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徽县人民对红军的支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共产党甘肃省徽县历史》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630
颗粒名称: 五、徽县人民对红军的支援
分类号: K269.4
页数: 7
页码: 27-33
摘要: 本节记述了徽县人民,积极参军入伍,为红军补充有生力量、为红军筹集大量物资、收留流落红军战士支援红军的情况。
关键词: 土地革命 徽县 支援红军

内容

(一)积极参军入伍,为红军补充有生力量
  极行动起来,踊跃报名参加红军。一时间,父母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当红军的热烈场面在全县范围内此起彼伏。城乡到处是“要解恨,斗豪绅;要太平,打日本;要想永世不受穷,赶快投奔贺老总”“当兵要当我红军,一心北上打日本”的高昂歌声。石柱乡李家河村的马拜过,报名参加红军后,离家随军活动,每天奔走在山乡村野之间,工作非常积极。9月27日,敌机轰炸栗亭乡下店子村庄时,炸毁了青年农民王滋树家的房屋,马拜过在这次轰炸中不幸遇难。王滋树目睹敌人的暴行,激起了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满腔仇恨,他毅然报名参加红军,告别了年迈的父母,随军北上离开了家乡。在山城堡战斗中,王滋树只身夺取敌人机枪,光荣地火线入党,受到了六师政委廖汉生的高度赞扬。后来他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被授予少校军衔。
  泥阳镇杜坪村的赵起水,在成县店村报名参加了红军,回家与父母和妻儿告别时,红军悄然离开泥阳北上。次日,妻子送赵起水赶至江洛镇,找到部队,赵起水随军离境北上并到达陕北,他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作战勇敢,多次立功,并身负九处重伤。在泥阳参军的红军战士还有文庄的张进录、文角背、何家庄的何福海、王窑的王二喜、李磨的李琦等人。
  时年未满15周岁的城关镇先农村少年吕登洲,瞒过父母兄嫂,报名参加了红军。在红军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建国后,他转业到地方工作,先后担任青海省基建局副局长、环保局副局长、建委副主任等职,成为一名领导干部。
  位于县城东北部的李家庄少年唐瑛,未满14周岁,说服了年老多病的父母,参加了红军,随军转战各地,多处负伤,曾任解放军某部教导员,全国解放后转业到甘肃庆阳,后担任庆阳地区物资局副局长等职。
  “当兵要当我红军,一心北上打日本”“跟上红军闹革命,抗日救国打天下”,民间流传的歌谣,生动地记述了徽县当年扩红建政、青壮年踊跃参军的热烈场景。江洛镇贫苦农民冯智清老人,带着三个儿子找到红军领导,要求红军把三个儿子都带走。为了避免因儿子全部参军而造成冯家缺劳力、老人无人照顾等问题,红军首长婉言谢绝了老人的请求,只收下小儿子当了红军。
  时任红二方面军六军十八师政治部民运科长的严汉万同志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冯家是赤贫户,老两口生了3男2女,老大、老二已结婚,大媳妇还生了个小宝宝。全家十口人,就靠老汉和3个儿子拉长工维持生活,十分艰苦。且不说别的,单说3岁的小宝宝,秋已凉了,他还是掂着个大肚子跑出跑进;饿了就一个人到地里去拾洋芋吃,全身像个泥人儿一样;他见了人不说话,也不抬头,晚间趴在炕上不枕不盖就睡着了,妈妈回来把仅有的一件破衣服脱下来,盖在他的身上,这便是他一天到晚最甜蜜的时刻。智清的三个娃娃都要求参军,老汉也向我们苦苦哀求,说:‘让娃娃跟上你们去吧,留在屋里也活不成,出去碰碰,混好了,为国献力,也有一碗饱饭哩。’以后,我们经过许多次劝说,只让三娃子一个参了军。像冯智清这样的人家,是我们扩兵的基本力量,虽然不叫他们全部参军,却叫他们到亲戚朋友家去串联,动员其他人当兵。利用骨干串联,是当时扩兵的一个普遍方法。十天左右的时间,用这种方法,在徽、成、康、两当等县,共招了新兵近3000名扩充了军队,改变了局面。”①
  银杏向家河村青年农民李富娃参加红军后,奔走在徽县城乡之间,现身说法,积极协助扩红宣传队活动,并串联鼓动同村3名伙伴参加了红军。4人中1入中途离队返回,1人壮烈牺牲,1人在抗日战争中身体致残。李富娃南征北战,侥幸地活了下来,1949年担任解放军营级干部,解放后转业到青海地方工作。
  红军驻扎徽县休整期间,徽县青年入伍者约计730余人。驻各乡镇的部队未向县城集中,随总部行动的新兵集结于县城,编为一个大队,在县城西门外广场整训三日,除搞军事训练外,还配合开展一些体育活动,不仅消除了大家紧张疑虑的情绪,而且增添了新鲜感,鼓舞了士气,也坚定他们跟着红军闹革命的信心。各部在对新兵进行整训以后,即整编随军北上。沿途行军作战,除部分人员失散掉队回家外,大都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这700余名徽县人民的优秀儿女,在战火纷飞、颠沛流离的艰苦岁月里,告别父母,离妻别子,转战各地,历尽千辛万苦,绝大多数人为国捐躯,许多人甚至连姓名都没有留下就牺牲了。少数幸存者则有的转业外地,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条占线的骨干,有的功成告退,复员回乡务农。他们少小离家,风餐露宿,征战疆场,为了国家的强盛,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人民的幸福,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二)为红军筹集大量物资
  红军抗日救国革命道理的宣传,激发了群众的爱国热情,徽县广大群众在大力协助红军做好建政扩红工作的同时,积极筹粮筹款,备办物资,以资军用,使部队有了充足的给养,及时得以修整补充,让红军战士因跋涉雪山草地时消耗的极为虚弱的体质得以恢复。部分开明财主和绅士,在红军的感召下,主动捐款、献粮支援红军,伏家镇索罗村钱家庄的富户钱志主动献粮5石(约4000斤);蔡家庄的财主杨清良主动领着红军游击队到自己家中,挖开密藏多年的银窖,取出白银5000两,由18个人背着送往县城,交给红军领导机关,一时传为佳话。
  红军还通过当地农民代表摸底,重点排查出殷实富户和商号,区别不同情况,分别采取动员或勒令的方式让其交出财物。对一些执迷不悟的巨富则采取强硬的手段,没收其一部分财产,如伏家镇土豪杨如堂、杨如奇、傅左闾、张巨德、刘太、田王春、山积玉、田东阳,泥阳镇土豪白青举、阎献信、阎尚达、文藏珍,江洛镇土豪王志模,银杏乡土豪杨桂芳等,全县交出财物的财主和商号多达50多户,共计筹集粮食14万多斤,布匹3万余尺,衣服2000多件,白银6000余两,大烟土230余两,猪羊230余头。这些物资除部分散发给贫困群众以救急用,大部分留作军用。同时,部队还购买了布料、棉花等,由红军被服厂和当地裁缝赶制过冬棉衣及鞋袜,使全军上下在离开徽县前全部换上了新装。
  红二方面军自长征以来,一路斩关夺隘,长途跋涉,特别是雪山草地的艰苦行军,使部队蒙受了巨大消耗,在徽县休整的20余天,不仅使红军指战员恢复了体质,补充了物资,而且为部队补充了700多名新战士,壮大了红军队伍。正如参加过红二方面军长征的红军作家陈靖所说:陇南休整,为红军“加了油,补了粮,输了血!”为继续北上争取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创造了极为重要的条件。
  (三)收留流落红军战士
  在红军长征过程中,有数十位外地籍红军战士因病、因伤或因战失散掉队,后流落到了徽县,被当地群众收留,有的给人过继当了儿子,有的招了上门女婿,有的替人放牛放羊或者打零工,最后定居在了徽县。这些流落红军战士中有一部分后来加入了徽县地下党,在当地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长期从事地下工作,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徽县解放后,他们又在各自的岗位上无私奉献,积极工作,把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徽县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
  冯维秀,原名方明建,生于1918年,四川省南江县人。1934年参加红四方面军,1936年二、四方面军甘孜会师后,随红二方面军长征到了徽县,他们部队驻在成县店村。冯维秀晚上去查哨时迷失了方向,走到伏家镇官厅村,被当地土豪劣绅冯世祥等人夺去枪支并要活埋,村上的冯彩平老人对冯世祥好言相劝,并要求收冯维秀当了儿子,才使他幸免于难。冯维秀一直定居徽县,住伏家镇官厅村,1986年病故。
  向义和,生于1908年,湖南省湘潭县牛角山人。1936年随红二方面军长征抵达徽县,行经榆树乡火站峡里时,因为脚部受伤走不动了,就流落到火站村住下,和当地一名妇女成了家,后搬迁到高桥乡木芦村定居。1946年,南下支队七一七团战士祝庆江在返回延安途中因病掉队流落高桥时,向义和还给予了救助,并帮助祝庆江在当地养病谋生,后来祝庆江病愈辗转回到了延安。1949年冬,国民党90军从徽县溃逃时,将向义和挟迫到了四川,后无音讯。
  胡明选,生于1920年,四川省巴中县人。1933年8月在原籍参加红军,随红四方面军参加了长征。1937年在青海作战时负伤,后流落定居徽县,住榆树乡秦安沟村,曾几次被国民党军警搜捕,都被其养父母掩护而躲过劫难。胡明选1948年加入中共徽县地下党组织,建国后任村党支部书记、监委主任等职,1997年去世。
  徐兴文,生于1916年5月,土家族,湖南省石门县磨市镇(原九伙坪乡)白岩村人。1935年在原籍参加红军,随红二方面军参加了长征,为二军四师十团三营九连通讯员,在成县五龙山阻击战中腿部受伤,流落徽县榆树乡苟店村。南下支队七一七团返回延安途经徽县时,先后有两名战士因病掉队,被徐兴文救助,病愈后归队。徐兴文1990年6月因突发脑溢血去世。
  杨兴荣,原名柳仁盛,又名柳兴仁,生于1919年7月,原籍贵州省沿河县五区上坝乡拾省村人。1933年2月在原籍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沿河县独立团第四大队,后改编为红二方面军。1936年长征时在成县五龙山战斗中负伤,部队撤离时,被寄养在成县店村镇大寨村一户姓李的人家里,因有人告发而被捕,在天水关押三个多月后释放。于1937年2月流落到徽县太白乡,被当地农民杨映祥收留并为其放牛、务农。1943年杨兴荣给杨映祥之女招赘为婿,定居太白村。先后担任徐沟乡民兵中队长、农会主任、徐沟乡乡长、太白大队大队长、太白公社专业队队长、护林员等职,1997年8月病故。
  郑清芝,女,生于1913年,四川省通江县人,1931年在当地参加红军,随红四方面军长征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给第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张琴秋当过警卫员,曾在女子独立团任班长、排长、连政治指导员等职。1936年10月,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后,又被编入西路军妇女先锋团参加西征,1937年在高台作战中负伤失散,后流落定居徽县,先后住永宁镇枣树坪村、徽县城北家属院,解放初期曾在四川通江县任区妇联主任,1999年10月病逝。
  据了解,当年流落在徽县的老红军有数十人,有资料记载的就有30多位,还有一些因病愈归队、早年去世或返回家乡等种种原因没有被统计。他(她)们因病因伤流落到徽县后,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有力庇护。有的在农户家里养伤,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悉心照料;有的隐蔽在村子里给老百姓放牛、放羊、做长工,后来遭到国民党搜捕时,都得到了群众的掩护而躲过了被抓捕的危险。

附注

①甘肃省军区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编:《三军大会师》上册,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53页。

知识出处

中国共产党甘肃省徽县历史

《中国共产党甘肃省徽县历史》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书全面、系统、真实地记载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红二方面军长征途经徽县时所发生的重大战役、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徽县地方党组织建立、发展、壮大的曲折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唐瑛
相关人物
赵起水
相关人物
何福海
相关人物
王二喜
相关人物
李琦
相关人物
冯维秀
相关人物
向义和
相关人物
胡明选
相关人物
徐兴文
相关人物
杨兴荣
相关人物
郑清芝
相关人物
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