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资源富集的 “廊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宋经略陇蜀与吴玠吴磷史事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1065
颗粒名称: 文化资源富集的 “廊道”
分类号: K928.9
页数: 4
页码: 365-368
摘要: 本文记述了陇南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陇蜀古道、藏羌彝民族走廊、茶马古道,这些不同时期层垒、叠加甚至重合的廊道,成为陇南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命脉。
关键词: 陇蜀古道 藏羌彝民族走廊 茶马古道

内容

陇南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民间文化。陇蜀古道、藏羌彝民族走廊、茶马古道,这些不同时期层垒、叠加甚至重合的廊道,成为陇南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命脉。
  (一)藏羌彝民族走廊
  民族走廊指一定的民族或族群长期沿着一定的自然环境如河流或山脉向外迁徙或流动的路线,在这条走廊中必然保留着该民族或族群众多的历史与文化的沉淀。
  1978年9月,费孝通先生在北京全国政协民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藏彝走廊”概念。旨在以走廊为线索,深入了解各民族特点,对各民族进行识别判定。走廊内藏、羌、彝等众多民族彼此存在许多共有或近似的文化因素,反映出彼此之间应存在内在的文化联系。①李星星认为:藏彝走廊的地理坐标大体在97°~105°E、25°~35°N之间,直线距离南北长约1200千米,东西宽约750千米。②而洮河、小岷江及西汉水流域,则是在这个区域的中心地带。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核心区域位于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等七省(区)交汇处。而陕甘川毗邻区域的宝鸡市、汉中市,陇南市、绵阳市,为上述核心区域直接辐射的区域。陇南是中原中央政权与西北少数民族接触交往的前哨阵地,氐族、羌族、汉族及先后进入陇南的其他各民族,互相影响,互相融合,共同创造了陇南灿烂的古代文化。 2014年3月3日,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印发《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的通知。《规划》是一部针对西部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纲领性指导文件,也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层面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规划》明确指出,要把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作为重大项目纳入中央财政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范围;建立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重点项目库,加强对重点项目宣传推介、招商引资、交易合作等方面服务。陇南境内,氐羌族系遗留的民族民间文化十分丰富,具有代表性的有:秦早期文化、仇池古国文化、白马藏族文化、宕昌藏族羌族文化、武都坪垭藏族文化特别是仇池古国文化、白马藏族文化以及宕昌藏族羌族文化更具古氐羌人的风貌。
  从天水、定西以及甘南南下沿着两江一水(嘉陵江、白龙江以及西汉水)行走,可以形成数条链接藏羌彝旅游的文化长廊。
  (1)青海 —甘南(或定西)—宕昌 —武都 —文县 —平武
  (2)天水(或定西)—礼县 —西和 —成县 —武都 —文县 —九寨
  (3)宝鸡 —两当 —徽县 —成县 —武都 —文县 —碧口
  整体而言,这条线路形成一个历史与现实交织的两江一水流域陇蜀文化路网与廊道,有广阔的历史视阈和开拓发展空间。①沿着文化的演进轨迹行走的旅游,才是文化旅游。这里的三条路线,都是沿着藏羌彝文化走廊而展开,这种流淌着文化的旅游才是活态的文化旅游,才能将域内的文化活态的传承与保护下来。
  (二)蜀道与陇蜀古道
  蜀道是两千多年前秦蜀先民开凿的自陕西关中起步,翻秦岭、越巴山、过广元、穿剑门,绵延两千多里直抵成都的千秋古道。“蜀道”之名始见《史记》,涉时在于汉初。就历史文献记载来看,实际周秦时期就有蜀道可通,具体所指即有陇蜀道。陇南在古蜀道即后来的茶马古道上。②乐府旧题《蜀道难》系列源流演变及所写蜀道之难,就包括陇蜀道题旨。③广义上的蜀道,包括全国各地通往古代蜀地的道路以及蜀地范围内的道路,而狭义的蜀道是指翻秦岭过巴山、连接陕西西安和四川成都的道路。如果说“丝绸之路”联系了中国与中亚、西亚,那么蜀道就把当时的都城长安与“南方丝绸之路”与南亚次大陆联系在一起了。甘肃的阴平道是从先秦至隋唐时代向中心王朝及中原地区供给丝绸的重要通道,是丝绸之路东起点的重要末梢神经与血管。也是早期氐羌南北交通的通道,也是西北与西南交通的关隘。④蜀道跨越3000年历史、是承接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连接南北丝绸之路、过渡中国南北地理生态的重要通道,也是保存至今人类最早的大型交通遗址之一。
  绵延千年的蜀道是一条神秘的文化荟萃之路,也是一条神妙的心灵家园开拓之路。她打通了巴蜀边地与中央王朝的沟通和交流。为了开凿蜀道所拥有的前赴后继、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 “蜀道精神 ”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2018年5月,由广元旅发委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制作了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大蜀道》开播,《大蜀道》分三集,分别为人道、神道、天道。《大蜀道》站在一个全新的高度,以新的视角、新的维度,重新讲述蜀道历史,讲好蜀道故事,旨在让蜀道文化活在当下,走向世界。2019年5月18日,蜀道文化旅游联盟年会暨中国“关隘文化”大讲堂活动在广元剑阁隆重举行。会上,大蜀道沿线市州一致通过了《2019大蜀道沿线城市文旅经济协同发展行动宣言》。按照宣言,大蜀道沿线城市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南充市、广元市、巴中市、达州市、汉中市、宝鸡市、西安市、陇南市等地将共同搭建文化旅游发展平台;共同建立文化旅游集散体系;共同打造大蜀道精品旅游线路;共同开展大蜀道文化旅游宣传,共促区域平稳、健康发展;共同促进大蜀道旅游人才交流合;共同推动大蜀道沿线 文化旅游扶贫,共同打造标杆平台。陇南市作为蜀道沿线的城市,参加了本次会议。 ①
  “栈阁北来连陇蜀”无论是狭义还是广义,蜀道交通绕不开陇南。早在1995年,陇南政协副主席高天佑提出:“作为中国大陆腹地且自古为陕、甘、川、青四省交汇之地的陇南(广义概念包括今陇南地区、甘南州和天水市)..是介乎西北与西南文化、经济与交通的孔道和南北丝绸之路的又一座桥梁。”也就是除陕西境内著名的子午道、褒斜道、傥骆道、故道等北段蜀道即秦蜀古道外,还有由嘉陵道、祁山道、沓中阴平道和洮岷迭潘道等四条古道组成的陇蜀古道。《史记·项羽本纪》有载: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业已讲解,又恶负约,恐诸侯叛之,乃阴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人皆居蜀。”乃曰:“巴、蜀亦关中地也。”②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而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王。故而 “蜀道 ”之名,始于汉初,具体所指即有陇蜀道。 ③
  2017年2月25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孙华以《丝路传情:作为文化线路的丝绸之路》为题,亮相成博举行讲座。讲座中,孙华强调:“蜀道还有若干通往丝绸之路甘肃段点的支线,这就包括了阴平道、歧山道(应为祁山道)、景谷道等。”中国与中亚、西亚以至南亚、欧洲在政治、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交流是以西安为中心进行的。但东西交流中的丝绸也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蜀地。所以古代陇南实处于丝绸之路与蜀陇道的交叉点。 ④
  陕甘川区域山水相依、地缘相近、文脉相通。离开陇南谈蜀道是不完整的和不系统的。无论从历史上还是文化上,蜀道与陇南有着极其密切的关联,陇蜀古道文化之蜀道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保护好陇蜀古道的历史遗迹,就是保存好中华民族的历史之根,保留好一个珍贵的历史文化基因库,这是陇南乃至陕甘川毗邻区文化旅游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茶马古道
  南方丝绸之路不只是一条运输丝绸的商贸通道。据唐代僧人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记述,来自川、滇的糖、布、线、粉丝等生活日用品被运输出去,而来自康藏及周边地区的马匹、皮毛、藏金、藏红花、麝香、贝母、鹿茸、虫草等也随着这条路来到川、滇等地。⑤这种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良马与云南、四川和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日用器皿交换,形成“茶马互市”。茶马古道即源于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即蜀道发展至唐宋时期,主要以茶马贸易为主。茶马古道分陕甘、陕康藏、滇藏大概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西非红海海岸。
  茶马古道不只是一条道路,而是一个庞大的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交通网络。它是以川藏道、滇藏道与青藏道(甘青道)三条大道为主线,辅以众多的支线、附线构成的道路系统,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更是历史上中国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文化、民族与宗教等交流的大舞台。
  陇南为川、陕经甘肃进入青、藏和中原的必经孔道,是将陕、川、滇、藏、桂、黔等地区紧密联结在一起的枢纽地带。沿线留下了众多遗迹,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结合线路上优美的自然环境,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围绕茶马古道,结合自然与历史文化资源,实施产业开发,对陇南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陇南茶马古道主要有三条:一是从陇南到甘南、天水的茶马通道(经康县、宕昌、武都、西和县境段);二是甘肃入四川的古道 ——阴平古道、“西固古道”(经舟曲、文县境段);三是甘肃入陕西、四川的古道(经徽县、成县、两当县境段)。每条古道又根据碑刻、古地名、古村镇、古栈道、寺庙、摩崖题记等分不同线路,这些线路相互交错,构成了错综复杂的陇南茶马古道网络。①茶马古道如同纵横交织的网,上面串连着无数文化因子。②
  这些文化的因子,才是旅游者最感兴趣的地方,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得以有效传承的关键所在。云南大学木霁弘教授和周重村研究员认为: “茶马古道有四个方面的横式意义:一是茶马古道是当今世界上地势最高的贸易通道。二是茶马古道从来都是民族融合与和谐之道,它见证着中国乃至亚洲的各民族之间千百年来因茶而缔结的血肉情感。三是茶马古道是民族迁徙的走廊,它为人类寻找永恒的家园提供了许多实证。四是茶马古道是佛教东传之路,是世界文明的主要通道,在茶马古道上,多元文化开始融合。 ”
  总之,茶马古道作为一条古代人类商贸活动的文化通道,始终伴随着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而不断延续和发展着。茶马古道不仅是一条古老的文明通道,商贸通道,也是汉族与藏民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之间团结的纽带。茶马古道“沉积着许多现在还活着的历史遗留,应当是历史与语言科学的一个宝贝园地。是多元文化荟萃的走廊,也是民俗文化丰富的宝地 ”。

附注

①徐学书:《 “藏羌彝走廊”相关概念的提出及其范畴界定》,《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 7期。 ②李星星:《藏彝走廊的范围和交通道》,《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7年第 4期。 ①蒲向明:《从文献书写“陇蜀叙事 ”到现实意义“陇蜀之城 ”》,《档案》 2019年第 2期。 ②赵逵夫:《陇南金石校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年版,第11页。 ③蒲向明:《〈蜀道难〉源流与陇蜀道题旨探讨》,《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 6期。 ④高烽主:《如今蜀道变通途 ——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公路)建设纪实》,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2年版。 ①大蜀道沿线城市文旅经济协同发展行动宣言发布,中国网 http:/ / travel. china.com. cn/txt/ 2019-05/ 20/ content_74803998. html. ②(汉)司马迁撰,(南朝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史记》,中华书局 1965年版,第 224页。 ③蒲向明:《〈蜀道难〉源流与陇蜀道题旨探讨》,《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 6期。 ④赵逵夫:《蜀道变迁与陇南交通》,《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17年第 5期。 ⑤杜韵红:《西南商道的嬗变:从南方丝绸之路到茶马古道》,《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3年 5月 31日第 B03版。 ①北茶马古道研究会主编:《中国茶马古道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 2011年版。 ②余粮才:《陇南茶马古道文化产业开发探析》,《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 6期。

知识出处

南宋经略陇蜀与吴玠吴磷史事研究

《南宋经略陇蜀与吴玠吴磷史事研究》

本书分为上编 南宋经略陇蜀研究 和下编 吴玠吴磷史事研究,收录了《南宋川陕防线的粮草问题》《论吴氏抗金的战略意义》《论 吴 家 军 在 陇 蜀 的 作 为 与 贡 献》《仙 人 关 之 战 及 其 战 法 与 特 点》《从军事地理角度看仙人关战役的意义》等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