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石刻文献中解读吴氏兄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宋经略陇蜀与吴玠吴磷史事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1051
颗粒名称: 从石刻文献中解读吴氏兄弟
分类号: K245
页数: 5
页码: 332-336
摘要: 本文记述了从研究金石文献的角度剖析吴玠、吴磷兄弟参加的战役和主要爱国情怀。
关键词: 吴玠 吴磷 石刻文献

内容

吴玠( 1093—1139)、吴磷( 1102—1167)兄弟,籍德顺军(今静宁),至其父吴展时,举家迁至今庄浪县水洛城,父亲去世后葬于当地,后称吴王坟山。吴氏兄弟是南宋高宗赵构、孝宗赵昚时期西北地区有名的抗金将领。吴玠官至四川宣抚使,逝后追封为涪王;吴磷官至太傅和新安郡王,逝后追赠太师,追封信王。兄弟俩的主要军事活动地在川陕一带。其赫赫战功有和尚原大破金兀术、饶凤关阻击撒离喝、杀金坪再败金兀术等。这三场大战的胜利,终使金人未能攻入蜀地一步,对于保住南宋王朝的半壁江山意义重大。南宋初年的抗金战争,主要有三条战线,即东线以韩世忠为首的江淮战场,中线以岳飞为首的中原战场,西线以张浚、吴玠吴磷兄弟为首的西北战场。因战功卓著,吴氏兄弟当时是与岳飞、韩世忠等齐名的将领。现代宋史研究者认为,以统兵之众、恶仗苦役之多、防御幅员之广论,吴氏兄弟实于南宋抗金诸将中居武功第一。
  其中关于其兄弟二人的研究文献,多著录于《宋史》《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三朝北盟会编》等,本文从研究金石文献的角度来剖析其兄弟二人参加的战役和主要爱国情怀。
  一
  徽县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的《宋忠烈吴公祠记》开头说:
  仙人关,古用武之地,北控吐蕃,东连岐雍,西通蜀沔。忠烈吴公玠五世世守于此,以备金虏。西土之人免受左衽之苦,得安且乐者,咸公所赐也。厚惠深恩,盍若为祠以报。不亦可乎?于是建祠三楹。
  碑中以东汉张奂破匈奴的事迹与吴玠相比,言吴玠事迹云:金人犯陕,时忠烈公以一旅之众攻百倍之师,所向克敌,公之勇冠三军。高平之役,议格不行,六路尽陷。忠烈公收散卒,保凤翔之西和尚原。敌趁胜急攻,谓“可谈笑间破也”。是时,军皆乌合,上下内外不相信。公为统领,以诸将誓以无忘国家。言出于诚,人人感泣。公知皆可用,遂与弟磷定计而后战,敌大败不能返,金军几陷,获杨哥孛堇。
  “忠烈公”即指爱国名将吴玠。后面又写其屯军青野原,金与契丹各路合攻时吴玠与其弟吴磷却敌之事迹,及吴玠殉职后吴磷遵其遗志出兵秦陇,亲冒矢石收复秦州,和拼力歼敌的事迹。碑文中说吴磷力排众议挥军渡渭,背水而阵,夜潜毕登,先布阵以疑敌,又发弓弩以破其骁锐,然后短兵乘之,靡战终日,歼敌殆尽。文中叙二吴之战绩生动而充满感情。西和县南宋绍兴十九年(1149)米居一作《靖共堂碑记》,除开头和结尾之两小段外,其主体部分文字与《宋忠烈吴公祠记》全同。《靖共堂碑记》开头言当时西和侨治白石镇,“为忠烈公用武之地,故庙食于此 ”。因 “今都统治利州西路安抚使吴公之像绘于廊房之下”,州人因其败旧而别建一室,则靖共堂是州人为纪念吴玠所立之祠,并有吴磷画像。吴玠、吴磷与金人多次大战,力保巴蜀之地与今陇南西和、礼县、成县、徽县、武都、康县以南之地,其功甚巨。西和为北大门。“金人数千骑掠白石镇”;徽县仙人关亦重要关口,吴玠吴磷长期守战于此。米居一为同谷人,是否他以为自己文才不足以颂二公之功德,而径取《宋忠烈吴公祠记》之文略换首尾以明背景而用之,今已不能知。徽县吴山还有立于同一年的《宋故开府吴公墓志铭》,也介绍了吴玠的生平和几次重要战争的决策,深刻反映了吴玠以国家为重、力抗顽敌的英雄气概。当时徽县、西和均建有吴玠祠,后西和又建吴磷生祠。
  二
  《世功保蜀忠德之碑》正文起首说:
  庆元三年,(吴曦)泣而言曰:“臣祖父磷,际遇高宗皇帝中兴,陈力西陲,赖国威灵,克保全蜀。”孝宗皇帝亲洒奎翰,赐之“安民保蜀定功同德 ”之碑。先臣挺,获事三朝,备宣忠力。
  吴曦之言,先在追远。祖父吴磷自宋高宗时起即“陈力西陲、克保全蜀”。此“西陲”并非先秦时期西陲或西犬丘(为早秦发祥之地)这里指南宋与西夏、金军事对峙的西部边疆,具体地望就是今陕、甘、川毗邻区的陇蜀之地。,由此看来,早在南宋初,以吴玠、吴磷为代表的吴氏家族及其武装(吴家军)就开始为宋廷经营陇蜀了,战略目标显然是“保蜀”。因其意图与南宋朝廷利益一致,所以宋孝宗亲笔为吴磷题写并惠赐“安民保蜀定功同德 ”碑,主旨当然不离安民陇蜀、保蜀定功。
  三
  《宋故崔公墓志铭》所涉及两当一带宋金战争情况。北宋末期,陇南一带为宋金交兵之处,史书上有不少关于这一带发生战争的记录。《宋故崔公墓志铭》中载:“时以兵火乱离而横夭者亦多,公独以寿终于家。”崔熙生活的时代是北宋末期至南宋初期,两当因战乱死去的人很多,这种情况和以下史料中记载的事实相符。
  墓志铭从侧面反映了北宋末期两当县及其周边地区的战乱情形,而两当距离徽县仙人关只有六七十里,宋金军队时常过境,有时也会发生战斗,常有百姓死于战乱。高宗建炎年间的两当周围有大量驻军,治安状况堪忧,战争危险随时可能出现。《北海集》卷八《赐川陕宣抚使司张浚诏》云:
  三月三日,据吴玠申:二月二十一日,金人四太子与皇弟郎君引领万户、千人(户)酋首七十余人,率大军十余万,前来仙人关杀金坪野塞垒,连珠扎硬寨四十余座,于二十七日一拥前来,冲撞官军,血战三十余阵。又于二十九日,番兵来攻击官军营寨,我军并用神臂弓,施放炮石,打死番兵无数。又于三十日,甲军十余万一拥前来,攻击营垒,官军迎敌,杀退。金人博勒卓(按:“博勒卓”原应作“不住”,本是副词,清人误作人名而别添)生兵,再来攻击五十余番,及推拥洞子数十座,云梯三百座,一发搭上城角。官军勠力向前捍御,用炮石打折洞,并用杆撞折云梯,金人不能上城。鏖战一百阵,杀死金人万户、千户并军兵莫知其数,大获胜捷。
  此处记载的是吴玠给张浚的申状,即绍兴四年 “仙人关大捷 ”情况。关于此次战役,在川陕等路宣抚使(司都统制)吴玠给朝廷的奏章里也有记录。
  在《徽郡志》第一卷舆地志遗迹中“仙人旧关,在杀金坪”①,杀金坪所在位置舆地志中也有详细记载,“杀金坪,南七十里,吴磷大败金人于此”②,杀金坪即在今甘肃省徽县东南。“仙人关大捷”是古代发生在两当附近最大的战役,金兀术率领金军于二月二十一日抵达仙人关,扎下四十多所营寨。二十七日,宋金两军交战,到三月二日,前后激战六天,但因二月二十八日未进行战斗,实际上是“战五日,皆捷”(《三朝北盟会编·卷195 ·吴玠墓志》《金石萃编·卷149杨从义墓志也说 “靡战五日 ”)。
  四
  《灵应泉记》所反映两当一带的战争信息。《灵应泉记》载“闻之元丰间,漕使董公文仲修建祠宇,岁久,厄于兵火,今独留题诗刻在焉”,其中反映出两当县一带在北宋元丰之后发生过战争,直到“绍兴庚午,令尹董公乔年敬神贶之明验,闵庙貌之隳,始复一新”。元丰之后到绍兴年间发生在陇南两当附近的战争,主要是宋金之间的仙人关之战,及其前后的相关小型战役。
  在南宋高宗绍兴之前,宋金之间的西部战场主要在宝鸡一带,绍兴四年(1134),金军夺取和尚原之后,金兀术与撒离喝、刘夔等人合兵一处,向南进攻凤州、河池(今徽县)一带。二月到三月间,金军主帅兀术、撒离喝和伪齐的刘夔率领十万金兵和吴玠的宋军在仙人关展开大战:
  四年二月,敌复大入,攻仙人关。先是,磷在和尚原,饷馈不继,玠又谓其地去蜀远,命磷弃之,经营仙人关右杀金坪,创筑一垒,移原兵守之。至是,兀术、撒离喝及刘夔率十万骑入侵,自铁山凿崖开道,循岭东下。玠以万人当其冲。磷率轻兵由七防关倍道而至,与金兵转战七昼夜,始得与玠合..本谓蜀可图,既不得逞,度玠终不可犯,则还据凤翔,授甲士田,为久留计,自是不妄动。 ③
  南宋与金对峙时期,公元1134年,南宋名将吴玠认识到青泥岭、仙人关一带在军事上的极端重要性,“为蜀厄塞,当坚守,时出奇击之”。吴玠和其弟吴磷迅速移营仙人关,以防金人深入。果不出其所料,很快金将兀术、完颜撒离喝及刘夔率十万骑自铁山凿崖开道,循岭东下。金大举进兵,“欲道仙人关入蜀,至上奢田,玠筑垒于关外”。杨政说:“此地为蜀厄塞,当坚守,时出奇击之。”吴玠采用了他的建议,宋军和金军在青泥岭、仙人关一带展开了异常惨烈的战斗。“连日百余战,敌帅督战益急,政命卒以神臂弓射之;又选甲士千余出山谷,断其兵,使不得进退;又出敌不意,夜祈其营。敌遂遁去,追至河池而还。”④金兵大败而归。南宋名将吴玠率三万余众,凭借青泥岭复杂的地形地物,大破金兀术人马十三万,这即是著名的“仙人关大捷”。在中国军事战争史上,“仙人关大捷”树立了诱敌深入、以少胜多、以步制骑的光辉典范,被中国军事博物馆作为典型战例永录史册。
  五
  关于纪念吴玠、吴磷兄弟的碑文,此后也还有一些,如徽县清嘉庆十二年(1807)《重 修吴王庙记》,十三年的《赋吴玠墓碑诗》,表现了陇南人民对这些为国、为民献其一生的英烈的敬仰与怀念。
  清嘉庆十三年(1808)知县张伯魁《赋吴玠墓》,前有序:“大清嘉庆十三年秋,知县张伯魁(浙江海盐人)因修县志访考遗迹,得碑于钟楼山。读其文,宋吴忠烈墓志碑也。临崖将坠,伯魁虔心点祷,及令石工前移四十步,筑围墙,立墓门以识之。敬赋五言一首记于碑阴。 ”诗云:
  独立高原上,岿然见一碑。阴风号鬼卒,暮雨隐旌旗。迟我西来日,怜公北伐时。累朝颂爵赏,枉自数功奇。
  六百年前墓,艰难百战身。弟兄博旧泽,南北倚孤臣。哀角秋声乱,奇兵地势屯。宣扬惭德薄,五字欲通神。
  该诗表现出对南宋初年抗金英雄吴玠、吴磷的无比崇敬之情。徽县尚有道光十五年的《龙头水歌碑》,缺字较多,今不录。
  碑石。汉中有多块碑石关乎吴氏家族。(一)吴玠《山河庙诗碣》。汉中市西北河东店原山河庙墙壁嵌有传为吴玠的七言诗石刻,现已淹没于石门水库。诗曰:“蚤起登车日未墩,莞烟萎草北山村。木已就萧何堰,粮道要供诸葛屯。太白峰头通一水,武休关外忆中原。宝鸡消息天知否,去岁创残未殄痕。”诗艺平平,但生活气息浓郁。清人罗秀书《褒谷古迹辑略》识文曰:“此诗刻,相传宋南渡,和尚原战后,吴涪王感作。..然诗之语气确是涪王时事,或云阎苍舒代书。 ”①(二) “吴公”摩崖。在略阳县城南灵岩寺内,为南宋刻石,碑文剥蚀甚重,只首行 “开府仪同三司吴公仗全钺护”12字尚显。吴玠、吴磷曾获授开府仪同三司,吴挺曾获赠开府仪同三司,此摩崖当为颂扬吴氏抗金业绩,但所颂何人,待考。(三)杨绛《褒城山河堰记》摩崖。南宋利州路提举常平司干办公事杨绛撰并书,原在汉中市西北褒水东岸石壁上,现已淹没于石门水库。碑文记乾道初吴磷主持修复山河堰的缘起、方法、工程量、效果,清嘉庆《汉南续修郡志》有录文。
  六
  吴玠、吴磷兄弟在生前即有驻地百姓为其建生祠,吴玠逝后,按其生前遗愿,河池(今陇南徽县)人民就地雕刻了龟趺及石兽、石人等并运至水洛,立碑于钟楼山设衣冠家以纪念。宋高宗下诏追封其为涪王,为其在仙人关建忠烈庙。吴磷逝后,当地人民感其恩德,执意留葬兴州(今陕西略阳),长眠于嘉陵江畔。据粗略统计,今四川简阳,甘肃天水、陇南、平凉,宁夏固原,陕西宝鸡、汉中等地现有吴氏兄弟庙祠、遗址、遗迹六十多处,其中庙祠二十余处。位于宝鸡东南的大散关,历史上曾发生过七十多次战斗,当地人民独于关前立吴公祠,吴玠吴磷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吴玠、吴磷在关陇地区多次击败金军进攻,发动进攻,夺取战略要地,与其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卓越军事才能有密切关系。在长期的对金作战中吴玠总结出了“以分队制其骑兵,以番休迭战制其坚忍,制其重甲则劲弓强弩,制其弓矢则曰以远克近、以强制弱 ”②的作战方法,达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并在作战过程中,率先占领地势较高的地方,为宋军争 取优势。吴磷善用阵法,绍兴十一年(1141)剡家圈之战,吴磷凭借叠阵法大败金军。吴、吴磷在统兵作战过程中,严格管理士兵,军纪严明,赏罚得当,对于溃兵、逃兵严厉惩处,对自作主张的将领,即使取胜,依然严惩不贷,对于有功之人,不论贵贱,给予重赏。这种作风,使宋军军纪严明,作战勇敢。吴玠具有极强的判断力,在作战中指挥有效,使宋军避免了许多失误。他们还具有极高的爱国思想,为抗击金军付出巨大牺牲,百里坊之战中,为阻止宋军放弃军事重地河池,吴磷 “请以百口保破敌 ”①,表现出来极强的爱国热情。

附注

①(明)郭从道著,梁晓明点校:《徽郡志·舆地志遗迹》,天马图书有限公司 2003年版,第25页。 ②同上,第19页。 ③(元)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 1985年版,第11411—11412页。 ④(元)脱脱等:《宋史》列传卷 126,中华书局 2000年版。 ①(清)罗秀书:《褒谷古迹辑略》,清同治甲戌本。 ②(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华书局 1988年版。 ①(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中华书局 1977年版。

知识出处

南宋经略陇蜀与吴玠吴磷史事研究

《南宋经略陇蜀与吴玠吴磷史事研究》

本书分为上编 南宋经略陇蜀研究 和下编 吴玠吴磷史事研究,收录了《南宋川陕防线的粮草问题》《论吴氏抗金的战略意义》《论 吴 家 军 在 陇 蜀 的 作 为 与 贡 献》《仙 人 关 之 战 及 其 战 法 与 特 点》《从军事地理角度看仙人关战役的意义》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孙赫
责任者
潘可新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