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关曾设有驿站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宋经略陇蜀与吴玠吴磷史事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1075
颗粒名称: 鱼关曾设有驿站吗?
分类号: K928.6
页数: 2
页码: 379-380
摘要: 本文记述了鱼关在历史上是一处要地,关于在青泥岭南的鱼关曾置“鱼关驿”一事,未见于其他史料记载。
关键词: 青泥岭 鱼关 驿站

内容

嘉庆《徽县志》记载:“鱼关,铁山西南麓。唐置鱼关驿。 ”“青泥驿,在青泥岭下,唐与鱼关驿同置,宋至和间废。 ”
  徽县史志中关于在青泥岭南的鱼关曾置“鱼关驿”一事,未见于其他史料记载。唐时的青泥岭设有青泥驿,史料中未直接记载,散见于唐代的诗文中。唐朝诗人元稹《青云驿》诗云:“昔游蜀门下,有驿名青泥。闻名意惨怆,若坠牢与狴。”这首诗是元和五年(810)时任监察御史的元稹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陵府(湖北荆州)士曹参军。元稹赴任时,经,商於古道(又称武关道)上的蓝田,过青云岭抵青云驿,回忆起昔日游历到蜀门之下的 “青泥驿 ”——这是一个听到名字都让人感到心惊胆颤、如坠牢狱的地方。这个青泥驿即是位于蜀口青泥岭上的青泥驿。唐人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五·长举县》载:“青泥岭,在县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东,即今道路也。悬岩万仞,上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岭。 ”
  青泥岭上的青泥驿,按照张方平诗中的描述,位于虞关东北方向,距离鱼关“二十里”。而按前文所述,鱼关至长举县治三十里,则青泥驿至长举县五十余里,与《元和郡县志》中所载“青泥岭,在县西北五十三里”的距离基本一致。按照唐制六十里一驿推断,鱼关没有驿站,驿站当在长举县治内①,这从唐·李嘉祐诗名《发青泥店至长余(举)县西涯》中也可见,从青泥驿所在的青泥店(子)直达长举(西),中间并没有驿站。
  至宋代,这一问题基本明确了。据北宋仁宗至和三年(1056)立于大石碑(今甘肃徽县大河店镇瓦泉村)的《大宋兴州新开白水路记》摩崖石刻记载:“利州路转运使李虞卿,以蜀道青泥岭旧路高峻,请开白水路。 ”新建的白水路自凤州河池驿,直达兴州长举驿,共 “五十里有半 ”。新路绕过了险峻难行的青泥岭, “减旧路三十三里,废青泥一驿 ”。这说明,在北宋自 “河池驿 —青泥驿 —鱼关 —长举驿”的原青泥路上,也没有鱼关驿。嘉庆《徽县志》中所谓 “宋至和间废 ”的是 “青泥一驿 ”,而并无 “唐置 ”的 “鱼关驿 ”。
  南宋时期,长举、河池皆为抗金前线地带,邮路中断,鱼关为大军屯粮之所,设“渔关粮料院”“鱼关酒场”“签厅”“转运所”等机构,并无驿站之设。元代以后,官道东移,兴州长举县撤销,其地分别并入略阳和徽县,故道逐渐趋于萧条。明代在徽州(今甘肃徽县)设徽山驿,在略阳设嘉陵驿,在两地之间的白水江镇设白水驿(《大明会典》卷146),鱼关仅设巡检司。清朝初年,鱼关巡检司裁撤,鱼关成为嘉陵江上游的一个重要的渡口和集镇。
  总之,鱼关在历史上是一处要地,但并无邮驿之设的历史证据。在宋人岳珂的《桯史·卷三·梓潼神应》文中有“时安(丙)以随军漕在鱼关驿,(吴曦)召以归,命以爰立”。其中提到了“鱼关驿”,然而《宋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一·安丙》中,却记载为:“曦已潜遣其客姚淮源交金人,至是曦还兴州,留丙鱼关,已而檄还武兴。 ”显然《桯史》中的叙述来源于《宋史》,但却将 “鱼关 ”误作 “鱼关驿 ”,这不足以作为鱼关设 “驿”的证据。

附注

①按距离推算就是下述的宋代长举驿。

知识出处

南宋经略陇蜀与吴玠吴磷史事研究

《南宋经略陇蜀与吴玠吴磷史事研究》

本书分为上编 南宋经略陇蜀研究 和下编 吴玠吴磷史事研究,收录了《南宋川陕防线的粮草问题》《论吴氏抗金的战略意义》《论 吴 家 军 在 陇 蜀 的 作 为 与 贡 献》《仙 人 关 之 战 及 其 战 法 与 特 点》《从军事地理角度看仙人关战役的意义》等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