朝李氏传人从青泥岭迁移至宝井堡,在海眼神泉处建酒坊,取名为万盛魁,其意为万代昌盛,酒中之魁。到宋代,在李氏传人带动下,海眼神泉处已成为酿酒的聚集区,李氏传人在酒海制作、土窖发酵上有了突破,而且有了酒的配方。白酒生产也有了区域划分,有酿酒区,有储酒仓库,有制曲区。
  探索泥窖发酵。李氏家族在青泥岭时就尝试用土窖发酵,但由于迁移及《酿酒札记》流失,中途有停顿,到宋代李氏传人又开始土窖发酵,形成了老窖的基本规格要求,窖池为长方形,长约五尺,宽约三尺,深约四尺,而且土窖选择的地方要土质好,环境好。
  试制酒海储酒。李氏万盛魁储酒器具为陶坛,并开始试用酒海、酒笼,酒笼先用竹蔑编一个笼状,涂以动物血、荞面、蛋清、蜂蜡等物,然后用山里自制的土纸糊其内壁。酒笼运酒不易破碎。酒海为木柜形状,以槐木板材为壳,里面粘糊方法和酒笼制作相同,粘糊层数视酒海大小而定。当时,万盛魁的酒海大则装酒千斤,小则盛酒装几百斤。神奇的酒海,以柜藏酒,以酒养柜,生生不息,解决了储酒之大事。
  四、酒神祭祀与封藏大典
  有了酒神就有了祭祀,有了酒海,就有了封藏。在李氏家族,祭祀酒神、酒海封酒成为神圣的大事。
  第一,酒神祭祀
  酒神祭祀即每逢国家有喜庆举行大祭,酒坊传人交接举行大祭。凡大祭一般在十年到二十年。大祭邀请当地州府官员、乡绅名士、各酒坊掌柜、乡民代表,并请县内道观主持参加,由万盛魁传人担任主祭,下代传人担任副祭,兼有唱戏助兴。每年腊月三十立新窖,举行祭祀,参加人为族人和内亲。秋分开窖取酒,举行祭祀,参加人为族人和内亲。
  第二,酒海藏酒
  万盛魁试制酒海成功以后,它不仅仅是储酒的器皿,更成为传人交接的一项重要内容,谁掌握了刻有字号的酒海钥匙,谁就是酒坊的传人,真正的东家。
  酒海封藏有三种:
  一是象征传承人权力的酒海。由上一代传承人给下一代传人交接时,由上一代传承人启封,开锁,打酒,将酒海内储存的百年老酒敬天地、敬酒神、敬先祖,酬来宾,敬族人、工匠,给朝廷和当地官府献贡酒。新任传人将新出窖的酒注入酒海,贴封条,盖字号印,上锁。上代传承人将酒海钥匙、犀牛角酒具、酿酒配方、字号印鉴交新传人。酒海的酒累积了几百年的陈酿,在民间有这样的说法,李氏酒坊是“千年传承一酒海”,说明了酒海的弥足珍贵,也诠释了酒海不干的真正内涵。
  二是储存老酒的酒海。储存老酒的酒海一般为二十年以上、十年以上、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上的老酒封存,在封藏大典上进行。十年以上、五年以上的老酒封存,在秋分祭酒神时进行,每年一次。十年以上老酒酒海的钥匙由东家掌管,五年以上的老酒酒海的钥匙由酿酒大师傅掌管。二十年以上的酒海,只能在封藏大典上启封。十年以上的酒要在十五年以上启封,五年以上的酒达到五年即可启封。这也是古代李氏作坊年份酒的来历。
  三是大多为储存一年以上的酒海,通常在秋分祭祀酒神时封酒。一年以上到五年的,启封根据需要而定。封酒、启封、钥匙掌管由东家全权委托酿酒大师傅。
  第三、封藏大典仪式
  1.封藏大典的时间,一般与酒神大祭的时间一致,十年至二十年。
  2.封藏大典参加人包括:当地州府官员、乡绅名士、各酒坊掌柜、乡民代表、全体族人,并邀请县内道观主持参加,祈福,请名戏班唱戏。
  3.封藏大典仪程
  在酒神庙前有六个铜盆,盛取于海眼神泉和天河之水,凡参加封藏大典的佳宾净手,给酒神上香,戏班奏乐迎宾。佳宾和族人入位后,由主持(上一代金徽酒传人)宣布封藏大典开始。
  (1)上贡品
  在礼乐声中,由上一代和下一代金徽酒传人率领酿酒师、众工匠敬献贡品。贡品包括:带壳小麦、大麦、高粱、谷子、水稻各一斗;海眼神泉、天河之水各一坛;在酒神庙左下方有一具贴封条的酒海和一个贴封条的酒坛。
  敬献贡品之后,由金徽酒传人带众工匠上香,行三叩九拜大礼。
  (2)敬天地
  在酒神面东方摆天地神君牌位,由兑山朝阳观主持焚香诵经。
  由金徽酒传人拆酒海封条,用犀牛角打酒,由州府官员率众人敬第一巡酒,敬天地。
  由金徽酒传人拆酒坛封条,用犀牛角打酒,由州府官员率众人敬第二巡酒,敬天地。
  抬刚出窖的新酒到庙堂,由金徽酒传人打酒,由州府官员率众人敬第三巡酒,敬天地。
  (3)敬酒神:由兑山朝阳观主持焚香诵经。
  由金徽酒传人从酒海中取酒,率众人敬第一巡酒,敬酒神。
  由金徽酒传人从老酒坛中取酒,率众人敬第二巡酒,敬酒神。
  由金徽酒传人从装新酒的坛子中取酒,率众人敬第三巡酒,敬酒神。
  (4)敬先祖:由金徽酒传人带族人及工匠,分别用酒海、老酒坛、新酒坛中的酒分三巡,敬先祖。在酒神像前敬放历代传人的牌位。
  (5)酬佳宾,由金徽酒传人带族人向来宾敬酒三巡。
  (6)州府官员诵祭天地、祭酒神、颂封藏大典之文。
  (7)金徽酒传人颂天地、颂酒神、颂官府、颂大典之文。
  (8)佳宾致词。
  (9)传人交接:金徽酒下一代传人向上一代金徽酒传人敬酒三巡。
  金徽酒传人在酒海中和老酒坛中取酒数坛,交州府官员敬献朝廷。
  金徽酒下一代传人带领酿酒工匠将所出新酒装入酒海和老酒坛内,并贴上封条,盖上万盛魁作坊印和两代传人印。并为盛十年以上的酒海和老酒坛贴封条、用印。
  金徽酒传人将酒海钥匙、犀牛角酒具、万盛魁酿酒配方(蜡封)交新一代传人。金徽酒新传人颂家训、誓约。
  (10)敬师。由酿酒大师傅带领众工匠敬酒三巡。
  一是敬酒神。
  二是敬东家。
  三是众徒弟敬酿酒大师傅和众工匠。
  (11)师:上代传人和新任金徽酒传人敬酿酒大师傅和众酿酒工匠三巡酒,寓意尊师、平安、增福。
  (12)祈福:
  由兑山朝阳观主持颂经。
  贡献的水由朝阳观主持注入水桶,用作酿酒;
  贡献的谷、麦、稻、高粱、大麦,取六成由州府官员分发百姓,作为种子;取三成作为酿酒原料;剩余一成放入酒坛,来宾取酒互敬、共饮。
  唱戏三天。
  封藏大典自宋代开始,一直延续到清康熙时期。

知识出处

金徽酒文史资料

《金徽酒文史资料》

本书以大量的出土文物和史料记载详细考证了金徽酒作为名酒之源的由来,同时广泛搜集并整理了与金徽酒有关的掌故、故事传说和艺文等资料,勾勒了金徽酒的历史沿革,再现了金徽酒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以及其作为名酒之源的特殊历史地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