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兄弟英勇抗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宋经略陇蜀与吴玠吴磷史事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920
颗粒名称: 吴氏兄弟英勇抗金
分类号: k245
页数: 5
页码: 37-4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吴氏兄弟与磷子挺,皆倾毕生精力进行抗金斗争,从此吴氏家族兄弟父子扼守蜀口三关,与金人长期在这里周旋。
关键词: 吴氏兄弟 抗金 战争

内容

吴玠( 1093—1139),字晋卿,吴磷(1102—1167),字唐卿,祖籍宋德顺军陇干(治今甘肃静宁县东)人,因父死葬水洛城(今甘肃庄浪县),故迁居水洛。吴氏先世事迹《宋史》本传不载,无从详考。据《陇右金石录·吴玠墓碑》与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十二《吴玠福不逮吴磷》所载,得知其曾祖为吴谦,祖父为吴遂,父亲为吴扆。④吴扆曾在德顺军任地方“军校”,吴扆生磷、玠、珙三子。玠、磷为扆正妻刘氏所生,珙系玠之“庶弟”,为吴扆婢妾所生。史载吴玠年少时,即“沉毅有志节,知兵善骑射,读书能通大义。未冠,以良家子隶泾原军”⑤。政和、靖康中,抗夏御边,屡立战功。吴玠因军功累官为“开府仪同三司,迁四川宣抚使”,成为与岳飞齐名的西北地区抗金名将。吴磷“代兄为将,守蜀余二十年,隐然为方面之重,威名亚于玠”⑥。也因军功“拜太傅,封新安郡王”。吴珙在西北地区的声望、地位与影响,虽远不如其兄玠与磷,“然珙为人颇类玠,屡历行阵,亦得军士心 ”⑦。晚年也因军功,与吴磷子挺同为管军节度使。吴玠、吴磷 “智勇忠实,勠力协心,据险抗敌,卒保全蜀,以功名终 ”①。吴氏兄弟与磷子挺,皆倾毕生精力进行抗金斗争。
  富平战败后,吴玠、吴磷奉张浚之命,收集几千散兵,重新进行组织与训练,一支精锐的军队在秦陇地区迅速成长,这就是吴玠、吴磷率领的 “吴家军 ”。从此吴氏家族兄弟父子扼守蜀口三关,与金人长期在这里周旋,守卫秦陇地区前后约六十二年(1131— 1193)。
  (一)和尚原之战
  由陕入蜀有三座门户,即和尚原、饶凤关、仙人关。和尚原是从渭水流域越秦岭入汉中的重要关隘之一,位于陕西宝鸡县“西南四十里”“原在大散关东”②,乃是“商、秦州险要之地,并系川蜀紧急门户”③,显然是控扼川口,的必争之地。大散岭在宝鸡县西南五十二里,岭上设关,即大散关,“当秦陇之会,扼南北之交”④,是秦蜀襟喉之地。两山关控斗绝,出可以攻,入可以守,实为表里形势要地。和尚原距大散关 “才咫尺”,显然地形险要与大散关相似。据《宝鸡县志》载:“形边仰中凹,广袤约有千亩”。正如宋将杨存中所言:“和尚原,陇右之藩要也。敌得之,则可以睥睨汉川;我得之,则可以下兵秦雍。”⑤若屯兵其间,“则可以下窥秦雍,而于函洛之路未绝也”⑥。显然,和尚原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是战略形胜之地,通往四川的第一道关隘。若弃和尚原,退守仙人关,“则蜀之险要,所失过半”⑦。金既到仙人关,习知险隘,必分兵数道并进,一军自阶、成趋文、政,一军自梁、洋经米仓山入巴、阆,一军自均、房由达州山路入夔峡,再以一二千人攻仙人关以缀吴玠, “势分形散,所备皆急 ”⑧,一处破坏,则处处震动。
  富平战败后,陕西大部被金军占领。张浚退至兴州(治今陕西略阳),派刘子羽至秦州召集溃散的宋军,有十多万人会集,军势复振。但在金军不断进攻的压力下,张浚再次退至阆州(治今四川阆中县),形势十分严峻。张浚随即任命王庶知兴元府、利夔两路制置使、节制陕西诸军。王庶招集溃散的宋军与抗金义军二万。此时,吴玠招集散亡数千人,在和尚原积蓄粮食,整顿军队,建立山寨,准备与金人决战死守。绍兴元年(1131)三月,金太宗从侄完颜没立开始进攻和尚原,被宋军击败。五月,金军两路进犯,完颜没立攻箭筈关(在今陕西千阳县南箭筈岭),乌鲁与折合自阶州(治今甘肃陇南市阶州区)与成州(治今甘肃成县)绕道出大散关(即散关,今陕西宝鸡市西南),约日会师和尚原,企图夹攻吴玠军。吴玠指挥吴磷等出战,击退二路金军,“生获首领蕴逋,斩千户泼察胡”。乌鲁与折合再次合兵进攻,又被击败。这两次获胜振奋人心,揭开了和尚原大战的序幕。十月九日,金将兀术亲率大军自宝鸡县界入渭河谷,自谷口至神岔。初十日午时,直犯驻兵地和尚原。吴玠 “指授诸将,选劲弓强弩,期以必死,分番迭射 ”。金兵稍退,又 “以奇兵乘险据隘,横攻夹击”①,激战三日,大败金军,杀俘数以万计,兀术“后心连中两箭”,狼狈逃遁,“所统大军剿杀几尽”②,金军遭遇到自南侵以来前所未有的战败。正如李心传所评玠:金军“盖自入中原,其败衄未尝如此也”。③
  (二)饶凤关之战
  饶凤关为蜀之门户,系由陕入蜀的重要关隘之一。饶凤关置于陕西石泉县与西乡县交界的饶凤岭上。《大清一统志》卷一八八《兴安府》谓饶凤岭“在石泉县西五十里,南枕汉江,与汉中府西乡县接界。险峻倚天,石径盘纡,为秦、楚、蜀往来必由之路,下有饶凤河”。又谓“饶凤岭在西乡县东北一百五十里,汉江北岸,与兴安州石泉县接界”。关位于凤州之东,兴元之西,褒斜谷在此。谷口三山翼然对峙,南曰褒,北曰斜,在唐为驿路,所以通巴汉。此地势险陡,“入粮运难至,独倚饶凤,以控商、虢,由武休以达长安,固当关为蜀之咽喉”④。清严如煜纂修的《汉中府志》明确记载:“饶凤岭在西乡县东北一百八十里,宋吴玠镇守于此..今名十二峰岭。东南相连百余里,寂无人迹,山路崎岖,险于栈道。”显然,饶凤关是位于陕西石泉县与西乡县东北交界之处的一形胜险要关隘。
  完颜兀术率部退回北方后,金朝又命令完颜撒离喝为陕西经略使,与伪齐四川招抚使刘夔合兵攻四川。金军回避对和尚原(今陕西宝鸡市西南17.5千米)的正面进攻,在绍兴二年(1132)十二月,金将撒离喝企图攻取“剑外十三州”,派部分金军西进至仙人关、熙河地区,牵制宋军主力吴玠部;又避开了吴磷驻守的和尚原;自己亲率金军主力,采取迁回战术,从长安出兵,攻破商州(治今陕西商县)。绍兴三年(1133)正月,向南经上津(治今湖北郧西县西北上津堡),再向西进攻洵阳(治今陕西旬阳县北北洵河北岸),击败宋军王彦部的抵抗后,又沿汉水向西占领金州(治今陕西安康市),进逼洋州(治今陕西洋县)。
  宋兴元府知府刘子羽遣兵驻守饶凤关(今陕西石泉县西、西乡县东北),并向吴玠告急。吴玠即率部自河池(今甘肃徽县)昼夜行三百里,驰援至饶凤关御敌。为了挫败金人锐气,吴玠遣人送黄柑至金营,说“大军远来,聊用止渴”。撒离喝大惊,以杖击地说“尔来何速耶?”于是双方大战饶凤岭。金人披重铠,登山仰攻,一人先登,皆有二人随后,前者战死,后者继攻。吴玠军弓弩乱发,大石摧压,连战六昼夜,金兵死者如山积而进攻仍不停。金兵出巨资募敢死士,欲夹攻硬冲。这时因有一“壕寨将走降金人,告以虚实”,于是一小股金军遂从祖溪间路,绕道关后,居高临下,配合关前金军夹攻,宋军战败,致使饶凤关失守。于是金军乘机占领洋州,进入兴元府(治今陕西汉中市),直抵三泉县东的金牛镇(今陕西宁强县东北30千米),一时四川大震。金军虽然获胜,但也伤亡过半。宋军实行坚壁清野,金军“野无所掠,杀马而食,马且尽,遂杀西河佥军食之,又春疠方作”⑤。金军遂于四月间自兴元府经斜谷向凤翔撒退,吴玠乘机在武休关(今陕西留坝县南)遣兵邀击其后军, “金人尽弃其辎重及所掠人畜而去,后军为我军掩击及堕溪涧死者数千计,其后王俊于饶 凤关下得马革万七千余 ”①。这次金人深入梁州、洋州、兴元府三地,仍得不偿失,川陕战局又转危为安。
  (三)仙人关之战
  仙人关(今甘肃徽县东南5千米嘉陵江畔)位于陕西凤县南一百二十里,接徽县界,也与略阳县界邻近,既是入川重要关口,也是入秦陇要隘。“仙人关路分左右,自成州经天水出皂角堡直抵秦州,此左出之路;自两当趋凤州直出凤翔大散关至和尚原,此右出之路。”②正如宋将吴玠所言“关外蜀之门户,不可轻弃”③。饶凤关战后,宋、金双方都做了新的战略部署。宋将吴玠虑及和尚原远离四川,粮运给养困难,难以长久坚守,于是放弃和尚原,另在川口仙人关处右侧筑垒,号“杀金坪”,严阵以待。吴玠部署仙人关第二线防御后,仍留吴磷率一部人马屯守和尚原。绍兴三年(1133)十一月,金朝元帅左都监完颜兀术再次率所部南下,“将士乏食自溃,吴磷拔寨弃去”④,金军遂占领和尚原。完颜兀术夺取和尚原后,又与撒离喝、刘夔等合兵南攻。绍兴四年(1134)二、三月间,金军与吴玠军在仙人关再次进行激战。仙人关之战可分两个阶段⑤:
  二月二十七日、二十九日、三十日和三月一日,这四天,金军处于攻势,宋军处于守势,特别是后两天,恶战达到白热化的地步。金兀术、撒离喝等自二月二十一日,率大军十余万,抵达仙人关杀金坪后,在仙人岭上扎营四十余座。六天后进行交锋,二十七日,一拥前来,“自铁山凿崖开道循岭东下”⑥,直攻吴玠军,吴玠自以万人当其前。弟吴磷不待令,率轻兵由七防关(今甘肃康县东北、成县南,在白马关东)倍道入援其兄,与金兵转战七昼夜,始与吴玠会合。双方血战三十余阵,杀死不少金兵。二十九日,金军又至吴玠军营前,立炮数十座,炮击吴玠军营。吴玠令营中并用神臂弓,施放炮石,打死金军无数。三十日金军发兵万余攻击宋军营寨,吴玠军迎战杀退。金军又增加兵力,再来攻击五十余番,并,推拥洞子、云梯直前,搭上城角。吴玠军勠力向前捍御,用炮石打折洞子,并用杆撞折云梯。金人又缚虚棚战楼,别遣将领拥锐卒万余,一发乘城。吴玠命统制官杨政领长枪、陌刀手,深入刺打隔断,金人不能上城。鏖战百阵,杀死金兵无数,大获全胜。三月一日,撒离喝号令诸军合力只攻吴玠军营一楼,自寅至午,十分危急。姚仲为统领,只在楼上酣斗,楼已倾侧,姚仲以绢为绳,拽使复正。金兵用火焚楼柱,姚仲以酒壶击灭火。金人在东岭下布神臂弓,吴玠也发神臂弓五百张,与金兵对射。金兵后退,吴玠即组织宋军主动出击,遣王万年、刘钤辖等分紫、白旗入金营追击,金阵乱,皆奔溃。
  三月一日夜至二日夜三更,系宋军反攻阶段。金军这次南攻,倾巢出动,受到宋军捍御,虽然攻势衰竭,但仍然不肯退兵,企图继续相持,或由他路冲突入川。吴玠抓住战机,发兵反攻。抵夜,吴玠别遣五将分更劫寨,昼夜数十回合,金军困惫,死伤以万计,即敛兵宵遁,杀死千户、万户、甲军万余,得傍牌、衮枪、金鼓、旗帜数千件。经历两夜一日连续苦战,金军终于大败而逃。吴玠又遣统制官王俊设伏河池,扼金人归路,生擒百余人,斩首千级,得甲马、旗帜无数。金军 “本谓蜀可图 ”,然而在仙人关遭遇大败, “既不得逞,度玠终 不可犯 ”①,于是退回凤翔, “自是不妄动 ”②,再也不敢大举进攻川蜀。四月,宋军复凤、秦、陇三州。

附注

④张维:《陇右金石录》卷4《吴玠墓碑》:“公曾祖讳谦,赠太子太保,妣李氏,永宁郡夫人,祖讳遂赠太子太保。妣齐氏普宁郡夫人。考讳扆赠少保,妣刘氏,嘉国夫人。自少保而上,世居德顺之陇干,以公贵追荣三世。 ”民国三十二年(1943)甘肃省文献征集委员会校印本。 ⑤(元)脱脱等:《宋史》卷366《吴玠传》,中华书局 1977年版,第11408页。 ⑥《宋史》卷366《吴璘传》,第11420页。 ⑦(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 13《吴玠福不逮吴磷》,四库全书第 608册,第552页。 ①《宋史》卷366《吴璘传》,第11424页。 ②(清)刘于义:《陕西通志》卷10《山川三·凤翔府宝鸡县》,四库全书第 551册,第542页。 ③(宋)宇文懋昭:《大金国志》卷11《熙宗孝成皇帝三》,四库全书第 383册,第893页。 ④(清)胡渭:《禹贡锥指》卷9《华阳黑水惟梁州》,四库全书第 67册,第486页。 ⑤《宋史》卷367《杨存忠传》,第11438页。 ⑥《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94,绍兴五年冬十月己巳,四库全书第 326册,第324页。 ⑦不著撰人:《宋史全文》卷19中《宋高宗八》,四库全书第 330册,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6年版,第811页。 ⑧《宋史全文》卷19中《宋高宗八》,四库全书第 330册,第812页。 ①《三朝北盟会编》卷196《炎兴下帙·吴武安公功绩记》,四库全书第 352册,第82页。 ②(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第179册《兵》 14之23,中华书局 1957年影印本。 ③《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48,绍兴元年十月乙亥。四库全书第 325册,第658页。 ④(宋)祝穆:《方舆胜览》卷69《利州西路·凤州》,四库全书第 471册,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6年版,第1059页。 ⑤(宋)熊克:《中兴小纪》卷14,四库全书第 313册,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6年版,第935页。 ①(宋)吴泳:《鹤林集》卷15《绍兴吴玠守蜀关二事》,四库全书第 1176册,第137页。 ②(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56《陕西五》,中华书局 2005年版,第2689页。 ③《宋史》卷370《刘子羽传》,中华书局 1977年版,第11507页。 ④《宋史》卷27《高宗纪》,中华书局 1977年版,第502页。 ⑤王曾瑜:《岳飞和南宋前期政治与军事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第378页。 ⑥《宋史》卷 366《吴玠传》,中华书局 1977年版,第 11412页。 ①《宋史》卷 366《吴玠传》中华书局 1977年版,第 11412页。 ②(明)冯琦原编,张邦瞻增辑,:《宋史纪事本末》卷 16《吴玠兄弟保蜀》,四库全书第 353册,第 439页。

知识出处

南宋经略陇蜀与吴玠吴磷史事研究

《南宋经略陇蜀与吴玠吴磷史事研究》

本书分为上编 南宋经略陇蜀研究 和下编 吴玠吴磷史事研究,收录了《南宋川陕防线的粮草问题》《论吴氏抗金的战略意义》《论 吴 家 军 在 陇 蜀 的 作 为 与 贡 献》《仙 人 关 之 战 及 其 战 法 与 特 点》《从军事地理角度看仙人关战役的意义》等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