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杜甫与栗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徽酒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121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杜甫与栗亭
分类号: K294.2
页数: 4
页码: 43-46
摘要: 本节记述了杜甫陇蜀纪行诗两次提及栗亭表达了对栗亭的向往和留恋。以杜诗为主要依据,结合史志资料仔细辨析,可知杜甫流寓同谷期间确曾在栗亭停留栗亭的杜甫遗迹正是其在此地停留的客观反映。
关键词: 杜甫 栗亭 徽县

内容

无论是《徽州志》《徽郡志》,还是徽县旧志都有记载,杜甫曾寓居栗亭,从栗亭出发去蜀地。清代嘉庆年间,徽县知县张伯魁主持纂修的《徽县志·疆域》篇中就有这样的记述:“杜甫之美栗亭,李白之赋青泥,灵踪胜迹,脍炙人口”。《徽郡志》人物篇《流寓》中记载:“唐:杜甫。”从道(即郭从道)曰“杜甫避禄山关中之乱,入秦州居东柯谷,又徙居栗亭。”或曰“少陵不终于此。予谓少陵当时徙居栗亭,久而始去。今栗亭有祠,有钓台,其集有《栗亭》诗,不谓之寓可乎?噫!草堂郁郁,遗像岩岩,望着兴思,谒者增慕,不可不谓之寓焉。”杜甫为什么要寓居栗亭,其理由:栗亭是杜甫心中的乐土。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携家带口到秦州,其目的是在这里长期居住下去,并没有再到其他地方的打算。他在城南西岐村寻找建草堂的宅基地,但都没有成功。仅靠他采药卖钱,不足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在这种情况下,杜甫想去栗亭。在后魏栗亭设县,栗亭县址在伏家镇,这说明在后魏时,栗亭已经是一个政治、经济、军事重镇。栗亭在历史上也称栗亭铺,是一个水陆码头,商贾云集,闻名遐迩。唐代青泥古道是非常繁荣的一条故道,从陕入川,从秦入川,青泥岭是必经之地,从秦陇入川大都要经过栗亭。
  东汉安帝元初二年(公元115年),武都太守虞羽烧石剪木,开漕船运。东汉灵帝建宁五年(公元172年),武都太守李翕(字伯都)又组织人力对故道进行改造。使青泥岭到栗亭的水运畅通。栗亭是水路、陆路,交通便利的码头地方。
  徽县历史上的八景之一即昧谷朝霞,《徽县新志》载:“昧谷朝霞,栗亭旧县,以兑山为西屏,中有五峰峙结,曰朝阳山。《方舆胜览》即昧谷和仲所宅,日出红霞建标,远浮蓬岛,近接岚光。”
  《徽县新志》又载“兑山,西四十里,一名朝阳山,上有朝阳洞。”“兑”取兑卦,西方之义。《方舆胜览》即昧谷和仲所宅。”兑为泽,可以证明栗亭从上古时期就是一个河湖交错、水资源丰富的鱼米之乡。又相传,兑山五峰,五峰各踞一凤,所以人们又称兑山为五凤山。
  《徽县新志》载:“龙洞英飞,洞在半山深谷中,幽邃莫测首尾。内有湫池。惟农民祷旱得止。每旦云气一缕,浮空而去,所向方即雨。”《龙洞英飞》为徽县八景之外的又四景之一。昧谷即兑山龙峡(今元观峡)。昧谷上的朝阳洞相传为和仲之宅第。其洞有石门,越内越广,深不可测。洞口有溪自地腹而出,号曰零湫,元观峡龙溪之源也。
  综上所述,栗亭是一个富庶之地、繁华之地、交通便利之地、神奇之地,杜甫在《发秦州》诗中明确表达了他对栗亭的向往。杜甫在安史之乱之后,既是政治上的失意者,经济上也面临窘境,在这个时候的迁徙完全是出于生活上的考虑。他举家迁徙不是去旅游,也不是有目的地的走亲访友,而是为生活奔波。从《秦州志》和新编《天水市志》都作《流寓》记载。在《徽郡志》中对杜甫在栗亭也在《流寓》中记载:栗亭是徽县川坝地区,气候温润,物产丰富,民风淳朴,对杜甫而言应是选择寓居的地方。《徽县史话》中记载:“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为生活所迫,举家曾在栗亭小住,后为生计而举家入蜀..徽县栗川今存的兑山、杜公祠、杜公村、钓鱼台之内的地名遗迹。都证明杜甫当年旅居栗亭。”据当地村民口口相传,杜甫当时所居的栗亭山根村,村名也叫凤凰村。
  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不安,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杜甫一家人虽然到了心中的乐土栗亭,有数间草房落脚。但由于文化、语言、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原因,再由于当时整个经济处于衰退期,所以,他的处境更加困苦不堪,全家人生活极度艰难。有民间传说,杜甫在栗亭居住时,遇上了一位河南巩县的老人徂公。他经常随老人去栗亭附近的山上挖山芋,拾橡壳,采集野菜、野果。杜甫懂医术,他经常给村民诊治疑难杂症,从不收分文,因而不时得到乡亲们的一些接济。但这并不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生活问题,他决定到成都去,那里是天府之国,有许多好友。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十二月一日凌晨,杜甫一家从栗亭踏上了入川之路。
  宋代诗人贺铸在《寄题栗亭县名嘉亭》开篇两句“少陵昔游地,幽栖凤凰川。”凤凰川也就是栗亭川,也就是杜甫寄居的地方。栗亭是杜甫一生诗歌创作发生大转变的地方。乾元二年杜甫离开秦州赴栗亭,目的只是找到安身立命的乐土,如果在栗亭能顺顺利利地过日子,他就很有可能定居栗亭而不爬山涉水、历经艰难去成都了。艰难困苦铸诗魂,正是他从栗亭开始,大量接触社会下层生活,对民间疾苦有了更深地了解,使他忧国忧民的意识更加强烈。这一时期是杜甫最困苦,但也是他诗歌创作出现重大变化,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继《三史》、《三别》之后,杜甫又创作出了具有特色的陇右诗作,写下了诸如《秦州杂咏三十首》、《同谷七歌》、《栗亭十韵》《陇右纪行诗》等大量脍炙人口、传之不朽的诗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杜甫陇右纪行诗是诗人忧国忧民用心血凝成,用双脚走出的绝唱。

知识出处

金徽酒文史资料

《金徽酒文史资料》

本书以大量的出土文物和史料记载详细考证了金徽酒作为名酒之源的由来,同时广泛搜集并整理了与金徽酒有关的掌故、故事传说和艺文等资料,勾勒了金徽酒的历史沿革,再现了金徽酒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以及其作为名酒之源的特殊历史地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