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放手发动群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共产党甘肃省徽县历史》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628
颗粒名称: 三、放手发动群众
分类号: K269.4
页数: 7
页码: 18-24
摘要: 本节记述了为了晓示群众,安定民心,红军每到一处首先展开政治宣传活动,到处张贴布告,书写宣传标语,访贫问苦,送医治病;并利用集日召开群众大会,以演戏、演讲、教唱革命歌曲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反复宣传的情况简介。
关键词: 土地革命 徽县 群众

内容

在红军进驻徽县前,国民党反动派与土豪劣绅就在群众中大肆散布“红军是青面獠牙红头发,要杀人放火,共产共妻”等谣言,使群众对红军非常惧怕。当时,红军刚出雪山草地,进入陇南后,指战员们饿得面黄饥瘦,穿得破烂不堪,有的穿着短裤,有的穿着长衫,还有的披着羊皮,围着毡片,头发胡子也长得很长,群众见了,心里不免产生恐慌。加之徽县人民屡遭兵匪祸害,总认为红军肯定也和其他军阀一样,为非作歹,欺压百姓。所以,红军每到一地,村子里大部分群众有的离家出走,远避他乡;有的离城去乡,隐匿山林;也有的早出晚归,躲避红军。许多青壮年闻风逃匿山野,隐入丛林;有的索性全家搬到乡下,空房上锁。面对这种情况,为了晓示群众,安定民心,红军每到一处首先展开政治宣传活动,到处张贴布告,书写宣传标语,访贫问苦,送医治病;并利用集日召开群众大会,以演戏、演讲、教唱革命歌曲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反复宣传:红军战士都是穷苦人出身,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为穷苦人打天下求解放的军队,是抗日的军队,是穷人自己的队伍;宣传《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宣传社会贫富不均的根源;声明红军的纪律,号召各行各界安居乐业,动员作坊店铺开门营业;反复宣讲民族政策,强调回汉团结,严格要求部队在回民居住地区模范执行纪律,尊重回民的风俗习惯。同时,红军官兵在驻地周围帮助农民收割庄稼,打扫村庄院落卫生,清扫街头巷尾的垃圾,帮助年老体弱缺少劳力的群众劈柴挑水,修房补院,并组织部队修桥补路,挖泉淘井,以实际行动感召回汉群众。为了搞好与群众的关系,贺龙总指挥还根椐当时的实际情况,提出“约法三章”:第一,群众不回来,部队不能进他们的家;第二,有些人跑的时候,把家里的门窗没关好,要替他们看着门,不要让小偷进去偷东西;第三,庄子内外要打扫得干干净净;第四,不能赶鸡打狗,要让它们安安宁宁;第五,要到山间和林畔向看不见的对象讲话,宣传抗日,宣传革命的道理。
  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进驻徽县城后,当即在街上醒目的位置贴出了署名为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的《中国抗日红军总司令部布告》:“日寇步步进逼,困难日见加深。蒋贼甘心投降,华北全部被呑。亡国惨祸临头,眼见民族沉沦。凡属中华人民,莫不奋起图存。我军此次北上,抗日救国救民。宗旨光明正大,各界务须认清。我军抗日反蒋,联合爱国爱民。统率全国红军,誓与日寇抗争。愿同反蒋各派,建立抗日联盟。共同收复失地,坚决铲除汉奸。谁阻我军抗日,便是卖国匪军。定以铁拳相向,将他消灭干净。谁来共同抗日,即我抗日友军。全国人民拥护,我军竭诚欢迎。红军纪律严明,到处人民安宁。各界安居乐业,无须自相疑惊。快快团结起来,联合抗日红军。抗日反蒋救国,独立自由成功”。
  在回民聚居的东关、东河一带的墙上,书写张贴了“红军保护清真寺!”“打倒压迫回民的贪官!”“联合回民,抗日反蒋!”等大幅标语。还在东门外清真寺的“照壁”上用石灰刷写了“红军保护清真寺,红军不住清真寺。”的大字,公开向群众阐明了红军不歧视少数民族,中华民族一律平等的立场。并在清真寺的门口,设立岗哨,保护清真寺,确保伊斯兰教民的活动正常进行,避免闲杂人员擅入寺内,影响或妨害军民关系。红军各级组织都在队伍中广泛深入地进行民族政策的教育,并明确规定:凡上锁无人的门户不得扭锁入室;住在回民房屋院中的部队,不得随意动用回民家中的用具;在回民聚居的地区,不准吃大油大肉,必须严格尊重回民的风俗习惯,等等。一时间,红军宣传发动群众、遵纪爱民的活动率先在城区及回民区开展起来。各驻地的红军战士深入农户家中访贫问苦,组织打扫街道驻地卫生,替回民群众劈柴挑水,而且公卖公买,不随意借用回民家的家具物品,并深入调查了解风俗民情,模范地遵守和执行民族政策,与群众亲切交谈,和睦相处,如同一家人。红军的所作所为都深深地感化和影响着多年来深受兵匪相扰欺压之苦的回族群众,并使他们逐渐觉醒起来。总部机关在东柳沟马平德家院里杀鸡宰羊,蒸了白馍,设席宴请回民各界知名人士和贫苦群众代表,贺龙等主要领导亲到作陪,并即席讲话,他说:“我们是红军,是毛泽东、朱德领导的军队,是穷人的队伍。我们要北上抗日,从你们这里路过,在这里暂住一段时间,今天与你们联络联络,给你们讲一下政策,希望你们能够支持我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此后,红军首长还深入到回民家中作客,与他们促膝交谈,宣讲红军尊重回民的风俗习惯、保护回民利益、联合回民一道抗日的革命道理,商讨筹建回民自治委员会和抗日反蒋委员会等事宜。
  红军尊俗爱民的模范行动,联合一切劳苦百姓抗日反蒋的革命主张,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大家纷纷交口称赞:“哪朝哪代见过这么好的军队啊!”“红军真是救苦救难的仁义之师啊!”“红军是咱们穷人的军队!”红军的所做所为迅速在群众中流传开来,并向乡间扩散。民间流传的佳话,像拂面的春风,吹醒了徽县的村镇山野,逃匿出走的人们陆续返回家中,继而又涌向红军驻地,送菜送面,慰劳红军。
  群众日渐觉醒,军民关系日趋融洽。红二方面军总部随军剧团在文庙院内搭起戏台,演剧三日,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号召群众行动起来,参加红军,组织抗日游击队,成立苏维埃政府。总指挥贺龙在了解到城区群众多年吃水困难的问题以后,亲自安排人员在县城南门外开泉淘井,解决了群众多年来吃咸水、苦水的问题,徽县城乡至今还流传着“贺龙来了水变甜,穷人个个笑连天,吃水不忘淘井人,留下万代幸福泉”的民谣。
  二军四师、六师进驻伏家镇、栗亭、石柱等地后,即深入到村舍院落、田间地头,与群众边干活边谈心,广泛宣传、讲解红军和民众的关系,阐明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为穷人谋幸福的队伍,只有跟共产党走,跟红军走,穷人才能翻身,才能得解放;向群众讲解贫富不均的根源:穷苦百姓终年辛劳吃不饱,穿不暖,人穷不是命里穷,是由于财主剥削穷;财主家的粮和钱,全是穷人的血和汗。这些浅显的道理,对群众触动很大,让大家真正明白了祖祖辈辈为什么受穷的原因,从而激发起了他们对这个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黑暗社会的憎恶和不满。红军战士还在群众中广泛教唱“红军专打土豪资本家,保卫苏维埃中华。工农团结成一家,抗日反蒋杀军阀。参加红军打日本,收回我们的东三省..”等一些革命歌曲,来启发群众的觉悟,并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打击日本侵略者,推翻这个黑暗的社会。
  六军十八师由县城回师到永宁镇,驻扎在永街、岳王、周沟、罗家河等地,在街道及驻地村庄四处张贴了“打土豪,分田地”“打倒蒋介石,消灭卖国贼”“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的大幅标语;每逢集日,宣传队便敲锣打鼓走上街头,表演群众反抗压迫、起来革命的文艺剧目,宣传党和红军的抗日主张;召开群众大会,宣讲革命道理。并宰杀猪羊,做好饭好菜款待群众,以扩大红军影响,感召群众。偏远山村的群众返家时还给管饭并送馍送肉,让他们真正地感受到了红军队伍的温暖。而且部队纪律严明,公买公卖,战士们热爱群众,热心帮助穷人,不随意动用群众财物,不随便进出回族群众家里。红军亲民爱民的实际行动,受到了城乡群众的交口称赞。
  驻在峡门、嘉陵及其他各地的红军指战员,也都走村串户,深人田间地头,访贫问苦,激发群众的革命热情。他们有的走进田间,积极帮助群众收割庄稼,开展劳动竞赛;有的深入农家炕头,与老人们促膝谈心,问寒问暖,了解民情风俗,启发群众觉悟。这些与国民党军队有着天壤之别的具体表现,使得红军战士很快就和当地群众打成一片,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军民一家亲。
  红三十二军由成县撤至泥阳镇、江洛镇驻扎期间,虽然时间很短暂,却给当地群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们除广泛开展抗日爱国的政治宣传工作以外,还在红军战士和群众中教唱《红军纪律歌》,当时的歌词是:“红军纪律最严明,爱护老百姓,到处都欢迎。公买公卖不相欺,保护小商人。工农如兄弟,穷苦更相亲。说话要和气,开口不骂人。士、农、工、商,穷苦大众,个个都欢迎。出发与宿营,样样要记清,上门板、捆禾草、房子扫干净。借物要送还,损坏要赔钱。小便找厕所,洗澡避女人。纪律要牢记,大家照此行。军队与百姓,团结一条心。土豪劣绅白狗子,一定能肃清。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大家照此行。”红军行军中所唱的“走起路来有精神,努力爬山打冲锋。互相帮助不掉队,不怕天黑和雨淋”等歌曲,使得当年参加红军,后退伍还乡的赵健有等人,生前时时记忆怀念着当时的动人情景。红三十二军进入泥阳镇后,一部行至折(音shé)家庄向南经冉家庄、尹家寨,住中集村、寇庄村的罗克俊和寇西元家;另一部翻越虎含垭入泥阳川坝,住文家庄文藏珍家及阎家沟门阎尚达、阎献信、阎兴刚家。一小部作为先遣队进入峡谷直插江洛。红军在泥阳驻扎时间较短,只有三天两夜。在驻地期间,曾到过何庄、王窑、李庄、苟庄、街道等地。红军在泥阳的主要活动是打土豪,分浮财,救济贫苦;扩充人员,壮大队伍;宣传抗日救国政策,播撒革命火种。泥阳镇文庄村文恒山的父亲等几位群众还把地主文藏珍家的稻谷拉出来,用庄里的碾子给红军碾米,当时用过的碾子现在文献贵家旧房的大门前、郭生福家屋后的路边。
  驻扎在银杏庆寿村的四师十二团二营,当得知“福盛和”烧锅院王掌柜的姨太太难产的消息后,营长蔡久立即派卫生员前去接生,在医术精湛、经验丰富的卫生员的辛勤努力下,这位姨太太终于顺利地产下了一名女婴,且母子平安。为了感谢红军对她们母女的救命之恩,王掌柜的姨太太就给红军借了一些米、面等吃的东西。红军北上时,营长蔡久还给王掌柜家打了借条,叫王家的长工赵生辉将借条转交给主人,王掌柜看了连声赞叹:“这真是一支仁义之师呀!”王掌柜将借条交给赵生辉保管,后来因多次搬家丢失了。(据了解,当年由红军卫生员接生的那位女婴,如今已是一位耄耋之年的老太太,长期在西安定居,偶尔还返回家乡小住几天。)红军为王掌柜姨太太接生的故事已经过去80多年了,但至今仍被村子里的老人们津津乐道,传为佳话。
  生动多样、喜闻乐见的政策宣传和体恤民情的爱民活动,提高了群众的阶级觉悟,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红军的言行举止,使广大群众由开始的惧怕红军转变为热爱红军,拥护红军,离家出走的群众陆续返回家中,继续着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静生活。一些群众纷纷赶到驻地,主动为红军筹粮筹款,送菜送面,带路送信;有的群众把自己家的住房腾出来并打扫干净,邀请红军到他们家住宿;有的给战士送水送饭,慰劳红军;有的为红军带路去打土豪,军民关系沉浸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之中。红军还因势利导,组织群众扩红建政,深入开展革命活动。徽县城乡及村镇到处都是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闹革命的动入场面。

知识出处

中国共产党甘肃省徽县历史

《中国共产党甘肃省徽县历史》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书全面、系统、真实地记载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红二方面军长征途经徽县时所发生的重大战役、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徽县地方党组织建立、发展、壮大的曲折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