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路过徽县情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红军长征在徽县》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1156
颗粒名称: 红军路过徽县情况
分类号: K264.4
页数: 3
页码: 166-168
摘要: 本文记述了红军路过徽县的情况,这支人民渴望已久的子弟兵,竟于1936年阴历八月到达徽县城。当时是红军第二方面军,在贺龙军长等人的率领下,八月初二日由哈达铺来到成县,八月初三日晚来到徽县,全军2000多名战士,采取化整为零的战术,散居在全县各村庄。东至永宁河,西止成县,南到刘家坪,北止伏镇一带。军部设在旧城天主堂,贺龙军长住旧城天主堂北厢房,甘泗淇住在北街福音堂。
关键词: 红军 徽县 毛鸿恩

内容

这支人民渴望已久的子弟兵,竟于1936年阴历八月到达徽县城。当时是红军第二方面军,在贺龙军长等人的率领下,八月初二日由哈达铺来到成县,八月初三日晚来到徽县,全军2000多名战士,采取化整为零的战术,散居在全县各村庄。东至永宁河,西止成县,南到刘家坪,北止伏镇一带。军部设在旧城天主堂,贺龙军长住旧城天主堂北厢房,甘泗淇住在北街福音堂。
  红军来到徽县之前,由于国民党的造谣诬蔑,说什么“红军所过地方,寸草不留;红军有三十六杀”等等,因之造成有些农民离家外出,有些老乡闭门不出。红军进驻徽县后,纪律严明,首先为贫苦百姓撐腰,外逃的老乡陆续回家。红军指战员访贫问苦,组织汊回人民建立苏维埃政府,成立了回民自治委员会,有委员30多人,多系回汉贫民。并选回民进步青年马克仁为委员会主席,此后放为县长,下设文书,设立办公地点。回民自治委员会下设四个区域性的抗日反蒋委员会:东河抗日反蒋委员会在哈永昌院内办公,委员长马维英(回)文书王继明委员马佩伟马连军、马吉林、蔡景文、马玉州等30多人,都是回民;东关抗日反蒋委员会,在马继周院內办公,委员长苏二、委员马承吉等20多人;东关口抗日反蒋委员会,在何嘉猷院内办公,委员长毛崇发,下设委员10人;东柳沟抗日反蒋委员会在马国元院内办公,委员长李玉泰,下设委员20多人。上述4个委员会在回民自治委员会的管辖下,听从红军指挥和指示,统一工作。当时,各个委员会在办公地点召集老乡开会,由红军战士宣讲时事、政策、抗日反蒋,委员会给红军筹粮、巡逻、带路等。
  红军组织当地青壮年建立了自卫性的游击队。当时红军在西河坝当众宣传“红军是人民自已的武装部队,抗日反蒋叫人民作主。”听了红军宣传,许多青壮年纷纷入伍,伏镇成立了笫一游击大队,有900多人,队长贾万林(伏镇人),徽县大队有1000多人,队长王×(查究中),大队以下30人为一分队。游击队在红军司令部的领导下,以小分队为单位放哨,调查了解,打土豪。各大队按小队居住村镇,在村中路口派人站哨,严防坏人造谣生事,有一部分游击队,按委员会了解的线索,深入各村调查贪官污吏、土豪劣神为非作歹的情况,联系当地农民打土豪,从土豪的仓库里拿回劳动果实,除红军自用外,绝大部分分给贫雇农,救济穷苦百姓。
  红军纪律严明,军民一致,和徽县人民建立了亲密友谊。红军提出有饭大家吃,每天在街上摆出肉菜蒸馍,叫过路的或赶集的老乡吃。
  红军俱乐部在文庙前搭台子,唱戏两昼夜,马克仁县长还出了两次布告。红军不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而且拿出财物送给当地人民,红军买东西除按价付款外,还补偿同样的东西,因此老乡往往钱物两收。如红军吃了伏镇附近地里的包谷棒子。就在地里的包谷杆上系上粮款;有个红军战士将城关老乡于于春母亲认为干妈,送给许多东西;回民马品珍给红军带路到永宁,红军给一块白洋作生活费。
  红军在徽县期间,对少数民族更为关怀,号召回民起来当家作主。红军尊重回民的风俗习惯,在清真寺的照壁上写着“保护回民的清真寺,红军不住清真寺”,“保护回民,不打回民的土豪”,“打倒压迫回民的汉官”,“红军联合回民抗日反蒋”等标语口号。所以,当地回民给红军做饭、缝补衣服、带路放哨。红军给东关抗日反蒋委员会委员长马维英颁发了党证、臂章,给委员马玉川送了一个大铜壶,一块作臂章剩下的红绸子。
  回民参加抗日游击队的,据不完全统计达数十人,有的随军北上,有的留在当地坚持斗争。
  阴历8月19日,蒋机巡旋徽县,在县城投弹数枚,在南河桥炸伤一位女战士。还有长约1米的炸弹落地未曾爆炸。8月20日晚,红军由马品珍带路,沿榆树麻庄路过高桥北上。当地游击队1000多人随军离境。当时游击大队长是贾万林,副队长魏士成。魏士成随军北上后当了连级干部,1951年复员,是共产党员。
  解放后,徽县各族各界人士在昊山建立纪念塔,追悼过去死难同胞。

知识出处

红军长征在徽县

《红军长征在徽县》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书分概述、文献资料、回忆资料、徽县籍老红军传略、失散在徽县的红军人员名录、大事记、附录几部分,较为完整地表述了红军长征的概貌和红二方面军进离徽县境内及前后的情景,记述了红军长征在徽县的活动和徽县人民对红军的拥护和支援。反映了红军长征对徽县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带来的深刻变化。

阅读

相关人物

毛鸿恩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毛鸿恩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