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等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徽县民国档案选编 第一辑》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850
颗粒名称: (一)初等教育
分类号: G629.284.2
页数: 3
页码: 134-13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民国时期甘肃省徽县初等教育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初等教育 民国时期 徽县

内容

明、清时,徽县仅有徽山、凤山两个书院,三所义学。
  徽山书院,置县城内吴山下(现人民政府招待所址),创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徽州(当时徽县升为州)知州莫汝高之手。
  凤山书院,置原徽州州治的寅宾馆内。清乾隆十四年建,后废。二十六年徽县知县李兆锦重修。四十六年知县赵同翮、嘉庆九年知县张伯魁均重修过,后又废。
  三所义学,一在东门外三官庙;一在东街吴王庙;一在旧城普福寺。
  1898年6月11日,清光绪(二十四年)维新变法,全国各地创设学堂。光绪三十二年,知县张若金改徽山书院为徽县高等小学堂。学堂有教谕(后改称先生)1人,学生12人。
  民国初年,改革学制,改学堂为学校。当时的教育大致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为小学,又分初级小学、高级小学。初、高级小学,皆以其性质分为县立、区立、公立、私立等。
  民国五年至民国二十年,徽县初等教育(即小学)有所发展。各校分布如下:
  徽县县立第一小学,是民国元年以徽县高等学堂(即原凤山书院)改称。
  徽县第一区区立初级小学共12所,它们是:
  第一初小(设吴山下吴王庙内,现人大后院右侧);
  第二初小(现西街县委之右,看守所之左);
  第三初小(北街城隍庙内,现城关粮管所内);
  第四初小(先农坛,现第四中学校址);
  第五初小(东下川三官殿,先农石桥头旧址尚在);
  第六初小(西下川南禅寺,现水阳乡水阳学校址);
  第七初小(北关山神庙,现山神庙学校前);
  第八初小(县东石佛寺,现石佛小学校址);
  第九初小(银杏文昌宫,现银杏初中学校校址);
  第一清真初小(现东关小学校址);
  第二清真初小(东街文昌宫左,现政府左侧);
  第一女子初小(西街马王庙,现看守所址)。
  徽县第二区区立初级小学5所,分设在永宁镇柳林铺、两铺垭、梁家垭、徐家沟门。
  徽县第三区区立初级小学共10所,分设在郝家沟、范家山、小地坝、下店子、伏家镇、阎家庄、泥阳镇、江洛镇、游龙川、小河子。
  徽县第四区区立初级小学共6所,分设在大河店、王家河、上山、马房坝、三泉寺、虞关。到民国二十年,该区只存在马房坝、三泉寺两校。
  徽县第五区区立初级小学共6所,分设在榆树镇、麻沿河镇、大门镇、白草坪、顾旗寨,峡门。
  上述39所县、区立高、初级小学,二十年共招收学生1992人。历年共毕业学生1395人。
  民国二十一年以来,陆续将部分初级小学改为乡(镇)中心国民学校(即高等(级)小学校),到民国三十六年,全县共有中心国民学校15所。即:
  一民镇(现城关镇)中心国民学校(即北街小学);
  一民镇女子中心国民学校(即吴山女子学校);
  石柱乡(银杏树)第一中心国民学校;
  石柱乡(罗家河)第二中心国民学校;
  栗亭乡(下店子)中心国民学校;
  大河乡(大河店)中心国民学校;
  嘉陵乡(田家河)中心国民学校;
  峡门镇(银杏峡门)中心国民学校;
  永宁镇中心国民学校;
  伏家镇中心国民学校;
  江洛镇中心国民学校;
  泥阳镇中心国民学校;
  麻沿镇中心国民学校;
  汪川镇中心国民学校;
  大门镇中心国民学校。
  15所乡(镇)中心国民学校共有教师124人(其中女教师3人),工役15人,每月公教粮(即工资)支付为一百七十石零九斗五升。
  后又将南关初小(即先农小学),改为徽县师范附属小学(高级小学)。全县其余初级小学,一律更名为保国民学校。到民国三十八年秋,全县共有初、高级小学112所。

知识出处

徽县民国档案选编 第一辑

《徽县民国档案选编 第一辑》

出版者:甘肃省徽县档案局

本书记载了甘肃省徽县民国时期馆藏档案的情况,反映了从1911年到1949年12月间的徽县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滦云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