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徽县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的调研报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红军长征在徽县》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1173
颗粒名称: 关于徽县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的调研报告
分类号: K264.4
页数: 8
页码: 221-22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关于徽县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的调研报告。
关键词: 徽县 红色文化资源 调研

内容

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承载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斗争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的重要载体,无论在哪个阶段都蕴涵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展现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反映了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誓死捍卫国家和民族尊严的英雄气慨。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是对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培养共产主义高尚情操的鲜活教材。通过对红色遗址遗迹的全方位展示,可以再现和还原以前的红色革命历史场景,将史料转化为教材、现场转化为课堂,让干部群众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启迪求实创新的思路,激发跨越发展的热情。
  我县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加强对党员干部和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都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我县红色文化资源的现状
  徽县位于陕甘川三省交界处,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徽县人民的勤劳、勇敢、善良和包容,使得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这是全县人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我县的红色文化资源主要由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遗址遗迹构成。据调查摸底,我县尚存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红色文化遗址共11处,其中土地革命战争时期7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3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处。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色革命遗址
  1、红二方面军长征在徽县总指挥部旧址(现先农街天主教堂)
  1936年9月,由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方面军,遵照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发动了“成徽两康”战役,从9月18日开始,分三路纵队先后进驻徽县。在徽县休整、活动的21天时间里,他们广泛传播革命真理,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打土豪,分浮财,建立苏维埃政府,播撒革命火种,唤醒民众团结起来反蒋抗日,并开展了一系列扩红建政活动和体育运动,与徽县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留下了许多红色革命遗址遗迹。红二方面军进驻徽县后,将先农街天主教堂作为总指挥部,在此指挥了有名的五龙山阻击战,并按照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指示在此发布了《第二方面军基本命令》,作出了继续北上、经天水宝鸡间北渡渭河、进军陕北的决定。
  2、贺龙、任弼时在徽县居住旧址(先农街天主教堂北厢房)
  红二方面军进驻徽县后,全军12000多名将士釆取化整为零的方式分驻在县城及水阳、永宁、银杏、伏镇、栗川、江洛、泥阳等乡镇的各个村庄,足迹遍布全县各乡镇,待其他将士全部安置妥当后,贺龙总指挥因一贯仇视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土地上横行霸道、胡作非为,所以决定率总指挥部和总部保卫队住进旧城天主教堂,贺龙总指挥和任弼时政委住北厢房,直至大部队全面撤离徽县。
  3、徽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旧址(现文庙大成殿院内)
  1936年9月21日至23日,红二方面军随军剧团在文庙大成殿院內搭台唱戏三天,宣传抗日救国主张,号召群众团结起来,参加红军,组织抗日游击队,成立苏维埃政府。并在此召开群众大会,贺龙同志亲自到会讲话,主持成立了徽县苏维埃政府,推举回族青年马克仁为县长,办公地点设在旧县政府。并组建了县城工-农抗日游击大队。
  4、徽县东关清真寺(贺龙总指挥曾在此宣讲民族宗教政策)
  红二方面军进驻徽县后,贺龙总指挥要求全体将士一定要严格遵守《回民守则》,尊重回民的风俗习惯,切实保护回民利益,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广大回民也大力支持红军的工作,积极参加了一系列扩红建政和抗日反蒋活动。红军还在东关清真寺院内召开了回族群众大会,由贺龙总指挥到会并宣讲了民族政策,同时,还给东关、东河等抗日反蒋委员会赠送了大、小座钟和其它物品。
  5、“八.一六”江洛战斗遗址(江洛镇雷神堡及店儿沟口)
  1936年农历八月十六,红二方面军一营士兵驻扎江洛镇休整,约中午一时许,一名红军战士正在中街水渠子处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主张,被国民党的便衣特务开枪打死,其余战士立即通知了正在下街头休息的大部队。此时,东、西、北三面枪声大作,红军部队遭敌包围。鉴于敌众我寡,红军将士拼死杀开一条血路,向县城方向的店儿沟撤退,并用两挺机枪把守了店儿沟口佛儿崖南北两个山头,掩护着一营红军及妇女老幼撤至游龙的光山、马湾一带,并在游龙、马湾住宿一夜后转移至县城。
  6、庆寿村烧锅院(银杏树镇庆寿村大商店)
  红二方面军某部进驻银杏乡庆寿村时,因受国民党的蒙骗和反宣传,村子里的人全部逃走了,只有烧锅院“王掌柜”的姨太太因即将临产、行动不便而未出逃,且恰逢难产,母子生命垂危,红军营长蔡久立即安排卫生员接生并及时抢救,才使该妇女顺利产下一女婴,王掌柜的姨太太就给红军借了一些粮食,红军走的时还打了欠条。该故事在当地至今传为佳话。
  7、小峡口的红军墓(银杏树镇峡门村)
  1936年10月初,红二方面军大部队离开徽县时,有三位伤病员掉队,其中一人流落到银杏乡胡台村,给一户姓张的村民当了儿子;另外两名战士在追赶大部队时,因当地财主杨生堂对红军发动群众分了他家的粮食和财产心怀仇恨,遂勾结四名歹徒,将两位红军伤病员骗至小峡口万人坟处用锄头打死。解放后,县法院判处杨生堂有期徒刑五年,并强制凶手修建了红军墓。
  (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红色革命遗址
  1、昊治国同志故居(徽县城关镇樊塄村向沟)
  1938年11月,徽县北街小学校长吴治国在兰州参加轮训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接受甘工委指示,返回徽县发展党员,开展地下活动,成立了中共徽县(也是陇南地区)第一个地下党组织——北街小学党小组,开创了徽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河,昊治国把自己的家作为地下党主要的活动地点,带领地下党组织开展了艰苦卓绝的对敌斗争。
  2、烂柴湾山洞遗址(徽县栗川镇龙洞村)
  1949年11月,徽县解放前夕,地下党组织在红川、栗川、伏镇一带通过张贴标语等形式开展迎接解放大军的宣传活动,不幸遭到国民党90军的追剿,致使包括成县工委书记茹素在内的7名地下党员被围困在栗川乡龙洞村的烂柴湾山洞,经过近4小时的激战,终因寡不敌众,茹素等3名同志壮烈牺牲,还有3名同志身负重伤,1名同志侥幸逃脱,国民党军队还把在附近活动的3名地下党员和52名当地群众抓捕,造成了震惊陇南地区的“龙王洞事件”。
  3、庙坪村革命烈士纪念碑(柳林镇庙坪村)
  1946年8月,“南下支队”第四大队在徐国贤队长的率领下北返延安时途经徽县柳林镇,有2名战士因病掉队,其中1名病愈归队,另1名战士被当地反动势力杀害于庙坪村。解放后,4名凶手被惩处,同时给死难战士立碑纪念,后柳林镇党委、政府对纪念碑进行了重修。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红色革命遺址
  徽县革命烈士暨死难劳动人民纪念塔(昊山公园)
  徽县解放后,为了纪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反抗国民党黑暗统治、积极争取民主与自由而无辜牺牲的共产党员和死难群众,中共徽县委于1951年6月5日召开了徽县各族各界镇压反革命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关于为纪念死难烈士和死难劳动人民在吴山立碑的决议,当月即告建成。命名为徽县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烈士暨死难劳动人民纪念塔,后于1998年对纪念塔重修,2010年又在该塔北侧新修了徽县昊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二、我县在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所做的工作
  近年来,我县在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一是完成了徽成两康战役纪念馆筹建及布展工作。为了纪念“成徽两康”战役的历史功绩,弘扬和传承长征精神,我县于2011年开始筹建“徽成两康战役”纪念馆,布展面积350平方米,展馆由长征概述、二方面军长征到陇南、成徽两康战役、扩红建政、移师北上、陇原星火红色记忆等六个单元组成。展馆被省委宣传部和市委宣传部分别确定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陇南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3年5月被列为甘肃省博物馆协会红色纪念馆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二是全面开展了革命遗址遗迹普查工作。2014年,我县根据省、市安排,对全县各类红色遗址遗迹进行了全面普查,采集了相关资料,完善了有关信息,并就涉及革命遗址遗迹的管护和开发利用方面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三是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每年清明节、建党节等重大节日前夕,我县都要组织相关单位业务骨干给前往“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吴山烈士陵园缅怀先烈的机关干部、企业职工-和学校师生开展红色文化的宣讲,从而提升红色文化资源服务社会的功能。四是狠抓了红色资源文化成果的转化。我县在认真研究地方党史的基础上,先后编辑和出版了一些红色文化书籍,如《红军长征在徽县》《徽县地下党》《红色岁月》(记中国共产党徽县早期党组织创建人昊治国同志)《徽县历届党代会资料汇编》等丛书,并启动了《红军长征在徽县》(修订本)、《徽县党史大事记(1998-2015年)》《中国共产党徽县历史》(第一卷)的编撰工作。从2015年开始,由县政协文史委、县委宣传部、徽成两康战役纪念馆和党史办联合筹办了《红二方面军长征大型图片展——永远的丰碑》,并于2016年10月底在金源广场隆重展出。本次活动全面概括了红二方面军长征的全过程,真正达到了让红色文化薪火相传、广大干部群众接受教育的目的。五是开辟了党史宣传新天地。我县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辟宣传阵地,大力开展了党史宣传工作。①在徽县党建网上了开设了《党史天地》栏目,涉及徽县党史、党史动态、党史人物、党史书屋、史海博览、红色遗址以及理论学习等七大块,基本涵盖了徽县党史发展的全过程。通过不定期地上传动态信息,使广大干部群众对徽县党史有了全面的认识,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②积极创建“村史馆”和“企业展馆”。2015年以来,伏家镇、柳林镇和甘肃金徽矿业公司郭家沟铅锌矿在县党史办协助下,先后在伏镇村、贺店村、柳林镇庙坪创建了三个村史馆,在金徽矿业公司展厅创建了地方党史栏目,积极推动红色文化进村进社、进企业,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进一步丰富了红色文化的内涵。
  三、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管理和维护,部分遗址遗迹瀕临灭失。
  我县有4处红色革命遗址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被列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是除了文庙大成殿得到较好的维修保护,吴山烈士纪念碑、柳林镇庙坪村革命烈士纪念碑先后重修外,其余遗址普遍缺乏有效的维修和管护。如红二方面军指挥部旧址中贺龙、任弼时旧居已成危房,面临损毁;“龙王洞事件”遗址由于地处深山、交通不便、且无任何标识标志,使前去参观者无法寻觅;徽县地下党创建人昊治国旧居因年久失修,濒临倒塌;县城北街红二方面军政治部、后勤部两处旧址已在城市拆迁过程中拆除;小峡口的红军墓也已是杂草丛生,使墓址难以辨认;银杏树镇庆寿村的烧锅院也在前些年建成了商店,没有了当年的痕迹。
  (二)思想认识不到位,保护开发意识不强。
  相关单位在红色遗址遗迹保护上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没有真正认识到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也没有厘清红色文化资源与政治、经济、文化息息相关的关系,没有把此项工作提升到应有的高度。二是开发保护责任不到位。红色遗址遗迹所在的乡镇、村以及县上有关主管部门,没有较好地执行《文物保护法》属地管理的职责,使其基本处于“三无”(即无意识、无职责、无资金投入)状态。
  (三)管理机制不健全,保护责任不明确。
  我县涉及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单位很多,如宣传部门、政协文史委、县文体局、旅游局、党史办及徽成两康战役纪念馆等单位,但是在工作职能上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具体抓,责任不明确,经费无保障,难以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开发合力。
  (四)宣传手段乏力,推介效果欠佳。
  在对外宣传徽县红色文化资源方面,没有下大功夫去充分进行挖掘,没有形成长效机制,也没有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宣传媒介,仅仅依赖“徽成两康战役纪念馆”的展厅和党史办出版的几本书籍,没有构建报刊、电视、网络等新媒体全方位宣传的格局,使红色文化资源没有充分得到宣传和推介,在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大。
  四、对今后加强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
  一是建议把红色文化宣讲作为加強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充分利用县内红色文化资源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让全县党员干部都能够真正了解徽县的红色文化历史,从而激发干部活力,在全县范围内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这也是提高党员干部素质的有效途径。
  二是建议尽快对濒临灭失的红色遗址加大投资力度进行维修保护。应责成相关部门尽快编制《徽县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规划》,并将红色遗址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进行维修和保护,还红色文化遗址本来的面目。
  三是建议明确红色文化资源管理机构。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确定专门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单位,真正采取强有力的保护措施,尽快开展各项保护工作,避免相关单位推诿扯皮、多头管理的现象。
  四是建议将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在三滩风景名胜区、青泥岭旅游景区、国家4A级景区金徽酒业工业园等景点,结合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精心打造独具我县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提升旅游产业的内涵和品位,使之发展成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作者:刘利君系中共徽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主任;辛晓云现任政协黴县委员会提案委主任,曾任中共黴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副主任)

知识出处

红军长征在徽县

《红军长征在徽县》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书分概述、文献资料、回忆资料、徽县籍老红军传略、失散在徽县的红军人员名录、大事记、附录几部分,较为完整地表述了红军长征的概貌和红二方面军进离徽县境内及前后的情景,记述了红军长征在徽县的活动和徽县人民对红军的拥护和支援。反映了红军长征对徽县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带来的深刻变化。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利君
责任者
辛晓云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