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流域的地理环境与战争的关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宋经略陇蜀与吴玠吴磷史事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891
颗粒名称: 嘉陵江流域的地理环境与战争的关系
分类号: [K901.5]
页数: 2
页码: 3-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嘉陵江流域地理环境复杂,具有隐蔽性、多通道及水陆交替运输的军事交通地理特征,特有的交通网络会提高部队作战的灵活性和机动性,从而取得战争的主动权。
关键词: 地理 战争 嘉陵江

内容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个阶梯,嘉陵江流域位于中国的第二阶梯上,从地貌上来看广元一线以北及白龙江流域为高山高原区,北部米仓山、大巴山中山区位于川陕边界,山峰连绵不断,河谷深切。从陕西省汉中市的略阳县到宁强县,形成一道分水岭。梓潼、盐亭、南部、阆中、营山一线以北,广元、旺苍、南江一线以南为北部低山区,地势北高南低,此区域内山地呈方山、桌状山、构造台地等形式的水平构造地貌,江流所过则切割成深峻峡谷。盐亭、阆中、营山以南,东至华蓥山西麓为中部丘陵区,丘陵起伏,沟谷纵横,河流迂曲,江河多以曲流形式向南穿行,此区域内丘陵表现为方山、桌状山、馒头山和浑圆形丘顶。重庆一带则为平行岭谷区,此区域地貌呈条状低山或舟状低山,河流横切背斜处形成峡谷,流经向斜处河面转为宽阔,则成宽谷,故峡区内峡谷、宽谷相间分布,呈葫芦状。②
  在这种山地峡谷的地形地貌下,首先造就了本区内关隘寨堡繁多的现象,其次造成陆路运送粮草、迅速调遣军队异常困难,而水系发达,交通运输主要依赖水上航运。嘉陵江中游江水纵贯南北四川盆地丘陵地区,东西又有渠江、涪江及其诸多小型支流辅助承担本区的水运交通,因此历代战争中各方势力为了争夺水上交通线的控制权,在水陆要冲之地建立了许多关隘,如嘉陵江上的仙人关、虞(渔)关、朝天关、青居城、钓鱼城、佛图关,白水江上的白水关,东河上的百东溪关、歧坪关,南江上的樗云关、米仓关,等等,这些关隘与嘉陵江流域的城镇、寨堡共同构成了嘉陵江流域所特有的城镇一寨堡一关隘多层攻防体系。正如《大竹县志》中所记载的,“城郭有金汤之固,乡野有严砦之险”。①
  交通道路是冷兵器时代部队行军作战的生命线,是联系交战区域和后方的纽带。嘉陵江流域地理环境复杂,具有隐蔽性、多通道及水陆交替运输的军事交通地理特征,特有的交通网络会提高部队作战的灵活性和机动性,从而取得战争的主动权,最终赢得战争。战时保护交通枢纽和咽喉要道,是交战双方军事行动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嘉陵江流域经历的最频繁的战争当属宋蒙战争与清代白莲教战争。清嘉庆间,白莲教在嘉陵江中下游发展炽盛,清军由陕入川的主要交通线路为东北路②恰好位于川东北的白莲教四大老营(巴州方山坪、通江王家寨、太平南津关、东乡张家观)之间,清军的战略物资及情报不能顺利地到达达州清军大营,嘉庆二年(1797)八九月份,“渠、达、三汇等处被贼焚掳,驿路阻塞,一切羽檄飞驰,戎帅卒武,甲帐军粮,俱由(大)竹均输转运”③,严重迟滞了清军对白莲教农民军的堵剿,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清军在战略态势上的失利。在嘉陵江上游地区,栈道千里,白莲教战争时期,这些栈道成为农民军转战东西南北的交通要道,直至嘉庆五年,额勒登保才认识到川贼入陇,陇贼折秦,皆必栈道出入,欲严扼各栈要害,以堵为剿。于是令王文雄等分扼南栈之铁锁关、新集各隘,总兵索费英阿等分扼北栈之留坝江口、方柴关各隘,阻滞了农民军的运动,更方便了最终彻底消灭白莲教农民军。

附注

①四川省水利电力厅编:《嘉陵江志》,四川省水利电力厅 1991年内刊本,第1页。 ②同上,第5页。 ①道光版《大竹县志》卷 22《武功志》,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1976年版。 ②自汉州出发,经中江、三台、盐亭、南部、阆中、仪陇、巴州、南江,北与米仓道相接的一条交通线。出自易宇《清代四川地区嘉陵江流域陆路交通研究》,西南大学 2011年硕士论文。 ③道光版《大竹县志》卷 37陈跻敬《邑侯张公暨驻防王公死难传》,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1976年版。

知识出处

南宋经略陇蜀与吴玠吴磷史事研究

《南宋经略陇蜀与吴玠吴磷史事研究》

本书分为上编 南宋经略陇蜀研究 和下编 吴玠吴磷史事研究,收录了《南宋川陕防线的粮草问题》《论吴氏抗金的战略意义》《论 吴 家 军 在 陇 蜀 的 作 为 与 贡 献》《仙 人 关 之 战 及 其 战 法 与 特 点》《从军事地理角度看仙人关战役的意义》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嘉陵江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