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徽县图书馆
陇南徽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陇南徽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栗亭地也名沿革考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杜甫与徽县》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684
颗粒名称:
栗亭地也名沿革考略
分类号:
K901.9
页数:
3
页码:
62-6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徽县城西四十里的栗亭的历史沿革事件。
关键词:
栗亭
地理沿革
唐代
内容
徽县城西四十里的栗亭,因了唐代诗圣杜甫的呤咏,早已名垂史册。千百年来,历代文人学子百般抚唱,视为洞天福地。这里风景绮丽,物产丰饶,作为陇蜀道上的门户重镇,其建制沿革亦有其悠久的历史。
栗亭,两汉、三国、两晋时隶属下辨道。南北朝、隋、唐时隶属成州同谷县(今成县)。五代后唐清泰三年(936)始与同谷县分设,置栗亭县,隶成州,县治在伏家镇。宋代仍置栗亭县,隶成州。元代设栗亭管民司,隶徽州。明代裁决,不复设置县级行政建制,但仍隶属徽县。清代以降一直隶属徽县。现为徽县栗川乡。
栗亭最早的行政建制应追溯到秦汉之际。《古代文化常识·地理》解释“亭”为:“秦、汉时,乡以下的一种行政机构(相当于现在的行政村)。该书《宫室篇》解释“亭”为:“古代的亭,是一种建筑在路旁的公家房舍,有楼,既可供旅客住宿,又可侦察盗贼。建造在边境上的亭,又是防备敌人,看守烽火的建筑物。”《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秦有小亭临境,吴起欲攻之。”《史记·秦始皇本纪》:“筑亭障以逐戎人。”从以上古籍资料记载可以知道秦汉时“亭”的设置、作用以及建筑概况等,“栗亭”始设于秦汉间也是可信的。栗亭地处陇蜀之交,北控秦陇,南通巴蜀,西接羌戎,自古为攻防战守之重镇要塞,在此设“亭”,足见其军事地理位置的重要。
栗亭的西南是杜甫入蜀攀越的陇右名山木皮岭,其上除木兰树外,多为栗树、橡树、青棡树,尤以栗树为最,“栗亭”由此而名亦可信。另据《中国砚史》载:“昧谷之地出两种做砚台的好石料。其一,青色石,有铜点,大如指理,慢发墨不乏,亦有瓦石之象;其二,栗玉石,纹理竖,色如栗,不甚著墨,为器甚佳,故名栗亭玉。”此说亦为“栗亭”之名的由来提供了佐证。
据清嘉庆《徽县志》记载,徽县时有八景,其中“昧谷朝霞”就在栗亭旧县。栗亭旧县以兑山为西屏,中有五峰峙结曰“朝阳山”,上有朝阳洞。“兑”取兑卦,即西方之意。朝阳山亦名“昧谷”。昧谷,“古代传说西方日入之处。《书·尧典》:‘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孔传:‘昧,冥也,日入于谷天下冥,故曰昧谷。’”(《辞海》缩印本1391页)栗亭周遭众山环抱,西有朝阳山(即兑山)南有木皮岭,栗亭川水波浩渺,方舟并驾,横川水鼓浪喷,珠,坦坦荡荡,难怪当年杜甫在此留连忘返,吟咏“栗亭名更佳”而“庶遂平生游”。清嘉庆县令张伯魁为修县志事,访考遗迹,曾写下“兑山”诗一首:“余情滋流览,一官寄行役。五峰曰五凤,朝阳借为客。艳艳众芳胜,溶溶溪水碧。万类齐向荣,吾道生意积。林际塔光辉,田间日将夕。人云蜀道难,树杪日色赤。归咏拾遗诗,忠节心如石。谁曰遗世好,敢谓接贤迹。”诗中对栗亭风物作了详尽的描述,也寄寓了对诗圣杜甫的无限怀念之情。
栗亭现有以杜甫尊号命名的杜公行政村、杜公小学,有杜公祠遗址、碑刻等,元观峡内有著名的“少陵钓台”,钓台崖壁上有刻于明代正德年间的“宛在中央”四个大字。今日栗亭,已成为国内杜甫研究者和文人学子寻考诗圣陇右遗迹的必至之处。
知识出处
《杜甫与徽县》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对杜甫由同谷城赴成都的路线及有关纪行诗作了考辨,对历代有关资料作了选汇,并收入重建杜少陵祠记及有关杜甫的传说。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滦云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