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共产党甘肃省徽县历史》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654
颗粒名称: 附录
页数: 64
页码: 119-182

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徽县主要党史人物简介
  (以参加革命时间为序)
  张楚珍
  张楚珍,(1905~?)男,徽县伏家镇前进村人。早年在西北军冯玉祥部二十六军当兵,1931年随部调往江西,同年12月4日参加了宁都起义。起义后所属部队被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第十四军第四十师,参加了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1934年10月随红一方面军长征。遵义会议后调红一军团一师一团即先遣工作团,参加了安顺场抢渡大渡河的战斗。长征到达陕北后,调到工农红军总供给部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双十二事变”后调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工作。1941年1月到延安抗大学习,1943年时退伍回徽县。年底参加了徽县地下党的活动,直到徽县解放,一直从事武装游击队工作。徽县解放后,调天水市政府工作,任事务秘书;1954年起在秦安县专卖公司工作,先后任主任、经理等,后退职。
  赵起水
  赵起水,(1903~1975)男,徽县泥阳镇李磨村杜坪人。1936年8月外出讨饭做工时参加红军,1937年4月入党,参加了长征,在延安党校时任排长,在三五九旅任连长,后在东北本溪任管理员,1946年四保临江战役之后留在东满延吉军区搞采购工作,任正营级助理员,1947年11月调吉林军区,1953年11月调湖南省军区训练团、军区招待所,1954年住醴陵休养。赵起水同志经历了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曾十多次负伤,三次立功,1975年7月病逝,终年72岁。
  马克仁
  马克仁,(1901.5~1964)男,徽县东关乡(现城关镇)人,回族。初小毕业后,到清真寺学习了三年阿文,后在徽县清真寺当阿訇。1936年9月红军进驻徽县后,热情帮助穷苦人家挑水扫地,收割庄稼,严格遵守群众纪律,尊重回族人民的风俗礼仪。红军的言行使马克仁深受感动,带头积极协助红军工作,并被推选为徽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在红军的领导下,马克仁带领全县穷苦百姓开展了以“打土豪,分浮物,筹集粮草,扩红建政”为主要内容的苏维埃运动。筹集了大量的资财,为部队休整作战提供了物质保证。并建立了伏家镇、永宁等乡镇苏维埃政府,徽县回民自治委员会及东河、东关、东关口、东柳沟抗日反蒋委员会等革命政权和群众组织,组建了徽县及伏家镇抗日游击队。在各级苏维埃政府的动员下,大批青年积极报名参加了红军。全县共有730多名优秀青年报名参军,随军北上。马克仁也参加了红军,在通渭与敌人作战中,不幸被俘,后逃回徽县,被县保安队抓捕,关押半年后释放。解放后马克仁被选为县政协委员,1964年因病去世,终年63岁。
  唐瑛
  唐瑛,(1922~2009)男,原徽县石佛乡(现城关镇)李家庄村人。1936年9月在当地参加红军,随红二方面长征离开徽县,为二军六师十八团战士,1937年1月在陕西加入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历任战士、班长、游击大队支部书记、连政治指导员、营教导员、组织股长。全国解放后,任农场场长、拖拉机站站长等职。1963年任庆阳地区物资局副局长,1983年3月离休,住庆阳地区老干部休养所,2009年11月病故。
  李三级
  李三级,(1903~1985)男,徽县银杏树镇李家河村人,17岁开始一直给当地地主打长工。1936年9月,红二方面军长征到徽县后,李三级听了红军的宣传,积极参加“打土豪、分浮财、扩红建政”等各项活动,给红军筹集粮食等物资,在组建游击大队时,被任命为游击大队长,后参军随部队北上,中途遭敌人袭击失散,返回原籍,解放后任村干部多年,1985年病故,终年82岁。
  吕登洲
  吕登洲,(1921~2001)男,徽县城关镇先农村人。1936年9月在当地参加红军,随红二方面军长征离开徽县,为二军六师十八团战士,1937年2月在陕西某地入党。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参加了解放大西北的战斗。建国后转业到青海省,先后在青海省委、省政府、自治州做工交、财贸、统战、监察、建设、建材、环保等工作,历任科长、处长、自治州的部长,省基建局副局长、省建委副主任、省环保局副局长兼党组副书记等职,1985年5月离职休养,住四川省新都县青海干部休养所,于2001年11月去世,享年80岁。
  王滋树
  王滋树,(1916~?)男,徽县栗川镇栗亭村下店子人。1936年9月在当地参加红军,为红二方面军二军六师十六团战士,参加了长征。同年10月在山城堡战斗中因作战勇敢、勇夺敌人机枪而被组织批准火线入党,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在八路军、解放军中历任班长、排长、连长、作战股长、营长、团参谋长等职,1955年5月授少校军衔。1956年3月转业地方工作,先后任河南省郑州市供电局党委书记、河南省木器厂党委书记,开封化肥厂办公室副主任,1983年1月离职休养,住河南省开封化肥厂家属区。1985年4月经河南省委老干部局报请中共河南省委批准,享受厅局级待遇,已故。
  尚新林
  尚新林,(1918~1994)男,徽县银杏树镇李家河村人。1936年9月在当地参加红军,随红二方面军参加了长征。193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先后任排长、连长等职,参加了淮海战役、解放大西南等重大战役,屡立战功,1956年2月被国防部授予“八一奖章”和“独立自由奖章”。全国解放后在一〇七师教导队任中队长、器材科长等职。1957年转业到中国科学院,任西郊办公室副主任、哲学社会科学院行政副处长等职;1961年至1971年任青海省互助县监委副书记、县委副书记,1971年退休回徽县,住县城北街,1982年改为离休,享受副地级待遇。于1994年8月因病逝世,享年76岁。
  李富娃
  李富娃,(1918~1989)男,徽县银杏树镇向家河村人。1936年9月在当地参加红军,随红二方面军长征离开徽县,为二军六师十八团战士,1946年11月入党,经历了抗日战争、全国解放战争,先后任战士、班长、侦察员、排长、连长、副营长等职。全国解放后,在青海某独立团任营长、武装部部长,1954年12月转业到青海省交通厅运输公司任副经理、公路局劳资科科长、工程队大队长等职,1977年离休,住青海省西宁市,1989年11月去世,享年71岁。
  何仪仁
  何仪仁,(1923~?)男,徽县城关镇先农村石桥社人。1936年9月在徽县参加红二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194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红军、八路军、解放军中担任过班长、排长、连指导员、营教导员等职务,参加过宜川瓦子街、荔北、宝鸡、扶眉、解放兰州等数十次重大战役,屡立战功。
  1954年任甘肃省陇西县兵役局副政委,1959年7月任青海省冷湖县武装部副政委,1963年任青海省都兰县武装部政委,1970年1月任青海省格尔木县武装部政委、县委书记、革委会主任等职。1979年因病离休,在青海军区干休所休养。
  何仪仁工作认真,多次受奖。1943年,在大生产运动中被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48年,在西北野战军四纵队政治部军事训练中因成绩优异被授予“练兵模范”称号。1953年被甘肃省军区警卫团记二等功两次。1955年被授予独立自由二级勋章和解放勋章。1986年,又被授予“八一”二级红星勋章。1989年升为正师级。
  高健君
  高健君,(1919~1969)男,汉族,甘肃榆中县小康营乡小康营村人,幼年读私塾,曾用名高尊翰、高剑君、方刚。1936年在兰州一中读书时,即从事革命活动,曾被校方开除学籍。1937年8月奔赴延安,在陕北公学学习,后又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底毕业,被分配到中共甘肃工委工作。1939年春,受甘工委派遣到徽县开展党的地下工作。
  1939年4月,高健君主持组建了中共徽县县委,任县委委员。之后,他又去清水、武都一带开展党的地下工作。1941年6月与王锐青、胡必昌组建武都五凤支部,任支部书记。1942年奉命回延安参加整风运动。1945年底受西北局和甘工委派遣,到陇南传达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落实甘工委关于整顿组织、加强党员教育、放手发动群众、发展党的组织、建立武装力量的指示,很快恢复了陇南党组织和甘工委的联系,随后往来奔波于陇南各县开展工作。
  1947年8月,甘工委成立中国共产党陇渭工作委员会,由高健君任工委书记,万良才任工委副书记,毛得功、郭化如、牙含章、杨友柏为委员。陇右党的武装斗争,在高健君的带领下,从与敌人战斗到锄奸、反霸斗争,各项工作都蓬勃开展。
  1948年11月,甘工委再次调高健君到陇南,主持成立了中共陇南工委,高健君任工委书记。1949年2月,高健君主持召开陇南工委第一次会议,讨论调整了徽县工委,组建了成县、两当县工委,并选送多名同志去延安学习。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活动比较活跃的徽县伏家镇进行了两次围剿,他领导游击队与敌人周旋两个多月,粉碎了敌人对地下党和游击队根据地的“围剿”。1949年9月26日,高健君领导游击队突破了敌人的封锁线,在天水县李子园与南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会师。从1939年到1949年,高健君同志在陇南山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地下斗争。由于他那始终不渝的革命信念、勇于进取的革命精神和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为陇南地下党组织的建设和武装工作的开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解放初,高健君担任甘肃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兼中共甘肃省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1954年6月至“文化大革命”前,先后担任省委副书记、省委第二书记、书记处书记。1961年12月兼任中共甘肃省委党校校长。1965年4月兼任中共甘肃省委保密委主任。其间,曾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1955年2月、1959年12月相继当选为政协甘肃省第一届、第二届委员会副主席。1964年9月当选为政协甘肃省第三届委员会主席。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文化大革命”期间,多次被批斗和关押,1969年3月8日被迫害致死,终年50岁。1979年5月3日,党中央和甘肃省委为高健君同志平反昭雪,并在兰州隆重举行追悼大会,充分肯定了高健君同志一生为党为人民建立的不朽功绩。
  魏昱
  魏昱,(1914~1946)又名魏子义,男,汉族,于1914年9月出生在靖远县城一个普通市民家庭。1925年春,魏昱进入县城敷文小学读书,由于刻苦用功,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31年考入兰州省立中学,1934年初中毕业回家任教。1935年担任靖远县乌兰小学校长,同时兼任靖远师范学校算术教员。1936年至1937年,担任河畔小学校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魏昱为寻求抗日救国道路,只身一人于1938年1月离开靖远前往兰州,经同学万良才介绍,参加了抗日救亡群众团体甘肃青年抗战团,并义务担任总务部的工作。1938年4月,青年抗战团解散,魏昱参加了甘肃省抗敌救援会,分配在抗敌报社当记者。在此期间,魏昱以这个由国民党甘肃省当局主管的机关报为阵地,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引起极大的社会反响,其后不久,朱绍良下令改组救援会,《抗敌报》也被勒令停刊。
  亲身经历抗日救亡运动后,魏昱的思想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逐渐将自己的个人信念、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等,与民族盛衰、国家兴亡的大事联系起来,注重思考研究社会时局问题,积极进取,向往革命。1938年7月,经八路军驻兰办事处伍修权介绍,魏昱奔赴延安,在延安旬邑陕北公学分校二区队35分队学习,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魏昱在陕北公学分校学习半年后,于1939年1月回到甘肃,接受组织派遣到徽县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他与时任徽县北街小学校长的吴治国取得联系,以该校教员的身份开展活动,历任组织干事、党小组组长、支部书记职务。由于受到国民党特务组织的监视,魏昱于1940年1月离开徽县,受甘工委指示,回到靖远开展党的秘密工作。1940年8月,魏昱奉命返回延安。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甘肃工委恢复工作,魏昱调甘宁工委机关工作。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发动进攻。8月初,王震将军率部到达甘肃陇南一带。中央西北局决定,组建三支地方武装力量,沿六盘山向国民党统治区出击,牵制敌人,开展游击战争。8月25日,中共海固工委及其武装部队成立,魏昱任海固工委委员兼秘书、电台台长。8月31日,为配合陇南工委反击敌人围攻,率海固游击队经环县庙儿掌向陇南挺进。9月1日进入国民党统治区,在宁夏固原营关街俘获县自卫队人马、枪支后,沿六盘山东麓南下。1946年9月12日,海固工委及其武装部队在泾源县老龙潭被国民党九十七师新一旅和保安3团2600多人重重包围,在突围战斗中,魏昱腿部负重伤,终因流血过多英勇牺牲。
  吴治国
  吴治国,(1915~2006)男,汉族,字岱儒,徽县城关镇北街人。1932年在西安职业中学读书时,受到革命进步思想的影响。1933年考入西北军官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国民军胡宗南部任骑兵排长。此间,由于对国民党的腐败政治深恶痛绝,遂于1936年弃职返回家乡,应伏家镇小学校长山炯堂邀请到伏家镇小学担任教师,吴治国与山炯堂、苏河、王锐青、周少珊等进步知识分子经常秘密聚会,谈论时局政治,商定共同寻找中共党组织。1938年夏,吴治国与苏河到兰州西北训练团受训期间,找到了八路军办事处,受到伍修权的接见,并与甘工委的同志相识。同年11月,经甘工委罗云鹏、万良才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吴治国介绍山炯堂、王锐青、周少珊入党,建立了陇南地区第一个党小组——徽县北街小学党小组。1939年初,成立了徽县北街小学党支部,吴治国任支部书记。同年3月,中共徽县委员会成立,吴治国任书记,高健君、山炯堂、王锐青任委员。1941年11月先后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延安西北局民运部工作。1946年11月,吴治国任中共徽县工作委员会书记。
  1948年11月陇南工委成立,吴治国任委员。1949年9月任武都专署副专员。
  全国解放后,1951年6月任天水专署副专员。1953年6月任天水专署专员。1956年当选中共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56年秋任中共天水地委书记。1965年7月任甘肃农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1978年2月任天水地区革委会顾问组长。1978年4月任甘肃农业大学党委书记。1979年12月任甘肃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1983年3月任甘肃省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省人大政法委员会主任兼甘肃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1985年5月离职休养。2006年1月31日在兰州逝世,享年91岁。
  葛维西
  葛维西,(1919~1993)男,汉族,生于徽县伏家镇。少年时在家乡读私垫和小学,1934年考入陕西省凤翔师范。学习期间,接受进步思想,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1937年在凤翔师范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夏毕业返回徽县,受聘任教于伏家镇小学,即积极投身于抗日救国的宣传活动,努力扩大革命影响。1941年春任中共徽县县委副书记。1942年7月至1943年8月任徽县师范教师。1943年9月至1944年12月任徽县师范附小校长。1944年12月至1946年2月任徽县北街小学校长。1946年9月至1948年3月任徽县栗亭小学校长。1946年9月起任中共栗亭区工委书记,1946年11月任中共徽县工委委员。1948年4月至1949年9月,带领游击队在徽县南山一带活动。1949年10月至12月任中共徽县县委书记、政府县长,为了配合解放,率领游击队在山区坚持武装斗争,为徽县地下党的发展壮大和徽县解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全国解放以后,1950年1月至10月任徽县县长。1950年11月至1952年11月任甘肃省天水专署秘书主任。1952年12月至1954年12月任甘肃省人事厅办公室主任。1955年1月至1963年2月任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主任、省委副秘书长兼任省委直属机关委员会书记。1963年2月至1966年任甘肃省靖远县县长。“文化大革命”中受到错误批判,被关押七年之久。1978年6月至1981年10月任甘肃省政府副秘书长。1981年10月至1983年7月任中共甘肃省委副秘书长。1983年9月至1985年5月任中共甘肃省顾问委员会秘书长、省顾委委员。1983年11月至1990年6月兼任中共甘肃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中共甘肃省第三届、第六届代表大会代表,甘肃省第一届、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甘肃省第四届、第五届委员、常委,中共甘肃省顾问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委员。1993年4月24日逝世,享年74岁。
  山炯堂
  山炯堂,(1901~1979)男,汉族,字明轩,徽县伏家镇山家庄村人。早年在冯玉祥部任职,后在西安绥靖公署杨虎城部任少校参谋,深受中国共产党爱国宣传的影响,对国民党的腐败政治极为痛恨。1932年弃职回乡,协同刘希祖在伏家镇募捐兴办徽县第二小学(即伏家镇小学),从事地方教育。1935年任伏家镇小学校长。与吴治国等人经常互谈政治见解,秘密商定寻找党组织。1938年12月,经吴治国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2月,任伏家镇小学党支部书记。3月,任中共徽县县委委员。1941年6月,任中共徽县县委书记。1946年11月,任中共徽县工委委员。按照徽县工委决定,积极进行党的组织发展工作,将组织发展工作推进到成县、两当、西和、陕西省略阳县等地。1948年5月,负责成立了中共成县临时工委,并协助领导工作。1948年6月兼任伏家镇区工委书记,1949年4月任成县工委书记,兼管徽县西北片工作。全国解放后,任成县县长兼任成县师范学校校长。1950年8月调任省监委检查处处长。后历任徽县县委书记处书记、天水地区文卫局局长等职。1979年10月19日病逝,享年78岁。
  周冠军
  周冠军,(1909~1992)男,回族,字勇三。徽县东关乡(现城关镇)周家河坝村人。少年时在徽县私塾读书。1931年至1935年先后在陇南绥靖指挥部骑兵团、陕西警备旅第二团、张家川骑兵第二团当兵,后任排长。1936年回徽县任回教公会主任委员,后相继任徽县伪义勇大队区队长、徽县保安大队军需区队长、徽县回教公会常务委员、徽县东关回民边疆小学(后改名东关回民小学)校长等。1939年夏,经吴治国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年底建立县保安队支部,任支部书记。1940年2月,任中共徽县县委军事委员。1942年以后,党组织实行“精干隐蔽”政策,经党组织同意,被选为国民党徽县政府参议会参议员、县党部监察委员、徽县政府行政指导员等,以广交朋友的方式,积极开展隐蔽斗争和统战工作。1946年11月,任中共徽县工委委员,并负责在两当、成县、康县、略阳的回民中发展党员。1949年4月受组织委派,赴延安学习。同年8月,随解放大军南下解放徽县汪川镇,担任徽县人民政府县长。
  1949年10月,调任甘肃省委统战部民族科科长。1950年5月,任武都地委统战部副部长。1952年12月,任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第一科科长。1960年1月,任甘肃省伊斯兰教协会秘书长。1964年7月至1972年,被错误监禁,1972年4月经甘肃省委批准平反,按离休对待。1980年2月、1984年8月连任甘肃省伊斯兰教协会第二届、第三届委员会主任。1992年7月24日病逝于兰州。
  司国权
  司国权,(1917~2004)男,汉族,化名李英泰,甘肃省榆中县小康营乡徐家峡村人。1924年入榆中县文成小学读书,1936年8月考入兰州师范学校读书。1937年10月加入“甘肃青年抗战团”,同月,由兰州师范党支部书记牛元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支部组织委员。此后,在兰州师范、榆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并以抗战团名义组织宣传队在城乡演出抗战话剧,编辑《抗战周报》,积极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1938年6月经八路军驻兰办事处介绍,到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和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在陕西省泾阳县蒋路乡安吴村创办的“安吴青训班”学习一月,后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担任班长、支部组织委员,参加了延安大生产运动。1939年6月抗大毕业后,分配到晋察军区抗大二分校任连队副指导员、组织干事。1940年8月任二分校三团留守处指导员、一大队一队指导员。1942年调冀中回民支队(即马本斋支队)任司令部政治协理员、三军分区政治部干事、回民支队二大队总支书记。1944年春,任回民支队后勤部政治委员。抗战胜利后,调教导旅参谋训练班学习。1946年春毕业后,调中央西北局,在中央党校第三训练班学习一月,即被派往徽县协助地下工作。1946年7月到达徽县。同年冬,任中共徽县工委委员。1948年春被委派至两当县开展建党工作。1949年春任中共两当县工委书记。1949年8月兰州、榆中解放,被任命为榆中县长,因当时陇南尚未解放,本人未接到通知,故未到职。1949年12月两当县解放,被任命为两当县委书记。
  1950年春调天水地委组织部任干部科长,同年10月任徽县委副书记、县长兼徽县人民政府土地改革委员会主任,1952年8月入马列学院(现中央党校前身)学习。1955年8月毕业,调甘肃省委党校任教育长,1956年任甘肃省委党校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受到开除党籍、降职降级的错误处理。1963年被平反,恢复党籍和级别,任甘肃省委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1968年10月在徽县红旗山“五七”干校劳动。1971年12月调一机部兰州工程处任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1976年调兰州曙光机械厂任党委副书记。1978年1月调省委党校任副校长,1983年5月离职休养,离休后曾担任西北五省区党史编纂领导小组成员,1986年因病辞职,2004年去世,享年87岁。
  王锐青
  王锐青,(1912~1976)男,汉族,武都县蒲池乡孟家庄村人。1929年考入四川岷江大学,读书期间,接触了一些马列主义观点,深受革命思想的影响。由同学罗云凌介绍加入第三党(中国农
  工民主党的前身),曾参加黄包车工人要求减车租的斗争和成都市反蒋大同盟的活动。1930年秋,因岷江大学被四川军阀以“共产党徒潜伏活动”为名查封,王锐青又考入成都大学。1932年秋因病退学回家,曾任武都县实验小学校长、《启明周报》社长、县教育局长、龙江镇镇长等职。1936年考入甘肃省农村合作委员会在兰州举办的训练班。其间,经同乡陈志恪介绍,与八路军驻兰办事处彭加伦、伍修权相识。1937年底训练班结束后,被派往徽县担任农贷处指导员,与进步青年山炯堂、吴治国等人相识。1938年12月,经吴治国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与吴治国、山炯堂等成立了徽县第一个党小组。1939年3月,中共徽县县委成立,任县委委员。同年底,受中共徽县县委指派,返回武都开展建党工作。1940年8月,创办了“武都教育用品合作社”,借销售中小学课本和教学用品之机,秘密销售进步书刊和马列著作。1941年3月,联络武都进步青年秘密成立了党的外围组织“武都青年维梓团”。同年6月,与高健君一起介绍胡必昌入党,建立了武都县第一个党支部“五凤支部”,王锐青任支部委员。随后,王锐青又创办了“武都县社联农业职业学校”,并担任校长。1942年8月,武都地下党工作转入“精干隐蔽”后,王锐青到兰州志果中学等学校任教。1947年8月,受甘工委指派,回武都开展党组织的恢复、发展工作。同年9月,在武都城关组织成立了党的五人核心小组,王锐青任组长。同年11月党支部恢复,王锐青任支部委员。1948年11月,成立中共八区工作委员会,王锐青任书记。1949年8月,中共八区工作委员会改为中共甘南地下工作委员会,王锐青任书记。他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先后建立了两个总支、19个支部(其中礼县两个支部,西固县一个支部),发展党员540多人,建立了由龙一飞、寇文选领导的两支武装力量,领导和促成了西固起义,并在政权接管、建政和支前等工作中作出了积极贡献。
  建国后,王锐青任武都专署教育科科长兼武都一中校长。1950年4月至1952年在西北党校学习。1952年夏任武都专县干部业余中学副校长。1958年5月到1962年9月负责筹建天水农学院,1962年10月任武都一中副校长,对武都文化教育事业贡献颇多。1976年9月去世,享年64岁。
  周少珊
  周少珊(1904.8~1992.6),名锡玳,字少珊。1904年8月,出生于徽县大河店一户比较殷实的农民家庭。16岁时就只身赴兰州省立第一中学求学,并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毕业后,他放弃在地方任职的机会,毅然投奔爱国将领冯玉祥的西北军,先后做文书、军需、会计等工作,并结识了当时也在西北军供职的共产党员窦志安等人,思想上受到了更大的影响和熏陶,使他开始倾向革命,追求真理,为后来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
  1931年,因不满军阀混战、人民遭殃的现实,他毅然离开西北军,到陕西地方上供职。此时,他曾多次到陕北革命根据地,耳闻目睹了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势,还时常与在西安的徽县籍学生吴治国、葛维西等人谈论时局,纵论国事。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对他影响很深,他十分钦佩共产党的抗日主张。1937年夏,他又辞掉了陕西三原县税局稽查长的职务,只身前往兰州。在兰州遇到了在西北军认识的共产党人窦志安,经窦志安介绍到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见到了彭加伦、谢觉哉等,并接受了回徽县联系进步青年、开展抗日活动的任务,还带回了宣传材料。1938年2月,他由兰州回到徽县,便和吴治国、山炯堂、周冠军、范连元等进步青年组织了“风山学会”,又名“维梓团”,以维护地方利益为掩护,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同时积极提供线索,共同商定寻找党组织。1938年秋,吴治国同志去兰州参加轮训时,带着周少珊写给窦志安的信在兰州找到了党组织,并在轮训结束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底,经吴治国、魏子义二人介绍,周少珊也在徽县加入党组织。在艰难险恶的环境里,根据上级党组织“精干隐蔽”和“钻进去,爬上去”的指示精神,他以县督学、教育科长、中学校长、县参议长、省参议员、国大代表等合法身份为掩护,积极为党做情报工作和统战工作,组织抗日宣传活动,组织发动有理有节的学生运动,与其他同志一道策反县保安大队并取得成功,使徽县地下党掌握了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在后来开展游击活动,迎接徽县解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他利用与徽县上层人物的特殊关系和社会威望,在保护党的组织和干部方面,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使徽县地下党组织免遭大的破坏,一些党的负责人和党内同志,在身份暴露、面临被捕的危急时刻,他通过活动疏通,大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他还多方活动和举荐一些地下党员到敌伪政权内部任职,开展隐蔽斗争,保存党的实力。周少珊同志为徽县地下党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壮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49年春,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日子里,他的家被国民党反动派搜查,他本人险遭不测,被迫离开徽县去兰州避难。
  徽县解放之初,周少珊被错误开除党籍。在此后38年的漫长岁月里,他忍辱负重,不计较个人得失,仍然积极为徽县的建设和发展努力工作,为徽县的文化教育事业、统一战线工作和社会的安定团结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又一次受到了不公正待遇,但作为一名老党员、老战士,他始终坚守信念,热爱党、拥护党,相信组织,相信人民,坚持努力为党和人民工作。历任徽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副主席、县文化科副科长,第一至第五届县政协副主席和甘肃省第二、三、五届人大代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1986年,他的党籍得以恢复,同年7月离休,他在年事已高、身患多种疾病的情况下,仍坚持学习,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徽县的政治、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特别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中共徽县党史、徽县县志编纂提供了许多珍贵、翔实的资料。1992年6月2日病逝,享年89岁。
  姚承祖
  姚承祖,(1922~)男,汉族,徽县伏家镇北街人。1936年7月在伏家镇小学读书,1940年7月,经葛维西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6月考入徽县师范,1945年7月毕业后,返回伏家镇小学任教。其间,以学生和教员的身份作掩护,积极参加党的活动,先后担任党小组长、支部书记、区工委委员、区工委书记,1949年4月,担任徽县工委委员。1949年7月,在山区开展武装游击活动,10月北山突围进入天水解放区,12月徽县解放后,任徽县县委组织部长。1950年10月调西安工作,1952年在西北党校学习政治理论。1953年在陕西灞桥电厂工作,任宣传部长。1956年在西安第一发电厂,任党委书记。1958年在西安交通大学学习,1960年在西北电力管理局任生产处处长。1963年在陕西户县电厂任党委副书记;1972年任石泉水电厂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1982年离职休养,回户县热电厂安度晚年。
  苏星
  苏星,(1920-2002)男,又名苏慕秦、苏醒、张仲明,武都区城关镇人。少年时在武都城关小学学习,1935年考入兰州中学读书,1938年春转成都西北中学读书,期间,阅读了马列和毛泽东著作,思想追求进步。1941年6月西北中学毕业后回到武都,协助王锐青创办武都合作社联合社农职业学校,任教导主任兼任课教师。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9月农职业学校停办,同高健君去延安,先后在庆阳县委、甘肃工委工作。1945年7月,苏星受中共甘工委委派去兰州恢复党的组织,与王锐青在兰州接头,传达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同年9月,又受甘工委指派到徽县,传达建立陇南游击队及根据地的指示,并留在徽县、礼县等地活动,开展统战工作。1949年春调往武山县,协助组建中共武山县工委,策划和组织了武山起义。1949年8月武山县解放后,任县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同年11月调往礼县工作,任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武都地方委员会书记。1950年2月任中共武都县委副书记、县长。1950年5月任中共武都县委书记。1952年3月任中共武都地委常委、宣传部部长,1955年5月任中共武都地委常务副书记。1960年任甘肃省农垦局副局长。1962年12月“带职下放”到镇原县任县委书记。1964年10月参加张掖地区社会主义教育工作,任甘肃省委张掖社教总团委员。1965年夏任甘肃省委农村“四清”办公室副主任,“文化大革命”中被批斗,下放“五七干校”劳动。1973年调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工作。1978年负责甘肃省委文教政治部工作,并任省政府文教办公室副主任。1984年任中共甘肃省顾问委员会委员。1992年3月离休,2002年病逝。
  范天一
  范天一,(1919~1980)男,字连元,徽县城关官井巷人。1938年毕业于天水师范教科班,擅长音乐、美术。回乡后,先后执教于徽县北街小学、吴山女校、伏家镇小学等学校。1939年3月在北小任教期间,经吴治国、王锐青二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救亡运动中,积极向学生灌输革命思想,启迪学生爱国热情。1942年夏,受党组织派遣赴南方以卖字画和当私塾教师为掩护,从事情报收集活动。
  解放后,先后在皖北“土改”工作队、上海“五反”工作队工作。后又调上海市杨浦区第二中心小学、民青中学、民联中学、宁国中学先后任党支部书记、总支书记、校长等职。“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迫害,“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仍任上海市杨浦区宁国中学书记兼校长,1980年11月26日病故。
  文静山
  文静山,(1924~1960)男,字秋谷,徽县泥阳镇文家庄人。幼年读书,15岁考人天水县立中学。在教师刘一呜(中共地下党员)影响下,开始接受进步思想。1942年,在中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夏毕业,任教于泥阳小学,1944年3月任教育主任。1945年,倡导创办了泥阳镇女子初级小学并任校长。此后,先后任泥阳镇、石柱乡、银杏树乡等中心国民学校校长。1949年秋,因国民党怀疑,被迫外出躲避。
  解放初,文静山带领群众积极为人民解放军筹集粮草、支援前线。1952年文静山任县文教科科长。1957年2月,任胡广乡党委书记。1958年8月,任徽成县工业办公室主任。不久,在整风运动中被错划为右派,去玉门饮马河农场劳动,1960年春病故。
  吴建威
  吴建威,(1913.11~?)男,汉族,别名卫宏昌,化名惠卓,甘肃省康乐县虎关乡吴坪村人。年少时在本村私学读书,后转临洮县高小就读。1928年至1930年因临夏回族叛乱流落至临洮。1939年初,在庆阳西峰镇组织兵变未遂被敌扣押,次年在兰州伪师管区志愿兵团当营副。1941年在会川以开饭馆为名,组织农民暴动,1943年在临洮南部地区汉、回、藏、东乡回族大联合抗日反蒋农民起义军第一路军任副司令,1944年因农民起义失败,在平凉一带避难。1946年到庆阳地委参加革命工作,11月经孙作宾、王效忠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3月受命在平凉以开杂货铺为名设立地下党的转运站,同年10月在平东游击队任副大队长兼中队长。1949年1月调徽县,协助县工委开展武装斗争,4月陇南工委二次会议上补选为徽县工委委员,同月28日率游击小分队取得了黑潭山之战的胜利后,协同领导了武装隐蔽根据地的斗争并组织指挥了“北山突围”。全国解放后,历任徽县公安局长,天水公安处治安科长,甘肃省商业厅保卫科科长、省农副局局长、党委书记,省供销社组织技术处处长。1967年8月至1977年在“五七干校”劳动,1977年10月调省供销社任基层处处长,1978年1月在甘肃省农业生产资料公司任党委书记、经理,1983年9月离职休养。
  段奕章
  段奕章,(1923~1988)男,汉族,甘肃徽县人,中共党员。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徽县地下党支部书记、总支书记、区工委委员;1949年至1951年任伏家镇、城关区委书记;1952年至1955年任中共徽县委常委、组织部长;1956年至1962年任天水地区邮电中心局副书记、副局长;1962年至1966年任中共徽县委副书记;1967年至1971年任天水地区药材公司副书记、副经理;1972年至1980年任天水地区邮电局副书记、副局长;1980年6月至1981年1月任徽县革委会副主任;1981年2月至1984年1月任政协徽县第四届委员会主席;1984年8月离休,1988年病逝。
  哈含章
  哈含章(1919~2014),男,回族,徽县城关镇北柳沟人,早年在徽县北街小学读书时,受时任校长、中共地下党员吴治国的影响、培养和教育,思想逐渐成熟,1946年由吴治国、周冠军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和回民党员马宗礼一起,由苏星带领去过延安边区,1946年任徽县东关回民支部委员,1947年任该支部书记,1948年由陇南工委书记高健君主持成立了中共徽县城东区工委,哈含章任工委书记。1948年负责略阳县党的地下工作,创建了略阳县党总支。同年又和回民党员马宗礼、古家祥、古永禄、毛鸿恩先后到成县红川,在回民中发展党员28名,建立了中共红川回民支部。1949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陇南先遣指挥部徽县临时政治处处长,率徽县地下党武装接管了县城。解放后曾任中共徽县委宣传部长,共青团徽县委书记等职。2014年去世,享年98岁。
  马宗礼
  马宗礼,(1903~1992),男,回族,徽县东关乡(现城关镇)人。1944年由周冠军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徽县地下党去延安联络员,主管地下党活动经费。1946年与苏星、哈含章一起去延安汇报工作,带回甘工委重要指示。1946年底向陇南党组织和徽县工委传达了甘工委书记孙作宾关于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在回民中发展党组织的指示,遂受徽县工委派遣到红川回民中开展工作,并把党的工作扩展到了成县北关和小川,发展回民党员10多名,并在两地建立了支部。曾任徽县地下党北山游击队队长、党总支书记。1949年11月任徽县临时政治处军事股长。1949年12月,奉党组织命令,率地下党游击队带领解放军七军十九师侦察队去陕西略阳先行侦察,配合解放大军解放了略阳县城。解放后曾任区长、局长等职。1992年去世,享年89岁。
  乌正峰
  乌正峰,(1923~2007)男,回族,原籍陕西省略阳县,略阳县北关清真寺穿衣满拉(中国伊斯兰教清真寺经堂学校学生的称谓),徽县师范学校毕业。1944年8月经周冠军介绍秘密加入地下党组织。1945年至1946年12月被徽县工委派往两当县梁垭小学开展地下工作。后又被派往略阳县开展地下工作。1948年以教员身份和传经为掩护在徽县多地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发展党员。1949年4月受徽县工委的委派前往延安学习,毕业后,被安排到天水地委工作,同年10月调往甘肃省委统战部工作。1950年至1963年在临夏地委工作,后调入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徽县伏家镇红旗山“五七干校”劳动,后在徽县剧团、徽县一中工作。1978年调任天水地委统战部副部长等职,1983年10月离休,离休后享受厅局级待遇。于2007年5月21日去世,享年84岁。
  古家祥
  古家祥,(1926~)男,回族,成县红川镇人。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受徽县地下党组织派遣,先后在成县红川、徽县东柳沟和陕西略阳县开展党的地下活动。1949年略阳解放后,历任略阳县临时政治处处长、略阳县剿匪肃特总指挥部副总指挥、城关区区长、白水江区区长、县农械厂党支部书记兼厂长、县物资局局长等职。1980年12月当选为政协略阳县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1984年离休。
  马学海
  马学海,(1925~2007)男,回族,徽县东关乡(现城关镇)东关村人,1933年6月至1938年12月在徽县东关清真寺学阿文。1939年1月至1942年7月在徽县北街小学读书。1943年7月在徽县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直从事中共徽县地下党的活动,领导学运工作。1949年春,经党组织派遣,一行八人奔赴延安,先编入陕北党校,后转入西北党校学习。1949年7月由组织派回甘肃从事地下工作。天水解放后,任天水市回民事务所所长。1949年9月调省民委任一科副科长。1953年8月任甘南州舟曲县委书记,1956年9月任甘南州委宣传部部长兼《甘南报》总编,1958年9月任甘肃省伊斯兰教协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不久调省民委任民族处处长。“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被下放到东乡河滩公社劳动,后平反到临夏州铁厂任党委书记、厂长。1978年7月任西北民族学院政治部主任。1980年9月任甘肃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兼省宗教局局长,1987年7月任甘肃省伊斯兰教协会会长。1995年11月离休后,任甘肃省伊斯兰教协会名誉会长。2007年7月去世,享年82岁。
  毛鸿恩
  毛鸿恩,(1907~1979)男,回族,徽县东关乡(现城关镇)人,伊斯兰教阿訇出身。1941年由周冠军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徽县城东区工委委员。1948底,受中共徽县城东区工委书记哈含章安排,以到红川清真寺开学为掩护,在红川回民中开展地下工作,先后发展党员数名,并建立了中共红川回民支部。把红川清真寺建成了地下党活动中心和联络徽县、略阳、成县北关党组织的地下联络站,解放初曾任徽县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席等职。1979年去世,享年72岁。
  2.革命烈士英名录①
  郇四成
  郇四成,(1910~1935)男,汉族,徽县栗川镇白塔河人。1933年参加红军,曾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二十五师二〇五团任排长,1935年10月在榆林作战中牺牲,时年25岁。
  马凤朝
  马凤朝,(1926~1949)男,回族,徽县城关镇西寺村人。1949年6月参加革命,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第六军第十六师46团战士,1949年8月在解放兰州战役中牺牲,时年23岁。
  陈玉泉
  陈玉泉,(1928~1948)男,汉族,徽县泥阳镇柳巷村人。1948年11月参加革命,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华东野战军第七旅三营战士,1948年12月在安徽作战中牺牲,时年20岁。
  张绍才
  张绍才,(1917~1949)男,汉族,徽县大河店乡文池村人。1947年参加革命,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四兵团第十四军战士,1949年在安徽临川作战中牺牲,时年32岁。
  任兴永
  任兴永,(1919~1947)男,汉族,徽县泥阳镇朱扬村人。1946年参加革命,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战士,1949年在山西临猗县作战中牺牲,时年28岁。
  张俊绪
  张俊绪,(1922~1949)男,汉族,徽县大河店镇小河村人。1949年参加革命,甘肃省两当县公安队干警,1949年10月在两当县牺牲,时年27岁。
  岳会英
  岳会英,(1908~1936)男,徽县永宁镇岳王村人。1936年9月,红二方面军长征进驻该村时,积极参与供应站工作,给红军筹集粮食等军需物资,并与土豪劣绅开展斗争,在组建永宁区苏维埃政府时,岳会英被推选为政府主席。1936年10月初参加红军,随部队北上,在战斗中失散掉队,后返回家乡,被永宁区区长谢子祥等反动势力抓捕,于1936年11月1日杀害在岳王村天主堂大门外,时年28岁。
  吴生金
  吴生金,(1904~1936)男,徽县银杏树镇关坡村吴家庄人,家境贫寒。1936年红二方面军某部长征在银杏驻扎期间,正在当长工的吴生金听了红军宣传的革命道理和爱国爱民的行动,知道红军是为穷人翻身求解放的军队,毅然报名参加了红军,编入二军六师十八团,同年10月4日告别父母妻子,随部队出发,行军到定西县境的白花川时,在与敌军激烈战斗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32岁。
  马拜过
  马拜过,(1917~1936)男,徽县银杏树镇李家河村人。由于家境贫寒,自幼便开始帮家中做事,稍大即下地干活,每天给大户人家帮工干活,终日劳作,仍吃不饱穿不暖。世道黑暗,贫富不均,在他的心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1936年9月,红二方面军长征来到徽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扩红建政、反霸济贫活动,受红军抗日救国革命道理的启蒙和遵纪爱民行动的感召,马拜过清醒地认识到:要翻身,要解放,只有走红军的道路。于是,他说服父母,告别家人,当即报名参加了红军,随部队在乡间开展活动,动员适龄青年积极参军。部队在栗川栗亭村下店子驻扎活动时,遇敌机轰炸,马拜过不幸遇难,时年仅19周岁。
  王玉山
  王玉山(1920~1949),男,汉族,徽县泥阳镇成家庄村人,小学文化程度,1949年5月由姚承祖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公开身份是徽县自卫大队班长,从事党的地下活动,主要为党组织获取情报和做通信工作。1949年8月24日,国民党“党政军联防委员会”根据侦察到的情报,分三路围剿正在协和乡阎家庄开会的地下党负责人。在万分紧急关头,王玉山给党组织送去了危险信号,吴治国等党组织负责人脱险,致敌扑空。“围剿”中,敌人抓捕了地下党员阎汝昌,王玉山伺机用胳膊肘子顶撞阎汝昌,并使眼色示意其逃跑,阎汝昌会意趁机逃脱。王玉山的举动被敌兵杨柱成窥见,返回县城即向县长胡晋一作了密报。1949年8月26日,敌人以“私通共匪,放走首犯”为罪名,将王玉山杀害在徽县城外,时年29岁。
  吴四顺
  吴四顺,(1928~1948)男,汉族,徽县城关镇西寺村人,小学文化程度。1948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游击队员。1948年11月随游击小分队在栗亭乡打土豪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20岁。
  徐明富
  徐明富,(1916~1949)男,汉族,原籍陕西省南郑县,1939年到徽县栗亭乡龙洞村落户定居,以务农为生,家境贫寒。1949年2月由侯致中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地下斗争中主要承担给隐蔽在山里的地下党员送信、送饭的任务。1949年11月5日,国民党军队溃逃路过龙洞村,一名敌班长掉队,徐明富与地下党员岳国才、俞世忠一起,缴获了敌班长的枪,并将其俘获,后因看管不严逃脱。1949年11月20日,敌九〇军根据别动队长贠益侦探到的情况,派一个加强营包围了龙洞村,并围剿了游击队隐蔽地烂柴湾山洞,地下党员茹素、赵文选、申茂林壮烈牺牲,徐明富、杨易容、岳国才、彭汉堂等52名地下党员和群众被捕。在刑讯中,由于敌班长当面对质,徐明富承认自己是地下党员,但拒不回答其他问题,保护了被捕的党员和群众。1949年11月24日,徐明富被敌人杀害在成县西门外,时年33岁。
  杨易容
  杨易容,(1924~1949)男,汉族,徽县栗川镇龙洞村人,家境贫寒。1949年4月经徐明富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常与徐明富一起给山里的地下党员送信、送饭、搜集情报。1949年11月20日,国民党军围剿龙王洞村,杨易容等52人被捕。在敌人刑讯逼供时,杨易容始终未暴露地下党员身份,遂被敌人用作民佚。11月27日,在行经成县至康县途中,与杨易容编为一组的地下党员岳国才、李富庭2人伺机逃脱,敌人认定是杨易容所为,遂将他吊打拷问,用尽酷刑。11月28日晨,杨易容被敌人杀害在康县半边街,时年25岁。
  翟生茂
  翟生茂,(1922~1949)男,汉族,徽县伏家镇架子山阳角湾人,起初在峡门镇自卫队当队副,1949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支部委员。1949年7月,自卫队起义后组成地下党游击队,在北山榆树隐蔽斗争中,被叛徒张怀礼杀害,时年27岁。
  申茂林
  申茂林,(1922~1949)男,汉族,农民,成县南康乡申家河村人。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徽县地下党南山游击队队员。1949年11月20日敌九〇军重兵“围剿”南山游击队隐蔽根据地龙王洞时,在烂柴湾突围战斗中牺牲,时年27岁。
  杨映才
  杨映才,(1919~1949)男,汉族,祖籍重庆市,后迁居徽县城关镇北街。中学毕业后,曾当过国民党徽县法庭录事,做过生意,后在乡自卫队当队副。1947年春由吴治国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县工委交通员。1949年8月21日在执行任务中被敌人抓捕,在狱中受尽酷刑却宁死不屈,并痛斥国民党的暴行,丝毫没有出卖组织、暴露党的机密。敌人一无所获,恼羞成怒,遂以“教唆自卫队哗变”“甘心为共产党服役”为罪名,于1949年8月25日将杨映才杀害在县城西门外河滩,时年30岁。
  赵文选
  赵文选,(1915~1949)男,汉族,天水县人,1949年春在徽县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徽县地下党南山游击队队员。1949年11月20日,国民党军“围剿”龙王洞游击队根据地,在烂柴湾突围战斗中牺牲,时年34岁。
  郭茂盛
  郭茂盛,(1931~1949)男,汉族,陕西省富平县人。1949年3月在徽县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南山游击队队员。1949年8月,游击队在栗亭乡郇家庄被敌军包围,战斗中负伤被捕,被协和乡自卫队队副杨柱成残害致死,年仅18岁。
  王有才
  王有才,(1922~1949)男,汉族,徽县太白乡兴湾村人,194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10月受党组织指派,打入国民党某“忠义救国军”内做策反工作,不幸被敌人察觉,1949年11月29日被杀害在徽县太白垭,时年27岁。
  向义月
  向义月,(1921~1949)男,汉族,原籍四川,1948年到徽县太白乡兴湾村当雇工,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10月受党组织指派,打入国民党某“忠义救国军”内做策反工作,不幸被敌人发现,1949年11月29日被杀害在徽县太白垭,时年28岁。
  郇耀林
  郇耀林,(1908~1949)男,汉族,徽县栗川镇郇家庄村人,高小文化程度,早年曾在成县红川做小生意。1949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支部书记。1949年11月,国民党九〇军后卫部队向四川溃逃时,伪装成解放军将其诱捕,并杀害在成县黑楼房,时年41岁。
  郇升林
  郇升林,(1915~1948)男,汉族,徽县栗川镇郇家庄村人,初小文化程度,早先在协和乡当过队兵,1949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11月,国民党九〇军后卫部队向四川溃逃时,伪装成解放军将其诱捕,杀害在郇家庄村外,时年33岁。
  冯生祥
  冯生祥,(1910~1949)男,汉族,徽县伏家镇官厅村人,被国民党抓壮丁后编在部队服役,后回家务农。1948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11月,国民党九〇军后卫部队向南溃逃时,伪装成解放军将其诱捕,杀害在成县黑楼房,时年39岁。
  刘汉英
  刘汉英,(1916~1949)男,汉族,徽县伏家镇西厢村刘家庄人,高小文化程度。早先在乡公所任干事,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11月,国民党九〇军后卫部队溃退南逃时,伪装成解放军将其诱捕,杀害在成县黑楼房,时年33岁。
  郭仓
  郭仓,(1927~1949)男,汉族,徽县伏家镇竹林村人,农民,高小文化程度,1949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在郇家庄一带进行党的地下活动时,不幸被国民党九〇军后卫部队抓捕,杀害在成县黑楼房,年仅22岁。
  丁义安
  丁义安,(1918~1949)男,回族,徽县东关乡(现城关镇)人,小学文化程度,在县城以做小生意为业,为人正直,思想进步,与徽县地下党员联系密切,被党组织确定为培养发展对象。1949年8月在家中与地下党员杨映才联络时,被敌人抓捕。在狱中,敌人施尽酷刑,采取给手指钉竹签、压碎膝盖骨等残忍手段,逼其招供,丁义安始终坚贞不屈,未向敌人交待任何情况。1949年8月25日,敌人以“教唆自卫队哗变”“甘心为共党服役”为罪名,将丁义安杀害在县城西门外河滩,时年31岁。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徽县党史大事记
  (1936.9—1949.12)
  1936年
  9月
  1日 红二方面军到达哈达铺。
  7日 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为了执行党中央8月30日《关于冬季以前一、二、四方面军行动方针的意见》,配合红四方面军作战,决定发动成、徽、两、康战役,在成县、徽县、两当、康县地区建立临时根据地。是日制订了战役计划,并将红二军五师改编为红三十二军第九十六师。
  8日 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下达关于实施成、徽、两、康战役的《第二方面军基本命令》。指出进行成、徽、两、康战役,建立临时根据地的意义是:迫使胡宗南部停止在甘肃以东地区,以便与一、四方面军合击之;发动和号召群众开展抗日活动;配合一、四方面军行动,求得三个方面军会合,扩大红军,征集资财。总指挥部命令:第二军六师为右纵队,十二日集中西固,十六日占据武(都)成(县)公路佛耳岩地段,向武都之敌佯动,并阻击其回援成县,俟中纵队袭取成县时即攻占康县和陕西略阳;第二军主力及三十二军为中纵队,十一日由荔川出发向成县、徽县前进;第六军为左纵队,十一日从驻地出发,向两当、凤县前进。总指挥部率同中纵队行动。
  9日 红六军军直机关及十七师移至礼县崖城。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及二军四师、三十二军仍在哈达铺休整。二军六师到达宕昌休整,准备开始新的行动。
  10日 红六军在崖城一带休整。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率中纵队转移到荔川镇。右纵队红二军六师仍在宕昌休整。
  11日 成、徽、两、康战役计划开始实施:左纵队从崖城出发,经礼县马家河村,到礼县永坪镇宿营。总指挥部率中纵队经荔川镇、闾井镇,向礼县进发。右纵队在宕昌休整。
  12日 左纵队到达礼县红河镇。总指挥部率中纵队到达礼县上坪、洮坪一带,同敌鲁大昌一小部50余人相遇,经战斗歼敌30余人,缴枪30余支、马20匹,夜宿上坪青林一带。右纵队从宕昌出发,向康县、略阳县前进。
  13日 左纵队在礼县红河镇集结、休整。总指挥部率中纵队经礼县江口之茨坝进入西和县姜席,夜宿姜席、曹沟、彭寺等村。右纵队进入礼县白河、桥头一带。中央军委致电二、四方面军,要求四方面军迅速以主力占领以界石铺为中心之隆(德)静(宁)会(宁)定(西)公路及附近地区;二方面军之支队附电台直出宝鸡、眉县以东,滞阻胡宗南部西进。
  14日 左纵队从红河出发向天水平南镇前进。途经礼县盐官镇罗家堡村,遇敌王钧部约一个连护送一架电台,即发起攻击,敌猝不及防,被一举歼灭,歼敌40余,缴获枪40余支,15瓦电台一架。中纵队主力经江口、茨坝一线进入西和县姜席、曹沟、彭寺、四图、周庄等村;二军四师十二团进抵西和县城,以阻击敌军,掩护主力南下。右纵队进入礼县山峪乡和肖良乡。
  是日 红二军六师十七团二营营长刘桂林因病由六名战士护送,途中遭土匪袭击,刘桂林等四人光荣牺牲,营部通讯员翟仲会和战士潘桃荣负伤后流落在礼县山峪董山村。
  15日 左纵队到达天水平南镇。总指挥部率中纵队主力经青羊峡进驻石峡。中纵队主力经何坝强郑村、十里板桥村,进驻姚河、避风、二郎、横岭山一带。四师十团完成阻击任务后沿主力行军路线跟进。右纵队由肖良一带出发,沿太石河进入西和县境,宿营崖湾村一带。
  16日 左纵队经天水娘娘坝、李子园,到达白音峡一带。在娘娘坝,前卫歼敌约一个连。总指挥部率中纵队到达成县纸坊镇,四师向成县城进发。
  17日 左纵队在六军军长陈伯钧、政委王震、参谋长彭绍辉、政治部主任张子意的率领下,从天水李子园白音峡出发,进入徽县境内,经高桥,夜宿苟店、麻庄,决定兵分两路,挺进两当、徽县。中纵队二军四师攻克成县城,缴获步枪300余支,消灭王钧部一个营及保安大队约300余人,贺龙、任弼时、刘伯承联名致电中央西北局,报告这一消息。右纵队出西和县境抵康县平洛。
  18日 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率三十二军进驻成县城。左纵队六军经韩湾南下,主力东进攻占两当县城,十八师奔袭徽县城,击溃县保安队,国民党徽县县长赵宝箴、保安队长徐希孟闻风,偕政府官员及保安队残部弃城南逃嘉陵乡严家坪、梅家崖一带。午后6时,十八师进入徽县城,缴获军衣百余套。中纵队二军四师奉命由成县向徽县进发。右纵队奔袭康县城。
  19日 红二方面军致电中央西北局并中共中央,建议,马上应以朱德、张国煮、周恩来、王稼祥组织主席团,集中指挥三个方面军作战。左纵队指挥部驻两当城,主力向陕西风县前进。中路纵队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和二军之四师,在贺龙、关向应、甘泗淇等领导下,由成县城经红川、栗川进驻徽县城,十八师回师,驻城东之永宁镇一带。三十二军在成县一带活动。右纵队攻克康县城(今云台)后,留十七团驻康县,十六、十八团向陕西略阳进发。
  20日 左纵队之十六、十七师一部东攻陕西风县未克,即在县城附近宿营。六军军直机关在两当县城休整,开展地方建政活动。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和二军四师在徽县城休整,三十二军在成县一带开展地方工作。右纵队攻陕西略阳县城未克。
  21日 中共中央致电红二、四方面军,同意红二方面军意见,由毛泽东、王稼祥、彭德怀和朱德、张国焘、陈昌浩六人组成军委主席团,统一指挥三个方面军作战。红二方面军致电西北局和中共中央,认为,组成军委主席团,党内统一团结自可随之解决,这是我党与中国革命最可喜庆之条件。他们表示拥护中共中央的决定。左纵队之十六、十七师由凤县城退至双石铺一带,开展地方工作至二十四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在徽县城召开群众大会,成立了徽县苏维埃政府,推举回族青年马克仁为县长,马军为副县长,马成荣、马志浩等为委员,黄荣光为秘书,办公地点设在旧县政府。并组建了县城工农抗日游击大队,任命马维英(回)、唐英为大队长。右纵队之十六、十八团由康县、略阳一带向徽县进发,十七团在康县一带活动。
  22日 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及二军四师在徽县休整,并开展地方工作。在回民聚居的东关、东河帮助建立了徽县回民自治委员会,由马克仁兼任主席,有委员30多人,王继明为文书,办公地点设在马平德家。并协助在东河、东关、东关口、东柳沟建立了四个区域性的回民抗日反蒋委员会:东河抗日反蒋委员会设在哈永昌家,委员长为马维英;东关抗日反蒋委员会设在马继周家,委员长为苏二;东关口抗日反蒋委员会设在何嘉猷家,委员长为毛崇发;东柳沟抗日反蒋委员会设在马国元家,委员长为李玉泰。右纵队之十六、十八团向徽县前进。
  23日 在六军十八师政治部及其所属部队的帮助下,在永宁的岳王成立了永宁苏维埃政府,推举岳会英为政府主席,并同时成立了永宁工农抗日游击队。右路纵队二军六师十六、十八团,在师长贺炳炎、政委廖汉生率领下,由陕西略阳县之白水江向徽县大河、永宁、石柱一带前进。十七团仍在康县活动。二军四师由县城回师驻伏家镇一带。
  24日 二军四师在伏家镇街道召开群众大会,成立了伏家镇苏维埃政府,推选贫苦农民王德才任主席,并组建了伏家镇工农抗日游击大队,贾万林担任队长。
  25日 国民党王钧部三十五旅及补充团由武都进犯成县,总指挥部命令左纵队之十六、十七师由两当开往成县迎击王敌。26日左纵队之十六、十七师到达徽县。三十二军及二军四师一部在成县西之大船坝、小川镇抗击进犯之敌。
  27日 左纵队奉命改变行动计划,回师永宁。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命令二军四师及六师十八团开往成县五龙山,协同三十二军消灭敌三十五旅。二军四师、六师十八团抵成县后即投入战斗。
  28日 红二方面军致电中央军委,报告部队情况和开办随营学校的问题,并要求中央调拨一批干部给二方面军。左纵队十六、十七师回到两当县城,开展地方工作。中纵队三十二军和二军四师、六师十八团协同作战,多次击退敌人的进攻,打死打伤敌人数百名。六师十八团政委周盛宏、突击队长贺虎等四名团级干部光荣牺牲。
  29日 中央军委致电红二方面军:中央在陕北开办红大,并抽调大批高级干部入校学习,因此暂不能抽调干部给二方面军,待这些干部毕业可分一部分。“在四方面军北上条件下,只要你们当前情况许可,应该尽量争取在现地休息整理扩大。”
  30日 三十二军和二军四师、六师十八团于成县五龙山与敌王钧部激战二日后,三十二军撤至徽县之泥阳镇街道、寇家庄、文家庄、阎沟门和江洛镇一带;二军四师经红川撤至伏家镇、县城一带驻扎。至此,红二方面军三路纵队占领了成县、徽县、两当、康县四座县城和陕西略阳、凤县的部分地区,取得了成、徽、两、康战役的胜利,实现了红二方面军东出陕甘交界的第一步任务,在陕甘交界开辟了一个新的战略区域,与一、四方面军形成了一个相互策应的有利局面。
  是月 为了在成、徽、两、康地区建立临时革命根据地,经中共西北局批准,以徽县为中心,建立了中共甘陕川省工委,甘泗琪任工委书记。下辖中共两当县工委,李国斌任书记。次月,红二方面军北上后,省工委自行消失。
  10月
  1日 红二方面军鉴于敌情严重,不宜继续单独留在徽县一带活动,于是致电党中央,建议撤离成、徽、两、康地区,渡渭水北进。三十二军一部在江洛镇与尾追之敌王钧部十二师三十七团、四十一团战斗一小时许,稍有损失,当晚撤驻游龙马湾,次日经伏家镇,进驻徽县城北之罗家庄、银杏、庆寿、峡门一线。
  2日 中央军委致电中央西北局并红二方面军,同意红二方面军渡渭水北进。
  3日 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遵照中央电示精神,制定了北移计划,决定全军分为左右两路北上:右纵队由六军组成,为全军北上之先头部队;左纵队由二军和三十二军组成,总指挥部随左纵队行动。
  是日 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在徽县城下达了《第二方面军基本命令》,随之全军迅速集结,准备北上。
  4日 红二方面军之右纵队六军十六、十七师及军直机关离开两当县城北上,下午该两师到达徽县韩湾,同当日上午由永宁出发北上的十八师会合北上,夜宿麻庄、窎沟门一线。左纵队二军及三十二军,迅速集结于县城至伏家镇一线,并派出部队至江洛、游龙、下店子等处伪装固守,封锁消息。二军六师十七团因在康县活动而未及集结,在阳坝一带被敌围困,全团官兵大都牺牲或失散。
  5日 右纵队出高桥进入白音峡,封锁消息。次日经李子园进入娘娘坝一带,遭敌伏击。十六师奋起迎敌,将敌一个营击溃,红军亦有较大损失,十六师师长张辉牺牲。
  红二方面军总部和所属部队撤离徽县城及伏家镇,到达高桥一带宿营。次日,经新店、麻沿、大门、汪川去礼县的盐关。至此红军全部离境,徽县七百余人随军北上离开徽县。
  1938年
  3月
  是月 王锐青被派到徽县农贷办事处工作,结识了在伏家镇小学任校长的山炯堂,经山炯堂介绍,又与在北街小学任校长的吴治国相识。
  6月
  是月 国民党西北训练团在兰州轮训甘肃、宁夏、青海三省各地学校校长,吴治国与两当县东街小学校长苏河参加了轮训。受训期间,带着王锐青等的书信找到了在省合作委员会工作的陈永寿,经陈永寿介绍见到了八路军驻兰办事处处长伍修权,并在同仁合作社与万良才见面,与党组织接上了关系。
  11月
  是月 吴治国、苏河在兰州经罗云鹏、万良才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吴治国回徽县后,发展山炯堂、王锐青、周少珊入党。
  12月
  是月 徽县地下党第一个党小组——北街小学党小组成立,吴治国任小组长。
  1939年
  2月
  是月 甘工委先后派魏子义、高健君到徽县协助工作,分别在北街小学、伏家镇小学任教,并确定以北街小学和伏家镇小学为中心,积极稳妥地发展党员。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北街小学党支部,吴治国任支部书记;伏家镇小学党支部,山炯堂任支部书记。
  3月
  是月 按照甘工委决定,建立徽县县委,由吴治国、高健君、山炯堂、王锐青组成,吴治国任书记。
  4月
  是月 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共产党员范连元等在伏家镇发动师生100余人游行示威,抗议国民党伏家镇区长康笃贪污抗日捐款、侮辱妇女的罪行。区公署人员鸣枪恐吓,被示威师生砸坏手枪,迫使国民党县政府调离了康笃。
  7月
  是月 经吴治国、高健君介绍县保安中队长兼东关回民小学校长周冠军(回族)入党,从此党组织中有了第一名少数民族党员。葛维西由凤翔师范毕业回到徽县,在伏家镇小学任教员,因未转组织关系,故经高健君介绍重新入党。
  是月 徽县党组织派王锐青去陕西凤翔张俊耀部搞兵运。后因张俊耀部被胡宗南收编,人员撤换,无法开展工作,王锐青又返回徽县。年底,徽县党组织又派王锐青到武都开展工作;魏子义由徽县去延安。
  1940年
  2月
  是月 甘工委派惠光前(林亦青)到徽县,在银杏小学以教员身份开展工作。
  是月 县委组成人员进行了调整,吴治国任县委书记,高健君、山炯堂、葛维西、周冠军分别担任组织委员、社会委员、宣传委员和军事委员。
  是月 周冠军在徽县保安队发展礼县白关坡回族青年苏贵银、苏世林兄弟入党。
  7月
  是月 国民党中央军七十八师运输营士兵,在城东周家河坝抢劫群众财物,东关小学校长周冠军发动师生和群众前往干预,双方发生冲突。师长向凤梧派兵镇压,抓走周冠军。民众和师生涌进县政府强烈抗议,县长陈渝民出面调停,迫使向凤梧放回周冠军,并派员登门道歉。
  12月
  是月 县委通过王锐青从武都秘密购回《资本论》《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上级党组织又先后发送了《列宁主义问题》《列宁选集》《论持久战》《新疆日报》《老百姓报》《新华日报》《生活杂志》《全民抗战》等书籍报刊,加强了党员的思想政治和理论建设。
  1941年
  2月
  是月 甘工委派张杰、金少伯、张敏先后到徽县工作。县委安排张杰在泥阳小学任教,金少伯在伏家镇小学任教,张敏在伏家镇镇公所任队副,同时高健君前往清水县开辟工作,张杰补任徽县县委委员。
  3月
  是月 罗扬实以甘工委特派员身份到徽县,与吴治国联系,计划以徽县为中心,开辟陇南几个县党的地下工作。经商讨后决定,吴治国前往江洛镇筹办造纸厂,聘请罗扬实为会计,以此作掩护,开展工作。
  6月
  是月 甘工委成员郑重远回延安途中到徽县作出指示,调罗扬实、吴治国去兰州暂时主持甘工委工作。并在江洛镇召开会议决定:高健君由清水去武都,张敏从徽县去武都,张杰、金少伯去延安,徽县县委由山炯堂任书记,葛维西任副书记。
  7月
  是月 张敏从徽县到武都几天后,被特务头子罗寄帆认出而被捕。12月7日西北局调吴治国、罗扬实去延安学习。是月,刘一鸣、胡青娥分别去甘谷和西安。
  1942年
  6月
  是月 吴治国离开延安到甘谷、武都、徽县传达西北局关于“精干隐蔽、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指示,并通知高健君去延安学习。传达后吴治国由徽县返回延安,至宝鸡时因敌封锁不能通过,仍返回徽县参与县委的领导工作,进行隐蔽斗争。自此,直至1946年5月,徽县地下党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
  7月
  是月 徽县县委遵照“精干隐蔽”的指示精神,指派葛维西、范连元分别到徽县师范和吴山女子学校任教,周少珊搞食盐专卖,李如桂到徽县合作社,均以合法身份为掩护,从事地下活动。
  1943年
  2月
  是月 根据“精干隐蔽”和“钻进去,爬上去”的精神,经县委研究,同意周冠军受任国民党县党部监察委员,山炯堂受任县参议员,葛维西受任三青团干事,马继良受任教育局长,均以合法身份,掩护党的地下活动。
  7月
  是月 党组织在东关回民中发展马学海等四人入党,成立了回民党小组。
  1944年
  7月
  是月 河北省保安司令、反共磨擦“专家”张荫梧,通过甘肃省主席谷正伦的关系,带领“四存中学”到徽县,从师范附小入手,扩张势力,企图“特化学校”,继续反共。县委派党员到徽县师范,在葛维西领导下,与张荫梧开展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是年冬 中统特务、甘肃民政厅厅长赵龙文到徽县视察。根据特务的汇报,赵龙文要求徽县县长刘中仁抓捕周冠军。刘中仁以“周冠军家庭殷实,为人正派,不会参加共产党”为由,挫败了赵龙文企图抓捕周冠军的企图。
  1945年
  年初 县委增派姚承祖、石泽等到徽县师范协助葛维西工作,他们发动学校师生,以反对校方强迫学生住校、交纳伙食费等为由,击败了张荫梧妄图独霸徽县教育大权、继续反共的阴谋,使张荫梧无法在徽县师范立足。张荫梧恼羞成怒,以“葛维西有共产党嫌疑”为由,威逼县长刘中仁对葛维西进行处理。刘中仁与省参议员周少珊商酌后,以葛维西“共产党嫌疑无据,且办地方教育有方”的理由,将葛维西由徽县师范调到北街小学任校长,再次挫败了张荫梧的阴谋。
  是年 县委在礼县回民聚居的盐官坡儿上建立了以苏贵银为首的地下活动联络点,以便逐步收编附近的非法武装。
  是年 徽县县委在精干隐蔽期间,以“广交朋友”的方式,先后团结争取了一些进步人士和社会上层开明人士:如国民党县长刘中仁、县党部书记长李枢、参议长刘希祖,以及其他有关人士李瑞民、张有锡、周锡琏、周晋康、梁汝辑、冯煜之、李芝林、丁用章等,后来有的发展为统战关系,有的加入了党组织。
  1946年
  1月
  是月 国民党天水“调统室”派中统特务郭大和,以《陇南日报》社记者的身份到徽县,调查地下党负责人吴治国、山炯堂、葛维西、周冠军等人的活动情况,尔后向省政府作了汇报。
  4月
  4月 调统室特务王振宇等由西安来到徽县,调查共产党活动,还化装成学生潜伏侦察,企图破坏徽县党组织。但在吴治国、葛维西等人的巧妙周旋和各方势力的帮助掩护下,特务们的阴谋始终未能得逞。
  5月
  是月 西北局派高健君到徽县考察和整理与上级失去联系三年多的陇南地下党组织。高健君了解到徽县的党组织保存完好,县委在异常艰难的条件下仍然带领全县党员进行抗日救亡各项工作,与国民党特务进行了顽强的斗争,还建立了一批可靠的统战关系,新发展了一批党员。高健君向徽县县委传达了党的七大会议精神后返回边区,在对西北局的报告中如实汇报了徽县党组织的发展状况及工作开展情况,并制定了与甘工委联系的暗号。
  7月
  是月 甘工委派高健君到徽县,向吴治国、山炯堂传达甘工委关于“组织武装,利用合法身份,建立陇南隐蔽根据地”的指示。
  16日 中共中央西北局电示甘工委:(1)以刘仁达为陇南武装司令,马吉福为副司令,孙作宾为政委,惠庆琪为副政委,高健君为干部队队长;(2)由孙、惠、刘、马四人组成陇南特委,孙作宾为书记,惠庆琪为副书记;(3)陇南武装活动,以徽、成县为中心,向陕川、陕甘交界广大地区发展;(4)陇南地下党组织统归陇南特委领导。
  8月
  是月 西北局派司国权到徽县协同县委开展武装工作。司国权以小商贩身份在徽县南山的大河、嘉陵一带开展地下活动,组织革命武装。
  是月 根据周冠军介绍的情况,吴治国、司国权去礼县盐官坡儿上与苏贵银的武装力量联系,因苏贵银外出而未遇,吴治国、司国权即返回徽县。
  9月
  是月 甘工委派苏星到徽县传达配合“南下支队”和甘工委派出的武工队在徽县开辟陇南游击根据地的指示。县委研究决定:派司国权去榆树全耳寺,派苏星去礼县联系当地武装力量。后因“南下支队”七一七团进入徽县后未作停留,加之甘工委武工队途中受挫返回,开辟陇南游击根据地的计划未能实现。
  是月 “南下支队”北返过境时,国民党甘肃省政府密令徽县政府拘捕葛维西。由共产党员周少珊以国大代表的身份从中斡旋,让县长刘中仁批准葛维西辞去北街小学校长职务,离开城区,以缓和局势。两月后刘中仁又任命葛维西为栗亭小学校长。
  11月
  是月 苏星到徽县传达甘工委“关于恢复和整顿原来党员和组织的决定”,徽县县委改称徽县工委,吴治国任工委书记,葛维西、周冠军为委员,后增补山炯堂、司国权为委员。
  12月
  是月 甘工委派吴岳、高伯峰到徽县。县工委在峡门召开会议,会议作出了“以徽县为中心,把党的组织工作推向邻近各县”的决定。派司国权去嘉陵,苏星、吴岳去榆树,侯致中、茹素去成县,金少伯去康县,组织武装,发展党员。并派回民党员乌正峰去略阳、两当,马宗礼去成县红川,在回民中开展地下工作。
  1947年
  5月
  是月 徽县工委派交通员高伯峰去庆阳园城子向甘工委汇报工作。甘工委指示,要放手发动群众,发展壮大组织。高伯峰返回徽县时,携带黄金7.5两作为活动经费,在陕西陇县被敌人查出并扣押。经县工委四处活动,最终高伯峰被释放,同时退还了黄金。
  8月
  是月 徽县工委作出决定:由周少珊、周冠军、张力冲说服县自卫队副大队长张有锡,吴治国、葛维西教育改造贾德有的非法武装,王发政教育改造袁保山的土匪武装,使这些反动武装或非法武装为我所用。
  9月
  是月 栗亭区工委建立,葛维西兼任工委书记,周生让、侯致中为工委委员。
  1948年
  3月
  是月 徽县工委派人与成县台中堂取得联系,由山炯堂主持在伏家镇成立成县临时工委,茹素任书记,台中堂为组织委员,杨栖翠为宣传委员,山炯堂协助工作。不久,茹素在红川建立党支部,台中堂、郝万杰在小川建立党支部,并在康县、西和一带开展工作。
  4月
  30日 罗扬实向高健君转达甘工委对徽县工作的指示:(1)不久将在徽县一带建立隐蔽根据地;(2)立即在农村大量发展党员,准备由地下工作转向公开活动;(3)供给主力使用的调查材料,需要立即调查。要求传达时不仅谈时局和政策,并要着重说明徽县地理的重要性。
  5月
  是月 高健君到徽县传达了甘工委指示,并带来回民自治纲领(草案)。
  是月 地下党员苏贵银带人在礼县杀死本村恶霸、民团团长苏兴武后潜伏到徽县,县工委确定由高伯峰护送苏贵银去延安学习。后因有人告密,苏贵银被国民党天水警备司令部扣押,并在押送天水途中,杀害于徽县城北的罗家庄。
  6月
  是月 县工委在伏家镇蔡家沟召开会议,讨论甘工委关于开展武装斗争的指示,决定在徽县南山龙王洞和北山榆树一带组织游击队。
  是月 伏家镇区工委建立,山炯堂兼任工委书记,姚承祖、张力冲为工委委员。
  9月
  3日 吴治国向甘工委孙作宾书面汇报党组织建设情况:(1)党员发展到257人。(2)3月间成立了成县临时工委,由茹素、台中堂、杨栖翠三人组成。成县成立了红川和小川两个支部;徽县建立了榆树峡门、大河、永宁镇(两个)、伏家镇、伏家镇镇公所、县城东关等七个支部。准备在徽县榆树镇自卫队和县常备队各建立一个支部。6月中旬,在伏家镇建立了区工委,由山明轩(山炯堂)兼任区工委书记。
  是月 徽县工委指派王永茂到康县开展工作。王永茂在窦坪一带发展巩现彩等人入党。
  是月 县工委在徽县城北向家沟分别成立了城东、城北两个区工委。城东区工委由哈含章任工委书记,王万富、毛鸿恩为工委委员;城北区工委由王永茂任工委书记,武德山、张凤岐为工委委员。
  10月
  是月 康县白杨树坝苏效武在徽县经周冠军介绍加入党组织。苏效武受徽县工委委派回康县开展工作,先后发展李均成等多人入党。
  11月
  是月 县工委在城关镇樊塄村向家沟召开会议,决定从政治斗争转入军事斗争。在榆树、峡门、麻庄到徐家沟门和新店一带建立根据地,发展革命武装。同时,县工委掌握了榆树、峡门、嘉陵三个乡镇自卫队的武装力量。
  1949年
  1月
  6日 甘工委派余恺由陇东到徽县,向吴治国等传达了甘工委1948年11月29日园城子会议“关于成立陇南工委的决定”和中央1948年9月工作会议精神。
  30日 县工委对栗亭区工委进行了调整,侯致中任工委书记,段奕章、周生让、赵养廉为工委委员。
  31日 甘工委调平东武工队队长吴建威到徽县,以加强徽县党的武装工作。
  2月
  中旬 陇南工委第一次会议在徽县召开。参加会议的有高健君、吴治国、沈遐熙、余恺等。会议传达了甘工委关于成立陇南工委的决定和工作要求,正式成立陇南工委,高健君任书记,吴治国、余恺、沈遐熙、王廷杰为委员。会议决定:积极开展群众工作,壮大党的组织,发展非法武装,争取合法武装,开展抗兵、抗粮、抗款活动;加强城市工作,知识分子工作和统战工作;调整徽县工委,做好武山、成县、两当工委的组建准备工作;司国权为两当县特派员。
  是月 徽县工委调整了伏家镇区工委,姚承祖任工委书记,山森为工委副书记,吴克明、侯耀宗、李应华、翟万全为工委委员。
  是月 徽县工委进行调整,吴治国兼任工委书记,葛维西为工委副书记,山炯堂、周冠军为工委委员。
  是月 国民党徽县县长胡晋一与驻徽县的新兵营营长马崇仁勾结,威胁地下党组织。周冠军与吴治国研究,准备武装起义,消灭新兵营。后经商酌,为慎重起见,决定由吴建威利用与马崇仁相识的关系对其作思想工作,使马崇仁答应保持中立。于是,武装起义计划中止。
  3月
  是月 以行医为名潜伏到徽县、伏家镇等地侦探地下党组织活动的国民党西北行署军统特务赵天云,被我党组织发现,由地下党员余恺、吴建威、贾德有等,在伏家镇将其秘密处决。
  是月 徽县工委派金少伯到康县开展工作。金少伯先后在康县的平洛、望关、长坝、豆坪等地共发展党员240多名。
  4月
  是月 陇南工委和徽县工委在伏家镇蔡家沟召开联席会议,确定了“积极壮大力量,扩建武装,在思想上、组织上准备迎接解放”的工作方针。决定苏星去武山协助王廷杰组建武山工委;山炯堂任成县工委书记,司国权任两当县工委书记;葛维西任徽县工委书记,增补姚承祖、吴建威为县工委委员;指定吴建威领导贾德有掌握的一支非法武装。
  是月 由县工委书记葛维西、委员姚承祖主持,在徽县伏家镇白家庄成立了伏家镇北路区工委,张力冲任工委书记,白国珍、褚如杰为工委委员。由山炯堂主持在协和乡郭家庄成立了协和区工委,阎汝昌任工委书记,冯维新、郭峻为工委委员。
  21日 县工委派周冠军、马学海、乌正峰、董章、马俊民、杨逢春、杨志德、马浩珊八名党员前往延安学习。
  25日 陇南工委和徽县工委在伏家镇联合召开紧急会议,高健君、吴治国、余恺、葛维西、吴建威出席会议。会上讨论了匪首袁保山拒绝改造、即将对我地下党组织构成严重威胁的紧急情况,决定利用国民党县政府政令和我党掌握的县自卫大队的力量,将袁保山一伙予以歼灭。28日,徽县党组织按照此次会议精神,采取军事行动,将袁保山一伙匪徒全歼,共击毙7人,缴获长短枪20余支,弹药一部。
  5月
  10日 县工委军事委员吴建威,带领游击队员贾德有、申中秀等11人,在大门镇的黑潭山,诱歼了大门、汪川自卫队,击毙3人,打伤1人,缴获长短枪13支,弹药一部。
  6月
  月初 国民党天水保安司令部派徐希孟、李士杰到徽县建立特务队。徐希孟、李士杰指派特务冉多锐、刘笃到伏家镇侦探我地下党情况。县工委发觉后经研究,决定派人尽快相机予以处决。18日,地下党员汪本元、张楚珍、单金山等人,在伏家镇处决了特务冉多锐。
  是月 高健君在天水北关马明旅店和徽县分两次召开了陇南工委第三次会议,传达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和甘工委关于秋季向陇南进军的指示,要求以突击精神准备迎接配合解放,争取一一九军起义;做好武山团管区、县自卫队的工作,并派吴岳去陇西做“西北人民反马大同盟”的工作,并确定在徽县一带开展游击活动。会议还决定高健君和吴治国负责徽县、成县、两当一带的工作;余恺负责天水、甘谷、武山一带;沈遐熙负责清水、秦安一带的工作。会议还提出在徽县、成县一带开展敌后游击斗争,以适应秦岭南北可能被短期分开的局势。
  是月 为配合徽县解放,县工委作出决定:积极开展武装斗争,争取敌伪起义;组织发动群众抗丁、抗粮、抗款;警告敌伪军政人员安分守己,保护公产。此后各地党组织发动广大党员,印刷、书写、张贴中国人民解放军“约法八章”、告人民书、警告敌伪人员书和欢迎解放军解放徽县的标语、传单,大大鼓舞了革命士气。
  7月
  18日 国民党在徽县成立“党政军联防委员会”,准备对地下党进行疯狂的镇压围剿。
  23日 高健君、吴治国、葛维西、吴建威在伏家镇蔡家沟召开会议,决定将张有锡领导的自卫大队第二中队,窦英杰领导的峡门镇自卫队和荔督堂领导的榆树镇自卫队调往北山一带开展游击活动。会后由葛维西带领贾德有等20多人的游击小分队去栗亭地区活动,消灭栗亭乡反动武装郭孔厚的自卫队,因郭孔厚龟缩不出,未能交战。
  26日 国民党徽县县长胡晋一、特务队长徐希孟,率自卫队和特务队一百余人,对伏家镇刘家庄进行“围剿”,杀害群众李永福、于顺娃,并到榆树山王河一带追捕张有锡。此后国民党将伏家镇划为“匪区”,悬赏捉拿地下党领导人吴治国、山炯堂、葛维西、张力冲、阎汝昌等16人。
  8月
  上旬 国民党特务雷钧派军警逮捕在徽县师范任教的地下党员刘滋培、刘仲芳夫妇,党组织将刘滋培护送到成县隐蔽,将刘仲芳化装成农村妇女,送往嘉陵刘家山隐蔽,避免了她们二人遭敌人逮捕。
  21日 国民党徽县县长胡晋一派兵将地下党员杨映才、民主人士丁义安抓捕,刑讯无果,几日后以“教唆自卫队哗变”为罪名,杀害在县城西门外。
  24日 敌团长罗志德、县长胡晋一、警卫营长马发广带敌军700余人,分三路对伏家镇、协和乡进行了重点“围剿”。抓走地下党员吴克明,群众吴克勤、翟生明,打死游击队员郭茂盛、农民杨春茂,打伤群众多人,并以“私通共匪,放走首犯”为罪名,杀害了地下党员王玉山。在狱中,敌人对吴克明严刑拷打,吴克明始终坚贞不屈,后经党组织营救出狱。此后,敌人将伏家镇、协和乡一带划为“特区”,派军事科长边时芳驻扎镇压,强迫群众立具“五户联保”,实行“三哨三查”。
  27日 徽县汪川镇、大门镇、龙池乡和大成乡解放,徽县人民政府在汪川镇成立,周冠军任县长。
  9月
  上旬 葛维西带领游击队进入北山一带,与北山游击队会合。
  是月 天水地委交通员到徽县,通知高健君任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吴治国任武都专署副专员,即日赴新岗位工作。县工委在海龙山召开会议,决定组织北山突围,护送高健君等赴天水,留山炯堂、司国权坚持在白区斗争,组织发动群众,迎接解放并做好支前工作。
  26日 陇南工委高健君、吴治国以及县工委成员和游击队80多人,向天水转移,在天水娘娘坝的骆驼口与一连敌军遭遇,激战一个多小时,击溃敌军,在天水李子园与人民解放军会合。
  10月
  6日 县工委在天水召开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县工委成员葛维西、姚承祖、吴建威,吴治国也参加了会议。会上传达了上级指示,通知由葛维西任徽县工委书记并兼任县长,周冠军调省委工作。
  11月
  20日 国民党九〇军出动一个加强营,对活动在栗亭乡龙王洞村的南山游击队突然实施包围,地下党员茹素、申茂林、赵文选在与敌战斗中英勇牺牲,张怀德、范志西、李明德身负重伤,徐明富、杨易容及当地群众52人被捕,后敌人将徐明富杀害在成县,将杨易容杀害在康县。这就是震惊徽成两康地区的“龙王洞事件”。
  是月 山炯堂组织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陇南先遣指挥部”,在伏家镇、城关镇、江洛镇、泥阳镇等地建立支前组织,备办粮食、草料,张贴标语、传单,迎接解放军南下。
  24日 城关区工委派张志忠、袁世仓,嘉陵地下党组织派王国章、李德宣去大河乡三泉村,敦促国民党保安五团三营营长黄家琪、连长韦子兴率部起义。
  28日 国民党“忠义救国军”在太白乡抓捕地下党员王有才、向义月,次日晨杀害于太白垭河坝。
  12月
  1日 国民党九〇军别动队溃退时,伪装成解放军先头部队,在协和乡官厅、郇家庄诱捕了地下党员郇升林、郇耀林、冯生祥、刘汉英、郭仓等人,后将这几名同志杀害在成县黑搂房。
  2日 国民党保安五团三营营长黄家琪,接受徽县党组织劝告,率全营官兵150余人,携枪数十支起义。
  4日 人民解放军七军十九师解放徽县。同日,中共徽县委书记王菁华、县长葛维西率县游击大队进城,宣告全县解放。
  22日至28日 中国共产党徽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全县316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选举王菁华为县委书记,姚承祖为组织部长,石泽为县委秘书。县长葛维西作《关于接管建政的报告》。与会人员为死难烈土召开追悼会,全体党员代表向革命烈士敬献了花圈。大会期间对党员进行了审查登记和统计,徽县地下党在县工委领导下有6个区工委,32个总支,252个支部,共2193名党员。
  4.徽县红色革命遗址遗迹简介
  (一)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驻地旧址——徽县天主教堂
  1、位置:徽县城关镇先农街
  2、背景:1936年9月19日,贺龙、任弼时率红二方面军中路纵队进驻徽县城,总指挥部和总保卫队驻天主教堂,贺龙、任弼时住天主教堂院内北厢房。红军在徽县期间,开展了建立苏维埃政权,宣传党的政策、发动群众“打土豪、分浮财”、扩充红军等活动。指挥了著名的成徽两康战役和五龙山阻击战,促成了中央军委主席团的成立和三大主力红军的统一领导。10月初,鉴于敌情发生变化,贺龙、任弼时等向党中央提出了放弃建立陇东南临时根据地,北渡渭水与中央红军会师的建议,得到党中央同意后,红二方面军及时作出了北渡渭水河的重大决定,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实现了三大主力红军的胜利会师。
  3、现状:建筑物因年久失修,濒临坍塌,已于2018年拆除,计划在原址重建,目前已完成规划设计。
  (二)红二方面军政治部驻地旧址——徽县福音堂
  1、位置:徽县城关镇北街(现保险公司大楼后院内西房)
  2、背景:1936年9月19日,贺龙、任弼时率红二方面军中路纵队进驻徽县城,政治部驻城内北街福音堂(位于徽县城关北街现保险公司大楼后院内西房,原有平房3间,约40平方米),关向应、甘泗淇在此办公。
  3、现状:徽县福音堂已于1999年在城市建设中被拆除。
  (三)徽县柳林镇庙坪村革命烈士纪念碑
  1、位置:徽县柳林镇庙坪村
  2、背景:1946年8月,“南下支队”七一七团北返延安途经徽县柳林镇庙坪村时,有两名战士因病掉队(后来一人离去),一人被当地反动势力杀害。1950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军二十一师六十一团派参谋王子安进行处理,令4名凶手立碑。碑文曰:“兹有南下某同志系我部三五九旅战士,于一九四六年八月间,由中原突围经此地战斗后与部队失去联络,被该地伪保长宋志海、郭俊德、王永信、杨虎娃等组织数人,将该同志财物拿去并伤害性命,将枪支交给敌人,革命今已胜利,将此等人进行处理,并立碑作为永久纪念。行凶人宋志海、郭俊德、王永信、杨虎娃一九五〇三月十九日立”。1975年11月被徽县革委会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徽县民政局、柳林镇党委、政府2013年4月12日动工,同年6月1日竣工,重新修建了纪念碑,将原碑加以保护。该碑通高约4.7米,长3.5米,宽3.5米,碑基呈正方形,碑顶四面挑檐,碑身正面上书“革命烈士纪念碑”。
  3、现状:位于徽县柳林镇庙坪村文化广场,四周树木苍翠,环境优雅,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龙王洞反“围剿”战斗遗址
  1、位置:徽县栗川镇龙王洞村
  2、背景:1949年,留守徽县的地下党组织发动党员,以“中国人民解放军陇南先遣指挥部”的名义,在徽县伏镇、城关、江洛、泥阳等地筹建支前委员会,备办粮食、草料,书写张贴标语传单,分化瓦解敌军,积极准备迎接解放。敌军在红川镇发现迎接解放军的标语后,国民党成县政府当即派兵搜捕共产党员茹素、李仁、张友直等。张友直被捕后,茹素、李仁转移到徽县栗川龙王洞一带,与侯致中、申华等继续开展武装斗争。国民党第九〇军政工处别动队队长贠益伪装成苦工,在龙王洞一带窥探,于11月20日带一营敌军围剿龙王洞,茹素等人被困在洞中,他们不畏强敌,经过浴血奋战,击毙敌连长1名,打伤敌兵6名,终因敌众我寡,弹尽无援,茹素、赵文选、申茂林3人壮烈牺牲,张怀德、范志西、李明德3人重伤,周生让等党员和52名群众被抓,押送途中周生让脱险,徐明富、杨易容分别被杀害于成县和康县,造成了震惊徽、成、两、康的“龙王洞事件”。
  3、现状:龙王洞“反围剿”战斗发生地属山中自然形成的石洞,洞口窄小,洞内可容纳十多人,石洞周围没有人烟,交通不便,不通车路。
  (五)徽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旧址——文庙大成殿
  1、位置:徽县城关镇东街县行政中心南侧
  2、背景:文庙大成殿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1936年9月18日,红二方面军长征到徽县以后,广泛发动群众,开展苏维埃运动。9月21日,红二方面军指挥部在文庙大成殿主持召开徽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总指挥贺龙亲自到会讲话,宣传党的抗日政策和民族政策,主持成立了徽县苏维埃政府,推举回族青年马克仁为县长,马军为副县长,马成荣等人为委员,办公地点设在旧县政府,并组建成立了县城工农抗日游击大队,马维英(回族)、唐瑛为大队长。
  3、现状:县政府于2016年对该建筑物重新修葺。2017年11月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六)徽县地下党组织早期领导人吴治国旧居
  1、位置:徽县城关镇向家沟村
  2、背景:吴治国,字岱儒,男,汉族,生于1915年10月,甘肃省徽县城关镇北街人。1932年在西安职业中学读书时,受到革命思想熏陶,为抗日救国,1933年考人西北军官学校,结业后分配到胡宗南部骑兵团当排长。1936年初弃职回乡,应聘任教于徽县伏镇小学,1937年担任徽县北街小学校长,1938年夏,吴治国与苏河到兰州西北训练团受训期间,找到兰州八路军驻兰办事处,受伍修权接见,后经甘工委罗云鹏、万良才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返回徽县发展党员,并组织成立北街小学党小组。1939年初,党小组发展为支部,吴治国任支部书记。同年3月,中共徽县委员会成立,吴治国任书记。1946年11月,吴治国任中共徽县工作委员会书记。在徽县地下党组织从建立直至徽县解放前夕,吴治国长期坚持在徽县领导党的地下活动,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徽县地下党组织经常在吴治国旧居召开会议,该地是开展地下活动的秘密场所和联络点。
  3、现状:建筑物保存差,主体尚在,房屋破旧,年久失修。
  (七)吴山革命烈士纪念塔
  1、位置:徽县城关镇北街吴山顶
  2、背景:徽县解放后,中共徽县委为了纪念在民主革命时期为反抗国民党黑暗统治、积极争取民主与自由而牺牲的中共党员和徽县各届革命群众,于1951年6月5日建成此塔。塔正面向西,塔高约8米,塔基呈正方形,塔上部为四锥体,西面上部碑文为“徽县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烈士暨死难劳动人民纪念塔”,下部为长方体,东面碑文为徽县各族各届镇压反革命代表大会敬题;南面碑文为原中共徽县委书记王菁华题词;北面碑文为原徽县县长司国权题词;1975年11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3月,中共徽县委、徽县人民政府重修了此塔。
  3、现状:凭高而建,气势宏伟,庄严肃穆,常有市民在此休闲、健身,每年清明时节,各机关单位、学校组织干部职工和青少年进行扫墓,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八)徽县徽成两康战役纪念馆
  1、位置:徽县城关镇和平路
  2、背景:1936年9月,贺龙、任弼时领导的红二方面军长征到达陇南,按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制定并实施了成(县)徽(县)两(当县)康(县)战役计划,分左、中、右三路纵队,从9月8日开始,在短短的10天时间里,即攻克了成县、徽县、两当、康县四座县城,取得了成徽两康战役的胜利,并向周围延伸。红二方面军在徽县境内休整、活动长达21天。红军在徽县广泛开展了抗日救亡宣传、打土豪、分浮财、筹资济民及扩红建政等活动。
  纪念馆始建于2013年10月,2014年元月正式运行。占地面积共计600平方米,固定展出面积740平方米。现有流动展牌184块,陈列文物展品47件,其中:二级文物1件,三级文物1件,一般文物15件,未定级物品30件。设馆长1名,副馆长1名,内设办公室、资料征集研究科、宣传教育培训科三个科室,工作人员共计14名。现有办公用房10间200平方米。展厅布置在第二层,方向为坐南向北。有独立卫生间和观众休息室;配备专职讲解员2名。先后被列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陇南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甘肃省博物馆协会会员单位、全省“历史再现工程”单位。
  3、现状:位于县城后西街和平路,交通便利,环境优雅。该楼其它楼层为县文化馆等办公场所,周围环境相对安静。
  (九)东关清真寺姆拉楼
  1、位置:徽县城关镇东关村
  2、背景:该寺于明成化年间,由经商落居的陕西关中人创建,万历十四年(1586年)重修,清道光年间再次修葺。1911年同志会川军过境,将清真寺烧毁,1913年再建。木质结构,高15米,主楼3檐3层歇山顶,上覆筒瓦和火珠脊兽等饰物,称“狮子海马倒栽鱼”,美观别致。1936年9月,贺龙、任弼时领导的红二方面军长征进驻徽县后,贺龙总指挥要求全体将士一定要严格遵守《回民守则》,尊重回民的风俗习惯,切实保护回民利益,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广大回民也大力支持红军的工作,积极参加了一系列扩红建政和抗日反蒋活动。红军还在东关清真寺院内召开了回族群众大会,由贺龙总指挥到会并宣讲了民族政策,同时,还给东关、东河等抗日反蒋委员会赠送了大、小座钟和其它物品。
  3、现状:周围环境优雅,交通便利,建筑物保存完好。2017年11月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十)岳会英烈士墓
  1、位置:徽县永宁镇岳王村
  2、背景:岳会英,徽县永宁镇岳王村人。1936年9月,红二方面军长征进驻该村时,积极参与供应站工作,给红军筹集粮食等军需物资,并与土豪劣绅开展斗争,在组建永宁区苏维埃政府时,岳会英被推选为政府主席。1936年10月初参加红军,随部队北上,在战斗中失散掉队,后返回家乡,被永宁区区长谢子祥等反动势力抓捕,于1936年11月1日杀害在岳王村天主堂大门外,时年28岁。2014年5月20日,县政府为岳会英烈士在原址修建了革命烈士墓碑。
  3、现状: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

知识出处

中国共产党甘肃省徽县历史

《中国共产党甘肃省徽县历史》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书全面、系统、真实地记载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红二方面军长征途经徽县时所发生的重大战役、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徽县地方党组织建立、发展、壮大的曲折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