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祁山、祁山堡和祁山古战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593
颗粒名称: 一、祁山、祁山堡和祁山古战场
分类号: K928.3
页数: 4
页码: 402-405
摘要: 本文记述了祁山、祁山堡和祁山古战场的发展历史和历史研究。
关键词: 祁山 祁山堡 祁山古战场

内容

关于祁山的地理位置和军事形胜,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漾水》载:“(西)汉水北,连山秀举,罗峰竞峙,祁山在嶓冢之西七十许里,山上有城,极为严固,昔诸葛亮攻祁山即斯城也,汉水迳其南,城南三里有亮故垒,垒之左右犹丰茂宿草,盖亮所植也。在上邽西南二百四十里。《开山图》曰:‘汉阳西南有祁山,蹊径逶迤,山高岩险,九州之名阻,天下之奇峻”。最后,他评价说,“今此山于众阜之中亦非为杰矣”③。也就是说,郦道元当时考察所见之祁山并没有汉代古籍上说得那么险峻。这与今天人们对于祁山的印象甚是相符,说明该书当时对于祁山的界定和描述是准确、客观而可信的。至于北魏以来祁山“亦非为杰”的原因,可能得从自然环境变迁的角度去思考。
  据《水经注》之记载,经实地考察,“祁山城”或在今祁山乡祁山村后的独家堡砦一带,堪为祁山之冲要。其东南延绵至赵家堡砦一带则有北魏之“祁山军”,亦为祁山之要塞。而赵家堡砦迤西北之“刘旗(集)寨梁”则为祁山之正峰。刘旗寨梁迤北为“白家山”,20世纪70年代,甘肃日报社曾在这一带办过“永坪农场”,此地东南至今有名水湾之村落。在西汉水以北的黄土梁峁中,这也算是一方比较理想的产粮区域。三国曹魏于这一区域构筑军事要塞自然首选其地势,兼顾其粮草水源亦在必然。惜目前尚未发现重要的遗迹与实物。又当地传说,自古以来沿白家山向北则有古道通向(礼县)固城。而自白家山亦可以入其西侧西汉水以北大支流永坪河北上固城,经固城越瘦驴岭梁(今其西有礼县、甘谷县、武山县交界之所谓“三县梁”),北可去今武山洛门镇,以至渭水上游;东则可沿甘谷“石鼓山”北麓,过古坡乡,达于渭河支流的藉水之上源。从西汉水流域的祁山要入渭水流域,还可溯白家山东侧西汉水北支流吴宋河进入红河流域,经天水杨家寺,翻越秦岭,顺藉水支流金家河东下,而至藉河中游的天水市。从实地看,祁山(山脉)以北的水都入渭水,以南都入西汉水,祁山完全是从古嶓冢山(今名齐寿山,在天水市西南,为西汉水的发源地)西延的秦岭山脉中重要的一系。总之,这一线的南北道路在连接西汉水和渭水之间的交通方面所起的历史及其连续性的作用是不容怀疑的,“祁山古道”至今仍在今礼县、武山、甘谷、天水各区相邻人民的生活中沿用着。
  据《三国志》载,蜀汉武侯北伐,兵出陇右、攻祁山的主要战略军事路线,大体是自今汉中出发,西过今陕西略阳,至今成县西狭一带,再自成县抛沙镇北上,过纸坊镇,进入西和县石峡,翻越西和县城之南的分水岭“横岭山”,而进入西汉水南部支流古建安水(今西和河)流域,再由此北上六十里,便至祁山地界。蜀汉兵出陇右的焦点在于攻陷曹魏西南边境固守的要塞祁山,然后大军便可从西汉水流域集于渭水上游,进而攻占曹魏的天水郡(治今甘谷县东)、南安郡(治今武山县西北)、陇西郡(治今陇西县东)、上邽(治今天水市)、广魏郡(治今天水市麦积区东),乃至今陇东泾水流域的安定郡(治今镇原县境)①,继而东进“秦川”(关中),攻据长安,东下洛阳。
  公元221年,蜀汉大将赵云就曾谏阻刘备不可大举伐吴,而应攻魏,“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②。公元228年,蜀汉首次北伐,“(诸葛)亮身率诸军攻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③。由此,已然见出祁山之于雍州陇右之重,势为蜀魏之所必争,其根本原因即在祁山为贯通长江、黄河两大水域的枢纽,有着天然的军事战略地位。
  “亮故垒”,方志以为“武侯驻师之所”,而名“祁山堡”④,“祁山堡”之称谓,见于文献者,目前所知最早在南宋宁宗嘉定八年(1215)之宋金战争⑤。而礼县出土民间文物藏品中有南宋乾道四年(1168)墓志砖,其上有“西和州祁山寨”字样。⑥据宋代官制常规,“祁山寨”或当于今乡镇级的军事建制,也有可能为“祁山堡”之名源,或者寨、堡本为两地而无涉,皆有待进一步考证。唯今存之祁山堡似巨龟栖息在祁山的南麓,是一座在石基上夯土筑成的孤峰,孑然独立,南饮西汉水,高约80米,南北长近300米,东西宽约100米。据文物工作者实地调查,祁山堡台地上有史前仰韶文化和战汉遗迹。⑦堡体外墙板筑痕迹甚为明显,墙体内包含物尚不见汉以后者,故其堡主体构筑年代至晚或在汉代。①而该堡亦有学者认为是秦始国之际秦襄公所立之西畤者。②皆有待进一步研讨。
  祁山堡顶遗存明清所建武侯祠,自北向南依次排列分布武侯殿(有清代武侯塑像)、关圣殿(有清代关圣塑像)、大雄宝殿三院落,儒、道、释三教并立。现存古建筑九间,古碑刻三通,近现代名人匾额、楹联约十幅,古树十余株。文物琳琅,内涵丰富,景色宜人。今属陇南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全国五大武侯祠之一。
  若以祁山堡为祁山,显然是不对的。
  祁山堡周边存在着许多处当年蜀魏战争的遗址或地名。其东北二百米处的祁山南麓马台村有诸葛亮操练兵马、发布军令的“点将台”(旗墩)遗址③;点将台以北的独家堡砦一带或为“祁山城”;再迤东北至永坪乡马莲湾一带,则有蜀汉军队攻据过的“刘旗(集)寨梁”;刘旗寨梁迤东南至赵家堡砦一带,则为北魏之“祁山军”;“祁山军”东缘民间俗称“铁路坡”者,目前不能详考,但“铁路”或足见其为坚壁,据传为曹魏固守、蜀汉诸葛武侯率众攻祁山的必经之地,而“祁山军—铁路坡”一线必为祁山之要塞无疑;二者之东侧为南丹沟,即《水经注》所载之“兰皋(单)水”,其沟脑即今马莲湾,在西汉水北的半干旱区中至今算是比较阴湿之地,南丹沟的西岸有水湾梁,俗称“藏兵湾”;南丹沟中还有蜀汉军队攻祁山时的“擂鼓坪”,另有“土盐窑”遗迹,这一带曾出土蜀军行军用的铁釜,现存礼县博物馆④;南丹沟东侧的吴宋河沟亦出土过“蜀郡”字样的铁制农具⑤,可能为蜀军行军或屯田之器。祁山乡赵家村境内,沿西汉水北岸的一级台地上,曾经东西向大略等距排列着九个“圆锥形”“梯形”的大土堆,20世纪70年代的“平田整地运动”中,西边的七个全被刨平,今东边存有二残丘。民间俗称为“九谷堆”或“九军垒”,传说是诸葛亮为蒙蔽司马懿有意伪造的“米山”和“面山”,民间还认为这里就是《三国演义》中所说的“祁山九寨”。祁山堡东南方一里处的西汉水南岸有蜀军养马的“圈马沟”,其西三华里处的西汉水河床上有一巨石,人们称其为“丞相上马石”。⑥其东十五里的礼县盐官镇是公元231年诸葛亮率军出祁山时与司马懿及魏军对垒争战的“卤城”⑦,再向东十五里处的礼县罗堡村有蜀军伏杀魏将张郃的“木门”①遗址。祁山堡西十五里处的西和县长道镇极有可能就是史籍中频频出现的“西县”②,其西南约三十里处,西汉水支流漾水河(即西和县西和河)流域石堡村以北有“小祁山”③。祁山堡西南八十里以外的松林子峡以西有姜维大战魏军的“铁笼山”。④
  祁山、祁山堡以及如上这些战争遗址,纵横分布于西汉水流域上游东西约一百二十里、南北约七十里的广阔范围内,共同构成了祁山古战场。沧海桑田,岁月峥嵘,金戈铁马杳然不在,唯见炊烟袅袅,沃野苍茫。

知识出处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出版者:四川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为“丝绸之路与陇蜀青泥古道”“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蜀道申遗与陇蜀秦蜀交通”“青泥古道与陇南地域文化”四部分,是近年来国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陇南本土在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重点在陇蜀青泥古道自汉唐以来政治、军事、交通、商贸诸方面的文化研究,兼顾青泥道在丝绸之路茶马贸易方面的历史地位、历史文献、文化遗存以及沟通南北丝绸之路廊道路网方面的研究。

阅读