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宋经略陇蜀与吴玠吴磷史事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950
颗粒名称: 余论
分类号: K245
页数: 3
页码: 86-88
摘要: 本文记,通过对《鼎勋堂记》的研究,加深了关于当时蜀口政治军事情势的认识和了解。
关键词: 鼎勋堂记 政治 军事

内容

嘉定十三年(1220),张威罢职后不久就死于利州;此年十一月,安丙去世;嘉定十五年(1222)四月,安蕃去世。四人中程信活的时间较长,理宗时候,他还在蜀口负责防御,当时侍御史李鸣复论对中提到了程信。④所以,立于嘉定十三年的生祠估计很快就没了香火,《鼎勋堂记》也随之湮没。但通过对这一碑刻的研究,我们可以加深关于当时蜀口政治军事情势的认识和了解:
  (1)《鼎勋堂记》涉及或间接涉及的四个人物,除安丙以外,其余三人都是南宋川陕武将、官员中的“二、三线人物”,但就是这一级别的人物,在蜀口同样有生祠,这也反映了蜀口作为军事特区的一些特点。军队将佐对当地地方行政和百姓生活影响巨大,而县令作为最基层的亲民官一方面要抚定治下百姓,另一方面也必须满足上方为军事行动而进行的物资人力调发,他必须在这两方面搞好平衡,立碑的大潭县令郭忆就是这样一个角色。仔细阅读这个颂德碑,尤其着眼于歌颂三人的爱民保民:“民以辑宁 ”“百姓便安 ”“始终吾民,仁厚一心”,等等,这虽然可能不完全符合事实,有吹捧奉承之嫌,但立碑者的用心和愿望还是明显的,在这种拥有强大权力的边境将佐辖区内治民,唯有通过这种软的颂扬来曲折地规范军人的行为。如果这种奉承可以取得一定效果,让军队在调发民间资源时有哪怕一点收敛,这种立生祠树功德碑的奉承还是划算的。尤其是碑文归结了地方希望表达的观点:不重民保民,军事上的成功不可能长久,即如碑文所总结: “夫有以振之于其始,而无以保之于其终;知所以震詟中外之心,而不知所以培□战守之本,则暂成而辄废,方宁而遽扰,可立待也。”这种曲折的智慧本来古代官 /民、上/下间的一种普遍情况,只是在蜀口这种特殊地方表现得更为突出。
  (2)对诸如当时蜀口安丙、吴曦等一线人物的研究,前引蔡东洲先生、何玉红先生等的著作已经有了详细探讨。《鼎勋堂记》中的三人虽是当时历史中的“二、三线人物”其功绩和历史作用比不上安丙这类“一线人物”,但他们同样是开禧、嘉定年间蜀中重大,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并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三人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平定吴曦之乱以后成长起来的将领、官员,平吴是他们人生的转折点,安蕃由白身入仕途,张威由下级军官逐渐升职为蜀口防御中的重要将领,程信的提升可能更晚一些。三人都在嘉定十年开始的对金抗击战中起到重要作用,建立功勋,他们是一线人物制定的战略的具体实行者,他们是一大批抗金前线将佐、官员的代表。具体执行战略时,变数就很大,情况也更复杂。对平定红巾军,安蕃、张威积极听命于安丙,同心协力,所以能迅速奏功。而在另一些事务上却显示不同的立场和决策,比如安蕃、程信是安丙对金进攻战略的坚决执行者,安蕃负责财计和物资保障,程信负责军事指挥,全力以赴,尽职尽责;而张威在这一战略上态度比较消极,屯兵不进,一定程度上要对巩州之役的失败要负责。将帅意见不统一,各自行事,导致失败,蜀口防御战中,这一情况已经不止一次。
  (3)本文所述蜀口宋、夏、金之战,包括由于战争引发的红巾之乱,放在更大的背景下其实是蒙古南征在蜀口的反映。当时西夏人、金人受到蒙古压迫,金人转而攻击南宋,寻找生存空间,西夏人谋求与宋合作共同对抗金,同样是寻求生存空间。这在蒙古征服的西亚地区也引起类似的连锁反应。13世纪初的南宋嘉定前后,延续了相当长时间的民族政权间的平衡即将由于新兴的草原帝国的征服而被重新打破、整合,这一变化无论从宏观尺度还是从微观尺度都可以看得到。①我们希望寻找更微观具体的视角,探究这一历史大波澜扩散开来,在特定地域激起的浪花。《鼎勋堂记》涉及几个人物的命运与这一重大历史进程发生了联系,更是这一惊涛骇浪中的涟漪。个人的力量虽然微小,但就是无数微小的浪花、涟漪、浮沫,构成了历史的大浪。当事的主人公未必全然知晓那些导致他们命运起伏的历史大势,我们后来的研究者有幸以“后见之明”的眼光把他们各自的命运放到宏大的历史背景中去探究。在叙述历史时,我们不仅应注意那些伟大人物和重大事件,也应该把研究的目光放得更仔细,探究历史进程中无数丰富的个案和细节,力图呈现相对完整的历史图景。本文利用碑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把视角引向更基层的将官,这种更微观、具体的研究希望能够丰富我们对这当时蜀口的复杂形势的认识,进而从一个侧面呈现蒙古在13世纪掀起的征服波澜的细节,揭示历史进程中更细密、生动的肌理。
   附录一《鼎勋堂记》录文
  吴蜀称为唇齿,安危□害之□□,吴蜀固则京畿尊安,四海用康;否则圣君贤臣,宵旰咨度,□走□□□,手足无济,腹心为之忧劳,不遑宁居。蜀为□□开系而□□五□,又曰蜀之外户也。然五郡休戚,尝视西边,岂非五路之冲,敌兵出入之枢,□绕力强,其利害又非他郡比耶!丙寅调兵,曦贼中变,坐□□凶,□出□氐□时,危疑未宁。今□□安公,□护天水,□誉所加,民以辑宁。轺车载临,边境休肃,敛不及民,廪粟■■①。兵□农嬉,蜀犬夜吠,戊寅之冬,虏复犯边,武休不守,兵满梁汉,黠将精骑,直寇三泉。都统张公,设伏出奇,据□遏遁,酋长俘献,徒旅尸■,喋血百里,草为之丹。而□祸方戢,叛卒□起,贼□卿长,焚劫郡邑,全蜀动摇,虏焰继炽,阴□□□,□宣闻命,公提兵复出,贼众就擒,蜀遂安妥。□帅程公,■迫师师,孤□夜遁;完实堡障,梁洋奠安;建麾古岷,仁勇兼济。三军□□,百姓便安。夫有以振之于其始,而无以保之于其终;知所以震詟中外之心,而不知所以培□战守之本,则暂成而辄废,方宁而遽扰,可立待也。故边陲千里,万口一辞□曰“始终吾民,仁厚一心,军不告乏,民不告病者,安公之德也”,“力排大难,扫清群凶,夷虏知畏,奸徒帖者,张公之德也”,“镇肃边方,□□军政,兵得其职,民赖以安者,程公之德也”。是宜合而祠之,以激方□,□令□□,筑堂皇觉,名之“鼎勋”,民咸谓宜,于是乎记。
  安公讳藩字叔衍,广安人,随军转运使。
  张公讳威字德远,天水人,正都统制。程公讳信字子忠,凤□人,副都统制。
  嘉定十三年七夕日。迪功郎宜差西和州大潭县令主管劝农营田公事搜捉饷钱出届兼营兵马公事总管忠胜军马郭忆记②

附注

④(元)脱脱:《宋史》,《安丙传》《张威传》,第12194、12215页;(宋)魏了翁:《知文州主管华州云台观安君墓志铭》;《历代名臣奏议》卷99《经国》,四库本。 ①黄宽重最近提出“嘉定现象”的概念,呼吁对宁宗嘉定年间社会的各种变化放在更宽广的视野中加强研究,探索其在南宋乃至中国历史转变的地位与特性。见氏著《“嘉定现象 ”的研究议题与资料》,《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资料》(开封一 2012) ①录文中有打不出的生僻字,暂以■来代替,以后设法解决。 ②据礼县博物馆、礼县老年书画协会编:《礼县金石集锦》收《鼎勋堂记》,内刊本第 87页。

知识出处

南宋经略陇蜀与吴玠吴磷史事研究

《南宋经略陇蜀与吴玠吴磷史事研究》

本书分为上编 南宋经略陇蜀研究 和下编 吴玠吴磷史事研究,收录了《南宋川陕防线的粮草问题》《论吴氏抗金的战略意义》《论 吴 家 军 在 陇 蜀 的 作 为 与 贡 献》《仙 人 关 之 战 及 其 战 法 与 特 点》《从军事地理角度看仙人关战役的意义》等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