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红军在徽县发动群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红军长征在徽县》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109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红军在徽县发动群众
分类号: K264.4
页数: 5
页码: 010-014
摘要: 本节记述了红军在徽县发动群众的记事,红军每到一处首先展开政治宣传活动,张贴布告,标语、口号、访贫问苦,送医治病;利用集日和召开群众大会,以演戏、讲演、教唱歌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反复说明:红军战士都是穷苦人出身,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为穷苦人打天下求解放的军队,是抗日的军队,是穷人自己的队伍;宣传《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讲解社会贫富不均的根源;声明红军的纪律,号召各行各界安居乐业,动员作坊店铺开门营业;反复宣讲民族政策,强调回汉团结,严格要求部队在回民居住地区模范执行纪律,尊重回民的风俗习惯。
关键词: 红军 徽县 群众

内容

红军初到,汉回群众因受国民党“共产党共产共妻”、“红军杀人放火,洗回灭教”等反动宣传,加之徽县人民屡遭兵匪祸害,有的离家出走,远避他乡;有的离城去乡,隐匿山林;也有的早出晚归,避见红军。许多青壮年闻风逃匿山野,隐入丛林;有的索性全家搬到乡下,空房上锁。面对这种情况,为了晓示群众,安定民心,红军每到一处首先展开政治宣传活动,张贴布告,标语、口号、访贫问苦,送医治病;利用集日和召开群众大会,以演戏、讲演、教唱歌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反复说明:红军战士都是穷苦人出身,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为穷苦人打天下求解放的军队,是抗日的军队,是穷人自己的队伍;宣传《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讲解社会贫富不均的根源;声明红军的纪律,号召各行各界安居乐业,动员作坊店铺开门营业;反复宣讲民族政策,强调回汉团结,严格要求部队在回民居住地区模范执行纪律,尊重回民的风俗习惯。同时,红军官兵在驻地周围帮助农民收割庄稼,打扫村庄院落,清扫街头巷尾的垃圾,帮助年老体弱缺少劳力的群众劈柴挑水,修房补院,并组织部队修桥补路,挖泉淘井,以实际行动感召回汉群众。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一待迸城,当即在街上醒目地贴出了署名为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的《中国抗日红军总司令部布告》:“日寇步步进逼,困难日见加深。蒋贼甘心投降,华北全部被吞。亡国惨祸临头,眼见民族沉沦。凡属中华人民,莫不奋起图存。我军此次北上,抗日救国救民。宗旨光明正大,各界务须认清。我军抗日反蒋,联合爱国爱民。统率全国红军,誓与日寇抗争。愿同反蒋各派,建立抗日联盟。共同收复失地,坚决铲除汉奸。谁阻我军抗日,便是卖国匪军。定以铁拳相向,将他消灭干净。谁来共同抗日,即我抗日友军。全国人民拥护,我军竭诚欢迎。红军纪律严明,到处人民安宁。各界安居乐业,无须自相疑惊。快快团结起来,联合抗日红军。抗日反蒋救国,独立自由成功”。在回民聚居的东关、东河一带,书写张贴了“红军保护清真寺”、“打倒压迫回民的贪官”、“联合回民,抗日反蒋”等大幅标语。还在东门外清真寺的“照壁”上用石灰刷写了“红军保护清真寺,红军不住清真寺”的大字,公开向群众阐明了红军不歧视少数民族,中华民族一律平等的立场。并在清真寺的门口,设立岗哨肖,保护清真寺,使伊斯兰教民的活动正常进行,避免闲杂人误入寺內,影响或妨害军民关系。各级组织都广泛深入地迸行民族政策的教育,并明确规定:凡上锁无人的门户不得扭锁入室;住在回民房屋院中的部队,不得随意动用回民家中的用具;在回民聚居的地区,不准吃大油大肉,必须严格尊重回民的风俗习惯等等。一时,红军宣传发动群众,遵纪爱民的活动率先在城区及回民区开展起来。红军战士访贫问苦,打扫街道驻地卫生,替回民群众劈柴挑水,公卖公买,不随意借用回民家的家具物品,了解调查风俗民情,模范地遵守和执行民族政策,与群众亲切交谈,和睦相处,如同一家人。这些深深地感化和影响着多年来深受兵匪相扰欺压之苦的回族群众。总部机关在东柳沟马平德家院里宰鸡宰羊,设席宴请回民各界知名人士和贫苦回民代表,贺老总等主要领导人亲到作陪,并即席讲话,此后还深入到回民家中作客,宣讲红军尊重回民的风俗习惯,保护回民利益,联合回民一道抗日的革命道理,商讨筹建回民自治委员会和抗日反蒋委员会。
  红军尊俗爱民的模范行动,联合一切劳苦百姓抗日反蒋的革命主张,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纷纷交口称赞:“哪朝哪代见过这么好的军队啊!”“红军真是救苦救难的仁义之师啊!”“红军是咱们穷人的军队!”这些迅速在群众中流传开来,并向乡间扩散。民间流传的佳话,像拂面的春风,吹醒了徽县的村镇山野,逃匿出走的人陆续返家团聚,继而又涌向红军驻地,送菜送面,慰劳红军。
  群众日渐觉醒,军民关系日趋融洽。总部随军剧团在文庙院內搭起戏台,演剧3日,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号召群众行动起来,参加红军,组织抗日游击队,成立苏维埃政府。总指挥贺龙,在了解县城群众多年吃水困难的问题以后,亲自安排人员在县城南门外开泉淘井,解决了群众多年来吃咸水、河水的问题,至今在民间流传着“贺龙来了水变甜”的歌谣。
  二军四师、六师进驻伏家镇、栗亭、石柱等地后,即深入到村舍街头,田间地畔,与群众边干活边谈心,广泛宣传、讲解红军和民众的关系,表明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为穷人谋幸福的军队,只有跟共产党走,跟红军走,穷人才能翻身,才能解放;向群众讲贫富的根源,穷苦百姓终年辛劳吃不饱,穿不暖,人穷不是命里穷,是由于财主剥削穷;财主家的粮和钱,全是穷人血和汗。这些浅显的道理,在群众中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并在群众中教唱“红军专打土豪资本家,保卫苏维埃中华。工农团结成一家,抗日反蒋杀军阀。参加红军打日本,收回我们的东三省……”等一些歌曲,以启发群众的觉悟。
  驻扎在银杏庆寿村的四师十二团二营,当得知“福盛和”烧锅院王掌柜的姨太太难产的消息后,营长蔡久立即派卫生员前去接生,在医术精湛的卫生员的辛勤努力下,这位姨太太终于顺利地产下了一名女婴,且母子平安。为了感谢红军对她们母女的救命之恩,王掌柜的姨太太就给红军借了一些粮食和吃的东西,红军北上时,营长蔡久还给王掌柜家打了借条,借条一直在一名姓赵的长工家里保存,后来,因多次搬家,借条被丢失了。红军为王掌柜姨太太接生的故事已经过去80多年了,但至今仍被村子里的老人们津津乐道,传为佳话。
  永宁镇,位于徽县城东,与两当接壤,气候溫和,土地肥沃,盛产小麦、玉米、豆类等,又为当地产棉区,所产棉花除满足当地群众自用外,大部分销往外地,本地不少农户自己纺织土布,是回、汉杂居的一个繁荣的集镇。六军十八师由县城回师于此,驻扎永街、岳王、周沟、罗家河等处,在街道及驻地村庄四处张贴“打土豪,分田地”,“打倒蒋介石,消灭卖国贼”,“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的大幅标语;每逢集日,宣传队便敲锣打鼓走上街道,表演群众反抗压迫、起来革命的文艺剧目,宣传党和红军的抗日主张;召集群众大会,宣讲革命道理,并宰杀猪羊,做好饭菜款待群众,以扩大红军影响,感召群众,远乡群众返家时还管饭送馍送肉。部队纪律严明,公买公卖,不随意动用群众财物,不轻易随便进出回族群众家里,热爱群众,热心帮助穷人,深受群众的欢迎,年老的永宁人对当时情景仍记忆犹新,赞不绝口。
  驻在峡门、嘉陵及其他各地的红军,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访贫问苦,激发群众的革命热情。红军战士或走上田间,热情帮助群众秋收;或深入家庭炕头,与年老人促膝谈心,了解民情风俗,启发群众觉悟,这些都使红军很快和群众打成一片。
  红三十二军由成县撤至泥阳、江洛驻扎,虽时间短暂,除广泛开展抗日爱国的政治宣传工作以外,还在红军战士和群众中教唱《三大纪律歌》,至今仍有许多老人还牢记着部分歌词:“上门板,捆铺草,室内室外要打扫。不拿群众一针线,借人家俱要归还,损坏东西要赔钱。不打入,不骂人,卖买东西要公平,不准调戏妇女们……”红军行军中所唱的“走起路来有精神,努力爬山打冲锋。互相帮助不掉队,不怕天黑和雨淋……”等歌曲,当年参加红军,后退伍还乡的赵健有等老人,至今还记忆怀念着当时的动人情景。
  生动多样的政策宣传和体恤民情的爱民活动,提高了群众的阶级觉悟,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红军的言行举止,使广大群众由开始的惧怕红军转变为热爱红军,拥护红军,出走的群众陆续返回家园,安居乐业,人们纷纷主动为红军筹粮筹款,送菜送面,带路送信;有的群众腾出住房打扫干净,请红军住宿;有的给红军送水送饭;有的为红军带路打土豪,军民关系沉浸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之中。红军因势利导,组织群众建政扩红,徽县山城和乡村集镇到处是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闹革命的动人场面。

知识出处

红军长征在徽县

《红军长征在徽县》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书分概述、文献资料、回忆资料、徽县籍老红军传略、失散在徽县的红军人员名录、大事记、附录几部分,较为完整地表述了红军长征的概貌和红二方面军进离徽县境内及前后的情景,记述了红军长征在徽县的活动和徽县人民对红军的拥护和支援。反映了红军长征对徽县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带来的深刻变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